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的榜是楊華的仆人幫著看的。
“程郎君第七名,周郎君第十三名,我家郎君第八名,恭喜郎君們,賀喜郎君們。”仆人擠出人群,對等候在側的程平、周通、楊華笑著報喜。
三人成績竟然都比帖經那一場好,真是意外之喜。尤其周通,仿佛黑黢黢的山洞裏看到了亮光,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子。
楊華問:“目前在榜的還有多少人?”
仆人恭敬地回答:“遵郎君的吩咐,奴婢專門數了,還有三十人。”
也就是說,如果照去年的舊例,會有二十人在第三場被黜落。
第三場是策問。口試題,不確定性很大,主觀性也很大,這一場真的是全看天意了。
這種主觀性強的試,對主考有所了解就很重要了。程平不藏私,把自己知道的關於周刺史的背景跟周、楊二人說了。
“咱們這位使君,當年也是明經及第的,第二年參加了先皇製科,得授河北道懷州某縣縣尉,一級一級爬上來,很是不容易。”這點背景是老師柳夫子專門托人為程平打聽的。
楊華知道得比程平還要稍微多一點,“周使君是個有幹才的人。自上任以來,疏浚齊州內的黃河河道,這幾年七八月間黃河都不曾有一點口子,減河的水又灌溉了許多良田,有人稱讚齊州為‘小江南’,說的就是沿河魚米豐裕。使君治齊州幾年,甚得民望,我遊曆時,還曾在黃河畔,見過周使君的生祠呢。”
想到生祠,楊華“噗嗤”笑了。
程平、周通都看他。
“以前不曾見過使君,那日又灌了些酒,晃進祠中,見上麵的塑像,嚇了一跳,隻當進了灰大仙廟呢。1”楊華低聲笑道。
程、周二人都不厚道地笑了。
楊華這個笑話太魔性,到了策問現場,程平見了主考周望川,腦子裏首先想到的就是“灰大仙”,而考場內比“灰大仙”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位收了幾車荷包香囊的陸侍郎。
周望川坐在主考的位置上,旁邊是幾名屬官,另一側稍遠一點的地方還有一個幾案,陸允明正坐在案後慢悠悠地喝熱茶。
看這架勢,程平馬上想到了一個詞“列席”。若是別的普通的列席倒好辦,但這位是以後禮部試的主考……程平心裏產生了點不大好的預感。
程平對著主考周望川行了禮,對陸允明行了禮,又對幾位屬官行禮。
看程平一圈禮行完,周望川擺擺手,“你坐吧。”
程平端正跪坐,手壓在腿上,寬大的袖子垂下,神情嚴肅,目光清正,周望川打量一下她,年歲不大,氣度倒是好的。
吏人端上簽盤,程平隨手摸了三個,正麵朝上放在盤裏。2
吏人把簽盤放在刺史案上,旁邊一個屬官,從試題盤中找出相對應的試題,遞給周望川。
周望川微微一笑,小郎君運氣不錯,這道題還是今天頭一個有人抽中。
“如今朝中諸公正議科考改良革新之事,就此,爾試論之。”
題目又模糊又大又敏感,程平有點懵,掐一下大腿,強自鎮定,看看周望川,又用餘光瞥一眼低頭品茶的陸允明,理一理思路,開口道:“是。”
“我朝開科取士近二百年矣,其間幾次變革,方成如今之模式。立朝之初,以秀才科為貴,繼而進士科稱擘……”
程平先介紹了一下唐朝科舉發展史,表示改良變革這種事很正常,然後就開始九分稱讚、一分提建議地說“改良”:比如朝廷是不是可以出點策問的教科書和參考書?教導大家在以後從政的道路上怎麽處理實際問題;比如三場黜落製是不是可以改成一起考,然後用單科及格線和總分製結合的方式來錄取?這樣更直觀,而且更方便提拔綜合人才;還有皇帝殿試常規化之類的。
聽起來條理分明,似乎也頗有見地,實則誰的利益蛋糕也沒動。程平真想給自己點個讚,“敷衍這個答案出來,真不容易啊。”
陸允明唇角微翹,看一眼不遠處神態肅然的程平,“真是滑頭!”
周望川卻不想輕鬆放過她,眼睛一轉,挖了個坑,“有人道‘進士浮薄’,請廢進士科3,你怎麽看?”
進士科重詞賦這事確實扯淡,但那邊坐著一個可能就是靠寫詩做賦中了狀元的,程平就不能那麽說了,隻能虛虛地建議加大政論策問的重量。
周望川眼睛眯起,“還有人說,官宦子弟自幼便知台閣儀範,熟悉朝廷間事,故而選官當設立門檻,非公卿子弟不得考,爾怎麽看?”
程平在心裏罵“老鼠精”,麵上卻一臉嚴肅地列舉本朝科舉出身的庶族名臣。
“房玄齡,運籌帷幄,定社稷之功;姚元崇,應變成務,提十事要說;張漢陽果敢有謀,複唐室正統……4”程平清亮的聲音帶著少年人獨有的銳氣在堂上激蕩,好在內容倒不是橫衝直撞的,列舉完,便以“此皆非世卿世祿之家出身之臣也”做結,餘下的一字也未多說。
陸允明放下茶盞,看著程平。周望川何以如此咄咄逼人,自然不是針對他一個小小士子,這問題都是問給自己看的,陸允明知道。
隻是沒想到這個叫程平的士子在考官這樣的逼問下,還能有理有據,進退有度,雖看似圓滑,實則內秉規矩,倒著實難得。不由得又想起他湖邊吃藕的樣子還有那筆字,“是個有意思的,但願不要被這位周使君黜落才好。”
周望川看程平兩眼,不動聲色地接著問下麵兩道策問題。好賴這兩道比較常規,程平恰好都提前準備過的,故而答得自謂頗為圓滿,周使君也沒發瘋追加什麽問題,程平再次給諸位考官施禮,然後退了出去。
楊華、周通還在候考,程平袖著手,慢慢走回旅社。剛才不覺得,此時涼風一吹,渾身冷颼颼的,這才知道內衣竟然被汗溻濕了。
“程郎君第七名,周郎君第十三名,我家郎君第八名,恭喜郎君們,賀喜郎君們。”仆人擠出人群,對等候在側的程平、周通、楊華笑著報喜。
三人成績竟然都比帖經那一場好,真是意外之喜。尤其周通,仿佛黑黢黢的山洞裏看到了亮光,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子。
楊華問:“目前在榜的還有多少人?”
仆人恭敬地回答:“遵郎君的吩咐,奴婢專門數了,還有三十人。”
也就是說,如果照去年的舊例,會有二十人在第三場被黜落。
第三場是策問。口試題,不確定性很大,主觀性也很大,這一場真的是全看天意了。
這種主觀性強的試,對主考有所了解就很重要了。程平不藏私,把自己知道的關於周刺史的背景跟周、楊二人說了。
“咱們這位使君,當年也是明經及第的,第二年參加了先皇製科,得授河北道懷州某縣縣尉,一級一級爬上來,很是不容易。”這點背景是老師柳夫子專門托人為程平打聽的。
楊華知道得比程平還要稍微多一點,“周使君是個有幹才的人。自上任以來,疏浚齊州內的黃河河道,這幾年七八月間黃河都不曾有一點口子,減河的水又灌溉了許多良田,有人稱讚齊州為‘小江南’,說的就是沿河魚米豐裕。使君治齊州幾年,甚得民望,我遊曆時,還曾在黃河畔,見過周使君的生祠呢。”
想到生祠,楊華“噗嗤”笑了。
程平、周通都看他。
“以前不曾見過使君,那日又灌了些酒,晃進祠中,見上麵的塑像,嚇了一跳,隻當進了灰大仙廟呢。1”楊華低聲笑道。
程、周二人都不厚道地笑了。
楊華這個笑話太魔性,到了策問現場,程平見了主考周望川,腦子裏首先想到的就是“灰大仙”,而考場內比“灰大仙”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位收了幾車荷包香囊的陸侍郎。
周望川坐在主考的位置上,旁邊是幾名屬官,另一側稍遠一點的地方還有一個幾案,陸允明正坐在案後慢悠悠地喝熱茶。
看這架勢,程平馬上想到了一個詞“列席”。若是別的普通的列席倒好辦,但這位是以後禮部試的主考……程平心裏產生了點不大好的預感。
程平對著主考周望川行了禮,對陸允明行了禮,又對幾位屬官行禮。
看程平一圈禮行完,周望川擺擺手,“你坐吧。”
程平端正跪坐,手壓在腿上,寬大的袖子垂下,神情嚴肅,目光清正,周望川打量一下她,年歲不大,氣度倒是好的。
吏人端上簽盤,程平隨手摸了三個,正麵朝上放在盤裏。2
吏人把簽盤放在刺史案上,旁邊一個屬官,從試題盤中找出相對應的試題,遞給周望川。
周望川微微一笑,小郎君運氣不錯,這道題還是今天頭一個有人抽中。
“如今朝中諸公正議科考改良革新之事,就此,爾試論之。”
題目又模糊又大又敏感,程平有點懵,掐一下大腿,強自鎮定,看看周望川,又用餘光瞥一眼低頭品茶的陸允明,理一理思路,開口道:“是。”
“我朝開科取士近二百年矣,其間幾次變革,方成如今之模式。立朝之初,以秀才科為貴,繼而進士科稱擘……”
程平先介紹了一下唐朝科舉發展史,表示改良變革這種事很正常,然後就開始九分稱讚、一分提建議地說“改良”:比如朝廷是不是可以出點策問的教科書和參考書?教導大家在以後從政的道路上怎麽處理實際問題;比如三場黜落製是不是可以改成一起考,然後用單科及格線和總分製結合的方式來錄取?這樣更直觀,而且更方便提拔綜合人才;還有皇帝殿試常規化之類的。
聽起來條理分明,似乎也頗有見地,實則誰的利益蛋糕也沒動。程平真想給自己點個讚,“敷衍這個答案出來,真不容易啊。”
陸允明唇角微翹,看一眼不遠處神態肅然的程平,“真是滑頭!”
周望川卻不想輕鬆放過她,眼睛一轉,挖了個坑,“有人道‘進士浮薄’,請廢進士科3,你怎麽看?”
進士科重詞賦這事確實扯淡,但那邊坐著一個可能就是靠寫詩做賦中了狀元的,程平就不能那麽說了,隻能虛虛地建議加大政論策問的重量。
周望川眼睛眯起,“還有人說,官宦子弟自幼便知台閣儀範,熟悉朝廷間事,故而選官當設立門檻,非公卿子弟不得考,爾怎麽看?”
程平在心裏罵“老鼠精”,麵上卻一臉嚴肅地列舉本朝科舉出身的庶族名臣。
“房玄齡,運籌帷幄,定社稷之功;姚元崇,應變成務,提十事要說;張漢陽果敢有謀,複唐室正統……4”程平清亮的聲音帶著少年人獨有的銳氣在堂上激蕩,好在內容倒不是橫衝直撞的,列舉完,便以“此皆非世卿世祿之家出身之臣也”做結,餘下的一字也未多說。
陸允明放下茶盞,看著程平。周望川何以如此咄咄逼人,自然不是針對他一個小小士子,這問題都是問給自己看的,陸允明知道。
隻是沒想到這個叫程平的士子在考官這樣的逼問下,還能有理有據,進退有度,雖看似圓滑,實則內秉規矩,倒著實難得。不由得又想起他湖邊吃藕的樣子還有那筆字,“是個有意思的,但願不要被這位周使君黜落才好。”
周望川看程平兩眼,不動聲色地接著問下麵兩道策問題。好賴這兩道比較常規,程平恰好都提前準備過的,故而答得自謂頗為圓滿,周使君也沒發瘋追加什麽問題,程平再次給諸位考官施禮,然後退了出去。
楊華、周通還在候考,程平袖著手,慢慢走回旅社。剛才不覺得,此時涼風一吹,渾身冷颼颼的,這才知道內衣竟然被汗溻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