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駿說:“周老,我也沒想到在省城能遇到王書記,王書記的到來,這一切都變得簡單了,所以,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王書記對這片古建築非常看重的啊。”周小毛對周哲夫說:“爺爺,你覺得馬思駿在大嶺鎮是個被那些人打壓欺負的對象,可是在人家大教授的眼裏,他可是個非常看好的人物,是陳教授的得意門生呢。”周哲夫說:“我一開始就看到小馬這個年輕人跟鎮裏那些混蛋不一樣,不然我能讓你跟他一起去省城辦這樣事。”


    馬思駿微微一笑,心裏想到周小毛的肚子疼的候,他把這個漂亮丫頭的身子看了個過癮,這是周哲夫絕對不會知道的。


    這時陳邦國和王發元已經走到周哲夫的麵前。周哲夫這身民族味道濃鬱的打扮讓王發元很感興趣,先對周哲夫鞠了個躬,說:“周老爺子,我是穆林縣的縣委書記王發元。在這裏我先向你表示抱歉。然後向你致以敬意,看到眼前這個場麵,這麽具有民族風情的場麵,我們不是多,而是太少太少了。好啊。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省有名的建築學的教授,也是馬思駿的老師,這次專程到大嶺鎮來,就是看看我們這片古代的建築,也看看我們大嶺鎮的民族風情。”


    周哲夫是個走南闖北的人,改革開放之初,他就走出了村子,幹起了泥瓦匠,後來在京城包了一個施工隊,專門做裝修的生意,這幾年房地產火爆,他過去用工程款抵押過來的房子,漲了幾倍甚至十幾倍,他的身價也就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在京城跟有錢有勢的大老板混著,他的思想和氣質,早就和過去的農民完全不一樣,回到家鄉,大嶺鎮喬鳳凱那樣的鄉鎮長,並沒有放在他的眼裏,但眼前這個縣委書紀,他卻看到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再說,一個縣的縣委書記,是個地地道道的父母官,他的臉上就浮現出恭敬的神情說:“王書記,這些年,我沒在大嶺鎮,也很少回到家鄉來。這次是聽到家鄉這片老房子要動遷,我才回到家鄉來。馬思駿到省裏要請他的老師到我們大嶺鎮來,也是為了保護好我們這片老宅子。但我沒有想到,王書記你也跟著一起來到我們大嶺鎮河東村,感謝的話就不說了。我已經跟馬思駿說了,如果我們這片老宅子得到保護,需要重新翻修一下,保持著原貌,我願意拿出一千萬,為家鄉做點貢獻,也是為我們的祖先做點實際的事兒。”


    王發元說:“周老,我們的鄉村裏,走出很多經商做買賣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想到為家鄉做點事,那我們美麗的鄉村建設就不會是夢,而是實實在在的事了。我代表縣委和我個人,對周老的義舉,表示非常的感謝啊。”周哲夫說:“王書記,現在看來,這件事是壞事變成了好事,但是如果沒有馬思駿這個年輕人大膽果斷的支持我們,並且做出這樣的努力,接下來的事情,還不到會是什麽結果。”王發元感慨地說:“馬思駿本來是縣裏引進的人才,沒有得到很好的使用,不過,他到了大嶺鎮做出為保護這片古建築做出了貢獻,也是發揮了他的長處,不然還真是沒有什麽人會對這樣的古建築感興趣。”


    場麵上依舊十分熱鬧,但陳邦國和林誌穎,已經走進了胡同。馬思駿把幾個人帶到周哲夫那所房子,說:“陳教授,這所房子就住著阿古圖的後人,也就是三百年前阿古圖就住在這裏。大家都把這裏叫做將軍府。”


    陳邦國一走進這裏,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這跟沈陽故宮的古建築完全是一種風格,那青磚碧瓦,雕梁畫棟的住宅,那三進三出的院落,尤其是展示著武將身份的瓦當和門神,都表示著這是一個清朝初年武將的住宅。


    整片住宅有一百多間,以這個將軍府為中心,分著等級身份。陳邦國為能看到這樣整片的老宅而興奮不已,也為這裏的破落感到悲傷,他對馬思駿說:“如果這片古宅,即使不拆除,再堅持個三年五載,大部分也就坍塌了。所以,周老要投入一千萬,我在把省裏的文物保護資金申請下來,修繕這片古宅的費用也就夠了。”


    這時王發元在周哲夫的引領下,也走進了這裏。王發元問陳邦國說:“陳教授,你感覺怎麽樣?”陳邦國說:“王書記,不瞞你說,這樣的建築在北京還是有一些,那裏經過這些年的保護,很多建築也都保存了下來。沈陽是清朝最早的皇都,但是那裏的保護就非常成問題。像這種成片的住宅幾乎是看不到。也就是沈陽故宮還保持著一些原始的風貌。在這大嶺鎮能發現這樣整片的清朝初年的民間建築,也就說明一點,那就是阿古圖作為清朝初年的兵敗將軍,逃亡到了這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所以才出現的這樣幾百年之前的古宅。在我們黑川省,雖然也是滿族曆史文化的發源地,但就目前來講,這種成規模的建築這是第一份兒。如果這裏得到保護,把眼前的這這條河流重新疏浚一遍,讓這裏山清水秀,打造出具有東北特色,有滿族曆史文化風味的特色小鎮,那就有著獨得天獨厚的優勢啊。我說過,馬思駿不單單是對大嶺鎮做出了貢獻,對穆林縣做出了貢獻,甚至也對我們整個黑川省的曆史文化做出了貢獻。所以王書記,你任命馬思駿為大嶺鎮的副鎮長,一點都不過。”


    王發元轉身對跟在身邊的藍長利說:“你現在通知大嶺鎮,一個小時後,在鎮裏大會議室召開黨政幹部大會。在家休息的李書記讓他必須參加,住在醫院裏的胡鎮長能參加也要參加。這不是光是認命馬思駿當副鎮長的問題,這是大嶺鎮領導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缺乏足夠的戰略眼光,甚至缺少必要的文化。如果沒有馬思駿努力保護,如果沒有周老先生和這些鄉親們奮力的保護,那麽老祖宗留給我們大嶺鎮的這片曆史文化遺產,就會成為一片廢墟,那樣對大嶺鎮這些領導,槍斃他們我都不解恨。”王發元說到這裏,聲音裏充滿了憤怒。


    ********************


    就在這個時候,大嶺鎮黨政中心辦公大樓裏,顯得異常的寂靜,喬鳳凱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正在審閱著一張效果圖,這張效果圖上展示的,就是在河東村那片棚戶區改造後,建設的木材加工廠的規劃圖。這片暫時還是圖紙上的建築,一旦展示在大嶺鎮的土地上,將給大嶺鎮帶來欣欣向榮的風貌。


    鄉鎮的發展和城裏的發展一樣,都需要對老舊的住宅要改造。在這改造的過程當中,在資金周轉和人員的流動下,就給一個鄉鎮帶來了繁榮景象,沒有對這些破房子的拆遷,沒有高樓大廈的崛起,鄉村裏的村民,就不會走上富裕之路,鄉鎮破落的局麵,也就無法改變,而與此同時,幾千萬的資金從他們手中花出去,一些建築商承包商這些工程,他們這些主管事務的政府官員,背地裏所得到的實惠,那都是不說自明的。


    就像沒有拆遷,一個地方就很難繁榮起來一樣,沒有拆遷,上項目,建工廠,蓋樓房,相當多的政府官員,日子就會很難過,


    忽然,辦公室的門被猛地推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走了進來,然後就是慌慌張張地大聲說:“喬鎮長,事情不好了,事情不好了。”


    黨政辦公室主任劉元大步地走著進來,精力非常集中的喬鳳凱,被嚇得一哆嗦。他有些不高興地看到劉岩那慌慌張張的神色,說:“你這是怎麽了,這麽慌慌張張的。到底發生了什麽,有什麽事情不好的?”劉岩說:“我從鎮裏回來,看到河東村的人在那個周老頭子的帶領下,在搞慶祝活動。也許他們在迎接著什麽人。”


    喬鳳凱感到奇怪的說:“迎接什麽人?他們能迎接什麽人?難道還有什麽大人物到大嶺鎮來不成?”


    劉岩說:“馬思駿去省城搬救兵,我們沒有能夠阻止。他能不能把省城的什麽人物請到這裏來了,不然為什麽要搞這麽盛大的活動?我看這裏的情況有問題。”


    昨天沒有攔下馬世俊到省裏去活動,讓喬鳳凱的確有些鬱悶,但他並不相信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多大的力度。


    喬鳳凱想了想說:“他們就是瞎張羅,也就是給我們政府拆遷增加些壓力。我還是那句話,聽拉拉蛄叫還不養孩子了?公告都印完了嗎?明天就給他貼出去,給他們一個星期的時間搬家,先搬的每戶給五千塊錢的獎勵,最後搬的在拆遷補償款上扣除百分之十,我就不明白,鎮裏給他們多大的優惠條件,他們還是死守那片破房子。”


    劉岩說:“我看事情沒有這麽簡單,也許馬思駿還真搬來了救兵,這就對我們鎮裏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場風雲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子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子庸並收藏官場風雲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