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段時間的親自驗證,喬木已經清晰的發覺,還是毛雞蛋和活珠子比較好賣,小雞仔並不好賣。
因為這時候他們這邊並沒有大型人工孵化場地,在母雞自我孵化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毛雞蛋和活珠子是相當困難的,而且數量也很稀少,分散在不同的家庭當中很難收集,隻能碰運氣,才能偶爾吃到。
甚至都難以成為商品流通。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了解,所以喬木才會說服村裏的村民以賣毛雞蛋和活珠子為主,至於說將小雞仔完整孵化出來售賣,那隻能稍微留一點點,算是一個搭頭往外賣。
而後的現實情況。
也的確如喬木所預料的那般。
活珠子和毛雞蛋在市場上相當的好賣,雖然不能說每天帶出去多少就能賣出去多少,但是一天賣百八十個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這隻是在一個地方賣,小雞仔卻必須得走街串巷的叫賣,甚至於還得跑到不同的村子裏麵去繞著叫賣。
才能勉強賣掉大部分。
最關鍵的是,很多人家買過一次小雞仔之後,很有可能一兩年甚至兩三年都不會繼續買,而是選擇讓自己家養的母雞自己孵小雞仔。
但毛雞蛋和活珠子。
隻要沒有吃膩就會繼續買。
消耗品與非消耗品之間售賣的數量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有了一定經驗和教訓,就是不少小雞仔砸在自己手裏的村民,總算徹底的相信了喬木的話,開始專心致誌的跟著喬木,主營活珠子,毛雞蛋買賣。
為了多賣點,甚至還在鎮子上和縣城裏分別各開辟了一兩個售賣點,將每天的日銷量提升到了三四百左右,雖然利潤平分到村裏每個人身上並不是很多,但好歹每天都有收益不是,每天都有收益的事。
還是能讓大家比較開心的。
一天一人賺半斤糧食利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來,那也趕上種一畝地的利潤了,更何況他們家裏還養了不少雞鴨鵝,賣了也是錢。
因此即便秋收之後,他們村這次上繳了不少農稅,村裏人的情緒也還算穩定,並不至於太多不滿。
而喬木這時候,卻是已經發覺活珠子和毛雞蛋的售賣進入了瓶頸期,甚至售賣的數量還有些疲軟。
一樣東西大家再喜歡吃,那終究也是有限的,吃多了就會膩,現在又不像幾十年後,可能還會有旅遊的外來人員購買地方特色,現在的人員流動相當稀少,顧客就是那麽些個固定的人,少了幾個人買。
那每天賣的數量就降了下來。
所以,喬木並沒有因為秋收的收獲而鬆懈,反而繼續忙碌的準備開發新財源,不過因為考慮到他們村裏大多數都是女人和小孩子,勞動力相當有限,所以一些需要重勞力的活計,隻能第一時間排除掉。
隻考慮他們能承受得了的。
賺錢的渠道。
經過多番思考,喬木是真心覺得,這個時候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也不能又是養雞,又是孵雞蛋,然後還要去搞什麽蘑菇種植和肥皂生產之類亂七八糟的活,這麽多活疊加起來他們村裏人受不了。
心理上受得了,願意幹。
身體上也受不了。
所以多番思考之後,她還是決定,就養殖禽類這一點深耕細作。
所有其他方麵的來錢渠道。
都得以養殖禽類為中心延伸。
因此,喬木很快就把接下來的基調給定了下來,那就是盡可能的擴大養雞養鴨規模,養出來的雞鴨在成熟後可以想辦法往外麵售賣。
雞蛋鴨蛋也可以往外賣。
還可以醃起來賣。
醃雞蛋,醃鴨蛋,鬆花蛋之類的蛋製品,通通都可以製作出來往外賣,不但賣出去的價格更加高。
而且還比較好保存。
飼料方麵雖然有些困難,但是他們這邊其他的不多,玉米杆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利用玉米杆和米糠之類為主料,製作一些簡易飼料。
目前來講,並不算難事。
有了想法後,喬木很快就把大家重新召集過來,跟所有村民商量了下,為了省事,也為了能夠節省一定的勞動力,大規模養殖肯定是不能再挨家挨戶的分開養了,所以喬木這次的提議是大家集資飼養。
幹活也是按分配輪流幹活。
最後的利潤同樣按勞分配。
按大家出的力和工來分配。
因為他們以前種田就是這麽幹的,所以現在再協商大家合起夥來一起養雞養鴨,村民們也不怎麽抵觸,最關鍵的是,喬木已經表現出了帶他們賺錢的能力,故而他們自然更沒理由拒絕,那是紛紛附和。
這邊剛一商量好,喬木就立刻帶著村裏所有人都按了手印的知情同意書,特地跑了趟縣政府,申請成立村集體禽類養殖合作社,現在不把這些證明想辦法弄好了,吃大鍋飯的時候,肯定還會有麻煩事。
不知道未來情況也就罷了。
喬木既然知道未來情況,那當然得提前做點準備,如果有可能的話,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把他們村的養殖合作社升級成為養殖場。
讓村裏人都成為工人。
那才真的叫雞犬飛升呢。
不過這隻是個美好希望,喬木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隻能先一步步來唄,要是能實現,自然最好。
不能實現的話,也不會吃虧。
這時候,上麵還是相對鼓勵集體經濟的,再加上喬木又是帶著全村人的手印過來,所以上麵很爽快的同意了喬木申請,隻是表示目前財務有些困難不能給予他們幫助。
得寡婦村自己想辦法搞養殖。
他們這邊最多給個許可證。
財務撥款是別想了。
有關於這點,喬木不但一點都不介意,甚至還樂於見成,因為上麵不撥款,才能讓養殖合作社徹底的與他們寡婦村綁定,要是上麵撥款的話,那所有權可就不好說了。
別回頭他們整個村。
都成了給別人打工的了。
因此,拿到相關許可證明,但是沒有得到任何撥款的喬木,很快就滿臉笑意的回村準備搞事業了。
(本章完)
因為這時候他們這邊並沒有大型人工孵化場地,在母雞自我孵化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毛雞蛋和活珠子是相當困難的,而且數量也很稀少,分散在不同的家庭當中很難收集,隻能碰運氣,才能偶爾吃到。
甚至都難以成為商品流通。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了解,所以喬木才會說服村裏的村民以賣毛雞蛋和活珠子為主,至於說將小雞仔完整孵化出來售賣,那隻能稍微留一點點,算是一個搭頭往外賣。
而後的現實情況。
也的確如喬木所預料的那般。
活珠子和毛雞蛋在市場上相當的好賣,雖然不能說每天帶出去多少就能賣出去多少,但是一天賣百八十個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這隻是在一個地方賣,小雞仔卻必須得走街串巷的叫賣,甚至於還得跑到不同的村子裏麵去繞著叫賣。
才能勉強賣掉大部分。
最關鍵的是,很多人家買過一次小雞仔之後,很有可能一兩年甚至兩三年都不會繼續買,而是選擇讓自己家養的母雞自己孵小雞仔。
但毛雞蛋和活珠子。
隻要沒有吃膩就會繼續買。
消耗品與非消耗品之間售賣的數量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有了一定經驗和教訓,就是不少小雞仔砸在自己手裏的村民,總算徹底的相信了喬木的話,開始專心致誌的跟著喬木,主營活珠子,毛雞蛋買賣。
為了多賣點,甚至還在鎮子上和縣城裏分別各開辟了一兩個售賣點,將每天的日銷量提升到了三四百左右,雖然利潤平分到村裏每個人身上並不是很多,但好歹每天都有收益不是,每天都有收益的事。
還是能讓大家比較開心的。
一天一人賺半斤糧食利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來,那也趕上種一畝地的利潤了,更何況他們家裏還養了不少雞鴨鵝,賣了也是錢。
因此即便秋收之後,他們村這次上繳了不少農稅,村裏人的情緒也還算穩定,並不至於太多不滿。
而喬木這時候,卻是已經發覺活珠子和毛雞蛋的售賣進入了瓶頸期,甚至售賣的數量還有些疲軟。
一樣東西大家再喜歡吃,那終究也是有限的,吃多了就會膩,現在又不像幾十年後,可能還會有旅遊的外來人員購買地方特色,現在的人員流動相當稀少,顧客就是那麽些個固定的人,少了幾個人買。
那每天賣的數量就降了下來。
所以,喬木並沒有因為秋收的收獲而鬆懈,反而繼續忙碌的準備開發新財源,不過因為考慮到他們村裏大多數都是女人和小孩子,勞動力相當有限,所以一些需要重勞力的活計,隻能第一時間排除掉。
隻考慮他們能承受得了的。
賺錢的渠道。
經過多番思考,喬木是真心覺得,這個時候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也不能又是養雞,又是孵雞蛋,然後還要去搞什麽蘑菇種植和肥皂生產之類亂七八糟的活,這麽多活疊加起來他們村裏人受不了。
心理上受得了,願意幹。
身體上也受不了。
所以多番思考之後,她還是決定,就養殖禽類這一點深耕細作。
所有其他方麵的來錢渠道。
都得以養殖禽類為中心延伸。
因此,喬木很快就把接下來的基調給定了下來,那就是盡可能的擴大養雞養鴨規模,養出來的雞鴨在成熟後可以想辦法往外麵售賣。
雞蛋鴨蛋也可以往外賣。
還可以醃起來賣。
醃雞蛋,醃鴨蛋,鬆花蛋之類的蛋製品,通通都可以製作出來往外賣,不但賣出去的價格更加高。
而且還比較好保存。
飼料方麵雖然有些困難,但是他們這邊其他的不多,玉米杆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利用玉米杆和米糠之類為主料,製作一些簡易飼料。
目前來講,並不算難事。
有了想法後,喬木很快就把大家重新召集過來,跟所有村民商量了下,為了省事,也為了能夠節省一定的勞動力,大規模養殖肯定是不能再挨家挨戶的分開養了,所以喬木這次的提議是大家集資飼養。
幹活也是按分配輪流幹活。
最後的利潤同樣按勞分配。
按大家出的力和工來分配。
因為他們以前種田就是這麽幹的,所以現在再協商大家合起夥來一起養雞養鴨,村民們也不怎麽抵觸,最關鍵的是,喬木已經表現出了帶他們賺錢的能力,故而他們自然更沒理由拒絕,那是紛紛附和。
這邊剛一商量好,喬木就立刻帶著村裏所有人都按了手印的知情同意書,特地跑了趟縣政府,申請成立村集體禽類養殖合作社,現在不把這些證明想辦法弄好了,吃大鍋飯的時候,肯定還會有麻煩事。
不知道未來情況也就罷了。
喬木既然知道未來情況,那當然得提前做點準備,如果有可能的話,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把他們村的養殖合作社升級成為養殖場。
讓村裏人都成為工人。
那才真的叫雞犬飛升呢。
不過這隻是個美好希望,喬木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隻能先一步步來唄,要是能實現,自然最好。
不能實現的話,也不會吃虧。
這時候,上麵還是相對鼓勵集體經濟的,再加上喬木又是帶著全村人的手印過來,所以上麵很爽快的同意了喬木申請,隻是表示目前財務有些困難不能給予他們幫助。
得寡婦村自己想辦法搞養殖。
他們這邊最多給個許可證。
財務撥款是別想了。
有關於這點,喬木不但一點都不介意,甚至還樂於見成,因為上麵不撥款,才能讓養殖合作社徹底的與他們寡婦村綁定,要是上麵撥款的話,那所有權可就不好說了。
別回頭他們整個村。
都成了給別人打工的了。
因此,拿到相關許可證明,但是沒有得到任何撥款的喬木,很快就滿臉笑意的回村準備搞事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