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證,中國老百姓是曆史上最好管理、最服駕馭、最沒怨言,隻要有一口吃的,就絕不會造反的一群人。而趙光義早在做開封尹時,就在他的開封府正門前的一塊大石上刻下了16個金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據說這16字的‘戒石銘’如今去到開封還可見到)那麽大賤人,你已做了16年多的皇帝了,你是否已忘了這戒訓呢?


    成都府路永康軍青城縣,一叫王小波的人,他沒地種,靠種茶賣茶為生。可大宋官府在當地設置了“博買務”把酒、鹽、茶等生活必備日用品的銷售權完全收歸國有。王小波的生活來源徹底毀了。於是中國農民造反的唯一一個先決條件終於成熟:連口飯都沒有吃了!


    淳化4年(993)2月,王小波正式揭竿而起!他把所有苦難和希望都凝聚成一句話,一針見血說出了當時人們最盼望的一件事“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當月,王小波率眾攻破眉州彭山縣,殺死縣令齊元振。


    但能相信嗎?直到這一年年底,大宋皇帝趙光義都不知道有這場起義。他的大臣們每天都很忙,都在爭相表現自己智慧和膽略,爭一下在早朝站班時,誰能和皇帝挨得更近些。


    從狀元宰相呂蒙正說起。991年9月,他被罷免,接任他的是之前被他接任的李昉。副手是張齊賢。


    這又是一老帶一新的對子。就像趙普帶著呂蒙正。於是強悍聰明的張齊賢也像呂蒙正一樣沉默了。大善人李昉一團和氣。有他在,宋朝的上層建築真的很平穩。可時間一長,趙光義就很煩。幹手淨腳的管家婆看著舒坦,可活誰去幹?


    皇帝自己折騰了近2年,993年5月15日,他終於忍不住了,把兩位逍遙自在的神仙宰相叫來吼了一頓“你們這些人,沒當宰相前都說自己是管仲、樂毅。可當上了宰相。一個個比賽著誰更能玩沉默。我白天晚上操勞國事,累得要死,一點閑暇都沒。臣主之道,就是這樣的嗎”李昉、張齊賢跪倒認錯,2人明白好日子到頭了。


    6月9日,張齊賢罷相。10月16日,因三司使魏羽建議,趙光義分天下為10道:河南、河東、關西、劍南、淮南、江南西、江南東、兩浙東、兩浙西、廣南。以京東為左計,京西為右計,中分10道。魏羽為左計使。董儼為右計使。17日,李昉罷相。


    同日,呂蒙正再次登場。這次他作為首相,且是獨相,再沒人能分割他權力了,也再沒什麽威望卓著的老前輩們在前擋道,他決心大有作為。


    上任第一天,他就獲得了皇帝的尊敬。他上次為相時,曾查出蔡州知府張紳貪贓。於是動用相權把其罷免。可有人給趙光義打小報告說這事有內幕。呂在沒考中狀元前窮得要命,曾向張紳要錢。張給了,可少了點。呂就記恨在心,這次是公報私仇。趙光義立即給張紳複官。這下等於是當眾煽了呂蒙正一耳光。但呂不爭辯。不追究,安然自適。就像他默認了。


    日久自明,呂蒙正再次入相前,考課院查實了張紳的確貪贓。再次把他免職。趙光義很抱歉。兩人相見,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張紳果實犯贓”皇帝低頭了。呂蒙正卻再次安之若素,連謝恩都沒。過去了就徹底過去。再提一點意思都沒。他要說,就要在大場合說大事情。


    4個月後的正月十五上元燈節,宋朝普天同慶,皇帝親自設宴,招集大臣們一起觀燈。眼前一片太平盛世景象讓皇帝大為感慨“想當初後晉、後漢的年代,生靈凋喪貽盡。在那時,誰還能再想到會有今天太平日子呢?到我治理天下,處理政務,體念上天好生之德,才有今天的繁華局麵。可見結束戰亂,重整乾坤,完全在人”這人是誰呢?當然就是大賤人自己。


    在場大臣們正要集體歌頌下,宰相呂蒙正突然離開座位,當著全體官員麵對皇帝說“這是您的都城,所以才這樣繁華。臣曾親眼所見,都城外幾裏之地,就有饑寒而死的百姓。臣願陛下看到近處,但更要看到遠方。這樣才是蒼生之幸”趙光義臉色大變,一言不發。呂蒙正神態自若,走回座位,繼續吃喝觀燈。


    狀元宰相此次複相,他真的想做些實事。且他前任李昉就是因不作為才丟的官。那他積極一些,不是正迎合了當時趨勢?很可惜不是的!身處局中,就算再聰明的才子,也有看不破的地方。


    回望太宗朝所有宰相的任期,就會發現一問題。時間最長的是最初的3位宰相:薛居正5年、沈義倫6年、盧多遜6年。之後,趙普2次入相,都是2年。李昉2次入相,一次4年一次2年。其他如呂蒙正第一次,為相僅1年。整體趨勢是越來越短。


    隻有一個解釋:皇帝不希望宰相有自己班底、有過高威望。那樣皇權就會被分割。


    鐵打的中書省,流水的宰相…可歎呂狀元聰明一世,卻看不透這一點。他現在的強勢,僅僅是給他以後失敗帶來了伏筆…


    就算他說得再對又怎樣?皇帝真的不知道嗎?四川的事已發作了近1年,以大賤人耳目之靈,會毫無所知?就在李昉被罷相的1個月前,大賤人還在對著他怒吼“卿等盈車受俸,豈知野有餓殍乎”你們這幫家夥一車一車往家裏拉俸祿,知道在野外有餓死的饑民嗎?


    趙光義終於裝不下去了,因叛亂已不可控製。就在呂蒙正說這番話的20天前的12月25日,王小波與西川都巡檢使張玘在江源縣決戰。結果2人同歸於盡。起義軍推舉王小波妻弟李順為首領,就在開封城歡慶上元佳節、呂宰相說出這番話的次日,淳化5年(994)1月16日,起義軍攻陷成都。李順正式稱王,建國大蜀,改元應運,且建立了中央政權機構、鑄造自己的銅錢,正式與大宋分庭抗禮!且分兵四出。迅速擴大戰果。北至劍門關、南至巫峽,郡縣皆被其害。


    同時,趙保吉在西北作亂。消息傳來,皇帝大怒。20日,派李繼隆為主帥、尹繼倫為監軍,發兵征討。


    21日,趙光義必須正視在四川的叛亂了。但問題在最開始時就出現了,派誰做主帥入蜀平叛?這時裏憂外患,你信不信派錯了人,當年孟知祥監守自盜、建立後蜀的事再重演一次?何況手頭現有的將軍們。能讓他放心的、能力過硬的也實在太少了。想來想去,他派出了撒手鐧——大太監王繼恩。這人政治絕對可靠,久經考驗。軍事能力嘛,人家王公公也是出生入死在前線刀叢裏滾過的人。雍熙北伐,是誰從前線給皇帝帶回曹彬在岐溝關大敗的消息?就是這位王大公公。尤其是他還有一先天優勢——他是太監。誰聽說過太監割據稱王的?


    於是李繼隆、王繼恩2路大軍迅速啟動,奔赴各自的戰場…


    而此時的李順要搶在宋軍入川增援前奔向2個點:一是屯積大量宋軍有生力量的梓州。另一個是劍門關…他要把入川道路鎖死,且還要把川內所有宋軍都消滅…但別忙,還有一至關重要的問題——次序。你先打梓州?還是先拿下劍門關?


    李順的選擇是派相貴率20餘萬重兵撲向了梓州。至於四川的門戶天險劍門關,他隻是派出了幾千人去攻打…這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他的敗亡…


    劍門關守將叫上官正。手中隻有幾百老弱殘兵。正準備拚命。結果先盼來了救星。成都監軍宿翰帶著從成都城裏逃出的敗兵。兩人合兵一處,立即超過了李順派來的幾千人。這樣還守什麽關?宋軍直接衝了出去,李順的幾千人大敗,逃回去的隻有300人。而這些人逃回成都後全被李順殺了。原因是他們“驚眾”就這樣。宋軍入蜀的大門被保住了。2月22日,朝廷任命上官正為劍州刺史、宿翰為昭州刺史。


    至於梓州,話說四川容易讓人感覺安逸,時間長了就開始放鬆。但梓州知府張雍卻不。警覺得就像他才是造反的人。


    李順沒進成都前,他就開始琢磨著怎麽守城了。先是訓練原有的城防部隊,覺得不夠。又臨時招募了4千多人。沒錢發餉?不要緊。動用附近州縣庫藏。沒武器?更簡單。廟裏的銅鍾給我化了,鑄成箭頭。再砍了大批木料,準備大批繩索,徹底備戰。且向朝廷申請救兵。


    救兵還沒到,但他和上官正一樣的好命。同樣從成都敗退下來的盧斌帶著10州之兵路過他這裏:盧斌,你哪也別去了。我委任你為梓州監護之職,就在這兒給我看家!另外,張雍還在城外新挖了條護城河…這樣的城,李順派來的20萬饑民能迅速攻破嗎?結果80多天過去了,梓州城巍然不動…


    3月5日,高麗投降大契丹,始行大契丹正朔,用統和年號。


    西南、西北2戰區同時開戰,但動作最快的人卻不是李繼隆或王繼恩,而是大宋定難軍節度使兼職大契丹西平王的雙料高官李繼捧。


    李繼隆剛出國境,趙保忠的人就進了開封,對大宋皇帝說:我的保吉弟弟己非常乖了,尤其是非常聽我這大哥的話,完全是大宋的忠實臣子…您給他次機會吧。為擔保,也為預先感謝您的仁慈,我特意貢獻50匹黨項戰馬。您笑納,您開恩…趙光義回答是大舅子,給我再加快點速度殺過去!


    李繼隆速度更快,李繼捧反應更更快。他派出親信手下去找李繼遷。把宋朝所有行動都告訴了這位“好兄弟”


    生存是需要智慧的,他此前做得非常好。小遷遷、大宋、大契丹,哪個他都惹不起。可他腦子靈光一閃,我為什麽就定要惹他們呢?和他們全都做朋友,難道就不好嗎?於是他有了大宋的官職、大契丹的頭銜,和小遷遷也重歸於好。但好日子就是這麽的短。大宋發兵了。他以前有多好,現在就有多糟。最起碼他得保證李繼遷的安全,因小遷遷一旦落網,他第一個就會被供出來。


    但他萬萬沒料到,就在宋朝大軍還離他挺遠的一天夜裏,他的營盤突然被人襲擊,對方非常熟悉自己的一切。慌亂中,李繼捧一個人逃回了夏州城,所有財產全被敵人一搶而光。


    在夏州城頭,他才看清楚,外麵的敵人竟是…他的好弟弟李繼遷。李繼遷敏銳而現實,對自己前途不報半點幻想。暴風雨就要到了,為什麽不給自己多加件衣衫呢?


    當天夜裏,李繼捧在夏州城頭眼睜睜看著李繼遷帶走了他所有家當。轉過身來,卻發現城裏的也都變成了敵人。他被部將趙光嗣關進了間小黑屋…


    直到3月25日,李繼隆大軍進入夏州城。侯延廣等部將勸李繼隆殺之,可李繼隆隻問了一句話“你叫什麽”


    那一天,李繼捧顫抖著說出了3個字“趙保忠”很好。他的生命被延長,李繼隆將他打入檻車,押送開封,交皇帝處置。


    接下來事情就是李繼遷和銀州城。李繼隆驅動大軍殺了過去。但還沒到,他就勝利了。李繼遷逃了,銀州城投降。


    最壞的事情發生了,李繼隆心情瞬間惡劣到極點。他沒料到這李繼遷竟這樣聰明且敢於決斷,把偌大的銀州說扔就扔了。這樣還不如大戰一場,弄個兩敗俱傷。那樣的話,大宋援軍會源源不斷來助戰,而李繼遷的黨項人會死一個少一個,直至最後死光。但很明顯,李繼遷也看透了這一點,連象樣的抵抗都沒,就徹底選擇了逃亡。從此茫茫塞外,要怎樣去抓他?


    4月3日,趙光義任命趙光嗣為夏州團練使,高文岯為綏州團練使。並宣布趙保吉名字作廢,那個人根本不配做大宋的臣子,還是叫他李繼遷吧!


    但緊跟著皇帝和首相的下一條命令就過分強悍新穎了,讓李繼捧將軍都驚出一身冷汗。雖詔書上說這樣做可讓西夏問題一勞永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陳橋到崖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中宋韻5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中宋韻55並收藏從陳橋到崖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