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淩前腳剛到武平, 方提學的諭單後腳就遞到了縣衙,要衙門上下於五月初三到城外迎候。宋縣令接著單子忙忙就去找兒子, 也顧不得桓淩就在旁邊, 隱隱激動地問他:“方大人要來武平!時官兒你說,是不是為了你這大會來的?去年方大人可是叫生員到府中吊考, 沒有親到各縣考試的!”


    桓淩接過諭單看了看, 也慶幸地笑了笑:“虧得方大人直接到武平, 若是先到府裏, 我還得連夜趕回去迎候。”


    沒別的話, 打掃賓館、備上新的紗帳、鋪蓋、坐墊、桌椅罩, 預備下時新果子、精致吃食, 再得通知來講課的兩位致仕鄉宦, 來參賽的舉人、生員們,明日一道去迎接提學大人來臨。


    還要提醒那些喜歡打扮得特地獨行、出入都帶著姣童美婢的名士,要麽換衣裳, 要麽別往學政大人麵前晃, 不然就得做好被嫌惡的準備了。


    那兩位講師享受的是致仕待遇,住在府賓館,出門就能把消息傳到。外地來的才子們卻遠遠地住在郊外, 宋時於是親自跑去傳了一趟消息, 順便統計有幾人願意隨縣令出迎提學。


    五月初三,宋知縣便領著一排衣著合製、行事規矩的儒生在縣東長亭迎候提學——人數竟比黃巡按查主持打擊當地豪強、哢哧哢哧削去一片生員頭巾之前還多得多。


    方提學當日親自簽發的剝除頭巾文書,寫完還算計了一下他那裏剩下的生員人數,如今見著這烏泱烏泱一片頭巾, 頭巾下泰半年輕的臉,竟不大敢認這是武平縣了!


    好在人群前麵就站著一個烏紗青袍,兩鬢斑白的七品官員,讓他一下子找回了熟悉的感覺。


    宋縣令既在,那他兒子……誒,他身邊那個同樣穿青色補服的少年官員又是誰?方提學不禁撩起簾子細看了幾眼,越發覺著那人身形高挑,風姿神儀皆壓過身旁身後的士人。領著眾人迎向他的車駕時,神情也是恭敬端整,再襯著一身青色鷺鷥補服,正如岩下孤鬆,蕭蕭肅肅。


    上回見著這麽出色的年輕人,還是這宋縣令之子宋時。不過眼前的年輕人是個六品官員,絕非武平本縣人物,難道就是善庵兄時常提及的汀州府桓通判?


    有兄如此,難怪桓家姑娘能做周王妃。


    方提學很是驚豔了一下,下車受了眾人大禮,聽著宋大人介紹,含笑點頭:“如今正是端陽長假,本官也是來此消閑散心的,桓大人與宋令、兩位老先生不必客套,諸生亦不必害怕本院在些考校你們。”


    一句話說得滿場氣氛都輕鬆了幾分。那些待考的本縣考生,剛考了三四等,見著提學就腿軟的外縣考生,都鬆了口氣,敢把臉抬起來了。


    桓大人不考他們,卻要考宋時,握著宋大人的手問:“令郎宋時何在?本官是特特為了他的講學大會和新書來的,他怎麽倒躲到後頭去了?”


    若擱在平常,宋時自然要站在他爹身後。不過這回有致仕的高官在,還有許多外縣來的士子,都是規規矩矩按著學曆站的,他若太靠前,怕人家說他們宋家、他們武平縣沒規矩,所以就藏在了生員大軍後頭。


    如今叫提學大人點了名,他也就拂了拂衣裳,從容地自人後走出來。


    方提學剛看桓淩那身青袍出挑,這會兒又覺著宋時這身白衣灑脫,兩人站到一處比著,也是難分軒輊——倒是把周圍眾多著意把扮的學子都襯得滿身村氣。


    真似一對聯璧。


    方提學暗暗誇了一句,含笑問宋時:“你這學生怎麽不隨侍父親身旁,倒躲到後麵去了?本院是接了你那講學大會的帖兒來的,快說說你那講學會是要怎麽辦。端午節正日辦講學會,你倒想的出來,不怕人都去看龍舟競渡,不看你的大會麽?”


    不會,因為端午正日……是開幕式。


    開幕式第一項節目,便是參觀城北魚溪舉行龍舟競渡。


    縣裏預備下數條彩舟,由善水性的漁民們分成數組,一人胸披紅花站在船頭擂鼓,水手們在後頭運漿劃船,在金鼓聲與岸上圍觀者的呐喊聲中力爭第一。


    來參加大會的嘉賓們站在溪堤上同觀競渡,也有投入地呼喊叫好的,也有往船上扔荷包的,也有自矜身份,倚在堤邊嫩柳上閑看的……因去年新修河堤,堤上栽植了連片桃李、香樟、柏樹。如今雖然是剛栽下不久,樹不甚高大,但小小的樹冠已灑落一片樹蔭,倚在樹下又陰涼又能擋住漸漸熾烈的陽光,看競龍舟也看得痛快。


    龍舟漸漸劃向溪尾,一支船頭豎著藍鑲紅邊三角旗的船已從眾船中超出了半個船身。岸上呼喝的聲音更響,有盼著他們早得勝的,也有盼著後麵的船追上來的。


    呐喊聲中,又一支插紅旗的船跟上來,緊並著藍旗船的船幫,差一絲就要追上。


    水裏爭得越來越緊,岸上喊得越來越高,書生們也端不住架子,搖著袖子高呼加油,將手上辟邪的紅線、腰上的五毒扔向水中。


    宋時可是領教過這魚溪水勢的,連忙招呼巡邏的差人盯著他們的走位,隨時準備拉人,或者準備拋羊皮救生衣。


    他忙得跟重新帶了團一樣,東走西顧,走著走著卻猛地被人拉住,抬眼看去,卻是桓小師兄滿麵擔憂地看著他:“這麽大的太陽下來回奔走,可要小心中暑。再者如今水又不淺,還有那麽多船在水裏,帶得波浪頻起,你萬一一個失腳跌下去可怎麽辦?”


    他也不管宋時的職業病發作起來如何操心,硬把他拉下一株香樟樹下,從腰間解下個水囊,叫他喝口水,倚著樹歇會兒。


    “這香樟樹下不愛生蟲,我知道你怕蟲,這邊歇著卻是無妨的。”


    ——不,我不怕蟲,隻是討厭而已。


    宋時嚴肅地為自己辯白,桓淩輕輕頷首,也正色說道:“不錯,這些飛蟲的確擾人,愚兄也向來厭惡此物。當年就多虧師弟做了那些驅蟲的藥水,後來又虧大世兄常派人往我家送藥,我到夏秋才容易熬過去。”


    他能這麽快拉著宋時到樟樹下,也是因為他自己討厭蟲飛,上堤來就先看好了樟樹的所在。


    小師兄太給他留麵子,宋時自己倒要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在他的臉皮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尚能繃住,低頭喝了口水便掩飾過去,看著麵前寬如河麵的溪水說:“多謝師兄。”


    謝什麽就不用說了。


    桓淩目光落在他手裏的水囊,和握在囊口、指節上略沾著幾滴細碎水珠的手指上,有心替他拂掉,剛抬起的手又被自己壓了回去,低低地應了一句:“不用。”


    不用什麽,也不必想了。


    兩人也沒說幾句話,仿佛就在傾刻之間,競渡結果竟見了分曉——


    終究還是那艘藍旗船贏了,紅旗船與它前後腳到了終點,再後頭的白旗船便與他們差了小半個船身,遠輸與這兩隊。


    奪魁的那隊壯士胸膛袒露,身上紮著紅花彩帶,到宋縣令麵前請賞。宋縣令便溫言嘉勉一番,給他們一托盤四十兩銀子,又賜本地特產象洞酒浸的菖蒲酒三壇。


    武平縣端午的習俗是懸艾虎、飲蒲觴、吃角黍,宋時早叫人在上遊溪邊一株沒受災的老荔枝樹下排起一圈紙屏,向著交椅山的一麵敞開,大道人流多的那邊用圍屏擋住。地上鋪設大片草席,擺上矮幾、軟墊,仿古時風俗,請眾人在此吃菖蒲酒。


    滿樹荔枝垂果累累,果殼已紅透,吃酒時便可隨意摘荔枝過口。組委會幾位書生家的家人來回穿梭,送來他們莊上現摘的楊梅、櫻桃,切得薄薄的甜瓜,又有各家預先準備好的棕子。


    福建多吃肉粽,方提學是湖廣人,和本地客家口味相似,宋時父子和桓淩、祝縣丞卻是北方人,吃不慣鹹棕。所以送來的棕子裏不光有組委員委員家中包的肉棕、蛋黃棕、堿水粽,還有宋、祝兩家廚子獻上的豆沙、小棗、蜜棗、八寶粽子,配上小瓷碟盛的雪白砂糖一同上來。


    這棕子也不用人手剝,自有打扮齊整的丫頭養娘上來剝開,用銀刀切成小塊,配上竹子削成的小蛋糕叉任人取用。


    遠處山勢奇古、形如交椅,近處側耳即聞農家歡聲笑語,頭上荔枝累垂,風吹過便是一片清甜果香,正是一副讀書人最愛的田園風景。


    也有幾位風流名士感歎無伎樂助興,酒吃得有些寡淡,但那位做過湖州知州的王老先生卻主動站出來為宋縣令的兒子撐腰:“山水間自有樂處,何須伎樂歌舞?那些狡童美婢,但合在高堂大屋、金裝玉飾之地出入,若在這王摩詰詩畫般的田間歌舞,反而要將此地質樸的農家清景染上俗豔氣。”


    這裏就是缺個王摩詰,無人能把這田園風光填入詩中啊!


    幾名早被龍舟競渡勾出了滿腹詩興的才子便都爭著附和,要在此以詩會友,稱量稱量其他州縣才子們的水平。


    宋時身為主人,豈能拂了遊客的興致?當場便向提學大人請命,要先作一首田園詩拋磚引玉。他甚至還想在河邊找塊高大光滑的石頭,專門供他……和才子們題詩留念。


    方提學含著棕子塊思忖了一下,登時咽下肉粽,提高聲音勸眾人:“若在平常,這麽多才子名士聚在一起,本院自然要做主叫你們比試詩詞文章,不過今日咱們到了這武平縣,詩詞倒為次要,第一要聽的是講學。


    “這詩文倒不是不許作,而是不必現在就比。你們且先各自記下,等講學結束後,本官再揀好的叫宋子期用他那新印法刻印成書,比題在那無名溪石上卻強得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當名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龍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龍章並收藏穿到古代當名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