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還有一份地契。
地契地點:京城以南六十裏,一處叫作白石灘的荒地,麵積十頃地。
這個地方,和永寧縣最南邊接壤,不過中間還隔著一條名叫南亭河的大河。
按照信裏麵的講述,這是雲山伯,特意送給王安的謝禮。
雲山伯今日下朝後,經過打聽,知道王安正在尋找土地,以安置下麵的流民。
正巧,他的手中就有一塊祖上憑功勞換來的土地,於是決定贈與王安一部分。
信上還講述了一件往事。
那還是六七十年前,當時的大炎和如今情況有些類似。
京畿附近連續幾年受災,很多百姓吃不飽飯,以至民心思變,匪患四起。
其中最嚴重的地區,當屬京城南方這邊。
隻因過了南亭河,再往南不到百裏距離,便是一道橫貫東西的巨大山脈----白雲山脈。
蒼茫大山,起伏連綿,東西八百裏,南北兩百裏,廣闊如海,一眼望不到盡頭。
這樣的地形,給了那些強盜絕佳的藏身之處。
朝廷派兵圍剿的時候,他們隻需往山裏一藏,朝廷的官兵不熟悉山裏的地形,就隻能兩眼一抓瞎。
等到朝廷熬不過,退兵之後,這些強盜又會再次出來,繼續為非作歹。
如此互相拉鋸幾年,這些強盜組織,不僅沒有被剿滅,反而越發壯大。
據說巔峰時期,白雲山脈之中,光是人數過萬的強盜勢力,就有三家,再加上其餘大大小小的勢力,人數有五六萬之眾。
為了應對朝廷的圍剿,這些勢力還相互結盟,共同進退,形成了一股更加具有威脅的勢力。
其最大的頭目,一度膨脹到以白雲王自居,號稱是跺一跺腳,都能令京城抖三抖的大人物。
要知道,京城周邊駐紮的十衛軍隊,人數總共也就才和這些山匪相當。
即便加上禁軍,也超不過十萬,要剿滅這些地頭蛇一樣的山匪,無疑難如登天。
在當時,白雲山的盜匪,儼然成了大炎朝廷的一塊心腹大患。
這些膽大包天的山匪,不僅敢越過南亭河,甚至還有好幾次,憑著搶來的馬,一路劫掠到了京城腳下,引得京城上下一片恐慌。
最後,朝廷忍無可忍,為了消滅他們,製定了一個漫長的計劃。
事實證明,朝廷的人無愧是精英,一旦認真起來,展現的計謀也是異常可怕的。
在當時正麵剿匪,已經被無數次證明行不通的情況下,他們另辟蹊徑,決定從內部瓦解對方。
於是,朝廷玩了一出苦肉計,故意製造一起人盡皆知的冤案,逼得朝廷某位知名的將軍,投奔南山,落草為寇。
彼時,那白雲王正愁手下有兵無將,求賢若渴。
那將軍一投靠過去,果然立刻被委以重用。
依靠和朝廷的暗中配合,那將軍帶著白雲山的強盜,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也因此,他完全獲得白雲王的信任,成了白雲山中,地位最高的幾名當家之一。
身居高位之後,這名臥底將軍,更是將無間道發揮到了極致。
他憑著個人威望和手腕,拉攏了一批心腹,靠著分化瓦解,挑撥離間,在其餘幾位當家心中,埋下了互相猜忌的種子。
終於在幾年後,白雲王身體每況愈下,聯盟需要選出新的頭目之際,這群人為了爭奪權利,徹底爆發了。
山匪們在各自當家的帶領下,互相火拚,一時間各大山寨喋血,紛紛元氣大傷,難有幸免者。
也就在這個時候,那將軍瞧準時機,悄悄帶領兩萬官兵進山,趁你病,要你命。
這些山匪幾乎都拚光了家底,又是群龍無首,人心惶惶的時候,哪還有膽量和官兵爭鋒,紛紛棄寨而逃。
一場持續三年之久的剿匪行動就此展開。
此役之後,白雲山盜匪為之一空,原本五六萬的規模,最後活下來不到兩三千人。
就這點殘兵敗將,還被官兵一路追趕,紛紛躲進老山密林深處,後半輩子敢不敢再出來都還難說。
消息傳回京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無不徹夜歡慶。
那位臥底將軍,也因為幾年的深入虎穴,立下大功,最終被賜予世襲伯爵之位。
沒錯,這位將軍,正是第一代雲山伯,也是當代雲山伯的太爺爺。
朝廷當時賜予他爵位的時候,也將南亭河南岸的白石灘一並賜給他,作為封地。
似乎,有意讓他在南亭河以南開府,以便震懾山匪宵小。
不過,初代雲山伯最終沒有如朝廷所期望的那樣,駐守在白石灘,而是上表炎帝,在京城開府建牙,頤養天年。
究其原因,眾說紛紜。
其中比較靠譜的猜測是,初代雲山伯,畢竟和那群山匪稱兄道弟多年。
雖然他最終親手把他們剿滅,但心中多少也懷著一份愧疚,所以,不想留在昔日的傷心地。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那些強盜,畢竟沒有消滅幹淨。
萬一某天卷土重來,第一個要報仇的就是他,留在白石灘太不安全。
總之不管外界怎麽說,雲山伯府一直都沒有回應,信上也沒給出交代。
這幾十年,除了去白石灘的莊子上催租,雲山伯府的人,幾乎很少去那個地方。
直到近幾年,聽說白雲山裏又出現了小股山匪。
因為這個消息,留在白石灘的莊戶迅速減少,到了今年,幾乎已經完全荒下來。
如此一來,這塊地留在雲山伯手中,也沒什麽價值,所以,他才決定送給王安。
當然,整個白石灘,遠不止十頃土地。
雲山伯信裏的意思,周圍還有一百多頃土地,也就是上萬畝,其中可耕種的,達到六成。
如果王安願意買下來,他願意以最低的價格賣給王安。
前提是,王安真願意接手那個地方。
盡管信裏通篇也沒有說,初代雲山伯,為何沒有在白石灘就地紮根?
但,通過雲山伯願意低價賣地這件事,王安基本已經猜到了。
一個擁有數千畝耕地的家族,放在大炎任何地方,都可以說是富甲一方的存在。
可雲山伯府卻從來不用心去經營,甚至願意低價轉手,其中原因,恐怕隻有一個可能……
地契地點:京城以南六十裏,一處叫作白石灘的荒地,麵積十頃地。
這個地方,和永寧縣最南邊接壤,不過中間還隔著一條名叫南亭河的大河。
按照信裏麵的講述,這是雲山伯,特意送給王安的謝禮。
雲山伯今日下朝後,經過打聽,知道王安正在尋找土地,以安置下麵的流民。
正巧,他的手中就有一塊祖上憑功勞換來的土地,於是決定贈與王安一部分。
信上還講述了一件往事。
那還是六七十年前,當時的大炎和如今情況有些類似。
京畿附近連續幾年受災,很多百姓吃不飽飯,以至民心思變,匪患四起。
其中最嚴重的地區,當屬京城南方這邊。
隻因過了南亭河,再往南不到百裏距離,便是一道橫貫東西的巨大山脈----白雲山脈。
蒼茫大山,起伏連綿,東西八百裏,南北兩百裏,廣闊如海,一眼望不到盡頭。
這樣的地形,給了那些強盜絕佳的藏身之處。
朝廷派兵圍剿的時候,他們隻需往山裏一藏,朝廷的官兵不熟悉山裏的地形,就隻能兩眼一抓瞎。
等到朝廷熬不過,退兵之後,這些強盜又會再次出來,繼續為非作歹。
如此互相拉鋸幾年,這些強盜組織,不僅沒有被剿滅,反而越發壯大。
據說巔峰時期,白雲山脈之中,光是人數過萬的強盜勢力,就有三家,再加上其餘大大小小的勢力,人數有五六萬之眾。
為了應對朝廷的圍剿,這些勢力還相互結盟,共同進退,形成了一股更加具有威脅的勢力。
其最大的頭目,一度膨脹到以白雲王自居,號稱是跺一跺腳,都能令京城抖三抖的大人物。
要知道,京城周邊駐紮的十衛軍隊,人數總共也就才和這些山匪相當。
即便加上禁軍,也超不過十萬,要剿滅這些地頭蛇一樣的山匪,無疑難如登天。
在當時,白雲山的盜匪,儼然成了大炎朝廷的一塊心腹大患。
這些膽大包天的山匪,不僅敢越過南亭河,甚至還有好幾次,憑著搶來的馬,一路劫掠到了京城腳下,引得京城上下一片恐慌。
最後,朝廷忍無可忍,為了消滅他們,製定了一個漫長的計劃。
事實證明,朝廷的人無愧是精英,一旦認真起來,展現的計謀也是異常可怕的。
在當時正麵剿匪,已經被無數次證明行不通的情況下,他們另辟蹊徑,決定從內部瓦解對方。
於是,朝廷玩了一出苦肉計,故意製造一起人盡皆知的冤案,逼得朝廷某位知名的將軍,投奔南山,落草為寇。
彼時,那白雲王正愁手下有兵無將,求賢若渴。
那將軍一投靠過去,果然立刻被委以重用。
依靠和朝廷的暗中配合,那將軍帶著白雲山的強盜,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也因此,他完全獲得白雲王的信任,成了白雲山中,地位最高的幾名當家之一。
身居高位之後,這名臥底將軍,更是將無間道發揮到了極致。
他憑著個人威望和手腕,拉攏了一批心腹,靠著分化瓦解,挑撥離間,在其餘幾位當家心中,埋下了互相猜忌的種子。
終於在幾年後,白雲王身體每況愈下,聯盟需要選出新的頭目之際,這群人為了爭奪權利,徹底爆發了。
山匪們在各自當家的帶領下,互相火拚,一時間各大山寨喋血,紛紛元氣大傷,難有幸免者。
也就在這個時候,那將軍瞧準時機,悄悄帶領兩萬官兵進山,趁你病,要你命。
這些山匪幾乎都拚光了家底,又是群龍無首,人心惶惶的時候,哪還有膽量和官兵爭鋒,紛紛棄寨而逃。
一場持續三年之久的剿匪行動就此展開。
此役之後,白雲山盜匪為之一空,原本五六萬的規模,最後活下來不到兩三千人。
就這點殘兵敗將,還被官兵一路追趕,紛紛躲進老山密林深處,後半輩子敢不敢再出來都還難說。
消息傳回京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無不徹夜歡慶。
那位臥底將軍,也因為幾年的深入虎穴,立下大功,最終被賜予世襲伯爵之位。
沒錯,這位將軍,正是第一代雲山伯,也是當代雲山伯的太爺爺。
朝廷當時賜予他爵位的時候,也將南亭河南岸的白石灘一並賜給他,作為封地。
似乎,有意讓他在南亭河以南開府,以便震懾山匪宵小。
不過,初代雲山伯最終沒有如朝廷所期望的那樣,駐守在白石灘,而是上表炎帝,在京城開府建牙,頤養天年。
究其原因,眾說紛紜。
其中比較靠譜的猜測是,初代雲山伯,畢竟和那群山匪稱兄道弟多年。
雖然他最終親手把他們剿滅,但心中多少也懷著一份愧疚,所以,不想留在昔日的傷心地。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那些強盜,畢竟沒有消滅幹淨。
萬一某天卷土重來,第一個要報仇的就是他,留在白石灘太不安全。
總之不管外界怎麽說,雲山伯府一直都沒有回應,信上也沒給出交代。
這幾十年,除了去白石灘的莊子上催租,雲山伯府的人,幾乎很少去那個地方。
直到近幾年,聽說白雲山裏又出現了小股山匪。
因為這個消息,留在白石灘的莊戶迅速減少,到了今年,幾乎已經完全荒下來。
如此一來,這塊地留在雲山伯手中,也沒什麽價值,所以,他才決定送給王安。
當然,整個白石灘,遠不止十頃土地。
雲山伯信裏的意思,周圍還有一百多頃土地,也就是上萬畝,其中可耕種的,達到六成。
如果王安願意買下來,他願意以最低的價格賣給王安。
前提是,王安真願意接手那個地方。
盡管信裏通篇也沒有說,初代雲山伯,為何沒有在白石灘就地紮根?
但,通過雲山伯願意低價賣地這件事,王安基本已經猜到了。
一個擁有數千畝耕地的家族,放在大炎任何地方,都可以說是富甲一方的存在。
可雲山伯府卻從來不用心去經營,甚至願意低價轉手,其中原因,恐怕隻有一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