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這行字,說明v購買比例小於60%, 此為防盜章
他想問, 可看了眼季鴻的臉,又覺得問不出口, 萬一這生活能力九級殘廢真的以為鍋裏水燒開了怎麽辦,那豈不是顯得自己很自作多情。
算了算了。
餘錦年提起刀,哢哢幾下將油光發亮的雞給切片裝盤, 這時雞煮得恰到好處,骨髓之間還有絲絲紅嫩的血色,而肉卻是極嫩無比的。又架起鍋,還得熬個蘸汁兒,他拿了醬油,四處撒看。
季鴻往前挪了一步,問:“要什麽?”
“蝦子,”餘錦年道,“還有薑。”
季鴻走出去,片刻就一手端著一個盤子回來:“這個?”
餘錦年點點頭, 把醬油倒進鍋裏熬熱, 煮沸一輪,再加入薑、酒、糖與蝦子再煮,撇去上層浮沫, 做成了蝦子醬油, 供白斬雞蘸食用。他夾了幾片雞在小油碟中, 在蝦子醬油中滾一圈, 便送到季鴻嘴邊:“試試菜。”
季鴻輕輕彎下腰,就著少年的手咬住筷子,把一整片雞肉都含進嘴裏,醬油的鹹味裹著蝦子的鮮,與爽滑的雞肉一齊在舌尖上漫開,讓人舍不得咽下去。
餘錦年以為他會接過去的,沒想到這人會直接伸嘴過來吃,一時還愣住了,待筷尖一鬆,他忙仔細去瞧男人的表情,竟沒有絲毫的變化,急道:“怎麽樣啊?”
季鴻目光微垂,半晌才看向少年,“嗯”了一聲:“不錯。”
真是言簡意賅……餘錦年氣的把剩下兩片雞肉的小油碟塞他手裏,便打發他出去:“吃完了去找道長借紙筆,借不到就不要回來了。”接著又自言自語似的嘀咕,“我對什麽道法長生不感興趣,還不如在紅塵凡世裏賺錢有意思,當了道士既不能吃肉又不能娶媳婦兒,我才不去。”
他說完,隻見季鴻幽深的眸子裏似乎亮了一下,還沒仔細看清,那人就轉身出去了。
餘錦年隻得壓下心裏疑問,將餘下的兩隻雞分解,頭與骨扔到鍋裏與蔥薑紅棗一起燉湯。那邊季鴻很快就將紙筆借來,隻是臉色臭得很,可謂是冰凍三尺了,不知道那道長是不是又與他說了什麽亂七八糟的話?季鴻將紙鋪在一張方凳上,餘錦年邊忙著切菜邊與他報上菜名,寫完後叫季鴻舉著給他看了一眼。
他自然是認不得其中大部分的字,但就是羨慕就是想看,還誠意十足地稱讚道:“真好看,我要是也會寫就好了。”
季鴻張張嘴想說什麽,忽然從外麵湧進來兩個年輕小子,兩人虎頭虎腦的,道是何師傅帶來的幫廚,來與餘錦年幫忙打雜的,問有什麽需要他們做的。
餘錦年猜到他倆口中的何師傅就是那位受傷的廚子,他此時正發愁季鴻作為生活殘障人士不堪大用,自己又忙得不可開交,這兩個小哥兒的到來真是幫了大忙,連忙感謝道:“勞煩二位小哥,將那席麵單子拿去與主人家過目。”
其中認字的一個立馬去了,而另一個則留下來給餘錦年打下手。
二人之間的氣氛被打斷,且那倆沒眼色的小幫廚在嚐了餘錦年新做的兩道菜後,更是眼神精亮,圍著少年年哥兒長、年哥兒短。季鴻臉色發沉,隻好緘默下來,被擠到一邊繼續撿他的豆子,撿了有一筐,他伸手摸了摸自己袖內的東西,嘴角隱隱地勾了起來。
“東子,西子。”打門外又走進來一個男人,“缸裏水空了,快去後頭河裏再打些過來。”
餘錦年抬起頭,趕緊招呼道:“何師傅。”
剛才雖然在陰陽師父那兒打了個照麵,奈何當時何大利還沉寂在悲痛中,沒能注意到少年,眼下將餘錦年仔細打量了一番,才驚喜一聲,過去拖著餘錦年的手:“你是一碗麵館的小年哥兒?”
餘錦年被他過度激動的反應嚇了一跳,點點頭:“我是。”
何大利忽然就紅了眼圈,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這位中年壯漢哭起來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勸了也不聽。若是個嬌弱女兒偎著餘錦年嚶嚶哭泣,或許他還被勾出點惜花之心,可被一個肱二頭肌鼓得似包的壯漢抱著哭,那是哭得餘錦年渾身難受,手上也被蹭到了何大利好幾顆淚蛋子,他隻好撇過頭巴巴望著季鴻。
沒等少年張嘴,季鴻便皺著眉走過來,把少年的手拽出來,撩起自己衣擺給他擦幹淨了,人攬在自己身前護著,問道:“何人?何事?”
餘錦年搖搖頭,一臉無辜:“不知道呀,不認識呀。”
等餘錦年又炒好了一道酸辣銀牙。那頭何大利才堪堪收了淚花,一臉可憐地望過來,隻是何大利的視線還沒落到餘錦年身上,就被半途挪過來的一具身軀給擋住了,他抬頭看看,是一個麵相俊美的郎君,正無甚表情地看著自己。
何大利訕訕地退後兩步,聳聳鼻子,左左右右地探著身子去看季鴻背後的餘錦年,喊道:“小年哥兒!行行好誒,有事兒求你!”
餘錦年皺著眉將菜盛出來,猶豫著要不要過去,又唯恐過去了再被人抱著跟號喪似的哭。所幸季鴻深知他心中所想,淡淡地開口:“講。”
“何師傅你說,我聽著。”餘錦年躲在季鴻後頭,也附和道。
何大利終究是越不過季鴻這座頑山,便往後徑直坐在方凳上,垂頭喪氣地講來:“我有個混賬兒子,以前總不學好,跟著一幫紈絝混跡,可你說,他再混賬也是我老何家的獨苗苗不是?唉,這不是,打開春以來,這混賬小子不知道從哪裏染了病,回來就咳,日裏夜裏的咳,總也不好。請來的大夫說了許多,卻也沒有定論,還有道叫我們準備後事的。”說著就要捶腿大哭,“你說我老何家就這麽一根獨苗苗……”
一聽是病了,餘錦年立刻就犯起了職業病,在腦中將何師傅家獨苗的症狀過了一遍,立即打斷何大利的哭聲,問道:“可咳血了?”
何大利本來想說的不是他兒子生病這事的,這會兒聽到餘錦年的問話,就突然想起聽來的傳言,說一碗麵館裏的小年哥兒不僅會燒菜,還是個懂醫的。他雖然不信這般年紀的小娃能有什麽大造詣,但這幾月求神拜佛地也請了不少郎中,也就不乏讓餘錦年也聽聽了,便懨懨回道:“咳血倒不曾,隻偶爾啐痰,裏頭帶著小血絲子。”
餘錦年又問:“午後可發熱?”
何大利仔細想了想:“這……道未曾注意,許是沒有罷。”
季鴻垂首看向身側的少年,見他微微蹙眉,與平日燒菜時的輕鬆不同,他此刻神態端正,表情認真,乖巧之中又平添許多穩重,便也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餘錦年心中有了些判斷,很快就從成熟穩重模式退化成傻樂嗬模式,笑笑地問何大利:“那何師傅需要我做什麽呢?”
何大利見終於扯回了正題,忙說道:“自我那不爭氣的兒子病了,就茶飯不思,吃什麽都沒胃口。前幾日,我家婆娘從一碗麵館買了幾隻糖餃,他竟吃得開心!後來我也想再去麵館買點吃食,這不,就被這兒的生意給絆住了腳,唉,千難萬難,這養家糊口的銀子還是得賺呐,你說是不是……誰想到,這一愁,還把自己手給剌了個口子,真是歲星犯難,我這才去向陰陽師父求了道符……”
講道理,餘錦年實在是不明白一個男人怎麽能這麽多的話,恨不能將家底兒都一股腦地倒出來,他轉頭瞧瞧一臉淡漠的季鴻,心想要是何大利匣子裏的話能勻一半給這位冷公子多好。
待何大利訴完這一番苦,餘錦年倒是聽懂了:“何師傅,你是想我去給貴公子做些吃食?”
何大利咕咚咚猛點頭,還補充道:“隻要能讓我兒二田舒舒心心吃上一頓,錢不是問題!”
有錢不賺是傻子,且餘錦年確實技癢,想去看看那位據說犯了“不治之症”的何二田,於是點頭應允下來:“好的呀。不過我做菜有樣規矩,得先看看吃菜的人,看過了才能決定做什麽菜色。”
何大利對此當然沒有任何疑義,還十分熱情地幫起忙。
吳嬸娘家吃席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四張四方木桌正正好好坐滿,每桌上各一道白斬雞並紅燒土豆雞塊,一道醬燒豬肘,一碟炸魚,此外還有酸辣銀牙、蒜蓉燒茄,和其他七七八八的家常菜色,還蒸了兩屜白白胖胖的大饅頭,雖沒有多大排場,但卻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讓人看著就滿足。
匠人們吃得滿嘴流油,一口肉菜一口饃饃,可謂是風卷殘雲。
而最矜持的一桌莫過於是有陰陽師父的那桌了,道長拿捏著道門中人特有的矜貴,搞得同桌的吳嬸娘夫婦也怕失了顏麵,隻能望菜興歎。
期間餘錦年去上菜,又被那道長拉住好一通說,卯足了勁想將餘錦年這塊老牆角給挖到他們山門上去。季鴻見了,裹霜帶風地走出來,將餘錦年拉到他自己身邊,臨走還狠狠剮了道長一眼。
逃回廚房,餘錦年便不願出去了,他將煲了一下午的雞湯重新煮沸。季鴻很配合地拿來幾隻碗一並排開,又聽少年吩咐在碗裏各打上一顆鮮雞蛋。此時的雞蛋都是土生土長的柴雞蛋,各個兒金黃鮮嫩,絕無汙染。
旁邊圍觀的何大利稀奇道:“這是個什麽吃法?從未見過。”
餘錦年也不藏技,笑道:“這叫糝,是北邊一種湯食,其實是剁骨碎肉熬湯而來的肉粥,但因各地喜好不同而又有些不同的變化,也就有了牛羊雞鴨等不同骨頭熬製的糝湯,又據其中所加浮椒是黑是白,因此又有了黑糝和白糝,湯中也可加入麥米同煮,口感能更充實一些。我所作的這道,就是白糝的一種,這糝呀,得用熱湯直接將雞蛋衝開,才能喝到鮮滑的口感,不能把蛋液倒進鍋裏煮。”
他說罷,便舀出一勺燙嘴的雞湯來,又高又快地澆進打了雞蛋的碗中,瞬間蛋液被熱雞湯衝開,黃澄澄地浮上來。上一世他跟著養父在老家住過幾年,常常在街頭早餐攤兒上喝一碗糝湯,配上小籠包,真是美味無比。
此時何大利與他兩個學徒聽了,都已咽著口水,躍躍欲試了。
餘錦年在湯碗中撒上一撮芫荽,點上幾滴香油和醋,才說:“嚐嚐吧。”
何大利立刻端起一碗來,也不顧燙嘴,沿著碗沿哧溜吸了一口,這一口將幾片芫荽葉並一抹蛋花一起喝進去,還沒來得及嚼,雞湯就順著舌頭滑下去了,他忙接連喝了兩大口,被燙得不行,哈、哈地直吐氣:“鮮,辣,香!好喝!”
兩個學徒也拽過碗來喝了一口,也連連稱讚。
三人各喝了一碗糝湯進肚,還意猶未盡地舔舔嘴:“哈哈,這湯喝著上癮啊!要是有點湯餅泡著吃,就更舒服了。”
“什麽味兒這麽香?”吳嬸娘也循著味道走了進來,見幾人窩在廚房偷吃,也不惱,直大笑道,“小年哥兒,你又做了什麽好吃的,饞得他們活兒都不幹了。”說著就打發那兩個小幫廚去上菜。
吳嬸娘好心道:“年哥兒,你也勞累了一下午,也隨著到外頭去吃點兒罷?這群饞嘴的在席上都吃高興了,正喝酒呢!”
餘錦年溫和一笑:“不了,謝謝嬸娘。我這位哥哥不喜去有生人的場麵,我就撿著這些用剩下的菜隨便吃點就好。”
“也罷。那邊台子上有兩罐嬸娘醃好的壇辣子,你待會走時別忘了帶上。”吳嬸娘也不勉強,又聽外頭自家男人叫喊著再弄點酒水,忙從袖中掏出銀兩交於餘錦年,緊接著回到席上招待去了。
餘錦年掂了掂小銀錠,心裏盤算著什麽時候才能開上一家屬於自己的醫館。不過話說回來,他之前幾月也忙著賺錢,怎的就沒見有這樣好的生意上門,怎麽這冷公子一來,什麽吳嬸娘、何師傅的,就都湧出來請著他去做菜。
難不成,這人是財神爺下凡不成?
他想著,也偷偷斜著眼睛去看季鴻,誰知季鴻也不偏不倚地瞧了過來,兩人視線撞在一起。男人朗眉鳳目,眸瞳深黝黝的,陷阱一般引著人往裏鑽,好半天餘錦年才回過神來,拍著胸脯大呼好險,他竟盯著一個男人的眼睛看了這麽久!
季鴻問道:“怎麽了?”
餘錦年氣道:“餓了!”
季鴻:“……”
-
兩人簡單地吃了點,各喝了一碗雞湯糝,吃了幾片餘錦年現炸的雞蛋饃片,雖吃的簡單,但吃到肚子裏都是暖洋洋的。
餘錦年舒服地伸了個攔腰,見外頭天也暗了,便收拾收拾東西,將吳嬸娘送的壇辣子裝進籃子裏,準備去何大利家看病人。
他正待往外走,季鴻忽然將他拉住:“等會。”
“嗯?”餘錦年奇怪地站在原地,看季鴻拿著一條手巾浸濕了,疊成整齊方塊,又一隻手將他下巴捏住輕輕抬了起來,離得越來越近。他一時錯亂,腦子裏閃過了什麽奇怪的東西,語序不清地問道:“做、做什麽……”
季鴻一頓,便又繼續將手巾一角覆在餘錦年臉上,一點點擦去了他臉頰上的爐灰。少年一直不安地眨動著雙眼,纖細的睫毛如蝶翼般,在季鴻心裏扇出小小的旋渦,他借著給人擦臉的機會,偷偷摸了一下,那雙小蝴蝶撲的一下闔起來,緊緊地趴在那兒不動了。
“好了。”季鴻放下手。
餘錦年扭頭:“那、那就走吧!”說著悶頭朝前,哐嚓被廚房的門框給絆了一跤。
似乎是極其輕微的,他聽見季鴻在背後笑了,像是無波無瀾的湖麵上蕩起的一絲漣漪。
“走吧。”片刻,季鴻也緩緩地跟了上來。
吃飽了的何大利看見兩人打身邊走過去,一前一後,氣氛詭異,也不敢說話,滴溜溜跑到前頭帶路去了。
雅間?
餘錦年回頭掃了眼自家麵館的方寸天地,心裏愁了一瞬,可又想到了什麽,笑道:“弊店蝸舍陋室,雅間……實在是沒有,若小主人不嫌棄,不如在這堂中用屏風隔出一處來?你看如何?”
笑起來更好看了,丫頭紅著臉心道,她瞥了餘錦年一眼就匆匆進車裏問了回話,過會又鑽出個頭來遙遙喊道:“妥的!勞煩小老板了!”
餘錦年應了,回到後堂,他知道二娘有幾扇木製屏風正好可以用,便去問二娘說明緣由借了來,楞是在本就狹小的空間裏辟出了一間“雅間”。
這堂裏食客也是好奇,都探著頭想看看這位小主人是什麽來頭。
這一看卻不要緊,隻見那香車錦簾一撩開,走下哪是一位小主人,而是兩位姿容婀娜的小姐,一位穿著碧一位披著青,一個玲瓏活潑一個則文靜雅致,二人走動間香粉飄嫋,足畔生蓮,簡直是讓這巴掌大的小麵館“蓬蓽生輝”了。
餘錦年起先聽到小丫頭指明要雅間,便想到了來的可能是位小姐,所以並不如何驚訝。夏朝內自然也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但男女大妨尚不嚴格殘酷,貧賤女兒拋頭露麵維持生計已是常態,貴家小姐們也可以出門遊玩,不過有不可夜不歸宿、不可單獨出門、不方便與男人們同坐一桌同聲嬉笑等諸項規矩,到底還是要保持些矜持距離的。
隻見活潑的那個小姐剛入了座,便叫拿些簡單食物過來,吃過好趕路。
餘錦年便下了兩碗熱麵,拍了一碟黃瓜小菜,另調了個酸辣菜心,再加上兩塊雪花糕,一起端上去。頭幾樣那小姐看得很是無聊,至雪花糕時才多瞧了一眼。
“這是早上新做的雪花糕。”餘錦年介紹道。
碧衣小姐仔細看了看,嗔哼一聲:“不就是糯米和芝麻?叫甚麽雪花糕。”
餘錦年點頭稱是:“不過是取個好聽的名兒,吃著也高興不是。”
“瑩兒。”那青衣小姐抬了抬頭,終於出聲,“是你非要來,既是來了,便不要多嘴。”
“知道了阿姐。”碧衣小姐吐吐舌頭。
青衣小姐又問:“此去夏京還有多少日程?”
後頭的丫頭回道:“若是趕得快些,約莫還有半月,應能來得及趕上青鸞詩會。隻是不知……今年的詩會,那位公子會不會出場?”她說著,臉上露出些神往,“聽說那位飄然出塵,風姿卓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新任狀元郎不是朝他下戰書了麽,他既都接了,定是會出場的!”碧衣小姐咬了口雪花糕,滿懷期待地說,“往年他都是隻遞詩作來,從沒見過他的人,今年我是一定要瞧上的!”
青衣女搖搖頭:“怕是又空歡喜一場罷?”
碧衣小姐憤憤:“阿姐你莫烏鴉嘴!”
“瞧見了又怎樣?”後頭的丫頭嘻嘻笑說,“二小姐還能嫁了他不成?”
那二小姐頓時臉上一紅:“荷香!”
荷香立刻捂著嘴噤了聲,笑躲到一邊去了。
“青鸞詩會……”餘錦年聽到個新鮮玩意,心裏就多琢磨了幾下,不料嘴上卻念了出來。
二小姐回頭看了他一眼,問:“你知道青鸞詩會罷?”
餘錦年微笑,老實道:“不知,敢問小姐這是個什麽?”
“這也不知?”二小姐一副大為吃驚的表情,將餘錦年上下打量了一番,簡直是像在看什麽天外來物一般稀奇了。她又不屑與餘錦年這般粗鄙得連青鸞詩會都沒聽說過的鄉巴佬解釋,便抬抬手指,喚來丫頭:“荷香,你來說!”
荷香於是將餘錦年拉到一邊,講起了這青鸞詩會的緣由來。
原來,這夏朝都城“夏京”郊外,有一風光極美的山穀,穀中溪流蜿蜒,花樹嫋娜,每至初秋時分就會有天雲纏水的奇景,彼時山穀煙雨靄青,霧繞雲蒸,宛如人間仙境。前朝皇帝在那穀中修了一處觀景之台,因傳說此穀曾有青鸞盤繞,便取名為“青鸞台”。
但凡是當世美景處,當然是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足跡。每年初秋,才子佳人們齊聚青鸞台,鬥詩比文,一展文采,拔得頭籌者自然是風光無限。
他想問, 可看了眼季鴻的臉,又覺得問不出口, 萬一這生活能力九級殘廢真的以為鍋裏水燒開了怎麽辦,那豈不是顯得自己很自作多情。
算了算了。
餘錦年提起刀,哢哢幾下將油光發亮的雞給切片裝盤, 這時雞煮得恰到好處,骨髓之間還有絲絲紅嫩的血色,而肉卻是極嫩無比的。又架起鍋,還得熬個蘸汁兒,他拿了醬油,四處撒看。
季鴻往前挪了一步,問:“要什麽?”
“蝦子,”餘錦年道,“還有薑。”
季鴻走出去,片刻就一手端著一個盤子回來:“這個?”
餘錦年點點頭, 把醬油倒進鍋裏熬熱, 煮沸一輪,再加入薑、酒、糖與蝦子再煮,撇去上層浮沫, 做成了蝦子醬油, 供白斬雞蘸食用。他夾了幾片雞在小油碟中, 在蝦子醬油中滾一圈, 便送到季鴻嘴邊:“試試菜。”
季鴻輕輕彎下腰,就著少年的手咬住筷子,把一整片雞肉都含進嘴裏,醬油的鹹味裹著蝦子的鮮,與爽滑的雞肉一齊在舌尖上漫開,讓人舍不得咽下去。
餘錦年以為他會接過去的,沒想到這人會直接伸嘴過來吃,一時還愣住了,待筷尖一鬆,他忙仔細去瞧男人的表情,竟沒有絲毫的變化,急道:“怎麽樣啊?”
季鴻目光微垂,半晌才看向少年,“嗯”了一聲:“不錯。”
真是言簡意賅……餘錦年氣的把剩下兩片雞肉的小油碟塞他手裏,便打發他出去:“吃完了去找道長借紙筆,借不到就不要回來了。”接著又自言自語似的嘀咕,“我對什麽道法長生不感興趣,還不如在紅塵凡世裏賺錢有意思,當了道士既不能吃肉又不能娶媳婦兒,我才不去。”
他說完,隻見季鴻幽深的眸子裏似乎亮了一下,還沒仔細看清,那人就轉身出去了。
餘錦年隻得壓下心裏疑問,將餘下的兩隻雞分解,頭與骨扔到鍋裏與蔥薑紅棗一起燉湯。那邊季鴻很快就將紙筆借來,隻是臉色臭得很,可謂是冰凍三尺了,不知道那道長是不是又與他說了什麽亂七八糟的話?季鴻將紙鋪在一張方凳上,餘錦年邊忙著切菜邊與他報上菜名,寫完後叫季鴻舉著給他看了一眼。
他自然是認不得其中大部分的字,但就是羨慕就是想看,還誠意十足地稱讚道:“真好看,我要是也會寫就好了。”
季鴻張張嘴想說什麽,忽然從外麵湧進來兩個年輕小子,兩人虎頭虎腦的,道是何師傅帶來的幫廚,來與餘錦年幫忙打雜的,問有什麽需要他們做的。
餘錦年猜到他倆口中的何師傅就是那位受傷的廚子,他此時正發愁季鴻作為生活殘障人士不堪大用,自己又忙得不可開交,這兩個小哥兒的到來真是幫了大忙,連忙感謝道:“勞煩二位小哥,將那席麵單子拿去與主人家過目。”
其中認字的一個立馬去了,而另一個則留下來給餘錦年打下手。
二人之間的氣氛被打斷,且那倆沒眼色的小幫廚在嚐了餘錦年新做的兩道菜後,更是眼神精亮,圍著少年年哥兒長、年哥兒短。季鴻臉色發沉,隻好緘默下來,被擠到一邊繼續撿他的豆子,撿了有一筐,他伸手摸了摸自己袖內的東西,嘴角隱隱地勾了起來。
“東子,西子。”打門外又走進來一個男人,“缸裏水空了,快去後頭河裏再打些過來。”
餘錦年抬起頭,趕緊招呼道:“何師傅。”
剛才雖然在陰陽師父那兒打了個照麵,奈何當時何大利還沉寂在悲痛中,沒能注意到少年,眼下將餘錦年仔細打量了一番,才驚喜一聲,過去拖著餘錦年的手:“你是一碗麵館的小年哥兒?”
餘錦年被他過度激動的反應嚇了一跳,點點頭:“我是。”
何大利忽然就紅了眼圈,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這位中年壯漢哭起來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勸了也不聽。若是個嬌弱女兒偎著餘錦年嚶嚶哭泣,或許他還被勾出點惜花之心,可被一個肱二頭肌鼓得似包的壯漢抱著哭,那是哭得餘錦年渾身難受,手上也被蹭到了何大利好幾顆淚蛋子,他隻好撇過頭巴巴望著季鴻。
沒等少年張嘴,季鴻便皺著眉走過來,把少年的手拽出來,撩起自己衣擺給他擦幹淨了,人攬在自己身前護著,問道:“何人?何事?”
餘錦年搖搖頭,一臉無辜:“不知道呀,不認識呀。”
等餘錦年又炒好了一道酸辣銀牙。那頭何大利才堪堪收了淚花,一臉可憐地望過來,隻是何大利的視線還沒落到餘錦年身上,就被半途挪過來的一具身軀給擋住了,他抬頭看看,是一個麵相俊美的郎君,正無甚表情地看著自己。
何大利訕訕地退後兩步,聳聳鼻子,左左右右地探著身子去看季鴻背後的餘錦年,喊道:“小年哥兒!行行好誒,有事兒求你!”
餘錦年皺著眉將菜盛出來,猶豫著要不要過去,又唯恐過去了再被人抱著跟號喪似的哭。所幸季鴻深知他心中所想,淡淡地開口:“講。”
“何師傅你說,我聽著。”餘錦年躲在季鴻後頭,也附和道。
何大利終究是越不過季鴻這座頑山,便往後徑直坐在方凳上,垂頭喪氣地講來:“我有個混賬兒子,以前總不學好,跟著一幫紈絝混跡,可你說,他再混賬也是我老何家的獨苗苗不是?唉,這不是,打開春以來,這混賬小子不知道從哪裏染了病,回來就咳,日裏夜裏的咳,總也不好。請來的大夫說了許多,卻也沒有定論,還有道叫我們準備後事的。”說著就要捶腿大哭,“你說我老何家就這麽一根獨苗苗……”
一聽是病了,餘錦年立刻就犯起了職業病,在腦中將何師傅家獨苗的症狀過了一遍,立即打斷何大利的哭聲,問道:“可咳血了?”
何大利本來想說的不是他兒子生病這事的,這會兒聽到餘錦年的問話,就突然想起聽來的傳言,說一碗麵館裏的小年哥兒不僅會燒菜,還是個懂醫的。他雖然不信這般年紀的小娃能有什麽大造詣,但這幾月求神拜佛地也請了不少郎中,也就不乏讓餘錦年也聽聽了,便懨懨回道:“咳血倒不曾,隻偶爾啐痰,裏頭帶著小血絲子。”
餘錦年又問:“午後可發熱?”
何大利仔細想了想:“這……道未曾注意,許是沒有罷。”
季鴻垂首看向身側的少年,見他微微蹙眉,與平日燒菜時的輕鬆不同,他此刻神態端正,表情認真,乖巧之中又平添許多穩重,便也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餘錦年心中有了些判斷,很快就從成熟穩重模式退化成傻樂嗬模式,笑笑地問何大利:“那何師傅需要我做什麽呢?”
何大利見終於扯回了正題,忙說道:“自我那不爭氣的兒子病了,就茶飯不思,吃什麽都沒胃口。前幾日,我家婆娘從一碗麵館買了幾隻糖餃,他竟吃得開心!後來我也想再去麵館買點吃食,這不,就被這兒的生意給絆住了腳,唉,千難萬難,這養家糊口的銀子還是得賺呐,你說是不是……誰想到,這一愁,還把自己手給剌了個口子,真是歲星犯難,我這才去向陰陽師父求了道符……”
講道理,餘錦年實在是不明白一個男人怎麽能這麽多的話,恨不能將家底兒都一股腦地倒出來,他轉頭瞧瞧一臉淡漠的季鴻,心想要是何大利匣子裏的話能勻一半給這位冷公子多好。
待何大利訴完這一番苦,餘錦年倒是聽懂了:“何師傅,你是想我去給貴公子做些吃食?”
何大利咕咚咚猛點頭,還補充道:“隻要能讓我兒二田舒舒心心吃上一頓,錢不是問題!”
有錢不賺是傻子,且餘錦年確實技癢,想去看看那位據說犯了“不治之症”的何二田,於是點頭應允下來:“好的呀。不過我做菜有樣規矩,得先看看吃菜的人,看過了才能決定做什麽菜色。”
何大利對此當然沒有任何疑義,還十分熱情地幫起忙。
吳嬸娘家吃席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四張四方木桌正正好好坐滿,每桌上各一道白斬雞並紅燒土豆雞塊,一道醬燒豬肘,一碟炸魚,此外還有酸辣銀牙、蒜蓉燒茄,和其他七七八八的家常菜色,還蒸了兩屜白白胖胖的大饅頭,雖沒有多大排場,但卻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讓人看著就滿足。
匠人們吃得滿嘴流油,一口肉菜一口饃饃,可謂是風卷殘雲。
而最矜持的一桌莫過於是有陰陽師父的那桌了,道長拿捏著道門中人特有的矜貴,搞得同桌的吳嬸娘夫婦也怕失了顏麵,隻能望菜興歎。
期間餘錦年去上菜,又被那道長拉住好一通說,卯足了勁想將餘錦年這塊老牆角給挖到他們山門上去。季鴻見了,裹霜帶風地走出來,將餘錦年拉到他自己身邊,臨走還狠狠剮了道長一眼。
逃回廚房,餘錦年便不願出去了,他將煲了一下午的雞湯重新煮沸。季鴻很配合地拿來幾隻碗一並排開,又聽少年吩咐在碗裏各打上一顆鮮雞蛋。此時的雞蛋都是土生土長的柴雞蛋,各個兒金黃鮮嫩,絕無汙染。
旁邊圍觀的何大利稀奇道:“這是個什麽吃法?從未見過。”
餘錦年也不藏技,笑道:“這叫糝,是北邊一種湯食,其實是剁骨碎肉熬湯而來的肉粥,但因各地喜好不同而又有些不同的變化,也就有了牛羊雞鴨等不同骨頭熬製的糝湯,又據其中所加浮椒是黑是白,因此又有了黑糝和白糝,湯中也可加入麥米同煮,口感能更充實一些。我所作的這道,就是白糝的一種,這糝呀,得用熱湯直接將雞蛋衝開,才能喝到鮮滑的口感,不能把蛋液倒進鍋裏煮。”
他說罷,便舀出一勺燙嘴的雞湯來,又高又快地澆進打了雞蛋的碗中,瞬間蛋液被熱雞湯衝開,黃澄澄地浮上來。上一世他跟著養父在老家住過幾年,常常在街頭早餐攤兒上喝一碗糝湯,配上小籠包,真是美味無比。
此時何大利與他兩個學徒聽了,都已咽著口水,躍躍欲試了。
餘錦年在湯碗中撒上一撮芫荽,點上幾滴香油和醋,才說:“嚐嚐吧。”
何大利立刻端起一碗來,也不顧燙嘴,沿著碗沿哧溜吸了一口,這一口將幾片芫荽葉並一抹蛋花一起喝進去,還沒來得及嚼,雞湯就順著舌頭滑下去了,他忙接連喝了兩大口,被燙得不行,哈、哈地直吐氣:“鮮,辣,香!好喝!”
兩個學徒也拽過碗來喝了一口,也連連稱讚。
三人各喝了一碗糝湯進肚,還意猶未盡地舔舔嘴:“哈哈,這湯喝著上癮啊!要是有點湯餅泡著吃,就更舒服了。”
“什麽味兒這麽香?”吳嬸娘也循著味道走了進來,見幾人窩在廚房偷吃,也不惱,直大笑道,“小年哥兒,你又做了什麽好吃的,饞得他們活兒都不幹了。”說著就打發那兩個小幫廚去上菜。
吳嬸娘好心道:“年哥兒,你也勞累了一下午,也隨著到外頭去吃點兒罷?這群饞嘴的在席上都吃高興了,正喝酒呢!”
餘錦年溫和一笑:“不了,謝謝嬸娘。我這位哥哥不喜去有生人的場麵,我就撿著這些用剩下的菜隨便吃點就好。”
“也罷。那邊台子上有兩罐嬸娘醃好的壇辣子,你待會走時別忘了帶上。”吳嬸娘也不勉強,又聽外頭自家男人叫喊著再弄點酒水,忙從袖中掏出銀兩交於餘錦年,緊接著回到席上招待去了。
餘錦年掂了掂小銀錠,心裏盤算著什麽時候才能開上一家屬於自己的醫館。不過話說回來,他之前幾月也忙著賺錢,怎的就沒見有這樣好的生意上門,怎麽這冷公子一來,什麽吳嬸娘、何師傅的,就都湧出來請著他去做菜。
難不成,這人是財神爺下凡不成?
他想著,也偷偷斜著眼睛去看季鴻,誰知季鴻也不偏不倚地瞧了過來,兩人視線撞在一起。男人朗眉鳳目,眸瞳深黝黝的,陷阱一般引著人往裏鑽,好半天餘錦年才回過神來,拍著胸脯大呼好險,他竟盯著一個男人的眼睛看了這麽久!
季鴻問道:“怎麽了?”
餘錦年氣道:“餓了!”
季鴻:“……”
-
兩人簡單地吃了點,各喝了一碗雞湯糝,吃了幾片餘錦年現炸的雞蛋饃片,雖吃的簡單,但吃到肚子裏都是暖洋洋的。
餘錦年舒服地伸了個攔腰,見外頭天也暗了,便收拾收拾東西,將吳嬸娘送的壇辣子裝進籃子裏,準備去何大利家看病人。
他正待往外走,季鴻忽然將他拉住:“等會。”
“嗯?”餘錦年奇怪地站在原地,看季鴻拿著一條手巾浸濕了,疊成整齊方塊,又一隻手將他下巴捏住輕輕抬了起來,離得越來越近。他一時錯亂,腦子裏閃過了什麽奇怪的東西,語序不清地問道:“做、做什麽……”
季鴻一頓,便又繼續將手巾一角覆在餘錦年臉上,一點點擦去了他臉頰上的爐灰。少年一直不安地眨動著雙眼,纖細的睫毛如蝶翼般,在季鴻心裏扇出小小的旋渦,他借著給人擦臉的機會,偷偷摸了一下,那雙小蝴蝶撲的一下闔起來,緊緊地趴在那兒不動了。
“好了。”季鴻放下手。
餘錦年扭頭:“那、那就走吧!”說著悶頭朝前,哐嚓被廚房的門框給絆了一跤。
似乎是極其輕微的,他聽見季鴻在背後笑了,像是無波無瀾的湖麵上蕩起的一絲漣漪。
“走吧。”片刻,季鴻也緩緩地跟了上來。
吃飽了的何大利看見兩人打身邊走過去,一前一後,氣氛詭異,也不敢說話,滴溜溜跑到前頭帶路去了。
雅間?
餘錦年回頭掃了眼自家麵館的方寸天地,心裏愁了一瞬,可又想到了什麽,笑道:“弊店蝸舍陋室,雅間……實在是沒有,若小主人不嫌棄,不如在這堂中用屏風隔出一處來?你看如何?”
笑起來更好看了,丫頭紅著臉心道,她瞥了餘錦年一眼就匆匆進車裏問了回話,過會又鑽出個頭來遙遙喊道:“妥的!勞煩小老板了!”
餘錦年應了,回到後堂,他知道二娘有幾扇木製屏風正好可以用,便去問二娘說明緣由借了來,楞是在本就狹小的空間裏辟出了一間“雅間”。
這堂裏食客也是好奇,都探著頭想看看這位小主人是什麽來頭。
這一看卻不要緊,隻見那香車錦簾一撩開,走下哪是一位小主人,而是兩位姿容婀娜的小姐,一位穿著碧一位披著青,一個玲瓏活潑一個則文靜雅致,二人走動間香粉飄嫋,足畔生蓮,簡直是讓這巴掌大的小麵館“蓬蓽生輝”了。
餘錦年起先聽到小丫頭指明要雅間,便想到了來的可能是位小姐,所以並不如何驚訝。夏朝內自然也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但男女大妨尚不嚴格殘酷,貧賤女兒拋頭露麵維持生計已是常態,貴家小姐們也可以出門遊玩,不過有不可夜不歸宿、不可單獨出門、不方便與男人們同坐一桌同聲嬉笑等諸項規矩,到底還是要保持些矜持距離的。
隻見活潑的那個小姐剛入了座,便叫拿些簡單食物過來,吃過好趕路。
餘錦年便下了兩碗熱麵,拍了一碟黃瓜小菜,另調了個酸辣菜心,再加上兩塊雪花糕,一起端上去。頭幾樣那小姐看得很是無聊,至雪花糕時才多瞧了一眼。
“這是早上新做的雪花糕。”餘錦年介紹道。
碧衣小姐仔細看了看,嗔哼一聲:“不就是糯米和芝麻?叫甚麽雪花糕。”
餘錦年點頭稱是:“不過是取個好聽的名兒,吃著也高興不是。”
“瑩兒。”那青衣小姐抬了抬頭,終於出聲,“是你非要來,既是來了,便不要多嘴。”
“知道了阿姐。”碧衣小姐吐吐舌頭。
青衣小姐又問:“此去夏京還有多少日程?”
後頭的丫頭回道:“若是趕得快些,約莫還有半月,應能來得及趕上青鸞詩會。隻是不知……今年的詩會,那位公子會不會出場?”她說著,臉上露出些神往,“聽說那位飄然出塵,風姿卓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新任狀元郎不是朝他下戰書了麽,他既都接了,定是會出場的!”碧衣小姐咬了口雪花糕,滿懷期待地說,“往年他都是隻遞詩作來,從沒見過他的人,今年我是一定要瞧上的!”
青衣女搖搖頭:“怕是又空歡喜一場罷?”
碧衣小姐憤憤:“阿姐你莫烏鴉嘴!”
“瞧見了又怎樣?”後頭的丫頭嘻嘻笑說,“二小姐還能嫁了他不成?”
那二小姐頓時臉上一紅:“荷香!”
荷香立刻捂著嘴噤了聲,笑躲到一邊去了。
“青鸞詩會……”餘錦年聽到個新鮮玩意,心裏就多琢磨了幾下,不料嘴上卻念了出來。
二小姐回頭看了他一眼,問:“你知道青鸞詩會罷?”
餘錦年微笑,老實道:“不知,敢問小姐這是個什麽?”
“這也不知?”二小姐一副大為吃驚的表情,將餘錦年上下打量了一番,簡直是像在看什麽天外來物一般稀奇了。她又不屑與餘錦年這般粗鄙得連青鸞詩會都沒聽說過的鄉巴佬解釋,便抬抬手指,喚來丫頭:“荷香,你來說!”
荷香於是將餘錦年拉到一邊,講起了這青鸞詩會的緣由來。
原來,這夏朝都城“夏京”郊外,有一風光極美的山穀,穀中溪流蜿蜒,花樹嫋娜,每至初秋時分就會有天雲纏水的奇景,彼時山穀煙雨靄青,霧繞雲蒸,宛如人間仙境。前朝皇帝在那穀中修了一處觀景之台,因傳說此穀曾有青鸞盤繞,便取名為“青鸞台”。
但凡是當世美景處,當然是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足跡。每年初秋,才子佳人們齊聚青鸞台,鬥詩比文,一展文采,拔得頭籌者自然是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