問題是發善心捐款就可以,接收一個不斷虧欠的企業,每年掏出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虧損,什麽樣的企業能夠承受得了?不管是私企還是什麽所有製的企業,誰過來收購都不是做慈善的!
連沈明都陷入沉思,群英市麵臨的困境他也是頭疼,為了解決這裏的問題他也是絞盡腦汁。最終向省委班子推薦了自己的老部下,燕京黨校客座教授劉楓,隻是沒想到劉教授不肯回到白山省,結果兩位大佬把鄧某人弄來了。
根據沈明對鄧華有限的了解,這位是一個初中肄業生,跟海歸博士劉楓有著巨大的差距。兩個人一個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一個是連高中都沒上過,隻有一張函授本科文憑,很難想像這位聲名鵲起會跟劉楓教授並列。
兩個人成長的環境也截然不同,劉楓教授從小就是學霸,十四歲上大學隨後出國拿博士學位,而這一切都猶如探囊取物一般。毫不客氣地說,劉楓是那種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代表,眼前這位卻不一樣。
資料顯示鄧某人小時候跟古惑仔有得一拚,十四歲初中沒畢業,確切的說還未成年就因為惹事不斷,被父母送到軍隊大熔爐中曆練。在軍隊五年檔案居然是空白,因傷退伍後反而綻放了過人的光彩,一次次在任職履曆中寫下光輝燦爛的政績!
當時看到鄧某人檔案的時候,沈部長非常好奇,以他的身份地位居然沒有資格查閱小鄧同誌軍中五年的履曆!沈明好奇那五年發生了什麽事,讓一個小混混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成長為一個優秀的領導幹部!
“某些人拆光賣光招商的做法並不是什麽新鮮事!”鄧華冷笑道,“幾年前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不就是如此麽?還有二十幾年前,英法兩國經濟麵臨困境的時候,當年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和當時的法國總統,也曾經搞什麽民進國退,結果如何?”
英法兩國民進國退發生在二十年前,當時石油危機帶來一係列的後果開始顯現,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已經不複當年勇。他們的產品沒有技術優勢也沒有價格優勢,甚至連曾經輝煌的品牌效應都已不再,所以撒切爾才會搞國退民進。
那個時候鄧某人似乎才十歲左右,很顯然這位也是做了功課的,否則不可能對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如指掌。就衝這一點,沈明也要對鄧華刮目相看,不是每個人都會有興趣了解二三十年前的曆史。
如果是劉楓教授在跟自己談當年的國退民進,沈明並不會奇怪,因為劉楓教授就是研究國際經濟的。跟一個初中肄業生談論國退民進,讓沈部長有種恍惚的感覺,真的是不真實呀!
兩位大秘都欽佩不已,他們都比鄧華年長,王敏是58年的左風也比鄧華同誌年長十歲。按理說二十幾年前正是他們步入社會的時候,偏偏對那段英法曆史沒有印象,而鄧某人卻能夠侃侃而談,這就是本事。
小鄧同誌喝一口茶,那雙眼睛熠熠生輝,仿佛麵對秋文和在演講:“同樣是麵臨經濟困境,德國、日本、韓國都沒有搞什麽休克療法,事實證明這三國走出經濟危機的效率更高,走出困境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徹底把英法兩國甩在了後麵。”
很顯然鄧某人對秋文和百般看不順眼,沒錯秋文和就是秋氏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就是拆光賣光招商的執行者。在鄧某人看來,這位文和書記簡直成了賣國賊了,這帽子似乎有點大!
很難想像這位是初中肄業生,兩位大秘書都是那種能力超強的幹部,否則也不會成為白山省的一二秘。兩個人都有自己的驕傲,但是聽小鄧同誌談話,還真的發現自己的不足。
本來聽說一個小十歲十幾歲的年輕人,居然被省委領導當成拯救群英市的救命稻草,兩位大秘和省委省政府機關一幫人,很是不理解,如此年輕的幹部能有什麽樣的本事,力挽狂瀾拯救困境中的群英市?
現在看來是兩個人孤陋寡聞了,人家展現出來的理念,已經遠超在辦公室中坐班的兩個人。王敏和左風都是白山省本土幹部,他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想要讓他們找到衝出圍城的辦法,還真的是難為人。
這個和能力無關,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小鄧同誌不隻是地理位置上的旁觀者,更是時間上的旁觀者。畢竟他是重生人士,曾經見證過前世的曆史,比眼前幾位有著超十年的經曆。
盡管前世知道鄧某人重生,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但是憑借前世今生的閱曆,鄧華不認為群英市不可救藥,最少可以在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鄧華認真道:“現在的困境是經濟所有製造成的嗎?這是一個偽命題,公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非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競爭,並相互促進。對公有製經濟應毫不動搖地鞏固,對非公有製經濟應毫不動搖地支持與鼓勵。”
這個提法似乎跟當前的風向唱反調啊!兩位秘書交換一下眼神,不過兩個人沒有打斷小鄧同誌的談話,他們今天來就是帶著耳朵和眼睛的,是要負責把聽到的全都傳遞回去,至於說鄧某人說什麽是不是正確,跟他們沒有關係。
身為兩位大佬的貼身秘書,要有很明確的定位,什麽時候該有自己的態度,什麽時候應該充當傳聲筒和複印機,那是需要領導意誌決定的,和他們本人態度無關。
沒有這樣的覺悟,兩個人早就被人取代了,怎麽可能在白山省二位大領導身邊任職?連沈明都沒有說話,沈部長想要知道鄧某人最真實的想法,實際上沈明同誌已經開始改變初衷了,他開始被小鄧同誌說服。
不管接下來鄧華同誌采取的辦法是不是可行,不管他在群英市折騰出什麽花樣來,最少他的三觀正確。態度正確對領導幹部而言很重要,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沒有一個執政為民的初心,根本不配做地方領導幹部!
連沈明都陷入沉思,群英市麵臨的困境他也是頭疼,為了解決這裏的問題他也是絞盡腦汁。最終向省委班子推薦了自己的老部下,燕京黨校客座教授劉楓,隻是沒想到劉教授不肯回到白山省,結果兩位大佬把鄧某人弄來了。
根據沈明對鄧華有限的了解,這位是一個初中肄業生,跟海歸博士劉楓有著巨大的差距。兩個人一個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一個是連高中都沒上過,隻有一張函授本科文憑,很難想像這位聲名鵲起會跟劉楓教授並列。
兩個人成長的環境也截然不同,劉楓教授從小就是學霸,十四歲上大學隨後出國拿博士學位,而這一切都猶如探囊取物一般。毫不客氣地說,劉楓是那種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代表,眼前這位卻不一樣。
資料顯示鄧某人小時候跟古惑仔有得一拚,十四歲初中沒畢業,確切的說還未成年就因為惹事不斷,被父母送到軍隊大熔爐中曆練。在軍隊五年檔案居然是空白,因傷退伍後反而綻放了過人的光彩,一次次在任職履曆中寫下光輝燦爛的政績!
當時看到鄧某人檔案的時候,沈部長非常好奇,以他的身份地位居然沒有資格查閱小鄧同誌軍中五年的履曆!沈明好奇那五年發生了什麽事,讓一個小混混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成長為一個優秀的領導幹部!
“某些人拆光賣光招商的做法並不是什麽新鮮事!”鄧華冷笑道,“幾年前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不就是如此麽?還有二十幾年前,英法兩國經濟麵臨困境的時候,當年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和當時的法國總統,也曾經搞什麽民進國退,結果如何?”
英法兩國民進國退發生在二十年前,當時石油危機帶來一係列的後果開始顯現,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已經不複當年勇。他們的產品沒有技術優勢也沒有價格優勢,甚至連曾經輝煌的品牌效應都已不再,所以撒切爾才會搞國退民進。
那個時候鄧某人似乎才十歲左右,很顯然這位也是做了功課的,否則不可能對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如指掌。就衝這一點,沈明也要對鄧華刮目相看,不是每個人都會有興趣了解二三十年前的曆史。
如果是劉楓教授在跟自己談當年的國退民進,沈明並不會奇怪,因為劉楓教授就是研究國際經濟的。跟一個初中肄業生談論國退民進,讓沈部長有種恍惚的感覺,真的是不真實呀!
兩位大秘都欽佩不已,他們都比鄧華年長,王敏是58年的左風也比鄧華同誌年長十歲。按理說二十幾年前正是他們步入社會的時候,偏偏對那段英法曆史沒有印象,而鄧某人卻能夠侃侃而談,這就是本事。
小鄧同誌喝一口茶,那雙眼睛熠熠生輝,仿佛麵對秋文和在演講:“同樣是麵臨經濟困境,德國、日本、韓國都沒有搞什麽休克療法,事實證明這三國走出經濟危機的效率更高,走出困境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徹底把英法兩國甩在了後麵。”
很顯然鄧某人對秋文和百般看不順眼,沒錯秋文和就是秋氏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就是拆光賣光招商的執行者。在鄧某人看來,這位文和書記簡直成了賣國賊了,這帽子似乎有點大!
很難想像這位是初中肄業生,兩位大秘書都是那種能力超強的幹部,否則也不會成為白山省的一二秘。兩個人都有自己的驕傲,但是聽小鄧同誌談話,還真的發現自己的不足。
本來聽說一個小十歲十幾歲的年輕人,居然被省委領導當成拯救群英市的救命稻草,兩位大秘和省委省政府機關一幫人,很是不理解,如此年輕的幹部能有什麽樣的本事,力挽狂瀾拯救困境中的群英市?
現在看來是兩個人孤陋寡聞了,人家展現出來的理念,已經遠超在辦公室中坐班的兩個人。王敏和左風都是白山省本土幹部,他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想要讓他們找到衝出圍城的辦法,還真的是難為人。
這個和能力無關,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小鄧同誌不隻是地理位置上的旁觀者,更是時間上的旁觀者。畢竟他是重生人士,曾經見證過前世的曆史,比眼前幾位有著超十年的經曆。
盡管前世知道鄧某人重生,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但是憑借前世今生的閱曆,鄧華不認為群英市不可救藥,最少可以在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鄧華認真道:“現在的困境是經濟所有製造成的嗎?這是一個偽命題,公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非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競爭,並相互促進。對公有製經濟應毫不動搖地鞏固,對非公有製經濟應毫不動搖地支持與鼓勵。”
這個提法似乎跟當前的風向唱反調啊!兩位秘書交換一下眼神,不過兩個人沒有打斷小鄧同誌的談話,他們今天來就是帶著耳朵和眼睛的,是要負責把聽到的全都傳遞回去,至於說鄧某人說什麽是不是正確,跟他們沒有關係。
身為兩位大佬的貼身秘書,要有很明確的定位,什麽時候該有自己的態度,什麽時候應該充當傳聲筒和複印機,那是需要領導意誌決定的,和他們本人態度無關。
沒有這樣的覺悟,兩個人早就被人取代了,怎麽可能在白山省二位大領導身邊任職?連沈明都沒有說話,沈部長想要知道鄧某人最真實的想法,實際上沈明同誌已經開始改變初衷了,他開始被小鄧同誌說服。
不管接下來鄧華同誌采取的辦法是不是可行,不管他在群英市折騰出什麽花樣來,最少他的三觀正確。態度正確對領導幹部而言很重要,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沒有一個執政為民的初心,根本不配做地方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