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最牛逼的背景板
娛樂圈探花[古穿今] 作者:開雲種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玉皎示意陶清風和她走到綠化帶草坪中間的休息亭上, 說:“你就背一下今天要拍的‘禦前訴冤’這段台詞吧?”
陶清風一開始沒說話,鍾玉皎見狀, 剛要講一通在聽到陶清風說能背劇本時就醞釀的話:年輕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這次上了一課, 下次不許這樣毫無根據地托大,別人會覺得你自以為是, 就聽見陶清風問:
“是要從進殿開始背?還是下跪開始背?”
鍾玉皎一呆,沒想到陶清風還真的要接受這個挑戰?她心不在焉:“你隨意。”但是腦中已經升起一絲進入戰鬥狀態的興奮感——如果陶清風真能背,自己也必須全神貫注調動出記憶,才能印證他背得對不對。
陶清風見狀,把台詞、動作和每人說的話,按照順序,從進殿背:
“高常侍曰:東水夫人香氏在殿外。
“天勝皇帝曰:宣覲見。
“香昌跪禦前,三叩頭,曰:臣婦乞見天顏。素聞陛下議論通明。
“天勝皇帝冠冕的垂毓晃蕩, 曰:香夫人平身, 請抬頭白。
“香昌跪曰:臣婦千裏上京,一為請命,二為訴冤。臣心惶恐,恐有礙天聽,不敢起身。
“天勝皇帝站,手撫龍椅, 曰:香夫人, 請抬頭白。
“香昌抬頭, 雙膝仍跪,曰:臣婦陋顏,恐驚聖駕。
“天勝皇帝後跌龍椅中,伸手曰:香……
“香昌曰:陛下貞心通明,為黎民計,臣婦雖鄙薄之言,望乞一聞。
“天勝皇帝曰:香……香夫人請講,朕洗耳恭聽。”
陶清風還沒背到最激烈的地方,鍾玉皎已經目瞪口呆地打斷了他:“你,你,真的……連他們的動作描寫都背了?”
鍾玉皎整個人都驚呆了,陶清風背得和原台詞稿差不多,隻有個別字句不一樣,比如說劇本裏簡化的是“懇請一聽”,陶清風背的是“望乞一聞”。好像還更文言化。
鍾玉皎剛才心中的成見和刺意已經消失得一幹二淨了,她明白了陶清風不是在撒謊端著,而是在誠懇地說實話,他真的是個閑暇時間研究劇本,而且能全部背下來的,珍惜如大熊貓般的年輕演員。
想到這一層,鍾玉皎看陶清風整個人的臉色都變了,從隱約不屑的敵意,變得異常慈祥,雖然表情還是很冷靜,但是眼神裏抑製不住熠熠發光,好像在看真的國寶大熊貓。鍾玉皎回去的路上異常地熱情活絡,還很好心地請陶清風吃了個包子。
咀嚼著包子的陶清風,絲毫不知道剛才影後的心態發生過怎樣的波瀾,他以為那隻是尋常的交流,和普通的展示。
開機時間到了,大家各就各位。陶清風的台詞戲份在下午拍,早上要在朝堂上站著當背景板,拍香昌跪在丹墀下訴冤。
這段劇情很重要,所以連編劇孟小丹也來了。嚴澹還沒有對她說陶清風的事情,所以孟小丹既不知道那天在書吧的劉敢辜語錄體是陶清風默寫出來的,也不知道嚴澹和陶清風已經熟識了。
陶清風他們早上站著當背景板,這種戲份,很多劇組是用文替來拍的。演員隻需要站著拍幾個近景,後期再摳圖處理一下,遠景和背影都可以交給替身。這樣能節省很多時間,尤其是那種三月電視劇拍攝組,有可能好幾個導演同時開拍,演員無法分身對戲,隻能依靠替身錯位。
但在《歸寧皇後》劇組,熊子安的手下,是不會出現這種狀況的。他是業內很注重現場的導演,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用他的話來說——和替身對戲,算什麽演戲——所以早晨的通告,陶清風、沙洲、劉琦回,都要老老實實站在人群裏當背景板。看鍾玉皎如何在龍椅下哭訴,傅音又如何揣摩聖心地又歎又勸,張風豪如何仰臥起坐般地站起來又跌回去,不時還吐個血、砸個硯台,摔個禦筆……
戲劇效果非常突出。
劉琦回瞅著機器移位了,以為沒有在拍他們站姿,就漫不經心地玩著頭發。她轉頭看,陶清風還是站得那麽筆直,一絲不苟的樣子,簡直讓人以為他真的在上朝似的。她剛想去玩一下陶清風戴的長長假發,忽然間熊子安一道嚴厲的視線掃了過來,喝道:“琦琦,你幹嘛呢。上頭還有機器拍著的。”
嚇得劉琦回趕緊原地立定,重新僵硬地站好。但是熊子安那聲斷喝,本來要講下一句台詞的鍾玉皎被打斷了。她當然不會在這種時候卡殼,隻是,早上聽到陶清風的台詞後,她對比發現有幾處和劇本上不一樣,她還仔細揣摩了一下,發現居然比劇本上更有古雅的味道。她就不由自主記在了心裏,被打斷後,重新念時,就不由自主地念岔了……
“臣婦雖鄙薄之言,望乞一聞。”鍾玉皎也把“懇請一聽”念成了陶清風背的大興史原始稿上的“望乞一聞。”聽在熊子安耳朵裏,以為是鍾玉皎自己改台詞了。這個台詞雖然改的意思好像沒錯,但是不是太過書麵化了一點?
然而聽在孟小丹耳朵裏,卻是驚喜地對鍾玉皎說:“鍾老師,原來你看過《天勝本紀》原始文獻啊。原文的確是‘望乞一聞’,我是考慮到觀眾們聽台詞的通順程度,才改成‘懇請一聽’的。您功課做得太認真了。”
鍾玉皎又是一呆,她這才意識到自己念了陶清風早晨對她背的那句台詞,她本身就是直率坦然的個性,不是自己的就完全不攬功,直接把陶清風賣了:“這是早晨陶清風背我台詞時說的。”
熊子安聽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似的:“陶清風,背你台詞,幹嘛?”
鍾玉皎繼續把陶清風賣了個徹底:“他所有人的台詞都能背。背的還是史料上的。”
雖然鍾玉皎極力想維持淡定表情,但是閃閃發亮的眼神已經把她出賣了,仿佛在兜售大熊貓。
熊子安:……
孟小丹:……
陶清風非常認真地站在人群裏,當好一個盡職盡責的背景板,就看到熊子安和孟小丹撥開人群走過來,兩人的視線都盯在他身上,好像在審視某種珍惜動物。
因為片場嘈雜,人也多,剛才鍾玉皎和熊子安他們說的話,這些大殿中間站位的演員們,都沒聽到。眼下看著他們齊齊來找陶清風的模樣,以為是通告順序有所調整。卻不知是熊子安和孟小丹寧願先勻半小時,也要把這個天方夜譚般的消息先證實了。
鍾玉皎不是個拿這種事來開玩笑整人的前輩,她說陶清風全背得,那就是陶清風的確令她相信是的。但這真的太誇張了。熊子安執導那麽多年,頂多見過最拔尖刻苦的絕對主演,把全劇本背下來的情況——那還是因為,基本上主演的戲份貫穿全劇,和所有人都分別有對手戲,不背也不行。可是像陶清風這樣本職戲份隻有十來分鍾的,居然把那麽多不屬於他的台詞,也沒有對手戲的劇本全背了,他想幹嘛?
熊子安想:也怪不得昨天晚上,自己提醒陶清風,好好把今天這段繞舌頭的文言背熟,陶清風會是那種輕鬆的表情了。當時熊子安隻是覺得他過於自信,還暗自搖頭……
至於孟小丹好奇的是,陶清風背的是原始文獻?難道他看了劇本之後,還去找《天勝本紀》這些史料來看嗎?雖然天勝和香昌的史料好找,百度最前麵幾條,就是曆史粉做的翔實完備又由淺入深的科普長貼,許多有名的段落也附帶著翻譯娓娓道來,花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大體通讀完重要段落了。但要一句一句地,把史料和劇本上不一樣的,換過來,再背下來,這是什麽訴求?孟小丹也是目瞪口呆。
熊子安瞥著陶清風,猝不及防地問他:“香昌在說完‘身雖未得男兒列,丹心更比男兒烈’之後,劉敢辜是如何站出來請命的?”
熊子安是眼睛直視陶清風,麵對著他問的,陶清風當然會意是在問自己,以為是導演稀鬆平常的考驗。昨天導演要自己好好背台詞,今天來檢查,陶清風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吧,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威遠將軍單膝跪,甲片響,曰:男兒長恨愧吳鉤。收取西南邊疆州。請陛下準臣為先鋒,與禦史大人同路,台捕巡按,某取南戎。”
沙洲本來就伸長了脖子,關於劉敢辜的台詞,他以為熊子安是在問自己,雖然他不明白為什麽熊子安離自己還有幾米,也不看自己,卻在看著陶清風。
沙洲正在緊張地想,跟在香昌那句寧為玉碎的話後麵,該是哪一句——還沒捋順,就聽到陶清風清晰明了的,把屬於劉敢辜的台詞,連著動作描述,都給背出來了。沙洲差點重心不穩往旁邊滑下去。
熊子安和孟小丹交換了一個又驚又喜、又意味深長的眼神。
孟小丹對著熊子安言簡意賅:“兩處。是的。”周圍人都沒聽懂。
熊子安卻聽懂了,這是在說,陶清風的台詞,和劇本上有兩處不一樣,的確是原始材料上麵的。
熊子安立刻走到沙洲麵前,不給他反應的時間,很果斷地說:“沙洲,把剛才的台詞也背一遍。”
這段台詞,昨天沙洲就反複琢磨,倒背如流的,他想也沒想立刻按照自己的記憶道:“有道是:男兒長恨愧吳鉤。收取西南邊疆州。請陛下準臣為先鋒,與張大人同路,張大人負責捉拿巡撫,本將負責直取南戎首府。”
陶清風背的是“禦史大人”,但孟小丹為了簡約效果,根本沒有寫過那個一句台詞帶過,天勝皇帝派下去行駛正義的高官是什麽職務,隻是籠統寫了個“張大人”。陶清風稱呼他為“台”,自稱是“某”,這都是文言用法,孟小丹為了觀眾聽得懂,都改過了。所以沙洲背的是“張大人負責”“本將負責”等現代表達。
孟小丹低聲湊在熊子安耳邊把這些都說了。熊子安邊聽邊抿嘴,最後竟然和孟小丹一起笑起來,是那種欣喜又帶著稀罕的笑,邊笑邊看著陶清風:他們把陶清風認為是一個,看了劇本,先去翻史料,還把改過的地方替回原文,然後再全文背下來的,雖然刻苦認真到不可思議程度,又透著一股天真氣的,讓他們刮目相看到目瞪口呆,褒義的“奇葩”演員。
孟小丹從前一直懷疑宣發方裏,有人配合陶清風搞事情,但是此刻她改主意了。宣發方的曆史粉再狂熱變態,總沒那種能力,讓陶清風把劇本全背下來而且還替換成原文——就算那個隱藏搞事者的腦子有病,陶清風總不可能跟著腦子有病,答應這樣奇葩詭異的要求吧。除非——隻有一個合情合理的原因,孟小丹心中震驚地接受了這個排除所有可能性,唯一合邏輯的解釋:
陶清風自己就是那個,狂熱的曆史粉。雖然這和他從前的人設實在太不一樣了,不過這幾次陶清風的微博畫風,也隱隱透露出這種天差地別。孟小丹深深覺得:現在的年輕演員,真是不得了,身懷絕技藏而不露,說當學霸就當學霸,保不準那天就讓人大吃一驚了。
孟小丹心想,陶清風這個性,說不定會討自己那位曆史係的師兄,嚴澹的喜歡。過幾天顧問團來的時候,那裏麵幾個堅持增加更多曆史細節的老學究,也會多看他幾眼吧。
雖然孟小丹沒有看出這樣做,除了寥寥專家肯定之外,有任何功利的地方——她其實覺得,就是因為這樣做,不可能直接獲得任何好處,要不是今天鍾玉皎不慎背岔,熊子安興起問一句,根本不會有人知道,陶清風這樣做自然談不上任何功利動機,這也是孟小丹認定他就是那種狂熱曆史粉的理由。
但是效果……好像比功利動力帶來的要更好些。孟小丹觀察著,熊子安看陶清風眼神,那簡直像是老中醫挖到了上好的野山參,采珠人瞧見了千年的大蚌殼,整個人眼眶都濕潤了,就差上前以同誌握手的勁頭,猛烈地握著陶清風的手上下搖晃——好歹他還記得陶清風的雙手沒恢複完全。
雖然之前寫書法、背奏章、接戲等拍攝時的精彩表現,讓熊子安很滿意,也在轉發陶清風改名微博時,給予了肯定好評。但那隻是屬於“高出小鮮肉的平均水平,是個認真又有悟性的好苗子”這種長輩肯定晚輩的心態。
然而,把一整套劇本所有台詞都背下來,還把相應的史料內容換上去,這超過了“刻苦努力”範疇,步入“鑽研熱愛”的階段,捫心自問,熊子安易地而處,他是做不到的,就發自內心地帶著一種欣賞敬佩的心態。
熊子安雖然接下來什麽話都沒說,但是和這位導演合作過一兩次的孟小丹知道,陶清風從此在這位導演心中,已經不再是那種“投資方推薦過來隨便用一下的演員”了。
可歎陶清風還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和旁邊沙洲和劉琦回臉上,震驚失神反而什麽都說不出來的模樣,形成了強烈對比。也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熊子安的直覺沒有錯,下午拍廣積王子跪著念那一段請命台詞時,他又老淚縱橫了一把。
雖然這大段台詞,隻有一個跪字,而且不能亂動。但是陶清風,他從前在禦前奏對時,也跪過,甚至奏過更長,更複雜的請命。
向皇帝稟告,那是一個眼神,一個詞語,都要按照司禮太監規範好的步驟來做的。
更何況他就是禮部的,雖然他並不是司儀部的——司儀部要教不同品級、不同等第的臣子們,稟報不同的“告、請、諫、奏、對”等的禮儀。陶清風在那裏學習過,又因為在吏部栓選時,預備把他分到禮部的那段時間,就讓他呆在弘文局,弘文局就在司禮監對麵,近水樓台先得月。
所以陶清風不但沒覺得劇本動作太少,反而覺得這段台詞簡單,跪著也很好表現。
這在稟報裏屬於“請”項,是臣子向陛下提出請求的規範動作。
——“臣切聞。”陶清風低著頭,臣子開始自陳,必須低頭恭敬。
——“東水香氏,代夫之職。”這八個字時,陶清風抬起下顎,並不是仰視天顏,而是平視前方,這樣能讓氣流更順暢發出。古代沒有擴音器,禦前稟報,發音的姿勢要正確,皇帝才聽得清楚。陶清風眼神還加了一點疑惑,暗示那日初見香昌和郗鹿,知道他們是貴人,也根據細枝末節懷疑過,是自家大哥失散多年的大嫂,可是為何今日殿上重見,她真實身份是東水君的孀居呢?難道自己猜錯了。
——“宣府邊疆,百姓和睦。”這八個字,是陳述邊地安樂現狀,陶清風音調起伏輕快,表情帶著一點點柔和的微笑,給香昌有目共睹的貢獻定個基調。
——“卞氏獻寶,千載垂光。屈子沉身,萬世歸善。※”這十六個字,比較長。陶清風稍微抬頭,視線對著龍椅下方,可以看到天勝皇帝鞋子的地方。這在“請”項中,屬於“起興”,引用前人案例,且比較沉痛。臣子為了引起陛下的惻隱之心,要稍微抬頭,讓眼神中的懇切能被看到,但又不能直視天顏,所以這個範圍,就被禮部控製在,臣子看著龍椅腳下的地方。
因為這兩句念的時間較長,陶清風就采取了一點眼神變化,和氏璧和屈原的典故,一個感人肺腑,一個催人淚下,陶清風的眼神先是沉靜,然後有一點點不忍,再變得有些黯然。所以雖然跪著不動,但因為眼神變化,也不顯得他在幹巴巴念台詞,畫麵的動態感照樣很強,是十分標準的“文戲表現”。
——“香氏冤訴禦前,通達天聽,望皇兄照微之明。”這一句就是請示的具體內容了。廣積王子是親王,在請示時,比其他臣子多有一分親近感。說話語氣也不需要太過刻板與戰戰兢兢,語調稍微快一點,念“皇兄”二字,還帶一點點小弟朝哥哥要東西的隨性。
天勝皇帝還是很關懷這個長大後才相認的,身體不好卻飽讀詩書的弟弟。加上他年齡太小,沒有野心沒有勢力,隻有一腔讀書人家養出來的,悲憫天人的善良習氣,並不存在對皇位的一絲一毫威脅。
當然,曆史上並沒有記載得這樣詳細,這是陶清風在根據有限的史料記載,對天勝皇帝和廣積王子的兄弟關係做的分析補充。
——“令塵世之中,再無荊山之憾、汨羅之恨也。”這是請示的結語,陶清風的頭又仰起了幾寸,在匯報結束的時候,按照禮部的規定,是需要——也是唯一允許的時刻——和陛下進行眼神交流,傳達“微臣言畢”的訊息。
這個結語傳達了深切的寄望,但並不是尋常臣子都能說的,畢竟是反例——皇帝一不高興,會以為那是在威脅他不慎會變成厲武、懷王似的昏君。這也是廣積王子這段話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科書多年的另一個理由——展現了大無畏的,殞身不顧,赴湯蹈火般的精神,冒著得罪天勝皇帝的危險,也要把懲治巡邊大員、與替宣府出兵趕走南戎的請求,傳達給皇帝。
所以念這十幾個字,陶清風直視龍椅上那位的眼神——這尚且是他今天第一次,和扮演天勝皇帝的張風豪,眼神相對。他看到了一雙標準的,帝王喜怒不形於色,哪怕剛才近乎猙獰般的發過怒,眼眶還帶著紅,這一刻卻是高深莫測的眼睛。不由得心中一陣歎服:簡直演得真的像古代皇帝似的,怪不得老大爺和警官都心心念念左少華了
至於他自己,陶清風的眼神該有一股鏗鏘的力道,表現廣積王子那股貫穿人設的“正義感”,麵對強權,坦然自若,真誠規勸的眼神。
張風豪也是大大驚訝,和陶清風眼神直到最後才對上來不同,陶清風一開始低頭請示時,張風豪就需要看著下麵,全程看著陶清風的表現。事前沒有對過戲,張風豪本來想的是,陶清風雖然書法寫得好,也會加點和情景的小動作,但還是年輕經驗不足。這大段沒動作,台詞拗口,又長又難的文戲,陶清風肯定要被ng的。
沒想到,陶清風從低頭到稍微仰頭那個細小變化時,張風豪就很驚訝地發現,陶清風好像在很有層次、動感、並且每個表現,都很自然,且有內在道理地,遞進著處理這段台詞。張風豪相應地眼神跟著變化。天勝皇帝聽到請示的不同階段,也是需要給予不同的眼神的。
但畢竟是第一次對戲,張風豪隱約感覺到,哪怕是無聲的眼神交流,他和陶清風出現了理解不一樣的之處,需要磨合——比如陶清風在念“皇兄”時,那稍微鬆快的語調,就讓本來蹙著苦大仇深眉頭的張風豪暗暗汗顏:自己隻顧得五內俱焚的見到前妻的基調,差點忘了廣積王子是弟弟,該露出一點慈愛寬慰的眼神——真是標準的見妻忘弟了。張風豪升起這個念頭的時候,驚訝地想著:
怎麽,需要,磨合,的,是自己?
這太驚悚了。那一刻,張·二十年·常青樹·男神·大媽殺手·經驗老將·風豪,大腦中轟的一聲,差點羞愧得昏過去。
陶清風一開始沒說話,鍾玉皎見狀, 剛要講一通在聽到陶清風說能背劇本時就醞釀的話:年輕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這次上了一課, 下次不許這樣毫無根據地托大,別人會覺得你自以為是, 就聽見陶清風問:
“是要從進殿開始背?還是下跪開始背?”
鍾玉皎一呆,沒想到陶清風還真的要接受這個挑戰?她心不在焉:“你隨意。”但是腦中已經升起一絲進入戰鬥狀態的興奮感——如果陶清風真能背,自己也必須全神貫注調動出記憶,才能印證他背得對不對。
陶清風見狀,把台詞、動作和每人說的話,按照順序,從進殿背:
“高常侍曰:東水夫人香氏在殿外。
“天勝皇帝曰:宣覲見。
“香昌跪禦前,三叩頭,曰:臣婦乞見天顏。素聞陛下議論通明。
“天勝皇帝冠冕的垂毓晃蕩, 曰:香夫人平身, 請抬頭白。
“香昌跪曰:臣婦千裏上京,一為請命,二為訴冤。臣心惶恐,恐有礙天聽,不敢起身。
“天勝皇帝站,手撫龍椅, 曰:香夫人, 請抬頭白。
“香昌抬頭, 雙膝仍跪,曰:臣婦陋顏,恐驚聖駕。
“天勝皇帝後跌龍椅中,伸手曰:香……
“香昌曰:陛下貞心通明,為黎民計,臣婦雖鄙薄之言,望乞一聞。
“天勝皇帝曰:香……香夫人請講,朕洗耳恭聽。”
陶清風還沒背到最激烈的地方,鍾玉皎已經目瞪口呆地打斷了他:“你,你,真的……連他們的動作描寫都背了?”
鍾玉皎整個人都驚呆了,陶清風背得和原台詞稿差不多,隻有個別字句不一樣,比如說劇本裏簡化的是“懇請一聽”,陶清風背的是“望乞一聞”。好像還更文言化。
鍾玉皎剛才心中的成見和刺意已經消失得一幹二淨了,她明白了陶清風不是在撒謊端著,而是在誠懇地說實話,他真的是個閑暇時間研究劇本,而且能全部背下來的,珍惜如大熊貓般的年輕演員。
想到這一層,鍾玉皎看陶清風整個人的臉色都變了,從隱約不屑的敵意,變得異常慈祥,雖然表情還是很冷靜,但是眼神裏抑製不住熠熠發光,好像在看真的國寶大熊貓。鍾玉皎回去的路上異常地熱情活絡,還很好心地請陶清風吃了個包子。
咀嚼著包子的陶清風,絲毫不知道剛才影後的心態發生過怎樣的波瀾,他以為那隻是尋常的交流,和普通的展示。
開機時間到了,大家各就各位。陶清風的台詞戲份在下午拍,早上要在朝堂上站著當背景板,拍香昌跪在丹墀下訴冤。
這段劇情很重要,所以連編劇孟小丹也來了。嚴澹還沒有對她說陶清風的事情,所以孟小丹既不知道那天在書吧的劉敢辜語錄體是陶清風默寫出來的,也不知道嚴澹和陶清風已經熟識了。
陶清風他們早上站著當背景板,這種戲份,很多劇組是用文替來拍的。演員隻需要站著拍幾個近景,後期再摳圖處理一下,遠景和背影都可以交給替身。這樣能節省很多時間,尤其是那種三月電視劇拍攝組,有可能好幾個導演同時開拍,演員無法分身對戲,隻能依靠替身錯位。
但在《歸寧皇後》劇組,熊子安的手下,是不會出現這種狀況的。他是業內很注重現場的導演,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用他的話來說——和替身對戲,算什麽演戲——所以早晨的通告,陶清風、沙洲、劉琦回,都要老老實實站在人群裏當背景板。看鍾玉皎如何在龍椅下哭訴,傅音又如何揣摩聖心地又歎又勸,張風豪如何仰臥起坐般地站起來又跌回去,不時還吐個血、砸個硯台,摔個禦筆……
戲劇效果非常突出。
劉琦回瞅著機器移位了,以為沒有在拍他們站姿,就漫不經心地玩著頭發。她轉頭看,陶清風還是站得那麽筆直,一絲不苟的樣子,簡直讓人以為他真的在上朝似的。她剛想去玩一下陶清風戴的長長假發,忽然間熊子安一道嚴厲的視線掃了過來,喝道:“琦琦,你幹嘛呢。上頭還有機器拍著的。”
嚇得劉琦回趕緊原地立定,重新僵硬地站好。但是熊子安那聲斷喝,本來要講下一句台詞的鍾玉皎被打斷了。她當然不會在這種時候卡殼,隻是,早上聽到陶清風的台詞後,她對比發現有幾處和劇本上不一樣,她還仔細揣摩了一下,發現居然比劇本上更有古雅的味道。她就不由自主記在了心裏,被打斷後,重新念時,就不由自主地念岔了……
“臣婦雖鄙薄之言,望乞一聞。”鍾玉皎也把“懇請一聽”念成了陶清風背的大興史原始稿上的“望乞一聞。”聽在熊子安耳朵裏,以為是鍾玉皎自己改台詞了。這個台詞雖然改的意思好像沒錯,但是不是太過書麵化了一點?
然而聽在孟小丹耳朵裏,卻是驚喜地對鍾玉皎說:“鍾老師,原來你看過《天勝本紀》原始文獻啊。原文的確是‘望乞一聞’,我是考慮到觀眾們聽台詞的通順程度,才改成‘懇請一聽’的。您功課做得太認真了。”
鍾玉皎又是一呆,她這才意識到自己念了陶清風早晨對她背的那句台詞,她本身就是直率坦然的個性,不是自己的就完全不攬功,直接把陶清風賣了:“這是早晨陶清風背我台詞時說的。”
熊子安聽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似的:“陶清風,背你台詞,幹嘛?”
鍾玉皎繼續把陶清風賣了個徹底:“他所有人的台詞都能背。背的還是史料上的。”
雖然鍾玉皎極力想維持淡定表情,但是閃閃發亮的眼神已經把她出賣了,仿佛在兜售大熊貓。
熊子安:……
孟小丹:……
陶清風非常認真地站在人群裏,當好一個盡職盡責的背景板,就看到熊子安和孟小丹撥開人群走過來,兩人的視線都盯在他身上,好像在審視某種珍惜動物。
因為片場嘈雜,人也多,剛才鍾玉皎和熊子安他們說的話,這些大殿中間站位的演員們,都沒聽到。眼下看著他們齊齊來找陶清風的模樣,以為是通告順序有所調整。卻不知是熊子安和孟小丹寧願先勻半小時,也要把這個天方夜譚般的消息先證實了。
鍾玉皎不是個拿這種事來開玩笑整人的前輩,她說陶清風全背得,那就是陶清風的確令她相信是的。但這真的太誇張了。熊子安執導那麽多年,頂多見過最拔尖刻苦的絕對主演,把全劇本背下來的情況——那還是因為,基本上主演的戲份貫穿全劇,和所有人都分別有對手戲,不背也不行。可是像陶清風這樣本職戲份隻有十來分鍾的,居然把那麽多不屬於他的台詞,也沒有對手戲的劇本全背了,他想幹嘛?
熊子安想:也怪不得昨天晚上,自己提醒陶清風,好好把今天這段繞舌頭的文言背熟,陶清風會是那種輕鬆的表情了。當時熊子安隻是覺得他過於自信,還暗自搖頭……
至於孟小丹好奇的是,陶清風背的是原始文獻?難道他看了劇本之後,還去找《天勝本紀》這些史料來看嗎?雖然天勝和香昌的史料好找,百度最前麵幾條,就是曆史粉做的翔實完備又由淺入深的科普長貼,許多有名的段落也附帶著翻譯娓娓道來,花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大體通讀完重要段落了。但要一句一句地,把史料和劇本上不一樣的,換過來,再背下來,這是什麽訴求?孟小丹也是目瞪口呆。
熊子安瞥著陶清風,猝不及防地問他:“香昌在說完‘身雖未得男兒列,丹心更比男兒烈’之後,劉敢辜是如何站出來請命的?”
熊子安是眼睛直視陶清風,麵對著他問的,陶清風當然會意是在問自己,以為是導演稀鬆平常的考驗。昨天導演要自己好好背台詞,今天來檢查,陶清風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吧,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威遠將軍單膝跪,甲片響,曰:男兒長恨愧吳鉤。收取西南邊疆州。請陛下準臣為先鋒,與禦史大人同路,台捕巡按,某取南戎。”
沙洲本來就伸長了脖子,關於劉敢辜的台詞,他以為熊子安是在問自己,雖然他不明白為什麽熊子安離自己還有幾米,也不看自己,卻在看著陶清風。
沙洲正在緊張地想,跟在香昌那句寧為玉碎的話後麵,該是哪一句——還沒捋順,就聽到陶清風清晰明了的,把屬於劉敢辜的台詞,連著動作描述,都給背出來了。沙洲差點重心不穩往旁邊滑下去。
熊子安和孟小丹交換了一個又驚又喜、又意味深長的眼神。
孟小丹對著熊子安言簡意賅:“兩處。是的。”周圍人都沒聽懂。
熊子安卻聽懂了,這是在說,陶清風的台詞,和劇本上有兩處不一樣,的確是原始材料上麵的。
熊子安立刻走到沙洲麵前,不給他反應的時間,很果斷地說:“沙洲,把剛才的台詞也背一遍。”
這段台詞,昨天沙洲就反複琢磨,倒背如流的,他想也沒想立刻按照自己的記憶道:“有道是:男兒長恨愧吳鉤。收取西南邊疆州。請陛下準臣為先鋒,與張大人同路,張大人負責捉拿巡撫,本將負責直取南戎首府。”
陶清風背的是“禦史大人”,但孟小丹為了簡約效果,根本沒有寫過那個一句台詞帶過,天勝皇帝派下去行駛正義的高官是什麽職務,隻是籠統寫了個“張大人”。陶清風稱呼他為“台”,自稱是“某”,這都是文言用法,孟小丹為了觀眾聽得懂,都改過了。所以沙洲背的是“張大人負責”“本將負責”等現代表達。
孟小丹低聲湊在熊子安耳邊把這些都說了。熊子安邊聽邊抿嘴,最後竟然和孟小丹一起笑起來,是那種欣喜又帶著稀罕的笑,邊笑邊看著陶清風:他們把陶清風認為是一個,看了劇本,先去翻史料,還把改過的地方替回原文,然後再全文背下來的,雖然刻苦認真到不可思議程度,又透著一股天真氣的,讓他們刮目相看到目瞪口呆,褒義的“奇葩”演員。
孟小丹從前一直懷疑宣發方裏,有人配合陶清風搞事情,但是此刻她改主意了。宣發方的曆史粉再狂熱變態,總沒那種能力,讓陶清風把劇本全背下來而且還替換成原文——就算那個隱藏搞事者的腦子有病,陶清風總不可能跟著腦子有病,答應這樣奇葩詭異的要求吧。除非——隻有一個合情合理的原因,孟小丹心中震驚地接受了這個排除所有可能性,唯一合邏輯的解釋:
陶清風自己就是那個,狂熱的曆史粉。雖然這和他從前的人設實在太不一樣了,不過這幾次陶清風的微博畫風,也隱隱透露出這種天差地別。孟小丹深深覺得:現在的年輕演員,真是不得了,身懷絕技藏而不露,說當學霸就當學霸,保不準那天就讓人大吃一驚了。
孟小丹心想,陶清風這個性,說不定會討自己那位曆史係的師兄,嚴澹的喜歡。過幾天顧問團來的時候,那裏麵幾個堅持增加更多曆史細節的老學究,也會多看他幾眼吧。
雖然孟小丹沒有看出這樣做,除了寥寥專家肯定之外,有任何功利的地方——她其實覺得,就是因為這樣做,不可能直接獲得任何好處,要不是今天鍾玉皎不慎背岔,熊子安興起問一句,根本不會有人知道,陶清風這樣做自然談不上任何功利動機,這也是孟小丹認定他就是那種狂熱曆史粉的理由。
但是效果……好像比功利動力帶來的要更好些。孟小丹觀察著,熊子安看陶清風眼神,那簡直像是老中醫挖到了上好的野山參,采珠人瞧見了千年的大蚌殼,整個人眼眶都濕潤了,就差上前以同誌握手的勁頭,猛烈地握著陶清風的手上下搖晃——好歹他還記得陶清風的雙手沒恢複完全。
雖然之前寫書法、背奏章、接戲等拍攝時的精彩表現,讓熊子安很滿意,也在轉發陶清風改名微博時,給予了肯定好評。但那隻是屬於“高出小鮮肉的平均水平,是個認真又有悟性的好苗子”這種長輩肯定晚輩的心態。
然而,把一整套劇本所有台詞都背下來,還把相應的史料內容換上去,這超過了“刻苦努力”範疇,步入“鑽研熱愛”的階段,捫心自問,熊子安易地而處,他是做不到的,就發自內心地帶著一種欣賞敬佩的心態。
熊子安雖然接下來什麽話都沒說,但是和這位導演合作過一兩次的孟小丹知道,陶清風從此在這位導演心中,已經不再是那種“投資方推薦過來隨便用一下的演員”了。
可歎陶清風還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和旁邊沙洲和劉琦回臉上,震驚失神反而什麽都說不出來的模樣,形成了強烈對比。也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熊子安的直覺沒有錯,下午拍廣積王子跪著念那一段請命台詞時,他又老淚縱橫了一把。
雖然這大段台詞,隻有一個跪字,而且不能亂動。但是陶清風,他從前在禦前奏對時,也跪過,甚至奏過更長,更複雜的請命。
向皇帝稟告,那是一個眼神,一個詞語,都要按照司禮太監規範好的步驟來做的。
更何況他就是禮部的,雖然他並不是司儀部的——司儀部要教不同品級、不同等第的臣子們,稟報不同的“告、請、諫、奏、對”等的禮儀。陶清風在那裏學習過,又因為在吏部栓選時,預備把他分到禮部的那段時間,就讓他呆在弘文局,弘文局就在司禮監對麵,近水樓台先得月。
所以陶清風不但沒覺得劇本動作太少,反而覺得這段台詞簡單,跪著也很好表現。
這在稟報裏屬於“請”項,是臣子向陛下提出請求的規範動作。
——“臣切聞。”陶清風低著頭,臣子開始自陳,必須低頭恭敬。
——“東水香氏,代夫之職。”這八個字時,陶清風抬起下顎,並不是仰視天顏,而是平視前方,這樣能讓氣流更順暢發出。古代沒有擴音器,禦前稟報,發音的姿勢要正確,皇帝才聽得清楚。陶清風眼神還加了一點疑惑,暗示那日初見香昌和郗鹿,知道他們是貴人,也根據細枝末節懷疑過,是自家大哥失散多年的大嫂,可是為何今日殿上重見,她真實身份是東水君的孀居呢?難道自己猜錯了。
——“宣府邊疆,百姓和睦。”這八個字,是陳述邊地安樂現狀,陶清風音調起伏輕快,表情帶著一點點柔和的微笑,給香昌有目共睹的貢獻定個基調。
——“卞氏獻寶,千載垂光。屈子沉身,萬世歸善。※”這十六個字,比較長。陶清風稍微抬頭,視線對著龍椅下方,可以看到天勝皇帝鞋子的地方。這在“請”項中,屬於“起興”,引用前人案例,且比較沉痛。臣子為了引起陛下的惻隱之心,要稍微抬頭,讓眼神中的懇切能被看到,但又不能直視天顏,所以這個範圍,就被禮部控製在,臣子看著龍椅腳下的地方。
因為這兩句念的時間較長,陶清風就采取了一點眼神變化,和氏璧和屈原的典故,一個感人肺腑,一個催人淚下,陶清風的眼神先是沉靜,然後有一點點不忍,再變得有些黯然。所以雖然跪著不動,但因為眼神變化,也不顯得他在幹巴巴念台詞,畫麵的動態感照樣很強,是十分標準的“文戲表現”。
——“香氏冤訴禦前,通達天聽,望皇兄照微之明。”這一句就是請示的具體內容了。廣積王子是親王,在請示時,比其他臣子多有一分親近感。說話語氣也不需要太過刻板與戰戰兢兢,語調稍微快一點,念“皇兄”二字,還帶一點點小弟朝哥哥要東西的隨性。
天勝皇帝還是很關懷這個長大後才相認的,身體不好卻飽讀詩書的弟弟。加上他年齡太小,沒有野心沒有勢力,隻有一腔讀書人家養出來的,悲憫天人的善良習氣,並不存在對皇位的一絲一毫威脅。
當然,曆史上並沒有記載得這樣詳細,這是陶清風在根據有限的史料記載,對天勝皇帝和廣積王子的兄弟關係做的分析補充。
——“令塵世之中,再無荊山之憾、汨羅之恨也。”這是請示的結語,陶清風的頭又仰起了幾寸,在匯報結束的時候,按照禮部的規定,是需要——也是唯一允許的時刻——和陛下進行眼神交流,傳達“微臣言畢”的訊息。
這個結語傳達了深切的寄望,但並不是尋常臣子都能說的,畢竟是反例——皇帝一不高興,會以為那是在威脅他不慎會變成厲武、懷王似的昏君。這也是廣積王子這段話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科書多年的另一個理由——展現了大無畏的,殞身不顧,赴湯蹈火般的精神,冒著得罪天勝皇帝的危險,也要把懲治巡邊大員、與替宣府出兵趕走南戎的請求,傳達給皇帝。
所以念這十幾個字,陶清風直視龍椅上那位的眼神——這尚且是他今天第一次,和扮演天勝皇帝的張風豪,眼神相對。他看到了一雙標準的,帝王喜怒不形於色,哪怕剛才近乎猙獰般的發過怒,眼眶還帶著紅,這一刻卻是高深莫測的眼睛。不由得心中一陣歎服:簡直演得真的像古代皇帝似的,怪不得老大爺和警官都心心念念左少華了
至於他自己,陶清風的眼神該有一股鏗鏘的力道,表現廣積王子那股貫穿人設的“正義感”,麵對強權,坦然自若,真誠規勸的眼神。
張風豪也是大大驚訝,和陶清風眼神直到最後才對上來不同,陶清風一開始低頭請示時,張風豪就需要看著下麵,全程看著陶清風的表現。事前沒有對過戲,張風豪本來想的是,陶清風雖然書法寫得好,也會加點和情景的小動作,但還是年輕經驗不足。這大段沒動作,台詞拗口,又長又難的文戲,陶清風肯定要被ng的。
沒想到,陶清風從低頭到稍微仰頭那個細小變化時,張風豪就很驚訝地發現,陶清風好像在很有層次、動感、並且每個表現,都很自然,且有內在道理地,遞進著處理這段台詞。張風豪相應地眼神跟著變化。天勝皇帝聽到請示的不同階段,也是需要給予不同的眼神的。
但畢竟是第一次對戲,張風豪隱約感覺到,哪怕是無聲的眼神交流,他和陶清風出現了理解不一樣的之處,需要磨合——比如陶清風在念“皇兄”時,那稍微鬆快的語調,就讓本來蹙著苦大仇深眉頭的張風豪暗暗汗顏:自己隻顧得五內俱焚的見到前妻的基調,差點忘了廣積王子是弟弟,該露出一點慈愛寬慰的眼神——真是標準的見妻忘弟了。張風豪升起這個念頭的時候,驚訝地想著:
怎麽,需要,磨合,的,是自己?
這太驚悚了。那一刻,張·二十年·常青樹·男神·大媽殺手·經驗老將·風豪,大腦中轟的一聲,差點羞愧得昏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