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他還想上網開帖, 問問他懷疑師兄喜歡自己會怎麽樣,這回得換題目了——“我師兄把我按椅子裏親了, 我該怎麽辦?”
底下是回“喜聞樂見”的多, 還是回“樓主你就從了吧”的多?
要是再回複個“親之前師兄剛給買了三環以內的三進四合院,我想給錢他不要”……
不行!這個畫麵他實在不忍心想象了!
宋時不禁要伸手扶額, 可他卻忘了自己右手還被抓著, 就帶著人家的手蹭到了——蹭到了緊貼著他的桓淩的臉上。桓淩下意識偏了偏頭在他手背蹭了兩下, 將他的手貼在自己臉頰上, 空出的手托住他後腦, 不容退避地加深了這個吻。
也不知過了多久宋時才回過神來, 發覺自己已經癱軟在別人懷裏任由擺布, 登時像被燙了一樣用力跳起。可惜他坐的位置不大對, 正好被卡在桌子桓淩懷抱間,這麽紮掙不僅沒起來,反而失了平衡, 一頭紮到他肩窩裏。
桓淩輕輕拍著他, 哄誘道:“時官兒別怕,有師兄呢。”
他急得麵紅耳赤,眼角都有些發紅, 壓著沙啞的嗓子說:“我這窗子沒拉簾呢!要是哥哥們看見怎麽辦!”
桓淩也看了窗外一眼, 含笑答道:“若是兄長們看見,我正好向他們提親。反正今日來你家的都是提親來的,雖說我沒請得媒人來,可我的用心也不輸與別人。”
是啊, 三環內的三進大四合院都送了,還有什麽更真心的……
但是重點不在這兒啊!他們倆都是男的啊!宋時簡直要拍腿而起:“你、我、你就不怕人家罵你斷袖之癖嗎!”
他這麽著急,桓淩倒笑了起來:“斷袖之癖怎麽是罵人了?前朝吳中名士惠庵先生說過,‘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你當初關照那個武平趙舉子和李少笙,不也為的可憐他們二人一片深情麽?”
不!我是身為縣最高領導的兒子,關心本縣失業青年而已!
宋時堅定地搖頭,透過窗戶往兩位兄長待的院子看了一眼,回過頭來滿麵嚴肅地勸他:“你我都讀了這麽多年書,難道就追求個斷袖之癖?我們還年輕,要把有限的光陰投入到無限的為國為民中去……”
再說他們倆年紀輕輕的,難道家裏不逼婚?
他才剛考上狀元就收了這麽一堆媒人帖子,依桓淩那閣老之孫,王妃兄長,帖子上能寫拳頭大名諱的給事中身份,還怕做媒的人踩不壞門檻?
說不定他祖父都給他安排好媳婦了!
他皺著眉頭苦勸了許久,桓淩卻半點兒沒有醒悟的意思,答非所問地說:“時官兒這般推托,是嫌我生得貌寢,不夠斯文?”
不,這怎麽會,他這形相扔現代立刻就能被捧成古裝美男。
桓淩又問道:“是嫌我不體貼你的心事?”
也沒有,他剛開口說要買房,隻寫他一個人名字的三環內四合院就送到手裏了,還能有更體貼的嗎?
桓淩笑道:“這麽說來,我這人才也算過得去不是?宋世叔又要你娶閣老之女,我自然要來問一句——閣老的女兒是沒有了,我桓家再賠補你家一個閣老的孫兒,你肯不肯要?”
宋時剛要開口,桓淩便將指尖抵上去,“噓”了一聲:“先別急著說不肯,你再想想,如今來你家求婚的,家世門第人品才學……有哪一個好過我的?總要給我一個求親的機會。”
他抓著宋時的手從自己臉側滑下去,落入鬆垮的衣襟內,側過臉在宋時耳際說:“身已許君,望君慎勿相負。”
宋時的手像被擱到了運鈔車後車門上,從那隻手到整個身子都僵住了,一動也不敢動,緊張得叫了一聲:“小桓哪……”
求婚的問題我們可以慢慢研究,別這樣動不動就上手嘛。
小桓輕笑道:“早知道你心裏不拿我這房師當長輩,今日果然叫我抓住了。”
抓的哪裏倒不好說了。
到晚上吃飯時宋家兩位兄長才想起他來,叫小廝去西廂請他三叔和桓三叔。因桓淩提了好燒酒和北地來的風幹牛肉,便切了牛肉,叫人去巷外老店買燒雞、羊肉旋鮓、水晶鵝按酒,又捎了一大碟子細肉大包子做點心,自己廚下炒了兩盤時鮮菜蔬下飯。
吃飯時宋曉還跟他提起宋時的婚事為難,聽得宋時心裏跟長了毛一樣,生怕他們倆哪個說出不對的東西來。
好在桓淩隻在他一個人麵前輕薄,對著兄長倒很正經地說:“此事也不能急。不是我偏向自家師弟,三元及第的才子已是百年不見,宰輔之家也要動心,兩位兄長還是沉一沉再替他挑罷。說不得便有更好的送上門來。”
哥哥們看著受不住人誇,滿臉通紅、險些把臉埋進大包子裏的弟弟,又是憐愛又是得意,暫時放過他,又關心了桓淩幾句。
桓淩雖然年紀更大,反倒不急著成親,隻微笑搖頭,隻留下一句:“我若要成親,必定要娶自己心愛的人,不會聽人說好便信。做媒婆的,口中能有幾句真話?”
真有道理。
桓淩走了以後,宋氏兄弟都沒再念叨弟弟,催他趕緊從那些帖子裏挑出幾個好的備著。但他隻解得宋時的圍,回家之後自己卻被祖父叫到堂上,提起了一樁婚事。
雖不是部院堂上官的嫡女嫡孫,卻是江浙巡撫的幼女,隻待父親升遷回京便能做到尚書位,於他家、於他自己都有好處。
桓淩卻不肯答應,反過來十分鄭重地勸他:“祖父已經有了一個王妃孫女還不夠,定要連孫兒們也聯姻高門麽?此事我定不答應,我勸祖父也歇歇心思,除我之外,連桓文的親事都寧往低些找,不然周王妃家無朋黨之名而有朋黨之實,看在聖上眼中當如何?”
桓侍郎看他那副不聽話的模樣便生氣,更不細聽他說的什麽,擺擺手道:“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你隻管聽著就是了。之前我顧不上管你,但這李巡撫之女的確是難得的好人選,你爹隻有你一個兒子,你也該早日為家裏留後……”
桓淩卻咬死不應,反勸道:“咱們桓家出了皇長子妃,已是立在風口浪尖上,這些日子最好安安靜靜地,莫引人注目。也請祖父約束家中上下,莫到外頭結交朝臣,咱們畢竟身份不同,不是從前的純臣了!”
說是約束家中上下,實則就是當麵指斥他這個祖父不該滿朝替他相看媳婦!
難道自己這個祖父能害他不成?
還是他在外頭結交了什麽不良人家的女子,迷住了他的心?這些年他身在福建,家裏也不怎麽盯得住他,誰知他有沒有跟那宋時一樣,在外頭養了心愛的妓·女、孌童呢!
桓侍郎越想越心驚,捂著心口問道:“你莫不是、你跟那宋時……”
桓淩閉了閉眼,正欲答話,門外卻響起一聲帶著幾分惡意和痛快的“正是”!他不必回頭便知道那聲音是桓文的,沉聲道:“噤聲!祖父堂上豈有你做孫兒的大呼小叫的餘地!”
桓文叫他噎了一下,快步上堂來,喝斥眾仆退下,從懷裏掏出一遝印了字的白紙遞給桓閣老。
“這是宋時弄的細字宋版書,我從外頭朋友那裏尋來的,竟是淩三哥分送與人的,祖父看看這裏印的什麽!”
那稿紙卷頭筆致纖如絲線繡成,卻又筋骨畢露,極為有力,清清楚楚地印著一行《粹文齋與宋三元讀春秋記》,內容不必看,便是與宋時同窗讀書的記實。
他的文章,竟被宋時印成的宋版書?
他不好好寫幾篇自己的文章,竟寫這種……巴結一個新進士的文章!
桓侍郎怒其不爭地罵道:“他雖是個狀元,卻也沒什麽家世,你也是閣老之孫,王妃嫡兄,何必如此!”
桓文也在一旁火上澆油:“我原來也以為淩三哥是為了大義教訓我,卻誰知那宋時在福建學了包養孌童,三哥也跟著染上了龍陽之癖,倒跟他好上了!當日淩三哥將我從城外拖回家受刑,原不是什麽為了家風清譽,是為我送了個男·妓給你心愛的……”
“住口!”
一道蒼老而淩厲的聲音響起,喝住了桓文,本該最激憤的桓淩卻隻淡淡看著他們祖孫,嘴角甚至帶著幾分嘲諷似的冷笑。
桓侍郎顧不上別的,先吩咐桓淩:“去叫你伯父來,把文哥兒帶回去教訓,且關他幾個月,再不懂事就送回鄉下!”
雖然桓淩也不懂事,可畢竟知道高下深淺,不像這個文哥兒,就為曾叫他三哥帶回來挨了頓打,竟記恨上了自己的堂兄,還編出這樣毀他們自家名聲的話誣蔑他!
桓淩立刻去找了大伯過來,將堂弟在祖父麵前說了有傷桓家清譽之言的事告訴他。他大伯氣得肚子上的肉直顫,一迭聲罵道:“這小畜牲隻是挨打不夠!當年就不該把他留在家裏,叫他娘養成了這般不懂事的模樣!”
桓文在祖父麵前受了一肚子委屈,見了父親不僅不能申冤,他父親更是直接抄起桌上一卷畫,劈頭蓋臉便要打他。
幸好他堂兄武力高強,攔住了伯父那一下,救下了桓侍郎新買的山溪圖。
桓侍郎也嫌兒子太急躁、不夠穩重,不似王妃家人應有的行事,皺著眉吩咐道:“把文兒帶回去關一陣子吧,你也不必這樣喊打喊殺的,教他懂得利害就好。”
他這個閣老之位就是和馬家聯合而來,子孫都能回京得了優差,更是因家裏出了王妃。他這孫子竟將髒水往自家人身上潑,萬一帶挈得王妃名聲受累,他們家這些子弟能落得什麽好處!
他兒子自然知機,應道:“這孽障成日在外與人胡混,也是太不像話了。回去我便將他鎖在樓上,一日考不取舉人,就一日別想出門!”
桓侍郎微微點頭,又囑咐道:“叫你媳婦常去宮裏陪伴王妃,免得她在深宮中寂寞。那與宋家有關的事就別傳進宮裏了。”
他絮絮囑咐了一陣子,放了長子幼孫回去,回過神來才意識到自己方才說得有些嘮叨了,不禁歎道:“都道人老話多,我自詡剛健,竟也有了這般毛病了。”
說著看見桓淩在一旁站著,便沉著臉問他:“你還在這裏做什麽?我又留你罰站了嗎?你這心裏也不曾有過這個家,不曾有我這祖父與王妃娘娘,就不必在我這裏裝賢孫,回去你自家的院子去吧!”
桓淩默默撩袍跪下,桓侍郎見他服了軟,心裏一口氣才舒出來,重重“哼”了一聲,倒是想起提點他一句:“你與宋時交好,何不學學他那宋版書的刻印法?前日聖上在朝上說好,你若也會,也可在聖前搏個名聲,你這傻孩子竟白白放過了大好機會……”
桓淩端端正正跪在他麵前答道:“孫兒留到此時,卻不是為了朝廷上的事,而是有一樁私事需秉得祖父知道——四弟方才說得沒錯,孫兒是對宋時暗懷戀慕,故而不願成親。便是他不答應我,我也不願隨意娶個女子,隻能將來請哪位堂弟過繼香煙給我們二房了。”
“望祖父見諒。”
什麽!他還有臉說見諒!
=================
桓侍郎府上鬧得波雲詭譎,一個不出息的子弟被禁足,一個最出息的子弟被桓侍郎大半夜拎著家法親自發落,雖沒鬧出牆外,卻也著實帶累得這位閣老看奏章都比平日慢了。
桓家風雲變易,宋時心裏也連刮了兩天風暴。幸好廷對之後給新進士放兩天假,他在家寫出一篇夠五千字的謝恩表,才從被人當麵求婚的震驚中恢複平靜,領著本榜三百餘名進士入朝謝恩,轉天又到孔廟行釋菜禮。
他這個狀元與榜眼馬愉、探花謝璉依例除從六品翰林修撰、從七品翰林編修,不必朝考,別的考生卻要經一回朝考才能確定是進館做庶吉士,還是到科道部院、外省任上做官。
宋時聽著考試安排,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幸福感——名次考得高就是有好處!
他在福建考秀才時考到前三,就省了秋試之前的科試,可以直接下場;如今在會試裏考到前三,又能省了朝試。前前後後比人少考兩場,這是省出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一個明天就能放長假的人,看著一群還要加班加點準備職稱考試的同事,那感覺簡直說不出的優越。
宋時帶著諸人到孔廟行過禮,回到桓淩……的那小院收拾東西準備回鄉,卻被一道聖旨召進了宮裏。
天子要親見他。
天子要看看他發明的宋氏印刷法。
宮中內監直接來傳旨,命他即刻收拾印刷用的工具,換上他的狀元袍入宮陛見。
底下是回“喜聞樂見”的多, 還是回“樓主你就從了吧”的多?
要是再回複個“親之前師兄剛給買了三環以內的三進四合院,我想給錢他不要”……
不行!這個畫麵他實在不忍心想象了!
宋時不禁要伸手扶額, 可他卻忘了自己右手還被抓著, 就帶著人家的手蹭到了——蹭到了緊貼著他的桓淩的臉上。桓淩下意識偏了偏頭在他手背蹭了兩下, 將他的手貼在自己臉頰上, 空出的手托住他後腦, 不容退避地加深了這個吻。
也不知過了多久宋時才回過神來, 發覺自己已經癱軟在別人懷裏任由擺布, 登時像被燙了一樣用力跳起。可惜他坐的位置不大對, 正好被卡在桌子桓淩懷抱間,這麽紮掙不僅沒起來,反而失了平衡, 一頭紮到他肩窩裏。
桓淩輕輕拍著他, 哄誘道:“時官兒別怕,有師兄呢。”
他急得麵紅耳赤,眼角都有些發紅, 壓著沙啞的嗓子說:“我這窗子沒拉簾呢!要是哥哥們看見怎麽辦!”
桓淩也看了窗外一眼, 含笑答道:“若是兄長們看見,我正好向他們提親。反正今日來你家的都是提親來的,雖說我沒請得媒人來,可我的用心也不輸與別人。”
是啊, 三環內的三進大四合院都送了,還有什麽更真心的……
但是重點不在這兒啊!他們倆都是男的啊!宋時簡直要拍腿而起:“你、我、你就不怕人家罵你斷袖之癖嗎!”
他這麽著急,桓淩倒笑了起來:“斷袖之癖怎麽是罵人了?前朝吳中名士惠庵先生說過,‘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你當初關照那個武平趙舉子和李少笙,不也為的可憐他們二人一片深情麽?”
不!我是身為縣最高領導的兒子,關心本縣失業青年而已!
宋時堅定地搖頭,透過窗戶往兩位兄長待的院子看了一眼,回過頭來滿麵嚴肅地勸他:“你我都讀了這麽多年書,難道就追求個斷袖之癖?我們還年輕,要把有限的光陰投入到無限的為國為民中去……”
再說他們倆年紀輕輕的,難道家裏不逼婚?
他才剛考上狀元就收了這麽一堆媒人帖子,依桓淩那閣老之孫,王妃兄長,帖子上能寫拳頭大名諱的給事中身份,還怕做媒的人踩不壞門檻?
說不定他祖父都給他安排好媳婦了!
他皺著眉頭苦勸了許久,桓淩卻半點兒沒有醒悟的意思,答非所問地說:“時官兒這般推托,是嫌我生得貌寢,不夠斯文?”
不,這怎麽會,他這形相扔現代立刻就能被捧成古裝美男。
桓淩又問道:“是嫌我不體貼你的心事?”
也沒有,他剛開口說要買房,隻寫他一個人名字的三環內四合院就送到手裏了,還能有更體貼的嗎?
桓淩笑道:“這麽說來,我這人才也算過得去不是?宋世叔又要你娶閣老之女,我自然要來問一句——閣老的女兒是沒有了,我桓家再賠補你家一個閣老的孫兒,你肯不肯要?”
宋時剛要開口,桓淩便將指尖抵上去,“噓”了一聲:“先別急著說不肯,你再想想,如今來你家求婚的,家世門第人品才學……有哪一個好過我的?總要給我一個求親的機會。”
他抓著宋時的手從自己臉側滑下去,落入鬆垮的衣襟內,側過臉在宋時耳際說:“身已許君,望君慎勿相負。”
宋時的手像被擱到了運鈔車後車門上,從那隻手到整個身子都僵住了,一動也不敢動,緊張得叫了一聲:“小桓哪……”
求婚的問題我們可以慢慢研究,別這樣動不動就上手嘛。
小桓輕笑道:“早知道你心裏不拿我這房師當長輩,今日果然叫我抓住了。”
抓的哪裏倒不好說了。
到晚上吃飯時宋家兩位兄長才想起他來,叫小廝去西廂請他三叔和桓三叔。因桓淩提了好燒酒和北地來的風幹牛肉,便切了牛肉,叫人去巷外老店買燒雞、羊肉旋鮓、水晶鵝按酒,又捎了一大碟子細肉大包子做點心,自己廚下炒了兩盤時鮮菜蔬下飯。
吃飯時宋曉還跟他提起宋時的婚事為難,聽得宋時心裏跟長了毛一樣,生怕他們倆哪個說出不對的東西來。
好在桓淩隻在他一個人麵前輕薄,對著兄長倒很正經地說:“此事也不能急。不是我偏向自家師弟,三元及第的才子已是百年不見,宰輔之家也要動心,兩位兄長還是沉一沉再替他挑罷。說不得便有更好的送上門來。”
哥哥們看著受不住人誇,滿臉通紅、險些把臉埋進大包子裏的弟弟,又是憐愛又是得意,暫時放過他,又關心了桓淩幾句。
桓淩雖然年紀更大,反倒不急著成親,隻微笑搖頭,隻留下一句:“我若要成親,必定要娶自己心愛的人,不會聽人說好便信。做媒婆的,口中能有幾句真話?”
真有道理。
桓淩走了以後,宋氏兄弟都沒再念叨弟弟,催他趕緊從那些帖子裏挑出幾個好的備著。但他隻解得宋時的圍,回家之後自己卻被祖父叫到堂上,提起了一樁婚事。
雖不是部院堂上官的嫡女嫡孫,卻是江浙巡撫的幼女,隻待父親升遷回京便能做到尚書位,於他家、於他自己都有好處。
桓淩卻不肯答應,反過來十分鄭重地勸他:“祖父已經有了一個王妃孫女還不夠,定要連孫兒們也聯姻高門麽?此事我定不答應,我勸祖父也歇歇心思,除我之外,連桓文的親事都寧往低些找,不然周王妃家無朋黨之名而有朋黨之實,看在聖上眼中當如何?”
桓侍郎看他那副不聽話的模樣便生氣,更不細聽他說的什麽,擺擺手道:“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你隻管聽著就是了。之前我顧不上管你,但這李巡撫之女的確是難得的好人選,你爹隻有你一個兒子,你也該早日為家裏留後……”
桓淩卻咬死不應,反勸道:“咱們桓家出了皇長子妃,已是立在風口浪尖上,這些日子最好安安靜靜地,莫引人注目。也請祖父約束家中上下,莫到外頭結交朝臣,咱們畢竟身份不同,不是從前的純臣了!”
說是約束家中上下,實則就是當麵指斥他這個祖父不該滿朝替他相看媳婦!
難道自己這個祖父能害他不成?
還是他在外頭結交了什麽不良人家的女子,迷住了他的心?這些年他身在福建,家裏也不怎麽盯得住他,誰知他有沒有跟那宋時一樣,在外頭養了心愛的妓·女、孌童呢!
桓侍郎越想越心驚,捂著心口問道:“你莫不是、你跟那宋時……”
桓淩閉了閉眼,正欲答話,門外卻響起一聲帶著幾分惡意和痛快的“正是”!他不必回頭便知道那聲音是桓文的,沉聲道:“噤聲!祖父堂上豈有你做孫兒的大呼小叫的餘地!”
桓文叫他噎了一下,快步上堂來,喝斥眾仆退下,從懷裏掏出一遝印了字的白紙遞給桓閣老。
“這是宋時弄的細字宋版書,我從外頭朋友那裏尋來的,竟是淩三哥分送與人的,祖父看看這裏印的什麽!”
那稿紙卷頭筆致纖如絲線繡成,卻又筋骨畢露,極為有力,清清楚楚地印著一行《粹文齋與宋三元讀春秋記》,內容不必看,便是與宋時同窗讀書的記實。
他的文章,竟被宋時印成的宋版書?
他不好好寫幾篇自己的文章,竟寫這種……巴結一個新進士的文章!
桓侍郎怒其不爭地罵道:“他雖是個狀元,卻也沒什麽家世,你也是閣老之孫,王妃嫡兄,何必如此!”
桓文也在一旁火上澆油:“我原來也以為淩三哥是為了大義教訓我,卻誰知那宋時在福建學了包養孌童,三哥也跟著染上了龍陽之癖,倒跟他好上了!當日淩三哥將我從城外拖回家受刑,原不是什麽為了家風清譽,是為我送了個男·妓給你心愛的……”
“住口!”
一道蒼老而淩厲的聲音響起,喝住了桓文,本該最激憤的桓淩卻隻淡淡看著他們祖孫,嘴角甚至帶著幾分嘲諷似的冷笑。
桓侍郎顧不上別的,先吩咐桓淩:“去叫你伯父來,把文哥兒帶回去教訓,且關他幾個月,再不懂事就送回鄉下!”
雖然桓淩也不懂事,可畢竟知道高下深淺,不像這個文哥兒,就為曾叫他三哥帶回來挨了頓打,竟記恨上了自己的堂兄,還編出這樣毀他們自家名聲的話誣蔑他!
桓淩立刻去找了大伯過來,將堂弟在祖父麵前說了有傷桓家清譽之言的事告訴他。他大伯氣得肚子上的肉直顫,一迭聲罵道:“這小畜牲隻是挨打不夠!當年就不該把他留在家裏,叫他娘養成了這般不懂事的模樣!”
桓文在祖父麵前受了一肚子委屈,見了父親不僅不能申冤,他父親更是直接抄起桌上一卷畫,劈頭蓋臉便要打他。
幸好他堂兄武力高強,攔住了伯父那一下,救下了桓侍郎新買的山溪圖。
桓侍郎也嫌兒子太急躁、不夠穩重,不似王妃家人應有的行事,皺著眉吩咐道:“把文兒帶回去關一陣子吧,你也不必這樣喊打喊殺的,教他懂得利害就好。”
他這個閣老之位就是和馬家聯合而來,子孫都能回京得了優差,更是因家裏出了王妃。他這孫子竟將髒水往自家人身上潑,萬一帶挈得王妃名聲受累,他們家這些子弟能落得什麽好處!
他兒子自然知機,應道:“這孽障成日在外與人胡混,也是太不像話了。回去我便將他鎖在樓上,一日考不取舉人,就一日別想出門!”
桓侍郎微微點頭,又囑咐道:“叫你媳婦常去宮裏陪伴王妃,免得她在深宮中寂寞。那與宋家有關的事就別傳進宮裏了。”
他絮絮囑咐了一陣子,放了長子幼孫回去,回過神來才意識到自己方才說得有些嘮叨了,不禁歎道:“都道人老話多,我自詡剛健,竟也有了這般毛病了。”
說著看見桓淩在一旁站著,便沉著臉問他:“你還在這裏做什麽?我又留你罰站了嗎?你這心裏也不曾有過這個家,不曾有我這祖父與王妃娘娘,就不必在我這裏裝賢孫,回去你自家的院子去吧!”
桓淩默默撩袍跪下,桓侍郎見他服了軟,心裏一口氣才舒出來,重重“哼”了一聲,倒是想起提點他一句:“你與宋時交好,何不學學他那宋版書的刻印法?前日聖上在朝上說好,你若也會,也可在聖前搏個名聲,你這傻孩子竟白白放過了大好機會……”
桓淩端端正正跪在他麵前答道:“孫兒留到此時,卻不是為了朝廷上的事,而是有一樁私事需秉得祖父知道——四弟方才說得沒錯,孫兒是對宋時暗懷戀慕,故而不願成親。便是他不答應我,我也不願隨意娶個女子,隻能將來請哪位堂弟過繼香煙給我們二房了。”
“望祖父見諒。”
什麽!他還有臉說見諒!
=================
桓侍郎府上鬧得波雲詭譎,一個不出息的子弟被禁足,一個最出息的子弟被桓侍郎大半夜拎著家法親自發落,雖沒鬧出牆外,卻也著實帶累得這位閣老看奏章都比平日慢了。
桓家風雲變易,宋時心裏也連刮了兩天風暴。幸好廷對之後給新進士放兩天假,他在家寫出一篇夠五千字的謝恩表,才從被人當麵求婚的震驚中恢複平靜,領著本榜三百餘名進士入朝謝恩,轉天又到孔廟行釋菜禮。
他這個狀元與榜眼馬愉、探花謝璉依例除從六品翰林修撰、從七品翰林編修,不必朝考,別的考生卻要經一回朝考才能確定是進館做庶吉士,還是到科道部院、外省任上做官。
宋時聽著考試安排,心中油然生出一股幸福感——名次考得高就是有好處!
他在福建考秀才時考到前三,就省了秋試之前的科試,可以直接下場;如今在會試裏考到前三,又能省了朝試。前前後後比人少考兩場,這是省出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一個明天就能放長假的人,看著一群還要加班加點準備職稱考試的同事,那感覺簡直說不出的優越。
宋時帶著諸人到孔廟行過禮,回到桓淩……的那小院收拾東西準備回鄉,卻被一道聖旨召進了宮裏。
天子要親見他。
天子要看看他發明的宋氏印刷法。
宮中內監直接來傳旨,命他即刻收拾印刷用的工具,換上他的狀元袍入宮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