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年終, 漢中學院研究生們的論文終於在反複精修中完成。


    同時完成的,還有準備運進京城的幾款蒸汽機。機體有大有小, 連同配套的機床設備拆分開來, 由數名來進修的工部員外郎和匠人送進京師經濟園裝配。另有一台連上煙囪也隻有三四尺高的迷你型蒸汽機被他們帶在身邊,捎回家裏。


    經濟園裏的大型機械是給皇上和中樞大臣看的, 這小的幹不了什麽正經事, 隻當個模型、教具, 正好在文會上展示一下, 普及蒸汽動力知識。他們在天津就印了許多空白請柬, 安排好時間地點, 親手填了名字, 叫家人送往師長、朋友、同年與京師儒學大家、山人處士家中。


    臘月初官府還不封印, 可是翰林院這種清閑衙門裏的官員早就開始給自己放假,國子學、府學的學子能逃課的也逃了。更不必提坐館的西席、閑居的書生……


    隻要說一句要去聽桓宋二子講學,連老師都要停了課跟他們一道去聽。


    且如今已不是隻要婦人貞靜, 不許出門的時候了。肯在宋氏女學校讀書的學生平均年齡已經從八歲提升到了十二三。剛開蒙小學生仍在年年入學, 自然也有十幾二十幾的姑娘婦人拉高平均年齡。


    這些學生都上了三元父親辦的學校,哪兒舍得錯過他夫妻講學論文?


    論文會正定在臘月初八,地點照例在宋家門口的龍泉寺內。滿京有閑暇的讀書人早晨到龍泉寺領八寶佛粥, 喝完正可就地聽講學。若是自家有文采有才名的, 還敢帶著自己作的理學文章請他們兩人點評指導。


    冬令天寒,宋桓二人借了一座偏殿講學,將帶來的蒸汽機安在殿下,有人在爐前添水添煤。蒸汽機旁用皮帶轉輪連接著一台京裏富貴人家已不算鮮見的手搖發動機, 用硬質杜仲膠電線串連起一串燈珠,盤在上方廊柱上,閃著亮晃晃的黃光。


    前圍了一圈圍欄,以防有人靠近誤傷;左前方擺著木製的大牌子,白漆黑字,清清楚楚標明蒸汽機構件、原理、結構示意圖。來參加文會的書生、閑逛的香客隔欄觀看,木牌前有僧人高聲念著牌上的字給那些不識字或是擠不進前排的人聽。


    書生們參觀完了蒸汽機正好帶著疑問進殿請教,閑逛的遊人隻在院裏看看也能得開眼界,不算白白來一趟。


    家裏有手搖發電機的官宦富豪簡直立刻就要買個蒸汽機回去配他們的小發電機;也有些講究的嫌這機器煙氣大,若裝在精舍旁、園林內煙塵滾滾的,不及手搖的清雅。就是沒條件買它的,也要將機器的模樣和牌子上的介紹記在心裏,回家去好與親友炫耀一陣子。


    殿外開著高新技術博覽會,殿內則是新技術報告會。


    與會書生原以為自己要參加的是談詩論文的論文會,卻沒想到此“論文”非彼“論文”,是宋三元生造出的一種文體。


    生造就生造,誰叫人家是三元及第,能觸及天道,引雷電入人間的人物呢?


    何況這新論文也並沒難寫到哪裏去:這“論文”要寫提要,他們平日寫詩論文也常會作一段序;“論文”要將一個論點分一二三條論證,和考場上的“論”“策”時列舉先聖言行證自家之理也差不多。甚至“論文”文字可以寫得極淺近,不求比偶對韻,甚至不要文采,隻要將闡發文意的論述分一二三條地細細寫來,再引些前人著述為證,或記錄下自己做的實驗或是量度得來的數字……


    唯有一點麻煩些,就是引用前人著述時還要寫上出處,詳至某書某版某頁——需知他們在考場上都敢自己編典故,這種引幾句話都要詳細記下來處的寫法未免顯得有些瑣碎磨人了。


    不過待到看論文時,就看出這樣詳列參考書目的好處了。


    新泰廿三年四月漢中府印製的《代數》講義初版某頁至某頁,新泰廿四年九月京師永福齋版《化學略說》某頁至某頁,新泰廿八年二月渤海經濟園版《大學物理(修訂版第三版)》某頁至某頁……


    這些書他們當中許多人曾買過、抄過,甚至有天資絕佳者早將其背記下來。按著頁數回憶一下,互相提醒幾句,就能將原書那幾頁的內容記起,與手中的文章作對照。


    原來大小飛輪的速度差別是用這個代數公式計算……


    這篇軋染機論文中提到的染料固色試驗他做過……


    蒸汽機上的壓力計數字和汽室中曲柄連杆轉動的速度還有這麽個關係……


    看過原書的人快速地消化著論文內容。也有些隻看過舊版、盜印書、散碎講義,或是從別人手上抄寫過重點內容的,看參考資料時與記憶中的頁數對不上,又記不起文中引用的句子出自何地。但若問問身邊的人,就有博覽各版書籍的才士指點他們這一版這幾頁的內容寫的是什麽,在其他版本的書裏該是第幾章、第幾段。


    如此前後對應,這些關於蒸汽機的、前所未見的文章他們竟也能品出些滋味,提出有見地的問題,不必像小學生聽課一般懵懂地坐等兩位先生解說。


    回過頭再看他們自己的文章,就有些不夠方便了。


    他們寫文自然也是“無一字無來處”:從宋桓二子本人的著述到他們這些年教出的賢士文章,海內有誌物理、化學的大家之作,都能引上一兩句。但比起眼前論文中詳盡到版次、頁數的“參考文獻”,他們自家寫時隻簡單寫一句“某先生言”“某書雲”“某日某先生曰”,就顯得有些簡略了。


    當然,於他們這些無書不知的才子來說,文中簡簡單單引一句話就夠他們記起原著上下文來。然而這終究隻是才學豐贍之士才能玩得起的文字遊戲,若是讀的書少些,或是記性不佳的學生,隻怕再難尋到引文的來曆,不能這樣憑舊文解讀新文,以新知重溫故知。


    從前不大覺得,如今聽宋桓二子細講了論文體例,才發覺他們所創的“論文”不光是能精準詳盡地講明天理,更是用這些參考文獻編織出了一張文章網——


    若有個書生從這裏隨意一篇文章入手,看遍它所列的參考文獻,再看遍那些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這麽尋根探源地看下來,最後定能完完整整看遍桓宋二子,不,是這二子與其弟子、誌慕其學說的學者的文章……


    這麽多學者、這麽多文章,豈不該算得是一個新的學派了?!


    他們二人的學說本就以理學為根基,以算學、實學為手段上達天道,迥異北宋四子,更不同於漢唐經學、魏晉玄學。再加上追隨的弟子眾多,世間研習他二人學說者亦多,已然豎名於當今,其所得之理亦足流傳後世,足可自立一家新理學。


    不知是誰第一個說出這句“桓宋之學”,大殿內學子雍雍,竟多有附和之聲:“論當今理學工夫,果然未有勝過二子者。”


    “北宋四子亦各傳學派至今,我大鄭二子憑什麽不能開宗立派?”


    “昔者漢唐經學、魏晉玄學所論皆是自家心中所出之理,豈如兩位先生當真能引天象入人間,觸及天理本源?”


    這樣的說法從少年學子傳到了更穩重的名儒處士座間,卻沒有人站起來批評這些年輕人,也沒有誰上前要求宋時或桓淩站起來自謙幾句,安撫眾生。


    倒是早上點卯之後就痛快逃班的翰林院同年高養浩毅然起身支持宋時:“昔做庶常時曾蒙宋兄授印書之法,已有師徒之實;今日又得見令弟子高論,實愧不如,更生求學之心。我願追隨二子門下,改易門庭,治桓宋之學。”


    他納頭要拜,宋時連忙起身相扶,受寵若驚地說:“我與桓兄豈敢比前朝大賢?高兄與諸賢要學物理,我二人自然傾囊相授,卻不敢當‘追隨’二字。”


    他越是謙虛,堂上諸人反而情緒更高漲,好容易按下一個高翰林,卻又站起來李郎中、張中書、趙舉子、孫儒士、王夫人……


    門外蒸汽機轉聲隆隆,遊人議論聲嗡嚶,卻壓不住屋內漸漸高朗而整齊的“願以二子為師,治桓宋之學”的呼聲。


    沒有煤焰灼烤、水汽蒸騰的佛殿被這片熱切的呼聲和求學之誌熏得溫暖如春。


    宋時心中也暖融融,醺醺然,如飲醇醪,馬上就要開宗立派。但桓淩還更早決斷,先他一步站出來說:“我雖年長兩歲,但今我所得之天理,皆是從子期處學來。故這新理學該叫‘宋桓之學’為宜。”


    若無一個從後世托生來的宋時,哪兒有懂得諸多現代知識的桓淩?


    他說這話時坦蕩自然,座中眾人思及宋時這個“三元及第”的稀罕身份,也不覺得他這師兄向師弟學理學新知有什麽奇怪。


    既是弟倡兄隨,那也可能叫宋桓之學。


    眾人略有些搖擺,宋時卻為了他早在心裏想了多少年的名字站出來:“雖然桓兄謙讓我,但長幼有序,還是桓宋合適。”


    桓宋比宋桓像個學派的名字,以後有中學生學這段曆史時給他們改名“送還”學派。


    宋時年少時沒少幹過這種事,故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度和自己中二時期一樣的厭學少年。他當場敲定了“桓宋”這個學派名,並向這些願為他們門下弟子的老中青儒生許諾:自今日起,他們二人便在京裏開辦私學,願意來讀書的盡可來學。


    地址就在他們正式確定關係之前,桓小師兄送他的四環內大套房裏。改明兒就叫木匠雕個牌子釘在門口,題上“桓宋理學研究院”幾個大字。


    這可不是他臉大,立刻就要打出“桓宋理學”的名頭來,而是他們倆人一個姓桓、一個姓宋,桓宋兩人研究理學的院子,可不就該掛這個名字?


    他們自己不會臉大地自稱“桓宋之學”,但是別人叫一叫,他們也不能阻止嘛。


    這場論文會圓滿結束後,宋時便迫不及待地尋人打牌子,從渤海研究院調來彩印封皮的數理化生地各門教科書、教輔、考卷、學生論文集……


    文會上信誓旦旦願為他們門下弟子的學生們有來幫忙的,來送拜師禮的,一人到年節前都回一套學習資料作節禮。過年間正是送禮、走親戚的時候,這些印製精美的書籍和隨堂考卷往案頭上一擺,不唯給房間添了書香氣,更給這書生本人貼上了幾分通曉天理的光環。


    這些書卷在一戶戶書香世家之內,一對對朋友親戚間流傳,將前所未見的新知傳到更多人耳中,也將這全新的“桓宋之學”從京中推向天下,漸漸浸奪了舊理學的權威。


    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朝廷皆倚儒學治天下。今理學已變,這朝廷和天下……也將有所變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當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當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