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拭非破題, 與先前幾位舉子全然不同。開篇單刀直入, 大膽陳言。言辭間比盧戈陽寫得還要淩厲兩分, 入木三分。


    第一句話就不客氣地點出, 既然已得大過卦, 即便行事謹慎, 求的就是無過, 而非有功。


    於尋常人來講, 無過自然比有過要好,但於朝廷社稷來說, 無功即有過。層層堆疊,便是大過。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今朝廷,邊關有勇將鎮守,數十年未叫外敵入侵。內有三公九寺卿,公正廉明,恪盡職守。禦史大夫、戶部尚書等,皆是兩代老臣。忠心耿耿,素有賢名。


    陛下憂國憂民,明斷是非, 求賢若渴。


    為何國政會至於今日?


    江南貪腐案絕非一日之寒,上官貪汙狠戾, 下官粉飾太平, 萬萬百姓深受其害。法製雖詳, 精神不貫, 失格也。


    邊關戰亂不止,通西商道被攔截多年,致使大秦各處經濟蕭條。


    京師水道不對民公開,舊時商船荒廢,水道暢通,但運送貨物價格上翻數倍不止。有好事者借此牟圖暴利。利民之策卻未能利民。


    她從本次治災上,借以延展,分析了百姓的心理及今後的發展。


    認為無論是治旱還是治澇,單單的發糧免賦,都不是治理根本。“然而小民不知遠計,各便私圖,非官為倡率之,則苟且因循,年復一年,而荒廢愈甚。”甚至可能因此叫百姓生出了懶惰之心。


    隨後從綱紀、教育、科舉、懲貪治腐、安定民心等,開始逐一提策。


    洋洋灑灑寫了有兩千多字。


    字跡略帶潦草,看著卻很舒服,並不妨礙辨認,還有些狂放不羈的意味。


    書房內落客聞針。


    主考官盯著自己黑色的鞋尖,站久了,未聽陛下發言,不由輕歎口氣。倏然發覺耳邊最響的竟然就是自己的呼吸聲,連忙憋住。


    前方內侍看他一眼,又去沏了一杯熱茶,端到顧登恒手邊。


    顧登恒拿住卷子,一時放不下來。看到一半的時候,因她這文風,失神想到了別處,然後才重新接著看。


    這一篇策論真是看了許久,一直沒有結果,看得那官員心如擂鼓,惶惶不安。


    統共就些許字,有什麽那麽值得如此細看的?難道還拆開了一字一字品讀嗎?不過就是一十七八歲的青年所著文章而已,從未見過陛下如此認真模樣。


    考官又開始回憶。


    方拭非他……寫了什麽來著?


    顧登恒一直看到最後。


    國土各處皆有蠹蟲,牽一發而動全身,致以陛下似無入手之處。然,“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既已病入膏肓,應當刮骨療傷。


    從沒聽說過哪一位君主,是靠著謹慎牽製,而成就賢名的。古曆來隻有大膽變法者,或成功,或成仁,方為後人銘記。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真正應當萬分謹慎的,該是謹慎百姓對國君的怨恨。疾馳的馬車,怎能用腐爛的繩索來駕馭?如今天下形勢,豈能大意?


    顧登恒驚歎於其文風之大氣,語言之毒辣,眼界之寬廣。字字句句皆落在他心口。


    文章裏所提到的擔憂,就是他一直顧慮之處,可一直難以下定決心。站在各方角度,敘述詳盡。其見解深度,都是尋常學子根本接觸不到的。


    這是杜陵教出來的學生,顧登恒已經可以確認了。


    “這篇文……”


    顧登恒終於出聲了。


    他這三個字,喚回了幾人的注意力。


    前排幾人紛紛抬頭聆聽。


    顧登恒忽得歎了出來:“頗有肖似之感。”


    他一瞬間,很想見見這個人。


    主考官不明所以,無法接話。


    這是指舞弊抄襲被看出來了?還是說什麽?或這方拭非是從哪裏猜到了陛下的心思,正巧不謀而合?


    禮部尚書開口道:“或有先生風骨。”


    “倒是。”顧登恒放下卷子說,“如果他在,恐怕也是如此不客氣。痛斥,狠批,三言兩語即可將人辯得啞口無言。一頂頂大帽往你頭上蓋下來,一樁樁罪責給你數出來,今日那些敢紅著臉說廢話的奸臣,都不用朕生氣,他一個眼神過去,肯定都閉嘴了。”


    禮部尚書:“陛下是想他了。”


    “他有什麽好想的?”顧登恒哼了一聲,“這卷子,是怎麽判?”


    主考官聽他們打這啞謎,心中考量片刻,當即抬頭,說道:“頭名。”


    顧登恒未有多言,伸出手,旁邊的內侍立即將筆遞過去。


    他在卷首親自批上第一名,認同了這頭名。


    主考官冷汗連連,暗道好險。同時驚疑,這方拭非是何方神聖?


    顧登恒將方拭非的卷子放到一旁,心情好了一點,再看舉子們的文章,也不至於這麽暴躁。


    他公務繁忙,沒多少時間在這裏批閱考卷。遂從前麵粗略選出兩篇,定好前三名後,示意他們將卷子拿走。


    剩下的名次,就照著禮部擬定的來即可。


    此事商定,二人奉命退下。


    走出書房,考官被外頭的日光曬得眯起眼睛,沉沉吐出一口氣。


    禮部尚書意有所指道:“好在今日他的卷子還在陛下麵前。”


    官員後怕道:“是。”


    禮部尚書問:“你看過了嗎?為何見你緊張至此,手腳盜汗?”


    “我……”官員說,“粗粗掃過幾眼。”


    禮部尚書幹脆抽出卷子,二人在門前,將腦袋湊在一起,邊走邊看。


    看完後考官更震驚了。


    就這份卷子,陛下竟然沒有當場撕了,氣得殺人,已是賢仁大度,竟然好像還看得挺滿意。


    真是……無法理解。


    禮部尚書明白他所想,說道:“你知道陛下為何生氣,又為何高興嗎?”


    考官低頭道:“君王心意,我等豈敢妄測。”


    “本官倒是覺得,沒什麽妄測不妄測的,隻是簡單的道理罷了。”禮部尚書說,“漂亮的詩詞或文章,誰都會寫,朝中大臣上千,能吟得好詩作得絕對的,不在少數。可陛下想看的不是這些,百姓要的也不是這些。所謂風雅,終究之是飽食之後,做的錦上添花而已。陛下如今要的是一個饅頭,你送上一朵花來,他怎能不生氣?可方拭非這人,他雖然還有諸多不足與尖銳之處,卻足夠清醒,足夠大膽。他就敢端一盆水上來,澆得人瑟瑟發寒,也澆得人如夢初醒。陛下自然高興了。”


    考官不言語。


    他覺得恰恰相反。方拭非說的,太過不現實。


    這人不過是商戶出聲,見識尚淺,所言所述,都是想當然的“良策”,細想實則不可為。其他學子不寫,是因為他們認為不該寫。


    “本官還覺得,方拭非有一條說得極對。”禮部尚書說,“真要選拔寒門,該規範科考,取消行卷,加設糊名,考官亦要慎重變動。可要選拔賢才,還應當廣建書院,推行教育。大秦如今,兩者皆不可缺。”


    官員笑道:“但是缺錢。”


    “□□建國之初,不僅缺錢,缺人,缺糧,缺鐵,還有外敵,有內亂。但誰能想到會有今日?”禮部尚書將卷子折好,放回去,說道:“若是什麽都備好了,拿著錢就可以去安排做事,還要我等做什麽?總是不思進取,回憶過往繁華盛世,不怪旁人說,屍位素餐。”


    那官員遭他如此直白奚落,很是不高興,抱著東西快步離去。


    禮部尚書看他背影歎了口氣。


    提醒他,他不聽。


    陛下今日未曾直言,可心如明鏡。幾位考官借科舉謀利,誰知道以前有沒有第二個類似“方拭非”這樣的舉子,因觸及考官個人利益而被遺憾埋沒?陛下廣開科舉之門,是為了征引賢士,不是烏煙瘴氣的權錢交易。


    改日尋個錯處,肯定不會再重用他了。


    那官員將卷子帶回貢院,一路上都在細想,覺得哪裏不對。


    今日陛下看他的眼神,的確陰冷得很。


    眾考官都還在等著,見他進門,圍上來問:“如何?怎麽去了這麽久?”


    官員回神,答道:“應當是滿意的罷。”


    一官員捋著自己的胡須頷首輕笑:“今年這頭名是誰?”


    “方拭非。”


    “……誰?”


    “方拭非。”


    眾臣皆是一驚。


    官員再次求證:“誰?”


    “可別問了。”那官員叫苦說,“今日陛下大發雷霆,看過方拭非的卷子才好了一點。親筆題的榜首,毋庸置疑。去擬好名單,開榜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力薦河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退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退戈並收藏力薦河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