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狀元是翰林院新人, 深得學士們器重的重點培養對象,不如趙悅書這種待業人員閑哉, 所以這種業餘活動必須趁著假期抓緊弄, 等正式上班以後就不一定有工夫了。
故而轉天一早,他就讓家人雇了輛大車, 帶上給他們家劇組人員的慰問品直奔趙家。
既要給演員做演技培訓, 這幾天李少笙便不能帶他們出去賺錢了, 這一班人的嚼裹, 他們夫婦倆供著艱難。宋時剛拿下了本劇冠名權, 又指著它六百年後還能紅得有人搬演, 自然也得做點冠名商該做的事——
比如養起這個劇組。
他叫人備下了兩石京米、一口殺好褪毛的整齊湯豬、兩口湯羊、兩隻金華火腿、數條鹹肉、一對風雞、五條天津產的黃魚鯗、一簍幹紫菜、一盒金鉤海米, 一包福桔餅、一包白砂糖、一個整蜂巢割出來的蜜、二斤官鹽……壓得車轍都深了三分, 到趙悅書家巷外轉了一圈,人家都以為是來送年貨的。
可哪兒有五月節送年貨的?
趙悅書聽說有人來給他送了一大車吃食,都有些莫名其妙。他們福建離京足有三個月的路程, 家裏要給他送吃的也沒有大夏天送的, 不怕路上就熱得黴壞了麽?
他換上見人的大衣裳,出門看了一眼——第一眼看見堆滿吃食的車,第二眼看見的就是那個送吃食來的人。
真個龍姿鳳表, 意態絕俗, 絕不是先看了那車吃的給他添上的光環!
趙悅書激動地迎上來喚了聲“宋兄”,感激又不好意思地說:“本就勞你費了許多精力幫我們改稿子,怎好又平白受你的東西。”
宋時微微一笑:“那本新劇不是冠了我的名兒?如此便也是我的事了,我給這些演戲的人送些吃食也是該當的, 說什麽‘平白’。”
他跟趙書生進了院子,鄧先生與李少笙聽著他的身份,便也都出來迎接。宋時跟他們見過禮,先把自己連夜打的兩段草稿給趙、鄧二人,又向李少笙問道:“今日你家的班子還不曾出去吧?且叫他們歇兩天,我親自看他們排演新劇。”
他寫的這兩個相聲托名豔段,本質還是相聲,所以表演方式要有變化。
《糾紛》早年曾排過相聲劇,按著他記憶裏的劇情演就可以,《大保鏢》卻隻以對口相聲形式演出過,得從頭教這些雜劇演員說相聲。
李少笙疾疾點頭:“不曾去,不曾去,戲班中人每日早上要練功,又要備行頭、打點妝容,宋狀元來得絕早,他們還正練著功哩。”
正好都還沒上妝,容易看出本人的資質來。
宋時連茶也顧不得喝,便叫李少笙領他去看他們班子裏的人練功。趙悅書也站起身道:“既然宋兄要看,我也陪你去,這篇文稿先交鄧賢弟收著吧。”
鄧先生是雇來的編劇,不像老板那麽自由,隻能目送他們離去,獨自一個委委屈屈地拿著新稿回去幹活了。
趙、李二人引路,將宋時帶往後麵一個小跨院裏,見著了一群還未上妝的男孩子。
這種家養戲班分男班、女班兩種,紅樓夢裏便是女班,潘指揮家養的是男班,都是主人精心挑選出來的,嬌嬌嫩嫩未分男女的少年人。這班男戲子演的戲路寬泛,但不唱戲後的前程不如女班的好——女孩子不唱戲還能兒當小丫頭使,這些男子卻不能進後院,又因唱戲時養得比女兒還嬌柔,幹不得長隨、管事的勾當,沒那麽好安排。
這也是潘指揮肯低價賣給他們的原因之一。
李少笙便指著這些人道:“宋狀元要排的那兩段戲裏,多管是要用副末的,我這就把班裏慣演雜扮劇的叫來請狀元指點。”
那些練身段兒的、吊嗓子的藝人聽見“宋狀元”三字,頓時放下手上工夫,齊唰唰轉向院門,想看看連中三元的文曲星是什麽樣的。
宋時一見這麽多人看他,下意識揮了揮手,那群少年人都緊張得臉紅心熱,躬身答禮:“見過宋狀元,請狀元安!”
宋狀元差點兒喊了聲“平身”,好在及時反應過來這不是在演古裝劇,總算沒說出那句有損形象的話,把手收回來,矜持地負手點頭。
李少笙替他擔起大太監的重任,叫了眾人起來。
但能見著狀元的麵,得他招招手,這些小藝人就已心滿意足,各各都擺出最顯身段的姿勢,嬌怯怯地站在原地,恨不得被狀元看上,早晚間一步登天。
可惜這個狀元心冷如鐵,隻要不用寫論文,對嬌花般的少年從來都不假辭色。
不僅沒有看上的,他甚至對這些美少年的身材容貌都暗自打了差評——長得太漂亮了,沒有喜劇感,不是能說相聲的人!
不知哪個平常是演官員的“裝孤”,但看這些人個子不高,上台必須得穿厚底靴,演《糾紛》中丁文元、王德成兩位主角的……隻能靠後期化妝加工了。
宋時是個說幹就幹的人,當下問趙、李二人:“府上可有排演整出戲的戲台?之前隻看他們在車上演過,大車上地方局促,走位有的不大合適,我想看看他們在正經戲台上的走位、動作。”
雖然大鄭朝並沒有“走位”這個風騷的詞,但趙李二人都能理解,不必多加解釋。二人便叫孩兒們回去換妝,又將宋時請進後院一間空房——房裏迎麵垂掛布帳,左、右各有一座假門,合現代戲曲舞台上的布置差不多。
宋時先要了白堊,按著昨天從那篇論文裏看來的舞台演區圖:先在台前這塊地麵上畫了兩條延伸到牆麵的對角線,又在交點前方幾步和交點到四個牆角的四條線中心位置畫上圓圈。這五個圈便是演員出場後最合適站立的位置了。
當今的雜劇起自宋金時期,成形不過二三百年。雖已總結了許多科範,可如宋時這種手握六百年後經驗,科學規範到直接在地上畫圖標示的也還是第一家。
別說趙書生,就是從小在潘家學戲的少年們都看呆了去,躲在門後小聲誇宋時是雜劇大家,見多識廣。
可不是見多識廣,連京劇跟相聲都看過!
宋時回頭看了那幾個小演員一眼,問李導:“哪個是副末、哪個是副淨?我要排新的雜扮劇,隻要一個副末打諢、一個副淨發喬,副末要兼作引戲,開場後隻作講他人故事,邊演邊說,與副淨一同逗人發笑。”
先排《大保鏢》,大保鏢人少,好演,糾紛裏多一個桓小師兄出場呢!
他如今不光是雜劇人物原型中最大咖的一位,更添了個投資人身份,在這家裏地位更高,說什麽眾人聽什麽,竟沒有個奮起反抗,指責他破壞雜劇程式的。
李少笙連忙叫了兩個白白嫩嫩、花枝招展,看著也就十六七的少年來,給宋時介紹:一個唱副末的小玉蓮,一個唱副淨的傅珍珠,都是唱白做科俱佳。
宋時聽了這名字之後很是緘默了一陣。
打扮打扮吧。
副末穿繭綢長衫,鄉間地主打扮,鼻間畫一點白塊兒扮醜;副淨扮老者,也同樣穿長衫,戴白發上白須髯口,手裏再拿一個皮縫的瓜錘準備打人。
——時下搞笑的雜劇裏都備個皮錘砸人腦袋,就類似相聲名段《口吐蓮花》裏那種塑料錘,既打不傷人,又能引得台下觀眾發笑。這段相聲雖然用不著這些外物就能逗笑人,但畢竟有了它就能立刻勾起觀眾的大笑反射,何必非得去了呢?
兩位演員到後台換戲服,宋時站在台前給李導演講戲。
這些唱戲的孩子不怎麽識字,李導卻是知書達禮的人,他揣摩會了演法,回頭再給這倆人一段段講詞、講演法,才能讓他們背會演熟。
宋時給他講的是貫口和武戲。
《大保鏢》裏有幾段關於武術的貫口,開頭便是十八般兵刃,後麵一段是講六合槍特色、一段是武學類別……都是較短的小緊口。
說貫口的氣息鬆緊、說話快慢都要特別控製,不能像平常說話一樣散漫。而副末逗哏時最好還要配上動作,動作越好,可看性才越高。他們這戲不敢說跟六百年後的成熟相聲比,更不敢跟名家比,但也得講出點相聲味兒,不能跟自己家講笑話一樣。
他差不多自己從頭到尾連逗帶捧地說了一回,唯獨練武的地方不大熟練,湊合著比了幾個太極拳動作做示範。
雖然相聲的形式跟雜劇差得挺遠,但這段相聲是趙、李二人早想求來的,又是他這三元所作,色色新鮮,他們聽時隻顧得哈哈大笑,哪裏還想得起挑毛病。
好容易收住笑,宋老師已經把話題轉到劇前的豔段《糾紛》上,拿指尖沾了水,在牆上寫下需要他們全新定製的新砌末:給犯人坐的長條椅、銬人的假手銬,再備下一個小獨輪推車,上台後好叫叫副末推著,軋那副淨的腳。
這故事背景既不用普通工人,也不用親兄弟,而是改成一個綢緞商人雇了兩個覓漢下鄉收蠶絲,兩人輪流推一輛車。輪到負責愣怔發喬的副淨推車時,因他走路莽撞,車子推歪了,便軋了一旁副末的腳,由此兩人開始爭吵,靠作科和賓白逗笑旁人。
除這兩人外,還要挑個穩重正末“裝孤”——即是妝扮成官人形象,演他們汀州府英名赫赫的青天大老爺桓通判!
那兩個主角打扮得滑稽些就行,差點什麽都不要緊。桓通判卻是他們投資人、製片方、導演都認得的,能不用心給他妝扮像了嗎?
官袍好辦,拿宋時新做的就能替上。就做個二十公分厚的粉底兒官靴吧。官靴裏再加一個隱形增高墊……反正這靴麵是布做的,軟合,跗麵要多高就能縫多高,加個十五公分的鞋墊不算過份吧?
反正他就出來亮亮相、斷斷案,也沒有需要打鬥的地方,演員穿個小高蹺,不是,小高跟兒上台也不至於影響什麽。對了,正雜劇裏的宋狀元出場時也備上這麽一套寶具吧?
他相信以方才他看見的這些藝人的身法功底,穿起來都能穩穩地走路、作科,將他們這套新劇完整優秀地表演出來的。
演好了都加雞腿,德勝樓的地道山東老湯扒雞!
投資人不惜又加壓又出錢,逼著劇組跟他一起加班排演新戲,終於趕在五月節將將結束時,將整本《宋狀元義合雙鴛侶》寫完,從頭到尾排演了一遍。
三位領導加上一位編劇雖然都累得跟脫了層皮似的,可看著排出來那樣深情動人,說笑時能讓人笑破肚皮、感人處又叫人淚流不止的好雜劇,心中都十分激動。
李少笙恨不能立刻套上車,到市井最熱鬧的地方搬演一場,趙書生卻先看了宋時一眼,小意兒問他:“可否勞宋兄替咱們這戲揚一揚名?”
金主宋老板淡淡一笑:“這戲何須我揚名?隻要搬進大瓦舍演出,憑咱們這出實打實的好劇,定然有的是人肯看。”
前幾場也可以比別的戲少要幾個錢,收買些覓漢在瓦舍外幫忙宣傳,給酒樓食肆趕趁的妓·女幾個錢,讓她們賣唱時順口提一句,事先再請畫匠畫幾幅好的海報貼在勾欄外……營銷的手段盡可以上,反而他這個一番大男主不好直接到翰林院宣揚這戲。
畢竟這劇是他自己投資、自己扒劇本、自己兼導演來暗捧自己和師兄的,要是連宣傳時都光著膀子自己上,人家背地裏不得笑話他?
還是稍微避避嫌,憑觀眾的口碑把劇捧出來吧。
故而轉天一早,他就讓家人雇了輛大車, 帶上給他們家劇組人員的慰問品直奔趙家。
既要給演員做演技培訓, 這幾天李少笙便不能帶他們出去賺錢了, 這一班人的嚼裹, 他們夫婦倆供著艱難。宋時剛拿下了本劇冠名權, 又指著它六百年後還能紅得有人搬演, 自然也得做點冠名商該做的事——
比如養起這個劇組。
他叫人備下了兩石京米、一口殺好褪毛的整齊湯豬、兩口湯羊、兩隻金華火腿、數條鹹肉、一對風雞、五條天津產的黃魚鯗、一簍幹紫菜、一盒金鉤海米, 一包福桔餅、一包白砂糖、一個整蜂巢割出來的蜜、二斤官鹽……壓得車轍都深了三分, 到趙悅書家巷外轉了一圈,人家都以為是來送年貨的。
可哪兒有五月節送年貨的?
趙悅書聽說有人來給他送了一大車吃食,都有些莫名其妙。他們福建離京足有三個月的路程, 家裏要給他送吃的也沒有大夏天送的, 不怕路上就熱得黴壞了麽?
他換上見人的大衣裳,出門看了一眼——第一眼看見堆滿吃食的車,第二眼看見的就是那個送吃食來的人。
真個龍姿鳳表, 意態絕俗, 絕不是先看了那車吃的給他添上的光環!
趙悅書激動地迎上來喚了聲“宋兄”,感激又不好意思地說:“本就勞你費了許多精力幫我們改稿子,怎好又平白受你的東西。”
宋時微微一笑:“那本新劇不是冠了我的名兒?如此便也是我的事了,我給這些演戲的人送些吃食也是該當的, 說什麽‘平白’。”
他跟趙書生進了院子,鄧先生與李少笙聽著他的身份,便也都出來迎接。宋時跟他們見過禮,先把自己連夜打的兩段草稿給趙、鄧二人,又向李少笙問道:“今日你家的班子還不曾出去吧?且叫他們歇兩天,我親自看他們排演新劇。”
他寫的這兩個相聲托名豔段,本質還是相聲,所以表演方式要有變化。
《糾紛》早年曾排過相聲劇,按著他記憶裏的劇情演就可以,《大保鏢》卻隻以對口相聲形式演出過,得從頭教這些雜劇演員說相聲。
李少笙疾疾點頭:“不曾去,不曾去,戲班中人每日早上要練功,又要備行頭、打點妝容,宋狀元來得絕早,他們還正練著功哩。”
正好都還沒上妝,容易看出本人的資質來。
宋時連茶也顧不得喝,便叫李少笙領他去看他們班子裏的人練功。趙悅書也站起身道:“既然宋兄要看,我也陪你去,這篇文稿先交鄧賢弟收著吧。”
鄧先生是雇來的編劇,不像老板那麽自由,隻能目送他們離去,獨自一個委委屈屈地拿著新稿回去幹活了。
趙、李二人引路,將宋時帶往後麵一個小跨院裏,見著了一群還未上妝的男孩子。
這種家養戲班分男班、女班兩種,紅樓夢裏便是女班,潘指揮家養的是男班,都是主人精心挑選出來的,嬌嬌嫩嫩未分男女的少年人。這班男戲子演的戲路寬泛,但不唱戲後的前程不如女班的好——女孩子不唱戲還能兒當小丫頭使,這些男子卻不能進後院,又因唱戲時養得比女兒還嬌柔,幹不得長隨、管事的勾當,沒那麽好安排。
這也是潘指揮肯低價賣給他們的原因之一。
李少笙便指著這些人道:“宋狀元要排的那兩段戲裏,多管是要用副末的,我這就把班裏慣演雜扮劇的叫來請狀元指點。”
那些練身段兒的、吊嗓子的藝人聽見“宋狀元”三字,頓時放下手上工夫,齊唰唰轉向院門,想看看連中三元的文曲星是什麽樣的。
宋時一見這麽多人看他,下意識揮了揮手,那群少年人都緊張得臉紅心熱,躬身答禮:“見過宋狀元,請狀元安!”
宋狀元差點兒喊了聲“平身”,好在及時反應過來這不是在演古裝劇,總算沒說出那句有損形象的話,把手收回來,矜持地負手點頭。
李少笙替他擔起大太監的重任,叫了眾人起來。
但能見著狀元的麵,得他招招手,這些小藝人就已心滿意足,各各都擺出最顯身段的姿勢,嬌怯怯地站在原地,恨不得被狀元看上,早晚間一步登天。
可惜這個狀元心冷如鐵,隻要不用寫論文,對嬌花般的少年從來都不假辭色。
不僅沒有看上的,他甚至對這些美少年的身材容貌都暗自打了差評——長得太漂亮了,沒有喜劇感,不是能說相聲的人!
不知哪個平常是演官員的“裝孤”,但看這些人個子不高,上台必須得穿厚底靴,演《糾紛》中丁文元、王德成兩位主角的……隻能靠後期化妝加工了。
宋時是個說幹就幹的人,當下問趙、李二人:“府上可有排演整出戲的戲台?之前隻看他們在車上演過,大車上地方局促,走位有的不大合適,我想看看他們在正經戲台上的走位、動作。”
雖然大鄭朝並沒有“走位”這個風騷的詞,但趙李二人都能理解,不必多加解釋。二人便叫孩兒們回去換妝,又將宋時請進後院一間空房——房裏迎麵垂掛布帳,左、右各有一座假門,合現代戲曲舞台上的布置差不多。
宋時先要了白堊,按著昨天從那篇論文裏看來的舞台演區圖:先在台前這塊地麵上畫了兩條延伸到牆麵的對角線,又在交點前方幾步和交點到四個牆角的四條線中心位置畫上圓圈。這五個圈便是演員出場後最合適站立的位置了。
當今的雜劇起自宋金時期,成形不過二三百年。雖已總結了許多科範,可如宋時這種手握六百年後經驗,科學規範到直接在地上畫圖標示的也還是第一家。
別說趙書生,就是從小在潘家學戲的少年們都看呆了去,躲在門後小聲誇宋時是雜劇大家,見多識廣。
可不是見多識廣,連京劇跟相聲都看過!
宋時回頭看了那幾個小演員一眼,問李導:“哪個是副末、哪個是副淨?我要排新的雜扮劇,隻要一個副末打諢、一個副淨發喬,副末要兼作引戲,開場後隻作講他人故事,邊演邊說,與副淨一同逗人發笑。”
先排《大保鏢》,大保鏢人少,好演,糾紛裏多一個桓小師兄出場呢!
他如今不光是雜劇人物原型中最大咖的一位,更添了個投資人身份,在這家裏地位更高,說什麽眾人聽什麽,竟沒有個奮起反抗,指責他破壞雜劇程式的。
李少笙連忙叫了兩個白白嫩嫩、花枝招展,看著也就十六七的少年來,給宋時介紹:一個唱副末的小玉蓮,一個唱副淨的傅珍珠,都是唱白做科俱佳。
宋時聽了這名字之後很是緘默了一陣。
打扮打扮吧。
副末穿繭綢長衫,鄉間地主打扮,鼻間畫一點白塊兒扮醜;副淨扮老者,也同樣穿長衫,戴白發上白須髯口,手裏再拿一個皮縫的瓜錘準備打人。
——時下搞笑的雜劇裏都備個皮錘砸人腦袋,就類似相聲名段《口吐蓮花》裏那種塑料錘,既打不傷人,又能引得台下觀眾發笑。這段相聲雖然用不著這些外物就能逗笑人,但畢竟有了它就能立刻勾起觀眾的大笑反射,何必非得去了呢?
兩位演員到後台換戲服,宋時站在台前給李導演講戲。
這些唱戲的孩子不怎麽識字,李導卻是知書達禮的人,他揣摩會了演法,回頭再給這倆人一段段講詞、講演法,才能讓他們背會演熟。
宋時給他講的是貫口和武戲。
《大保鏢》裏有幾段關於武術的貫口,開頭便是十八般兵刃,後麵一段是講六合槍特色、一段是武學類別……都是較短的小緊口。
說貫口的氣息鬆緊、說話快慢都要特別控製,不能像平常說話一樣散漫。而副末逗哏時最好還要配上動作,動作越好,可看性才越高。他們這戲不敢說跟六百年後的成熟相聲比,更不敢跟名家比,但也得講出點相聲味兒,不能跟自己家講笑話一樣。
他差不多自己從頭到尾連逗帶捧地說了一回,唯獨練武的地方不大熟練,湊合著比了幾個太極拳動作做示範。
雖然相聲的形式跟雜劇差得挺遠,但這段相聲是趙、李二人早想求來的,又是他這三元所作,色色新鮮,他們聽時隻顧得哈哈大笑,哪裏還想得起挑毛病。
好容易收住笑,宋老師已經把話題轉到劇前的豔段《糾紛》上,拿指尖沾了水,在牆上寫下需要他們全新定製的新砌末:給犯人坐的長條椅、銬人的假手銬,再備下一個小獨輪推車,上台後好叫叫副末推著,軋那副淨的腳。
這故事背景既不用普通工人,也不用親兄弟,而是改成一個綢緞商人雇了兩個覓漢下鄉收蠶絲,兩人輪流推一輛車。輪到負責愣怔發喬的副淨推車時,因他走路莽撞,車子推歪了,便軋了一旁副末的腳,由此兩人開始爭吵,靠作科和賓白逗笑旁人。
除這兩人外,還要挑個穩重正末“裝孤”——即是妝扮成官人形象,演他們汀州府英名赫赫的青天大老爺桓通判!
那兩個主角打扮得滑稽些就行,差點什麽都不要緊。桓通判卻是他們投資人、製片方、導演都認得的,能不用心給他妝扮像了嗎?
官袍好辦,拿宋時新做的就能替上。就做個二十公分厚的粉底兒官靴吧。官靴裏再加一個隱形增高墊……反正這靴麵是布做的,軟合,跗麵要多高就能縫多高,加個十五公分的鞋墊不算過份吧?
反正他就出來亮亮相、斷斷案,也沒有需要打鬥的地方,演員穿個小高蹺,不是,小高跟兒上台也不至於影響什麽。對了,正雜劇裏的宋狀元出場時也備上這麽一套寶具吧?
他相信以方才他看見的這些藝人的身法功底,穿起來都能穩穩地走路、作科,將他們這套新劇完整優秀地表演出來的。
演好了都加雞腿,德勝樓的地道山東老湯扒雞!
投資人不惜又加壓又出錢,逼著劇組跟他一起加班排演新戲,終於趕在五月節將將結束時,將整本《宋狀元義合雙鴛侶》寫完,從頭到尾排演了一遍。
三位領導加上一位編劇雖然都累得跟脫了層皮似的,可看著排出來那樣深情動人,說笑時能讓人笑破肚皮、感人處又叫人淚流不止的好雜劇,心中都十分激動。
李少笙恨不能立刻套上車,到市井最熱鬧的地方搬演一場,趙書生卻先看了宋時一眼,小意兒問他:“可否勞宋兄替咱們這戲揚一揚名?”
金主宋老板淡淡一笑:“這戲何須我揚名?隻要搬進大瓦舍演出,憑咱們這出實打實的好劇,定然有的是人肯看。”
前幾場也可以比別的戲少要幾個錢,收買些覓漢在瓦舍外幫忙宣傳,給酒樓食肆趕趁的妓·女幾個錢,讓她們賣唱時順口提一句,事先再請畫匠畫幾幅好的海報貼在勾欄外……營銷的手段盡可以上,反而他這個一番大男主不好直接到翰林院宣揚這戲。
畢竟這劇是他自己投資、自己扒劇本、自己兼導演來暗捧自己和師兄的,要是連宣傳時都光著膀子自己上,人家背地裏不得笑話他?
還是稍微避避嫌,憑觀眾的口碑把劇捧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