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王斜靠在椅子上,眼眸之中不斷閃爍,忽然笑了起來:“徐大人足智多謀,本王有徐大人在,如魚得水!”
他算是讚同了徐懷之的想法。
既然炎帝想要徹查全國,肅清官場,一掃風氣!
那麽他昌王,就當炎帝手上的第一把利劍!
並且,他還可以利用這層身份,隱藏一些不可告人的隱秘!
一舉兩得!
“本王這就準備準備,進宮見父皇!”昌王意氣風發道。
徐懷之立刻後退兩步,作揖行禮道:“那老臣就提前恭賀王爺,旗開得勝!”
肅清官場,這可是得罪人的事。
昌王主動辦這事,炎帝沒有拒絕的道理!
其他大臣,也都有一個算一個,全部站了起來,有樣學樣,作揖行禮:“恭賀王爺,旗開得勝!”
雖然八字還沒有一撇,但先提前恭喜了再說。
昌王當即吩咐了人去準備轎子,準備進宮,同時笑道:“諸位大人,請留在府上用午膳,等本王從宮中回來!”
從宮裏回來之後,還得商量對策如何徹查全國肅清官場呢。
昌王要留他們,在場的諸位自然不會拒絕,也省的走來走去麻煩,紛紛點頭應下。
很快,昌王坐著轎子走了。
昌王府內,剩下徐懷之等人。
“恭喜徐大人,賀喜徐大人啊!”
昌王一走,整個府上,就徐懷之最大了,當即有人拍起了徐懷之的馬屁起來。
“廖大人此話怎講?老夫何喜之有啊?”
徐懷之笑眯眯的說道。
這家夥明知故問,就是想聽人家捧自己的臭腳!
“徐大人越老越妖,為王爺出謀劃策,將來王爺若是能登頂,徐大人居功至偉啊!”
“哈哈,是啊,徐大人,王爺剛剛也說了,王爺有徐大人,如魚得水!”
“剛剛聽說徐大人有十幾個兒子,恰好,我有個家中待嫁的女兒,年芳十六,正是豆蔻年華,不知徐大人可有興趣與我結為親家?”
這就有人打算聯姻了。
畢竟朝堂上,講究一個利益相關。
大家都是親戚,將來你升上去了,也能提攜我一把。
將來我犯了什麽事,有親戚這層關係在,你也會對我從輕處理。
“嗬嗬,我就不一樣了,我沒有女兒,但是我有兒子,據我所知,徐大人女兒也不少,不知可有未嫁的女兒?”
各種示好,一個接一個,就算不能喜結良緣真的成為親家,但至少意思要到位。
伸手不打笑臉人,徐懷之自然是知道這群人心裏是怎麽想的,事實上人家也沒有藏著掖著,就是看你功勞大,所以巴結你。
假如出謀劃策的不是他徐懷之,而是另一個人,他徐懷之也同樣會忍不住巴結。
沒辦法,大炎的風氣就是這樣,你不巴結,有別人巴結,而別人巴結成功了,位置就上去了,就把你踩在腳下了。
在徐懷之這群人的眼裏,報團取暖,才是王道。
至於那些自命清高兩袖清風的,不是迂腐就是腦子秀逗了。
…
宮內。
禦書房。
炎帝正在批閱奏折,自從早上說了那些話之後,刑部尚書那邊,就主動送了不少折子過來,裏麵記載的都是一些民間的犯罪的小事。
正常情況下,這些事情,六部的人就會解決,不會給炎帝看,畢竟不是什麽大事,隻有大事,才會啟奏給炎帝看。
炎帝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別說整個大炎國,就說京城內,一天大大小小不知道要發生多少事情。
要是什麽事都讓炎帝管,十個炎帝也得被累死。
但是今天不同,在炎帝說了那些話之後,六部的人都很懂味,主動把很多以前不用給炎帝看的折子都交了過來。
炎帝自己也看得頭大,這些折子上寫的東西,六部的人都處理得沒什麽問題,他嚴重懷疑處理得有問題的折子六部的人都藏起來了,給他炎帝看的,都是他們想讓炎帝看到的。
不過這種事情也很正常,誰會讓自己的上司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麵呢?
咚咚咚
突然,傳來敲門的聲音。
“陛下,昌王求見。”
聲音,不是李元海的,而是另外一個小太監的,聽起來很年輕。
至於李元海,不知道幹嘛去了。
“昌王?”
炎帝放下手上的折子,頓了頓,道,“讓他進來。”
“是。”
不一會兒,昌王走了進來,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嗯,免禮。”炎帝微微頷首,沒有看他,而是繼續在看折子。
“父皇為國為民,終日操勞,辛苦了。”昌王說道。
“朕是一國之君,所做的事情,都是份內之事,沒什麽辛苦不辛苦的,倒是你,怎麽突然進宮來見朕了?”
炎帝緩緩放下折子,這時才總算是拿正眼看了昌王。
昌王不知為何,隱隱約約感覺有種炎帝似乎看到他就不高興的感覺。
炎帝難不成對他有意見?
不過他很快自己否定了這個想法,覺得炎帝應該隻是純粹的不高興而已,在上早朝的時候他就擺了個臭臉了。
“父皇不是想徹查全國,肅清官場嗎?兒臣鬥膽,主動想替父皇分憂,主持徹查全國的任務!”
昌王知道炎帝不是那種喜歡拐彎抹角的人,直接開門見山。
畢竟徐懷之也說了,要跟炎帝好好培養感情。
而跟炎帝培養感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替炎帝辦事!
隻要讓炎帝高興了,這感情,自然而然也就近了!
“哦?”
炎帝雙目一閃,不動聲色道,“怎麽突然想要主動做這件事情?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
他立刻想到了王安送過來的奏折,裏麵可是有昌王和惠王,雖然僅僅隻是推測,但幕後的公子,究竟是不是昌王和惠王,是一件值得讓人懷疑的事情!
而昌王現在主動想接手這件事情,想不讓人多想都難!
“回父皇,在往常,本是兒臣在外征戰,鎮守邊關,為父皇守一方淨土,但今年情況不同,太子主動請纓,去了邊關,朝廷內能為父皇分憂的人,屈指可數,恰好兒臣近段時間內在京城無事可做,眼看父皇為國事操勞,兒臣卻無法幫忙,心中有愧,故此這次主動請纓,希望能替父皇分憂。”昌王一本正經的回道。
他算是讚同了徐懷之的想法。
既然炎帝想要徹查全國,肅清官場,一掃風氣!
那麽他昌王,就當炎帝手上的第一把利劍!
並且,他還可以利用這層身份,隱藏一些不可告人的隱秘!
一舉兩得!
“本王這就準備準備,進宮見父皇!”昌王意氣風發道。
徐懷之立刻後退兩步,作揖行禮道:“那老臣就提前恭賀王爺,旗開得勝!”
肅清官場,這可是得罪人的事。
昌王主動辦這事,炎帝沒有拒絕的道理!
其他大臣,也都有一個算一個,全部站了起來,有樣學樣,作揖行禮:“恭賀王爺,旗開得勝!”
雖然八字還沒有一撇,但先提前恭喜了再說。
昌王當即吩咐了人去準備轎子,準備進宮,同時笑道:“諸位大人,請留在府上用午膳,等本王從宮中回來!”
從宮裏回來之後,還得商量對策如何徹查全國肅清官場呢。
昌王要留他們,在場的諸位自然不會拒絕,也省的走來走去麻煩,紛紛點頭應下。
很快,昌王坐著轎子走了。
昌王府內,剩下徐懷之等人。
“恭喜徐大人,賀喜徐大人啊!”
昌王一走,整個府上,就徐懷之最大了,當即有人拍起了徐懷之的馬屁起來。
“廖大人此話怎講?老夫何喜之有啊?”
徐懷之笑眯眯的說道。
這家夥明知故問,就是想聽人家捧自己的臭腳!
“徐大人越老越妖,為王爺出謀劃策,將來王爺若是能登頂,徐大人居功至偉啊!”
“哈哈,是啊,徐大人,王爺剛剛也說了,王爺有徐大人,如魚得水!”
“剛剛聽說徐大人有十幾個兒子,恰好,我有個家中待嫁的女兒,年芳十六,正是豆蔻年華,不知徐大人可有興趣與我結為親家?”
這就有人打算聯姻了。
畢竟朝堂上,講究一個利益相關。
大家都是親戚,將來你升上去了,也能提攜我一把。
將來我犯了什麽事,有親戚這層關係在,你也會對我從輕處理。
“嗬嗬,我就不一樣了,我沒有女兒,但是我有兒子,據我所知,徐大人女兒也不少,不知可有未嫁的女兒?”
各種示好,一個接一個,就算不能喜結良緣真的成為親家,但至少意思要到位。
伸手不打笑臉人,徐懷之自然是知道這群人心裏是怎麽想的,事實上人家也沒有藏著掖著,就是看你功勞大,所以巴結你。
假如出謀劃策的不是他徐懷之,而是另一個人,他徐懷之也同樣會忍不住巴結。
沒辦法,大炎的風氣就是這樣,你不巴結,有別人巴結,而別人巴結成功了,位置就上去了,就把你踩在腳下了。
在徐懷之這群人的眼裏,報團取暖,才是王道。
至於那些自命清高兩袖清風的,不是迂腐就是腦子秀逗了。
…
宮內。
禦書房。
炎帝正在批閱奏折,自從早上說了那些話之後,刑部尚書那邊,就主動送了不少折子過來,裏麵記載的都是一些民間的犯罪的小事。
正常情況下,這些事情,六部的人就會解決,不會給炎帝看,畢竟不是什麽大事,隻有大事,才會啟奏給炎帝看。
炎帝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別說整個大炎國,就說京城內,一天大大小小不知道要發生多少事情。
要是什麽事都讓炎帝管,十個炎帝也得被累死。
但是今天不同,在炎帝說了那些話之後,六部的人都很懂味,主動把很多以前不用給炎帝看的折子都交了過來。
炎帝自己也看得頭大,這些折子上寫的東西,六部的人都處理得沒什麽問題,他嚴重懷疑處理得有問題的折子六部的人都藏起來了,給他炎帝看的,都是他們想讓炎帝看到的。
不過這種事情也很正常,誰會讓自己的上司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麵呢?
咚咚咚
突然,傳來敲門的聲音。
“陛下,昌王求見。”
聲音,不是李元海的,而是另外一個小太監的,聽起來很年輕。
至於李元海,不知道幹嘛去了。
“昌王?”
炎帝放下手上的折子,頓了頓,道,“讓他進來。”
“是。”
不一會兒,昌王走了進來,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嗯,免禮。”炎帝微微頷首,沒有看他,而是繼續在看折子。
“父皇為國為民,終日操勞,辛苦了。”昌王說道。
“朕是一國之君,所做的事情,都是份內之事,沒什麽辛苦不辛苦的,倒是你,怎麽突然進宮來見朕了?”
炎帝緩緩放下折子,這時才總算是拿正眼看了昌王。
昌王不知為何,隱隱約約感覺有種炎帝似乎看到他就不高興的感覺。
炎帝難不成對他有意見?
不過他很快自己否定了這個想法,覺得炎帝應該隻是純粹的不高興而已,在上早朝的時候他就擺了個臭臉了。
“父皇不是想徹查全國,肅清官場嗎?兒臣鬥膽,主動想替父皇分憂,主持徹查全國的任務!”
昌王知道炎帝不是那種喜歡拐彎抹角的人,直接開門見山。
畢竟徐懷之也說了,要跟炎帝好好培養感情。
而跟炎帝培養感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替炎帝辦事!
隻要讓炎帝高興了,這感情,自然而然也就近了!
“哦?”
炎帝雙目一閃,不動聲色道,“怎麽突然想要主動做這件事情?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
他立刻想到了王安送過來的奏折,裏麵可是有昌王和惠王,雖然僅僅隻是推測,但幕後的公子,究竟是不是昌王和惠王,是一件值得讓人懷疑的事情!
而昌王現在主動想接手這件事情,想不讓人多想都難!
“回父皇,在往常,本是兒臣在外征戰,鎮守邊關,為父皇守一方淨土,但今年情況不同,太子主動請纓,去了邊關,朝廷內能為父皇分憂的人,屈指可數,恰好兒臣近段時間內在京城無事可做,眼看父皇為國事操勞,兒臣卻無法幫忙,心中有愧,故此這次主動請纓,希望能替父皇分憂。”昌王一本正經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