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萱郡主忍不住背過身去, 笑了一下, 又轉回來嚴肅坐好。
而那邊,壽春大長公主說得天花亂墜。魏琅聽她說, 紅得已經不止是臉了, 從脖子到領口都蔓延著紅色。自己祖母給自己表叔——也是當今皇帝——講自己寫的隨筆遊記,誇得天花亂墜, 魏琅都不敢瞧陳衍的臉色,整個人坐立不安。
陳衍倒是聽得認真,間或還插了幾句話。他閑暇時也讀過一遍, 覺得很有意思, 不想作者竟是自己的姑姑的親孫。壽春大長公主得他肯定,更加歡喜, 眉飛色舞間將自己長孫誇了個遍,且越說越得意。
她雖然不滿魏琅一直跟著趙東山在外麵遊學不歸, 但對自己的這個長孫仍舊是疼愛且驕傲的。要知道趙懺、趙東山先祖乃是名相趙哲, 曾著有注《論語》三卷、《相國》一冊,傳於本家。趙懺習此,又著解說傳世, 魏琅得其青眼收為關門弟子,前途不可限量。壽春大長公主不是不識好歹之人, 為了長孫的未來隻能忍下祖孫分別之苦,任他們四處遊學。
魏琅父母早亡, 一直都是由祖父祖母帶大的, 感情自然深厚。祖孫分別數年少有見麵, 每每得到孫子的消息,壽春大長公主都會輾轉反側一宿,歡喜又憂愁。喜得是孫子跟著東山先生必然學業有成,愁的是祖孫相別。本是貴胄,卻在外麵挨冷受凍,不知道親孫穿得好否、吃的好否。但一想到對方在外四處奔波勞碌,便知答案是否。大長公主隻能暗自垂淚,為他寄送一些能用的東西。而到魏琅長大一些,便會寄送一些特產和自己的文章回來,《三人行記》是其第一本成書,大長公主收到後將它翻得滾瓜亂熟,其中內理深意全搞得清清楚楚,和陳衍對答起來,竟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這一片拳拳愛護之心,可昭日月。
陳衍聽完歎:“明達,很好呀。”這書瑕不掩瑜,況乎,對方還如此年輕。
大長公主與有榮焉。
在座列席,聽大長公主一番講解,也不禁覺得這本書簡直“微言大義”、“戲說至理”。林淡穠抿唇輕笑,她也讀過魏琅的這本遊記。
說是遊記,其實可以稱得上是隨筆了。其寫山川美麗,用詞巧妙,兼有文采;而寫到人,文路仿照《論語》《孟子》,寫的是師生對答。其中許多精妙至理,皆出“師長”口。既然知曉作書之人乃是魏琅,便可知這位口出妙言的應當是趙東山。盛名之下無虛士,確實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魏琅作為其徒,在其中寫了一些見解、注釋,其中不乏亮眼之筆,但整個人終究還是迷茫的。他的思想不能成體係,有時甚至會陷入糾結。可以看出東山先生一直在引他,啟發他,而魏琅寫書估計也有整理所學的意思。
長公主這一通講,掩去了一些瑕疵,隻說了自己長孫的精華部分,自然惹人注目。陳衍讀過這本遊記,本人執掌帝國,所讀文章時論不知幾何、目光如炬。絕不至於不懂其中的優劣,但他仍舊誇了一句,可見魏琅確實年少有為。
大長公主知過猶不及,聽到陳衍說這一句便知道自己孫子已經在他心裏掛了號,心裏十分滿意。便過去看魏琅,卻不禁覺得好笑,叫道:“琅哥兒。”
隻見魏琅埋頭喝酒,已喝了許多,抬壺要倒,留下幾滴卻怎麽也倒不出來了。聽到叫喚,他抬頭,先是一愣,知道自己祖母已經講完了,立刻解釋道:“琅才疏學淺,文中所言,皆是老師所發。我不過隻是個記錄的學生罷了。”
下麵林淡穠偷偷一笑,覺這少年可愛。
而坐首席的陳衍也笑:“明達謙遜。”
魏琅不知該如何接下去,他若再說不免要無休止地糾纏下去,隻能舉杯致意。
陳衍受之,也飲一杯。
酒過三巡,侍者上“壽”麵。文萱郡主年輕兼非整數、不能做大壽。但她素愛玩樂喜宴會,誕日這麽好的日子怎能無知無覺地就過了。所以每年都要邀上好友一起,說是小宴但畢竟是過生辰,席上怎麽能沒有麵,沒有桃。於是就隻能給她做,討個好彩頭。
人皆分一碗,陳衍挑出一根,放到文萱郡主的清湯裏。相傳武帝與眾臣相談,說相書上上說人中長一寸壽便有100,東方朔諷刺說彭祖活了800歲,人中豈非八寸長。這諷刺的小故事流傳下來,卻被人們解讀成麵長壽長,而“添麵”即“添壽”。陳衍為帝王,位最高,其母壽春大長公主尚且要排在他後麵,這一路添下去……到最後放到文萱郡主這裏,便是一碗包含祝福的“壽麵”。
文萱郡主先是鄭重謝過兩位尊長:“謝陛下,謝母親。”
“……也謝過諸位好友與我小侄,為我’添壽’!”她瞧一眼魏琅,故意將他排在最後麵還稱呼“小侄”,顯然是在逗他。
魏琅一僵,討饒道:“姑姑……”
眾人忍俊不禁,文萱也抿唇笑,今天皇帝親自給她“添壽”,雖說很是榮幸。但聖人在,言行舉止都不得放肆,直到這時候她才敢小小開了個玩笑,活躍活躍氣氛。她年紀還輕,不喜肅穆,若無歡笑便覺無趣。
陳衍聽這姑侄二人笑鬧,也不覺莞爾。他執箸,看案上擺的一碗麵。麵是淡黃色的,堆在一起便呈白雪,擁雞湯黃油,配菌菇青蔬草果木耳……色雜而不亂,湯純而清澈,映出陳衍的一雙眼睛,有些失焦。他看著麵心裏卻想著另外的事情,腦海裏忽然浮現出那一幕幕場景,讓他不自覺地抬頭望向林淡穠。
——她在吃麵。
陳衍心道:倘若“添麵”真能“添壽”,那他“前世”早就勒令天下人為她添一碗長壽之麵了。
而那邊,壽春大長公主說得天花亂墜。魏琅聽她說, 紅得已經不止是臉了, 從脖子到領口都蔓延著紅色。自己祖母給自己表叔——也是當今皇帝——講自己寫的隨筆遊記,誇得天花亂墜, 魏琅都不敢瞧陳衍的臉色,整個人坐立不安。
陳衍倒是聽得認真,間或還插了幾句話。他閑暇時也讀過一遍, 覺得很有意思, 不想作者竟是自己的姑姑的親孫。壽春大長公主得他肯定,更加歡喜, 眉飛色舞間將自己長孫誇了個遍,且越說越得意。
她雖然不滿魏琅一直跟著趙東山在外麵遊學不歸, 但對自己的這個長孫仍舊是疼愛且驕傲的。要知道趙懺、趙東山先祖乃是名相趙哲, 曾著有注《論語》三卷、《相國》一冊,傳於本家。趙懺習此,又著解說傳世, 魏琅得其青眼收為關門弟子,前途不可限量。壽春大長公主不是不識好歹之人, 為了長孫的未來隻能忍下祖孫分別之苦,任他們四處遊學。
魏琅父母早亡, 一直都是由祖父祖母帶大的, 感情自然深厚。祖孫分別數年少有見麵, 每每得到孫子的消息,壽春大長公主都會輾轉反側一宿,歡喜又憂愁。喜得是孫子跟著東山先生必然學業有成,愁的是祖孫相別。本是貴胄,卻在外麵挨冷受凍,不知道親孫穿得好否、吃的好否。但一想到對方在外四處奔波勞碌,便知答案是否。大長公主隻能暗自垂淚,為他寄送一些能用的東西。而到魏琅長大一些,便會寄送一些特產和自己的文章回來,《三人行記》是其第一本成書,大長公主收到後將它翻得滾瓜亂熟,其中內理深意全搞得清清楚楚,和陳衍對答起來,竟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這一片拳拳愛護之心,可昭日月。
陳衍聽完歎:“明達,很好呀。”這書瑕不掩瑜,況乎,對方還如此年輕。
大長公主與有榮焉。
在座列席,聽大長公主一番講解,也不禁覺得這本書簡直“微言大義”、“戲說至理”。林淡穠抿唇輕笑,她也讀過魏琅的這本遊記。
說是遊記,其實可以稱得上是隨筆了。其寫山川美麗,用詞巧妙,兼有文采;而寫到人,文路仿照《論語》《孟子》,寫的是師生對答。其中許多精妙至理,皆出“師長”口。既然知曉作書之人乃是魏琅,便可知這位口出妙言的應當是趙東山。盛名之下無虛士,確實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魏琅作為其徒,在其中寫了一些見解、注釋,其中不乏亮眼之筆,但整個人終究還是迷茫的。他的思想不能成體係,有時甚至會陷入糾結。可以看出東山先生一直在引他,啟發他,而魏琅寫書估計也有整理所學的意思。
長公主這一通講,掩去了一些瑕疵,隻說了自己長孫的精華部分,自然惹人注目。陳衍讀過這本遊記,本人執掌帝國,所讀文章時論不知幾何、目光如炬。絕不至於不懂其中的優劣,但他仍舊誇了一句,可見魏琅確實年少有為。
大長公主知過猶不及,聽到陳衍說這一句便知道自己孫子已經在他心裏掛了號,心裏十分滿意。便過去看魏琅,卻不禁覺得好笑,叫道:“琅哥兒。”
隻見魏琅埋頭喝酒,已喝了許多,抬壺要倒,留下幾滴卻怎麽也倒不出來了。聽到叫喚,他抬頭,先是一愣,知道自己祖母已經講完了,立刻解釋道:“琅才疏學淺,文中所言,皆是老師所發。我不過隻是個記錄的學生罷了。”
下麵林淡穠偷偷一笑,覺這少年可愛。
而坐首席的陳衍也笑:“明達謙遜。”
魏琅不知該如何接下去,他若再說不免要無休止地糾纏下去,隻能舉杯致意。
陳衍受之,也飲一杯。
酒過三巡,侍者上“壽”麵。文萱郡主年輕兼非整數、不能做大壽。但她素愛玩樂喜宴會,誕日這麽好的日子怎能無知無覺地就過了。所以每年都要邀上好友一起,說是小宴但畢竟是過生辰,席上怎麽能沒有麵,沒有桃。於是就隻能給她做,討個好彩頭。
人皆分一碗,陳衍挑出一根,放到文萱郡主的清湯裏。相傳武帝與眾臣相談,說相書上上說人中長一寸壽便有100,東方朔諷刺說彭祖活了800歲,人中豈非八寸長。這諷刺的小故事流傳下來,卻被人們解讀成麵長壽長,而“添麵”即“添壽”。陳衍為帝王,位最高,其母壽春大長公主尚且要排在他後麵,這一路添下去……到最後放到文萱郡主這裏,便是一碗包含祝福的“壽麵”。
文萱郡主先是鄭重謝過兩位尊長:“謝陛下,謝母親。”
“……也謝過諸位好友與我小侄,為我’添壽’!”她瞧一眼魏琅,故意將他排在最後麵還稱呼“小侄”,顯然是在逗他。
魏琅一僵,討饒道:“姑姑……”
眾人忍俊不禁,文萱也抿唇笑,今天皇帝親自給她“添壽”,雖說很是榮幸。但聖人在,言行舉止都不得放肆,直到這時候她才敢小小開了個玩笑,活躍活躍氣氛。她年紀還輕,不喜肅穆,若無歡笑便覺無趣。
陳衍聽這姑侄二人笑鬧,也不覺莞爾。他執箸,看案上擺的一碗麵。麵是淡黃色的,堆在一起便呈白雪,擁雞湯黃油,配菌菇青蔬草果木耳……色雜而不亂,湯純而清澈,映出陳衍的一雙眼睛,有些失焦。他看著麵心裏卻想著另外的事情,腦海裏忽然浮現出那一幕幕場景,讓他不自覺地抬頭望向林淡穠。
——她在吃麵。
陳衍心道:倘若“添麵”真能“添壽”,那他“前世”早就勒令天下人為她添一碗長壽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