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的聽著阮星野的話,全部都臉色凝重。
毫無疑問,阮星野接下來的話,將會牽扯出驚天大秘!
“繼續說。”
王安表情略帶思索,說實話,鎮南公勾結天南國阮家,推翻了雲家的統治,這種情況,是他根本沒有料到的。
一開始王安的想法是,鎮南公野心膨脹,但他不敢對朝廷出手,所以派人送了一封假信到京城迷惑炎帝,讓炎帝誤以為天南國真的出兵打大炎了。
然後鎮南公這邊失蹤,怎麽都聯係不上,給炎帝和朝廷的人造成一種鎮南公可能出事了的錯覺,隨後派兵出征天南。
等到了鎮南關之後,王安發現不對勁,鎮南關的守將和手底下的士兵都出了大問題,連朝廷的兵馬都不讓過。
當時王安的內心其實在猜測,這鎮南公該不會是自己帶兵攻打天南國,想著把天南國給打下來吧?
把天南國打下來之後,鎮南公接下來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一是他當天南國的國主,反正他的手上有十幾萬大軍,打下天南國之後,就算會損失一些人,但隻要再接受一批投降的天南國軍隊,如此一來,輕易可以湊齊二十萬甚至是更多的大軍。
並且,鎮南關在他的手上,這是大炎通往天南國的交通咽喉要塞,乃是天險之地,易守難攻。
鎮南公隻要派遣六萬大軍駐紮在這裏,大炎這邊,十五萬大軍也不見得能拿下來,如此一來,鎮南公可以安安心心的當天南國新國主。
而大炎這邊,不可能真的派十五萬大軍來進攻鎮南關,因為北方連年戰亂,如今大炎的戰略核心,在北方那邊。
並且西部那邊也不平靜,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戰亂,但局部的小打小鬧不少,次數多了,鬧得人人都心煩,為了穩固西部局勢,西部的兵可以調一部分,但不能調太多。
東部沿海地區,海外四島國近段時間以來,不斷有賊寇渡海而來,騷擾沿海多城,也是各種麻煩事不斷。
雖然海寇構成不了多大的威脅,但惡心人非常有一套,並且近段時間,四海島上的四國,似乎隱隱約約有組成聯盟的趨勢,大炎不得不防,東部的兵力也不能調動太多。
禁衛軍拱衛京城,乃是重中之重,自然是更不能調動了。
如此一來,可用的兵力,也就是南部的南軍,以及像磚頭一樣,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裏搬的赤龍軍。
這兩軍的兵力將近二十萬,大炎不可能拿這二十萬的兵力跟擁有鎮南關的鎮南公死磕。
因為大規模戰爭一旦開打,那就很難再停下來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夠速戰速決還好,以最小的代價贏下戰爭。
但鎮南公又不是蠢貨,僅靠二十萬大軍,正麵硬碰硬對抗鎮南公手下的大軍都不見得能贏,更何況人家鎮南公還有鎮南關。
而大炎這邊真要跟鎮南公死磕的話。速戰速決不了,那就隻能是打持久戰。
但是打持久戰的話,大炎這邊可吃不消。
北邊的連年戰亂,每年不知道要從國庫之中花掉多少銀子。
並且這兩年天災人禍,到處都是流民和逃荒的人,對朝廷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雖然太子王安把流民的問題解決了,但一旦戰亂起來,朝廷國庫吃不消,流民工作的工資發不出去,流民將會再次變成流民。
所以算來算去,大炎隻能吃虧,白白送了鎮南關,並且讓鎮南公當了天南國新國主。
如此一來,對大炎來說,可謂是傷了元氣,並且還丟了臉麵,但是卻沒有辦法。
因為如今的大炎,國力已經比不上鼎盛時期,支撐不了南北兩線的大規模作戰。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支撐得了多條戰線的大規模戰爭,大多都是一條線是主力部隊,其他幾條都是守軍小打小鬧。
實際上,三十年前,大炎就已經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地步,若不是現在的炎帝神勇,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出來,幫大炎續了幾十年的命,恐怕大炎已經被瓜分了。
但炎帝年輕的時候再神勇,也有老的時候。
如今的炎帝雖然還沒年老體衰到很誇張的地步,但他年輕的時候,因為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導致身體落下了不少的病根,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這也是炎帝為什麽迫不及待的讓太子幹政,甚至是讓太子監國的原因。
昌王之所以在北方軍營之中回到京城待這麽長時間,也是炎帝在考驗他,在眾多的皇子之中,炎帝最終會選出最出色的那個皇子出來,繼承他的位置。
盡管炎帝心中最希望這個人是太子,但太子實在拉胯的話,恐怕最終還是會被廢掉,另立新的太子。
而新太子,無非就是從昌王和惠王這二人裏麵去選。
當然,出於對太子的溺愛,炎帝會要求這二人,無論如何,不得殺廢太子,並且逼他們對天發誓。
再之後,就是王安淘汰出局,在京城沒有容身之地。
不過雖然他是廢太子,但混個王爺來當,還是沒什麽問題的,會弄一塊封底給他,隻要不參合政治,快快樂樂的混吃等死一輩子,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當然,老炎帝一死,昌王或者惠王登基之後,會不會違背誓言,非要殺了王安,那就不知道了。
畢竟非要殺了,滿朝文武也攔不住,沒人會為了一個廢太子去得罪新皇帝。
王安被廢的前提是,他能力實在拉胯。
好在,現在的他,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都是頂級的,讓炎帝十分欣慰,甚至是讓他幹政監國。
並且王安監國的時候,各種能力也十分出眾,批閱的奏折有理有據,處理事情的速度也是雷厲風行,不比年輕時的炎帝弱半分。
總而言之,太子的文治,在炎帝看來,是沒什麽問題了,種種改革,甚至是比炎帝年輕的時候更強。
所以現在,需要考驗的就是太子的武功了。
毫無疑問,阮星野接下來的話,將會牽扯出驚天大秘!
“繼續說。”
王安表情略帶思索,說實話,鎮南公勾結天南國阮家,推翻了雲家的統治,這種情況,是他根本沒有料到的。
一開始王安的想法是,鎮南公野心膨脹,但他不敢對朝廷出手,所以派人送了一封假信到京城迷惑炎帝,讓炎帝誤以為天南國真的出兵打大炎了。
然後鎮南公這邊失蹤,怎麽都聯係不上,給炎帝和朝廷的人造成一種鎮南公可能出事了的錯覺,隨後派兵出征天南。
等到了鎮南關之後,王安發現不對勁,鎮南關的守將和手底下的士兵都出了大問題,連朝廷的兵馬都不讓過。
當時王安的內心其實在猜測,這鎮南公該不會是自己帶兵攻打天南國,想著把天南國給打下來吧?
把天南國打下來之後,鎮南公接下來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一是他當天南國的國主,反正他的手上有十幾萬大軍,打下天南國之後,就算會損失一些人,但隻要再接受一批投降的天南國軍隊,如此一來,輕易可以湊齊二十萬甚至是更多的大軍。
並且,鎮南關在他的手上,這是大炎通往天南國的交通咽喉要塞,乃是天險之地,易守難攻。
鎮南公隻要派遣六萬大軍駐紮在這裏,大炎這邊,十五萬大軍也不見得能拿下來,如此一來,鎮南公可以安安心心的當天南國新國主。
而大炎這邊,不可能真的派十五萬大軍來進攻鎮南關,因為北方連年戰亂,如今大炎的戰略核心,在北方那邊。
並且西部那邊也不平靜,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戰亂,但局部的小打小鬧不少,次數多了,鬧得人人都心煩,為了穩固西部局勢,西部的兵可以調一部分,但不能調太多。
東部沿海地區,海外四島國近段時間以來,不斷有賊寇渡海而來,騷擾沿海多城,也是各種麻煩事不斷。
雖然海寇構成不了多大的威脅,但惡心人非常有一套,並且近段時間,四海島上的四國,似乎隱隱約約有組成聯盟的趨勢,大炎不得不防,東部的兵力也不能調動太多。
禁衛軍拱衛京城,乃是重中之重,自然是更不能調動了。
如此一來,可用的兵力,也就是南部的南軍,以及像磚頭一樣,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裏搬的赤龍軍。
這兩軍的兵力將近二十萬,大炎不可能拿這二十萬的兵力跟擁有鎮南關的鎮南公死磕。
因為大規模戰爭一旦開打,那就很難再停下來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夠速戰速決還好,以最小的代價贏下戰爭。
但鎮南公又不是蠢貨,僅靠二十萬大軍,正麵硬碰硬對抗鎮南公手下的大軍都不見得能贏,更何況人家鎮南公還有鎮南關。
而大炎這邊真要跟鎮南公死磕的話。速戰速決不了,那就隻能是打持久戰。
但是打持久戰的話,大炎這邊可吃不消。
北邊的連年戰亂,每年不知道要從國庫之中花掉多少銀子。
並且這兩年天災人禍,到處都是流民和逃荒的人,對朝廷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雖然太子王安把流民的問題解決了,但一旦戰亂起來,朝廷國庫吃不消,流民工作的工資發不出去,流民將會再次變成流民。
所以算來算去,大炎隻能吃虧,白白送了鎮南關,並且讓鎮南公當了天南國新國主。
如此一來,對大炎來說,可謂是傷了元氣,並且還丟了臉麵,但是卻沒有辦法。
因為如今的大炎,國力已經比不上鼎盛時期,支撐不了南北兩線的大規模作戰。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支撐得了多條戰線的大規模戰爭,大多都是一條線是主力部隊,其他幾條都是守軍小打小鬧。
實際上,三十年前,大炎就已經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地步,若不是現在的炎帝神勇,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出來,幫大炎續了幾十年的命,恐怕大炎已經被瓜分了。
但炎帝年輕的時候再神勇,也有老的時候。
如今的炎帝雖然還沒年老體衰到很誇張的地步,但他年輕的時候,因為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導致身體落下了不少的病根,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這也是炎帝為什麽迫不及待的讓太子幹政,甚至是讓太子監國的原因。
昌王之所以在北方軍營之中回到京城待這麽長時間,也是炎帝在考驗他,在眾多的皇子之中,炎帝最終會選出最出色的那個皇子出來,繼承他的位置。
盡管炎帝心中最希望這個人是太子,但太子實在拉胯的話,恐怕最終還是會被廢掉,另立新的太子。
而新太子,無非就是從昌王和惠王這二人裏麵去選。
當然,出於對太子的溺愛,炎帝會要求這二人,無論如何,不得殺廢太子,並且逼他們對天發誓。
再之後,就是王安淘汰出局,在京城沒有容身之地。
不過雖然他是廢太子,但混個王爺來當,還是沒什麽問題的,會弄一塊封底給他,隻要不參合政治,快快樂樂的混吃等死一輩子,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當然,老炎帝一死,昌王或者惠王登基之後,會不會違背誓言,非要殺了王安,那就不知道了。
畢竟非要殺了,滿朝文武也攔不住,沒人會為了一個廢太子去得罪新皇帝。
王安被廢的前提是,他能力實在拉胯。
好在,現在的他,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都是頂級的,讓炎帝十分欣慰,甚至是讓他幹政監國。
並且王安監國的時候,各種能力也十分出眾,批閱的奏折有理有據,處理事情的速度也是雷厲風行,不比年輕時的炎帝弱半分。
總而言之,太子的文治,在炎帝看來,是沒什麽問題了,種種改革,甚至是比炎帝年輕的時候更強。
所以現在,需要考驗的就是太子的武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