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我們辛辛苦苦、勞神費力把石遠方找到了,又能怎麽樣呢?”縣委副書記、縣政法委書記趙程大問。
“可以詳細問一下,第一次出售礦業公司究竟是怎麽回事啊。”我說。
“你問的出來嗎?”
“怎麽問不出來啊?”
“如果石遠方說,出售礦業公司是規規矩矩地履行了必要的程序。譬如規規矩矩跟縣經貿委報告了,經貿委規規矩矩提交給縣長辦公室研究決定了,縣長辦公會又規規矩矩地提交給常委會研究決定了。”趙書記說。
“礦業公司最終是領導們決定要出售的,他隻是一個執行者,一個具體辦事的,他沒有任何私心,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完全光明正大地履行了必要的審批程序,你能把他怎麽樣?你還能對他說什麽?”趙書記問。
“是的,正如你跟我說的一樣,拍板出售礦業公司,的確有瑕疵。譬如說沒有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沒有對礦業公司賬務進行審計;沒有多聘請幾家行業口碑好,有實力的評估機構對礦業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沒有對收購方,能利投資公司的情況進行全麵盡職調查。”趙書記說。
“是的,是我們沒有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後來的兩次出售都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個問題,這個問題誰也不能否認,也無法否認。可是,不管怎麽說,出售礦業公司還是履行了基本的、必要的程序啊。”趙書記說。
“要說我們有什麽錯,那就是決策失誤。現在,從上到下,不都在提容錯機製,都要求建立健全容錯機製嗎?我們縣不也出台了有關容錯機製的文件嗎?”趙書記說。
“在一定範圍內,允許或包容犯錯情況的發生,就是容錯機製的主要內容啊。況且,我們還沒有錯,我們隻是決策失誤。我們的初衷還是好的,到哪都能講得出來。”趙書記說。
“既然你提到了容錯機製,那我就先跟你把話說大一點吧。”我說。
“你說吧。”
“我覺得,健全激勵機製和容錯糾錯機製,寬容幹部在工作中,特別是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旗幟鮮明地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讓真正的改革創新者在放手闖、大膽幹的同時吃一顆‘定心丸’,就是建立健全容錯機製的初衷。”我說。
“但如何在為改革創新者保駕護航的同時,又不讓少數幹部鑽製度的漏洞。我覺得,要製定好、落實好容錯糾錯機製,必須做到‘三解決一配套’。”我說。
“什麽‘三解決一配套’啊?”趙書記問。
“第一個解決是,明確目標原則,解決‘為什麽容錯’的問題。容錯不代表可以一直犯錯,有錯誤必須立即糾正,有錯不糾,即為失職;隻容不糾,就是放任。”我說。
“構建幹部容錯糾錯機製,就要以打造‘有信念、有思路、有擔當、有辦法、有作為’的幹部隊伍為目標,堅持實事求是、鼓勵創新,允許試錯、著眼預防,促進擔當、激發活力,依法依規、堅守底線的原則,真正把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說。
“這是第一,第二是合理界定‘容錯免責’邊界,解決‘容什麽錯’的問題。就是要充分考慮出發點、性質、過程、後果等各種要素,科學設定容錯情形。要切實分清‘為公’與‘為私’、工作失誤與違紀違法的界限,紮緊製度的‘籬笆’。”我說。
“我再說具體一點,就是要把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和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有機統一起來,激勵廣大幹部在敢擔當中創造新業績,在善擔當中展現新作為,在遵紀守法中作出新表率。”我說。
“第三是嚴格認定程序,解決‘怎麽容錯’的問題。就是要充分考慮容錯糾錯機製的認定主體、對象、程序和結果應用,對申請—調查—認定—處理—反饋—備案等環節作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我說。
“在結果運用上,對認定予以免責的幹部要同時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考核、幹部提拔任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單位年度綜合考核等各類考核評定中免予‘一票否決’或直接免責。”我說。
“‘追責問責’要注重‘治病救人’,以此推動幹部切實把責任扛起來,積極糾正工作中的‘錯誤’和‘失誤’,確保敢幹事、會幹事、幹成事。”我說。
“這就是我說的‘三解決’,‘一配套’就是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製的配套製度,做到有章可循,形成激勵幹部主動作為的‘組合拳’,幹事創業的‘催化劑’。”我說。
“同時,要注意將容錯糾錯機製與減少決策失誤製度結合使用,做到在陽光下容錯糾錯,確保容錯審慎、糾錯規範。讓改革創新者按照規則做事,努力營造鼓勵改革創新、寬容失敗失誤的幹事創業新環境。”我說。
“一言以蔽之,就是容錯不等於無限度寬容,更不等於可以任意胡來。”我說。
“你畢竟是省委政策研究室下來的,理論功底紮實,什麽事情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頭頭是道來。那你覺得,關於我們第一次出售礦業公司,你是怎麽看的呢?能套用容錯糾錯機製嗎?”趙書記問。
“我已經跟你說過了,無論是縣長辦公會,還是縣委常委會,都存在著瑕疵,至少存在四個方麵的瑕疵。我還明確地說過,假若我當時在這裏,我不會匆忙地做出決定。”我說。
“我會把這四個方麵的問題弄清楚後,再反複分析,反複研究,反複比較,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後,再從從容容地、不慌不忙地、有條不紊地做出決定。我會把決定的正當性提高到最大限度,作用的不正當性減少到最低限度。”我說。
“當然,我在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之前,是不會輕易地套用容錯糾錯機製的。”我說。
“我們再把問題說回來,石遠方根本就沒有什麽過錯,你把他找回來有什麽用呢?”趙書記說。
“找回來問一下,總比不問好吧。問不出名堂來就算了,如果能問出什麽來,不是更好嗎?”我說。
“我說你那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你可能不信。你要找就找吧,看你能不能問出名堂來。”趙書記說。
“找一個最初的、重要的當事人問一下,我覺得沒有什麽不妥。”
“那我就祝你好運吧。”
“不是祝我好運,而是祝我們好運。”
“對,祝我們好運。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找到石遠方。”趙書記說。
“你接著說第六件我不要命往前衝的事吧。”我說。
“第六件事是,你幾乎是不加思考地免去了紅廟鄉黨委書記湯吉祥、鄉長居如意的職務。”趙書記說。
“他們兩人對紅廟鄉由山清水秀之地變成了環境汙染之鄉負有重大的、不可推卸的責任,難道不應該被追責嗎?再說了,我還沒把他們怎麽地,隻是跟他們辦學習班,幫助他們提高認識而已。”我說。
“我知道,開常委會時,我對免職是投了讚成票的。”
“那你想說什麽?”
“我想說的是,紅廟鄉是我們的礦產之鄉。湯吉祥、居如意在那裏工作多年,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和一定的財富。也許他們打交道的人,比我打交道的人更多,更廣。”趙書記說。
“這又能怎麽樣?”
“你隻是把他們兩個人免職了,隻是讓他們辦不痛不癢的培訓班,他們忍了。假若你將來不啟用他們,假若你將來要尋找證據,法辦他們,我擔心,他們有可能會像瘋狗一樣咬你,讓你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中。”趙書記說。
“這是在要挾我,威脅我嗎?”我問。
“不是。我隻是在平和地跟你談你不要命往前衝的八件事,免去紅廟鄉黨委書記湯吉祥、鄉長居如意的職務,隻是其中之一。”趙書記說。
“我隻是跟你分析一下,提醒你一下,我沒有嚇唬你。聽不聽由你,信不信也由你。”趙書記說。
我沉默了。
第一次到紅廟鄉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眼前。
紅廟鄉最大的資源,就像峽光鄉、柳樹鄉、六峰山鎮等鄉鎮一樣,就是山清水秀,空氣新鮮,藍天白雲相伴,是城裏人的向往之地。如果好生打理,可以說是極有潛力的世外桃源。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疏於管理,或者說管理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失控狀態。原始的、掠奪性的開山炸石,取石采礦大行其道,一座座青山被炸被毀的麵目全非,汙水橫流,灰塵滿天。好端端的紅廟鄉,被烏煙瘴氣籠罩。
導致以自然風光優美、山清水秀之稱的山水之鄉變成了環境汙染之鄉。在紅廟鄉,采石場,采礦場遍地都是,可以說是“欣欣向榮”。走進紅廟鄉,就有一種山河破碎,滿目瘡痍之感。
我在紅廟鄉一號礦場,聽到機器轟鳴,看到灰塵滿天。我看見好端端的青山,不規則地被炸成了三塊,青山露出了慘白的、痛苦的麵容,仿佛向我無言和悲憤地控訴著什麽。
“可以詳細問一下,第一次出售礦業公司究竟是怎麽回事啊。”我說。
“你問的出來嗎?”
“怎麽問不出來啊?”
“如果石遠方說,出售礦業公司是規規矩矩地履行了必要的程序。譬如規規矩矩跟縣經貿委報告了,經貿委規規矩矩提交給縣長辦公室研究決定了,縣長辦公會又規規矩矩地提交給常委會研究決定了。”趙書記說。
“礦業公司最終是領導們決定要出售的,他隻是一個執行者,一個具體辦事的,他沒有任何私心,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完全光明正大地履行了必要的審批程序,你能把他怎麽樣?你還能對他說什麽?”趙書記問。
“是的,正如你跟我說的一樣,拍板出售礦業公司,的確有瑕疵。譬如說沒有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沒有對礦業公司賬務進行審計;沒有多聘請幾家行業口碑好,有實力的評估機構對礦業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沒有對收購方,能利投資公司的情況進行全麵盡職調查。”趙書記說。
“是的,是我們沒有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後來的兩次出售都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個問題,這個問題誰也不能否認,也無法否認。可是,不管怎麽說,出售礦業公司還是履行了基本的、必要的程序啊。”趙書記說。
“要說我們有什麽錯,那就是決策失誤。現在,從上到下,不都在提容錯機製,都要求建立健全容錯機製嗎?我們縣不也出台了有關容錯機製的文件嗎?”趙書記說。
“在一定範圍內,允許或包容犯錯情況的發生,就是容錯機製的主要內容啊。況且,我們還沒有錯,我們隻是決策失誤。我們的初衷還是好的,到哪都能講得出來。”趙書記說。
“既然你提到了容錯機製,那我就先跟你把話說大一點吧。”我說。
“你說吧。”
“我覺得,健全激勵機製和容錯糾錯機製,寬容幹部在工作中,特別是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旗幟鮮明地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讓真正的改革創新者在放手闖、大膽幹的同時吃一顆‘定心丸’,就是建立健全容錯機製的初衷。”我說。
“但如何在為改革創新者保駕護航的同時,又不讓少數幹部鑽製度的漏洞。我覺得,要製定好、落實好容錯糾錯機製,必須做到‘三解決一配套’。”我說。
“什麽‘三解決一配套’啊?”趙書記問。
“第一個解決是,明確目標原則,解決‘為什麽容錯’的問題。容錯不代表可以一直犯錯,有錯誤必須立即糾正,有錯不糾,即為失職;隻容不糾,就是放任。”我說。
“構建幹部容錯糾錯機製,就要以打造‘有信念、有思路、有擔當、有辦法、有作為’的幹部隊伍為目標,堅持實事求是、鼓勵創新,允許試錯、著眼預防,促進擔當、激發活力,依法依規、堅守底線的原則,真正把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說。
“這是第一,第二是合理界定‘容錯免責’邊界,解決‘容什麽錯’的問題。就是要充分考慮出發點、性質、過程、後果等各種要素,科學設定容錯情形。要切實分清‘為公’與‘為私’、工作失誤與違紀違法的界限,紮緊製度的‘籬笆’。”我說。
“我再說具體一點,就是要把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和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有機統一起來,激勵廣大幹部在敢擔當中創造新業績,在善擔當中展現新作為,在遵紀守法中作出新表率。”我說。
“第三是嚴格認定程序,解決‘怎麽容錯’的問題。就是要充分考慮容錯糾錯機製的認定主體、對象、程序和結果應用,對申請—調查—認定—處理—反饋—備案等環節作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我說。
“在結果運用上,對認定予以免責的幹部要同時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考核、幹部提拔任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單位年度綜合考核等各類考核評定中免予‘一票否決’或直接免責。”我說。
“‘追責問責’要注重‘治病救人’,以此推動幹部切實把責任扛起來,積極糾正工作中的‘錯誤’和‘失誤’,確保敢幹事、會幹事、幹成事。”我說。
“這就是我說的‘三解決’,‘一配套’就是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製的配套製度,做到有章可循,形成激勵幹部主動作為的‘組合拳’,幹事創業的‘催化劑’。”我說。
“同時,要注意將容錯糾錯機製與減少決策失誤製度結合使用,做到在陽光下容錯糾錯,確保容錯審慎、糾錯規範。讓改革創新者按照規則做事,努力營造鼓勵改革創新、寬容失敗失誤的幹事創業新環境。”我說。
“一言以蔽之,就是容錯不等於無限度寬容,更不等於可以任意胡來。”我說。
“你畢竟是省委政策研究室下來的,理論功底紮實,什麽事情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頭頭是道來。那你覺得,關於我們第一次出售礦業公司,你是怎麽看的呢?能套用容錯糾錯機製嗎?”趙書記問。
“我已經跟你說過了,無論是縣長辦公會,還是縣委常委會,都存在著瑕疵,至少存在四個方麵的瑕疵。我還明確地說過,假若我當時在這裏,我不會匆忙地做出決定。”我說。
“我會把這四個方麵的問題弄清楚後,再反複分析,反複研究,反複比較,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後,再從從容容地、不慌不忙地、有條不紊地做出決定。我會把決定的正當性提高到最大限度,作用的不正當性減少到最低限度。”我說。
“當然,我在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之前,是不會輕易地套用容錯糾錯機製的。”我說。
“我們再把問題說回來,石遠方根本就沒有什麽過錯,你把他找回來有什麽用呢?”趙書記說。
“找回來問一下,總比不問好吧。問不出名堂來就算了,如果能問出什麽來,不是更好嗎?”我說。
“我說你那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你可能不信。你要找就找吧,看你能不能問出名堂來。”趙書記說。
“找一個最初的、重要的當事人問一下,我覺得沒有什麽不妥。”
“那我就祝你好運吧。”
“不是祝我好運,而是祝我們好運。”
“對,祝我們好運。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找到石遠方。”趙書記說。
“你接著說第六件我不要命往前衝的事吧。”我說。
“第六件事是,你幾乎是不加思考地免去了紅廟鄉黨委書記湯吉祥、鄉長居如意的職務。”趙書記說。
“他們兩人對紅廟鄉由山清水秀之地變成了環境汙染之鄉負有重大的、不可推卸的責任,難道不應該被追責嗎?再說了,我還沒把他們怎麽地,隻是跟他們辦學習班,幫助他們提高認識而已。”我說。
“我知道,開常委會時,我對免職是投了讚成票的。”
“那你想說什麽?”
“我想說的是,紅廟鄉是我們的礦產之鄉。湯吉祥、居如意在那裏工作多年,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和一定的財富。也許他們打交道的人,比我打交道的人更多,更廣。”趙書記說。
“這又能怎麽樣?”
“你隻是把他們兩個人免職了,隻是讓他們辦不痛不癢的培訓班,他們忍了。假若你將來不啟用他們,假若你將來要尋找證據,法辦他們,我擔心,他們有可能會像瘋狗一樣咬你,讓你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中。”趙書記說。
“這是在要挾我,威脅我嗎?”我問。
“不是。我隻是在平和地跟你談你不要命往前衝的八件事,免去紅廟鄉黨委書記湯吉祥、鄉長居如意的職務,隻是其中之一。”趙書記說。
“我隻是跟你分析一下,提醒你一下,我沒有嚇唬你。聽不聽由你,信不信也由你。”趙書記說。
我沉默了。
第一次到紅廟鄉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眼前。
紅廟鄉最大的資源,就像峽光鄉、柳樹鄉、六峰山鎮等鄉鎮一樣,就是山清水秀,空氣新鮮,藍天白雲相伴,是城裏人的向往之地。如果好生打理,可以說是極有潛力的世外桃源。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疏於管理,或者說管理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失控狀態。原始的、掠奪性的開山炸石,取石采礦大行其道,一座座青山被炸被毀的麵目全非,汙水橫流,灰塵滿天。好端端的紅廟鄉,被烏煙瘴氣籠罩。
導致以自然風光優美、山清水秀之稱的山水之鄉變成了環境汙染之鄉。在紅廟鄉,采石場,采礦場遍地都是,可以說是“欣欣向榮”。走進紅廟鄉,就有一種山河破碎,滿目瘡痍之感。
我在紅廟鄉一號礦場,聽到機器轟鳴,看到灰塵滿天。我看見好端端的青山,不規則地被炸成了三塊,青山露出了慘白的、痛苦的麵容,仿佛向我無言和悲憤地控訴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