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被毒害一案越演越烈,恭王黨抓著這茬不放,對皇黨是窮追猛打。皇帝看在眼裏,怒在心頭,私底下叫人加進了動作,麵上隻不動聲色。


    恭王黨不明所以,隻當皇帝是束手無策了,不由都有些自得起來,開始還記得要做的事是大不敬,謹小慎微生怕被人逮住了把柄,這會兒也不由得鬆懈下來,朝堂上說起話來,聲音也大了一圈。


    隻是誰都不是傻子,對於恭王跳出來指責說今上毒死上皇一事,大家本就是將信將疑,隻是因為不能定案,心裏才有疑慮,恭王要是一直謹小慎微不露半點破綻也就罷了,如今這幅小人得誌的模樣,怎麽看怎麽可疑,怎麽看,都是不安好心。那些真正的清流雖不能接受皇帝可能不孝毒死上皇,可同時,也不能接受一個臣子把皇帝逼到了牆角還幸災樂禍心懷不軌,當即心裏因為恭王不久前表現出來的對上皇的孝順而升起的好感消散了個幹幹淨淨,埋頭隻關注了上皇是否被毒殺一案。


    而皇帝還真沒交他們失望。不多久,這個眾口紛紜的暗自突然就來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宮禦膳房的一個姓李太監被分到了有毒的飯菜,還好他吃的不多,不然就得被毒死,慎刑司的人上去調查,不想那李太監卻說自己是要被人殺人滅口,還說自己知道,上皇到底是被誰毒死的。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被嚇住了,隨後就是一番嚴刑逼供,那太監可能是被那毒嚇到了,老老實實什麽都招了,說是他進宮後被分到禦膳房,這幾年也算老實做事,因此在禦膳房裏還算能說的上話。就在上皇駕崩前四個月,突然有人來找上他,說是他家裏人都在對方手上,要想嫁人平安無事,他最好乖乖聽話。這李太監當年生是因為家裏實在太窮沒辦法,才被送進宮來的,家裏還有一對老父母,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彼此感情卻還不錯。小太監聽了這番威脅,自然不敢亂說話,怕害了家裏人。


    可他也知道分寸,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對方讓李太監偷偷在上皇的膳食裏放點東西,還不用每道菜裏都放,隻隨便挑一樣菜放就是了。李太監開始是死都不肯做,這入口的東西,還是給上皇的飯菜,怎麽能隨意往裏麵加東西?查出來,他全家全族都得死。那人就說讓他加的絕不是□□,再者上皇的飯菜都有人試吃的,真下了毒,還能不被查出來?李太監將信將疑地把對方交給他的藥偷偷先喂了老鼠,結果老鼠活蹦亂跳的,李太監這才放了心,想到家人,就乖乖的照辦了。誰知不久,上皇就開始病了,沒幾個月,就駕崩了。李太監開始還沒反應過來這跟自己有什麽關係,可不久,他就發現有人偷偷在盯著他,暗地裏下手。李太監慌了神,靠著這些年在宮裏練出來的機靈倒是躲過了好幾次,可是在宮外的家裏人,卻是再沒消息了。


    李太監求著趙逸,讓他到宮外幫他找找家裏人,說對方既然不肯放過他,那他家人,定也會有危險的。趙逸想了想,答應了。派人出去一查,那小太監的家人五天前遭了火災,一家老小,沒一個活下來。李太監當場就暈了過去,醒過來,直叫罵著孫太妃心腸太狠毒。趙逸被嚇了一跳,忙忙追問,李太監咬牙切齒地說,他在宮裏少少也有些人脈,不然也躲不過對方的暗手,當初他擔心家人,偷偷找了宮裏交好的幫著查看,這才發現,跟他接頭的那些人,竟然跟孫太妃跟前的掌衣宮女有聯係。“奴才不過一條賤命,所求不過家人平安無事,當時也是被孫太妃所蒙蔽,以為所做對上皇無害,誰知太妃竟有這般手段,看著沒有任何問題的東西,卻輕易地害了上皇。小的自知死罪,無顏再活在人世間,隻求皇上為我一家做主,還奴才一個公道。”交給找一小包的粉末,說就是孫太妃的人讓他放在上皇飯菜裏的,一轉頭,撞牆死了。


    一個劉太醫撞柱自殺,一個太監全家沒有活口,卻都各執一詞,皇帝幹脆讓三司聯合審理此案,一邊叫了太醫院院正檢查那粉末,院正看過後,說這要怕是南疆那邊傳過來的,單獨用沒事,可要跟另一種藥物混合,就是一種□□。這邊三司提了孫太妃身邊的掌衣宮女問話,那宮女先還不肯說,等到動了大刑,小命都去了半條,終究是抵抗不住,全招了。說是孫太妃不服氣今上登基為帝,想要把他拉下來,讓親生兒子恭王上位,這才決心暗害上皇,把一切責任都推給皇帝。


    掌衣宮女是孫太妃的親信,她的話,卻是極有說服力的。一時間消息透露出來,孫太妃立刻被拘禁在了自己宮裏,朝中大臣看著恭王的眼神裏也滿是鄙夷。


    恭王指責這些人都是皇帝招來汙蔑他的,上皇對他和孫太妃向來高看一眼,他活著對他們母子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孫太妃何必毒害他?


    可皇帝卻說,當日上皇寵幸孫太妃,日常坐臥是片刻也離不開她,所用吃食也有專人負責試吃,這般嚴苛小心,除了孫太妃,還有誰能不動聲色的給上皇下□□?再說這上皇偏疼孫太妃母子是實情,但上皇卻是從沒想過廢帝再立的,有上皇在,恭王要上位就絕不可能,孫太妃不甘心之下,鋌而走險,也未必不可能。


    本來這兩方的話都有道理,誰也說不了誰,可現在出現了孫太妃的掌衣宮女,情況就不一樣了,這要不是孫太妃的心腹,也做不到掌衣的位置,便是見過孫太妃的外命婦,回想起來,也說這個掌衣在孫太妃麵前極有臉麵,很得孫太妃看重,如今她都出來指證孫太妃,想必上皇被孫太妃下毒謀害的事是鐵板釘釘了。現在甚至都有人開始議論,該怎麽處置孫太妃了。局勢瞬間扭轉,直把原先還得意洋洋的恭王弄得是焦頭爛額。


    “因為上皇是壽終而逝,倒叫臣等一時糊塗了,隻拘泥著辯駁上皇的死因為何,卻沒想到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擊敗恭王。”新上任的禮部李尚書在上書房麵見皇帝的時候有些慚愧道,“若是上皇真是被毒害,孫太妃一直在上皇身邊服侍,自然嫌疑更大些。恭王想利用皇上不能打攪上皇身後安寧,所以找了這般的罪名來汙蔑皇上,豈不知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今人證物證俱在,孫太妃是脫不開嫌疑了。”


    “隻是可惜了,孫太妃一直不肯服軟,更遑論牽扯出恭王來。”林如海跟著說道,這次他能跟著皇帝親信一起私下麵見皇帝,還是他這段時間一直堅定不移站在皇帝這邊換來的結果,有了這次的功勞,他以後,隻要安安分分,必是沒什麽好擔心了的。而林如海也很拎得清,既然投靠了皇帝,就一心為皇帝著想,對恭王這個一心謀反作亂的臣子是半點好感也無,隻恨不得能馬上解決了他才好,因此明知道這事可能性不大,但還是對孫太妃不肯幹脆認輸,連帶扯出恭王之事大為遺憾,“恭王爺受上皇恩寵,卻是享有不少特權,如今手下勢力也不弱。孫太妃被軟禁,所出計謀又被皇上所破,隻怕後麵……”還有的亂啊。林如海歎一聲,皇室權力更迭,隻是苦了百姓,隻怕是要遭兵禍之苦了。


    皇帝聽著心腹臣子的話,隻冷笑道:“恭王向來被上皇寵愛,如何見得朕以後一直壓著他?他的小動作,在朕登基之後就沒斷過,隻是上皇一再不準朕計較,朕看在兄弟情分上也就罷了,偏他還不死心,處處跟朕作對,如今還敢以這般大不孝的罪名汙蔑於朕,卻是當朕軟弱可欺!是可忍孰不可忍,朕這次,就是要讓他好好看看清楚,到底誰,才是這天下之主!”一邊看著李尚書林如海,“馮唐那邊來了折子,說是已經全部準備好了,恭王手下,似乎也準備就這兩天動手,愛卿記住,到時候,按計劃行事,決不可有半點疏漏!”


    李尚書林如海端正了麵容,恭敬地拜倒:“是,陛下!”


    慶元三年七月四日,恭王在朝堂之上痛斥慶元帝無手足仁愛之心,陷害孫太妃毒殺上皇,上大怒,斥之,朝臣跪求,乃免杖責,奪親王爵,貶為郡王。


    七月六日,刑部大理寺宗人府共審上皇被害一案,人證物證俱在,孫太妃難逃嫌疑,奪一切封號,收回太妃金印金冊,於宗人府囚禁。


    七月八日,晚,恭王率部眾起兵作亂,闖入宗人府,劫重犯孫氏,同時禁衛軍胡彬率部叛亂,由東華門闖入皇城,有侍衛統領趙逸帶下屬攔截,在元直殿外展開交戰,兩方僵持,胡彬暫退。不久,同恭王部一眾匯聚,占領九門提督府,包圍禁宮。


    七月九日,永祿營發生兵變,將軍周林率部公然聲稱擁護恭王為帝,率軍奔襲京城,於京郊遇永建營,雙方激烈交戰,僵持。


    七月十日,禁軍展開抵抗,與恭王部衝突,在外城交戰,恭王部不敵,退入內城。


    七月十一日,永建營永祿營再度交戰,馮唐老將軍率部大敗周林,周林率部潰逃。


    七月十三日,將軍賈赦活捉叛將周林,降永祿營。


    七月十五日,恭王率兵攻入刑部,打開監獄,釋放死囚,上京陷入混亂,大批無辜百姓被凶徒所害,恭王趁亂反攻,禁衛軍死傷近兩百,恭王部死守內城。。


    七月十六日,京城治安混亂,永建營禁衛軍肅清外城,捉拿逃犯,恭王趁亂出逃,其部死傷無數。


    七月二十日,小將蘇青於直隸生擒恭王,搗毀其部,押解其回京。


    七月二十一日,慶元帝奪恭王一切封爵,貶為庶民,拘於宗人府內,終身不得開釋。犯婦孫氏,賜鴆酒。所有叛亂從逆者,一律打入天牢,交由刑部,以叛逆作亂、謀反罪論處。


    這場叛亂,從開始到結束隻有短短十三天,但卻因為恭王釋放死囚,導致了此次無辜百姓受難更甚於兵禍。慶元帝由此更改國號為定元。此次叛亂,史稱‘庚寅之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夫妻倆在紅樓(賈赦邢夫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璃並收藏夫妻倆在紅樓(賈赦邢夫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