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皇帝到講武台親自觀看連弩的演習,便是準備來年的大舉親征!這一點連契丹人都看的非常清楚,耶律呼圖出使大宋歸來,對遼主耶律賢說“四方僭號之國,宋皆並取,唯河東未下。今宋講武習戰,意必在此。我當先為之備”但大遼南京留守(幽燕地區的最高長官)韓匡嗣卻認為絕無是理,所以不設備。
太平興國4年(979)正月,趙光義像閑談一樣問了曹彬一問題“你說說看,當年周世宗及我朝太祖皇帝都曾親征太原而失利,什麽原因?是城牆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嗎”曹彬搖頭,就事論事“周世宗時,史彥超兵敗石嶺關,軍心震恐,隻能退兵。太祖皇帝選在甘草地裏屯兵,軍士水土不服拉肚子,沒法不撤。這都不關城牆的事”趙光義再問“朕今舉兵,卿以為何如”曹彬瞬間緊張,突然明白了事情有多重大。於是深思再三後的他說出了下麵這段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的話“國家兵甲精銳,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趙光義哈哈大笑,帝意遂決。但曆史可以作證,曹彬是真的不知道在那個大賤人心中有著一個怎樣瘋狂的計劃。
全體宰相集體反對。以首輔薛居正為首,旁征博引,論述北漢是打不得的。首先是柴榮的例子,論證北漢隻需堅壁清野,再加上契丹援軍,就足以獨立。接下來是趙光義哥哥的例子,話語變得微妙,但以趙光義的智慧足以聽懂。連神威顯赫的趙匡胤親征都做不到的事。你趙光義憑什麽說可以?最後薛居正說:北漢已“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為患”且人口也快被先帝遷光了。還有什麽必要定要攻打它呢?趙光義聽完後冷冷地問“那麽你們想過沒?先帝為什麽要破契丹、遷人口呢”宰相們愕然。皇帝的回答讓他們徹底低下了頭“正是為了今天”討論就此結束!
1月7日,趙光義派張洎、句中正2人出使高麗。通報宋將北伐。這是做什麽?難道那時的高麗都強大到能威脅大宋軍隊的程度了嗎?所以開戰前要先打個招呼?不!趙光義在敲山震虎,真正目標還是契丹。於是當契丹聽到從高麗轉來的這一消息時,真的坐不住了。耶律賢派來使者詢問“何名而伐漢也”注意隻是詢問而非警告。似他們隻敢問一個理由。像當年耶律德光那樣對中原國君大呼小叫的日子已過去太久太久了。相反趙光義的回答極其強悍有力“河東逆命,所當問罪。若北朝不援,和約如故。不然,惟有戰耳”
10日,趙光義下令,以北宋第一勇將潘美為先鋒,率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4將進攻太原城。按分配。崔彥進攻東城、劉遇攻西城、李漢瓊攻南城、剩下的北城是曹翰的。因太原皇宮在西城,相應地西城防禦體係最強。劉遇恐難當大任,提出與曹翰換一下任務。但曹翰此時正因皇帝對自己的輕視而不爽呢。何況其他3人都是節度使,隻有他是官低一級的桂州觀察使,為什麽要去直麵最強的敵人,給別人當炮灰?曹翰執意不肯,劉遇執意要換。最終還是趙光義出麵,給了曹翰一頂“智勇無雙”的高帽,並說西城非卿不能當。曹翰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11日,命郭進火速進發石嶺關,以求擋住必然會南下救援的契丹鐵騎。
15日,皇帝在長春殿為潘美大軍餞行。席間劉鋹、錢俶、陳洪進等四方降王作陪。劉鋹那賤人又作了一次無恥的表演。
趙光義在開封城內反複思量著2個選擇。
1學他哥哥。靜等。事實上這也是最好最正常合理的選擇。他現在派出去的都是他哥哥當年得力部下,他仍可相信他們的戰鬥力。但大賤人細如毫發的心靈分厘必較,他清醒認知到不能這樣。因坐鎮國都靜等勝利。不是每個國君都有資格享受的待遇。他哥哥之所以能那樣,是因之前勇冠三軍。把前半生都扔進了軍隊裏且戰無不勝,才得到了遙控指揮軍隊的權力。趙光義知道自己此前從沒上過戰場。沒任何軍功,將領們可以為軍餉和人質的威脅而服從他,但那是在平時。上了戰場呢?趙光義絕不允許有任何事脫出他的掌控。更何況在他心中,還有那個從不曾告訴過任何人的偉大計劃…
所以他隻能選擇2禦駕親征。這樣做的理由也很充分。北漢人有多難纏,整個大宋都知道。連神武英明的太祖皇帝都要親征,何況別人?
2月7日,宰相沈義倫被任命為東京留守。15日趙光義親率大軍從開封啟程。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這3位當時最重要的皇室成員一個也沒落下,趙光義全把他們帶在軍中。因此時誰都不知道皇帝心中那個偉大的近乎瘋狂的計劃…那是一個種族的長久期盼,還是僅僅一個人的夢想?
與此同時,耶律賢為保住北漢,派出南院宰相耶律沙為主帥、冀王耶律敵烈監軍的援軍,緊跟著又命南院大王、一代名將耶律斜軫率軍接應。再令韓侼、耶律善補率本部軍隊南援。三路大軍層層救援,唯恐有失。又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率兵防守幽州。這次的規模已遠遠超過當年阻止趙匡胤親征北漢時的遼軍兵力。契丹人為什麽要這樣重視?這樣小心?這已帶著濃厚的恐懼意味。換位思考,北漢是大宋北麵的釘子,是阻止漢人奪回燕雲16州的障礙。而對於契丹人,北漢就是阻止宋軍北伐的第一道防線,更絕不容有失!
3月1日,趙光義的大軍駐蹕鎮州。8日便接到了前方戰報。郭進已擊破了北漢的西龍門寨,生擒俘虜千餘,全送到皇帝身邊。全軍士氣大振。郭進繼續向東北方疾進。16日與耶律沙大軍相遇在白馬嶺!
兩軍相遇。郭進突然靜止下來。先前他百裏奔襲,風卷殘雲。這時他駐軍大澗南岸。對北岸越聚越多的契丹鐵騎不動聲色。對岸的契丹人卻不習慣等待,這不是他們的傳統。尤其是他們的監軍耶律敵烈。漢人的監軍往往遏製士兵們戰鬥力。可耶律敵烈求戰**卻比主帥耶律沙還要強。他命令立即進攻,且親自充當先鋒。
監軍代表皇帝,主帥耶律沙隻能聽令。於是契丹鐵騎縱馬躍入山澗,向對岸宋軍衝去。他們以為宋軍會像以往那些漢人軍隊一樣向後退卻,但他們萬萬沒料到,對岸宋軍也與他們一樣,突然間躍入水中,衝殺了過來。
血戰在山澗之中爆發!宋軍以淩駕於遼軍之上的勇猛廝殺。耶律敵烈父子、耶律沙之子耶律德裏、還有另2位大將當場戰死。契丹人潰不成軍,蜂擁逃回北岸。郭進率軍疾追。乘勢登岸。主帥耶律沙隻能夾雜在敗兵裏向北逃命。就在這時,耶律斜軫到了。一代名將瞬間就解讀了戰場形勢,並做出了個明智選擇:全軍收束,放過耶律沙敗兵。然後萬箭齊發,把宋軍攻勢遏製住!
白馬嶺之戰,宋軍大獲全勝。名為阻擊,實為野戰。契丹援軍變成了逃兵,且一路北逃,直到撤回幽州境內…北漢的劉繼元也隻能自求多福了…
4月14日。趙光義大軍從鎮州啟程。22日至太原城下。走了2個多月,似慢了點,但一路捷報頻傳,趙光義每一天都走在命運的巔峰時刻。等到禦營終於出現在太原城下時。所謂的北漢,除更北邊的汾州外,隻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都城。但無論如何。它是太原城。就算失去了契丹援軍,北漢人至少還擁有那條舉世聞名。讓柴榮和趙匡胤都抓狂的城牆。更何況最初時潘美還是犯了個大錯誤,動作不夠快。在圍城前,讓一個人帶兵先闖進了城裏:劉繼業!
又是他!不是怕他,而是他太難纏了。果不其然,連續攻城3個月,就差像上次一樣把汾河掘開放水灌城了。可太原城牆就是死氣活樣挺在那兒,無論如何就是不倒。直到大家很沒麵子地迎來了皇帝。
23日,趙光義來到太原城西,慰勞諸將,視察攻城器具。並寫了道詔書給劉繼元,隻要你投降,什麽都好說。可詔書送到了城下,城上的北漢人卻既不拒絕也不傳送。過場就此走完…
24日,趙光義親上戰場。宋軍開始不計生死,全力攻城。荊嗣第一個衝上城牆,一連砍翻了好幾個北漢兵。代價也相當大,腳上中了好多箭,手裏拿著的家夥都砍得崩了齒。史載趙光義在下麵都看見了,他馬上命荊嗣撤下來,賜他錦袍銀帶以示嘉獎。
趙光義巡行四城,走過之處,城上北漢人都嚇得麵無人色。趙光義馬前數百勇士們把隨身配帶的刀劍拋向空中,隻見白刃飛舞,滿空刀劍。這些人卻反而跳了起來,左右承接,曲盡其妙。殺人凶器在這些人身上不過都是玩物。皇帝親臨戰鬥第一線,有人勸他留神安全。皇帝回答“將士爭效命於鋒鏑之下,朕豈忍坐視”宋軍士氣大振“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且經趙匡胤一生積攢下的軍備力量充分發揮了威力。當時宋軍控弦之士達到了數十萬,每次發給他們的箭有數百萬之多。且命令他們必須“頃刻而盡”就這樣,射手們列陣在趙光義馬前“蹲甲交射”其效果達到了太原“城無完堞,矢集如蝟”
但盡管如此,太原城在數十萬宋軍瘋狂攻擊下巍然屹立,讓趙光義無可奈何。
25日,郭進在石嶺關因不堪忍受田欽祚的侮辱而自縊身死。田欽祚卻以中風而卒上報。眾人皆知其冤卻無敢言者。
5月1日,趙光義在夜間來到太原城西南角,集結重兵急攻。快天亮時,太原城外城羊馬城終於陷落了。宋軍正要一鼓作氣衝進內城,卻發現突然間城門開了,一群北漢人衝了出來。殺紅了眼的宋軍沒絲毫遲疑,直接殺了過去,把這些敢於出城迎戰的北漢人全都砍了腦袋,拿到趙光義馬前請功。可就在這時,一讓他們萬分不解的事發生了。隻見太原城頭突然扔下一大堆人頭。撿起一看,全是女人和孩子。事後才知衝出城來的是北漢的宣徽使範超,那是來投降的!可時機和火候都沒掌握好,不僅自己被宋軍殺了,連家人也被劉繼元砍了示眾…
3日,宋軍改攻太原城西北角。這次北漢人學乖了,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投降成功。4日,趙光義發出了勝利宣言——明天端午節中午,我們進太原城去吃飯!
979年5月5日,一切的終結點到了!數十萬宋軍集結太原城南麵。他們瘋了,就是這座該死的太原城,前前後後讓多少人死在它的腳下!該結束了“士奮怒,爭乘城,不可遏”這讓最渴求勝利的趙光義都驚呆了。以至於他下令馬上後退。因他害怕他的士兵衝進城後會大開殺戒屠城…
北漢的左仆射馬峰此時正退休臥病在床。他命家人抬著他去見劉繼元,含淚勸說。劉繼元見大勢已去,隻得答應投降。當天夜裏,派李勳上表納款。趙光義大喜,命薛文寶入城安撫。
6日淩晨,劉繼元打開太原城,向宋太宗投降。北漢10州1軍、共41縣35230戶歸並大宋。11日,劉繼元被封彭城郡公。
大宋第二任皇帝、40周歲的趙光義動用舉**力,耗時近4個月,終於創造了曆史,也結束了曆史——從唐末黃巢起義開始,不斷分裂衍變的中華大地終於重新結成一體…
當天數十萬人的歡呼聲定震爍古今,響徹雲宵。但很顯然他們大都隻感到了如釋重負。仗終於打完了,可以回家了…但他們沒留意正在接受歡呼的皇帝陛下的神色。那神色有幾分是滿足,又有幾分是更大的躊躇滿誌…
979年己卯年,這一年,宋太宗趙光義完成了統一,創造了曆史。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300年後的1279年,又是一個己卯年,他的趙氏子孫將在崖山的海麵上迎來最後的時刻和最終的命運。而再過700年的1979年,那是一個己未年,一位姓朱的女士她的肚子裏懷著一個怎樣的孩子…(未完待續。。)
太平興國4年(979)正月,趙光義像閑談一樣問了曹彬一問題“你說說看,當年周世宗及我朝太祖皇帝都曾親征太原而失利,什麽原因?是城牆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嗎”曹彬搖頭,就事論事“周世宗時,史彥超兵敗石嶺關,軍心震恐,隻能退兵。太祖皇帝選在甘草地裏屯兵,軍士水土不服拉肚子,沒法不撤。這都不關城牆的事”趙光義再問“朕今舉兵,卿以為何如”曹彬瞬間緊張,突然明白了事情有多重大。於是深思再三後的他說出了下麵這段被後人罵得狗血淋頭的話“國家兵甲精銳,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趙光義哈哈大笑,帝意遂決。但曆史可以作證,曹彬是真的不知道在那個大賤人心中有著一個怎樣瘋狂的計劃。
全體宰相集體反對。以首輔薛居正為首,旁征博引,論述北漢是打不得的。首先是柴榮的例子,論證北漢隻需堅壁清野,再加上契丹援軍,就足以獨立。接下來是趙光義哥哥的例子,話語變得微妙,但以趙光義的智慧足以聽懂。連神威顯赫的趙匡胤親征都做不到的事。你趙光義憑什麽說可以?最後薛居正說:北漢已“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為患”且人口也快被先帝遷光了。還有什麽必要定要攻打它呢?趙光義聽完後冷冷地問“那麽你們想過沒?先帝為什麽要破契丹、遷人口呢”宰相們愕然。皇帝的回答讓他們徹底低下了頭“正是為了今天”討論就此結束!
1月7日,趙光義派張洎、句中正2人出使高麗。通報宋將北伐。這是做什麽?難道那時的高麗都強大到能威脅大宋軍隊的程度了嗎?所以開戰前要先打個招呼?不!趙光義在敲山震虎,真正目標還是契丹。於是當契丹聽到從高麗轉來的這一消息時,真的坐不住了。耶律賢派來使者詢問“何名而伐漢也”注意隻是詢問而非警告。似他們隻敢問一個理由。像當年耶律德光那樣對中原國君大呼小叫的日子已過去太久太久了。相反趙光義的回答極其強悍有力“河東逆命,所當問罪。若北朝不援,和約如故。不然,惟有戰耳”
10日,趙光義下令,以北宋第一勇將潘美為先鋒,率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4將進攻太原城。按分配。崔彥進攻東城、劉遇攻西城、李漢瓊攻南城、剩下的北城是曹翰的。因太原皇宮在西城,相應地西城防禦體係最強。劉遇恐難當大任,提出與曹翰換一下任務。但曹翰此時正因皇帝對自己的輕視而不爽呢。何況其他3人都是節度使,隻有他是官低一級的桂州觀察使,為什麽要去直麵最強的敵人,給別人當炮灰?曹翰執意不肯,劉遇執意要換。最終還是趙光義出麵,給了曹翰一頂“智勇無雙”的高帽,並說西城非卿不能當。曹翰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11日,命郭進火速進發石嶺關,以求擋住必然會南下救援的契丹鐵騎。
15日,皇帝在長春殿為潘美大軍餞行。席間劉鋹、錢俶、陳洪進等四方降王作陪。劉鋹那賤人又作了一次無恥的表演。
趙光義在開封城內反複思量著2個選擇。
1學他哥哥。靜等。事實上這也是最好最正常合理的選擇。他現在派出去的都是他哥哥當年得力部下,他仍可相信他們的戰鬥力。但大賤人細如毫發的心靈分厘必較,他清醒認知到不能這樣。因坐鎮國都靜等勝利。不是每個國君都有資格享受的待遇。他哥哥之所以能那樣,是因之前勇冠三軍。把前半生都扔進了軍隊裏且戰無不勝,才得到了遙控指揮軍隊的權力。趙光義知道自己此前從沒上過戰場。沒任何軍功,將領們可以為軍餉和人質的威脅而服從他,但那是在平時。上了戰場呢?趙光義絕不允許有任何事脫出他的掌控。更何況在他心中,還有那個從不曾告訴過任何人的偉大計劃…
所以他隻能選擇2禦駕親征。這樣做的理由也很充分。北漢人有多難纏,整個大宋都知道。連神武英明的太祖皇帝都要親征,何況別人?
2月7日,宰相沈義倫被任命為東京留守。15日趙光義親率大軍從開封啟程。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這3位當時最重要的皇室成員一個也沒落下,趙光義全把他們帶在軍中。因此時誰都不知道皇帝心中那個偉大的近乎瘋狂的計劃…那是一個種族的長久期盼,還是僅僅一個人的夢想?
與此同時,耶律賢為保住北漢,派出南院宰相耶律沙為主帥、冀王耶律敵烈監軍的援軍,緊跟著又命南院大王、一代名將耶律斜軫率軍接應。再令韓侼、耶律善補率本部軍隊南援。三路大軍層層救援,唯恐有失。又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撒合率兵防守幽州。這次的規模已遠遠超過當年阻止趙匡胤親征北漢時的遼軍兵力。契丹人為什麽要這樣重視?這樣小心?這已帶著濃厚的恐懼意味。換位思考,北漢是大宋北麵的釘子,是阻止漢人奪回燕雲16州的障礙。而對於契丹人,北漢就是阻止宋軍北伐的第一道防線,更絕不容有失!
3月1日,趙光義的大軍駐蹕鎮州。8日便接到了前方戰報。郭進已擊破了北漢的西龍門寨,生擒俘虜千餘,全送到皇帝身邊。全軍士氣大振。郭進繼續向東北方疾進。16日與耶律沙大軍相遇在白馬嶺!
兩軍相遇。郭進突然靜止下來。先前他百裏奔襲,風卷殘雲。這時他駐軍大澗南岸。對北岸越聚越多的契丹鐵騎不動聲色。對岸的契丹人卻不習慣等待,這不是他們的傳統。尤其是他們的監軍耶律敵烈。漢人的監軍往往遏製士兵們戰鬥力。可耶律敵烈求戰**卻比主帥耶律沙還要強。他命令立即進攻,且親自充當先鋒。
監軍代表皇帝,主帥耶律沙隻能聽令。於是契丹鐵騎縱馬躍入山澗,向對岸宋軍衝去。他們以為宋軍會像以往那些漢人軍隊一樣向後退卻,但他們萬萬沒料到,對岸宋軍也與他們一樣,突然間躍入水中,衝殺了過來。
血戰在山澗之中爆發!宋軍以淩駕於遼軍之上的勇猛廝殺。耶律敵烈父子、耶律沙之子耶律德裏、還有另2位大將當場戰死。契丹人潰不成軍,蜂擁逃回北岸。郭進率軍疾追。乘勢登岸。主帥耶律沙隻能夾雜在敗兵裏向北逃命。就在這時,耶律斜軫到了。一代名將瞬間就解讀了戰場形勢,並做出了個明智選擇:全軍收束,放過耶律沙敗兵。然後萬箭齊發,把宋軍攻勢遏製住!
白馬嶺之戰,宋軍大獲全勝。名為阻擊,實為野戰。契丹援軍變成了逃兵,且一路北逃,直到撤回幽州境內…北漢的劉繼元也隻能自求多福了…
4月14日。趙光義大軍從鎮州啟程。22日至太原城下。走了2個多月,似慢了點,但一路捷報頻傳,趙光義每一天都走在命運的巔峰時刻。等到禦營終於出現在太原城下時。所謂的北漢,除更北邊的汾州外,隻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都城。但無論如何。它是太原城。就算失去了契丹援軍,北漢人至少還擁有那條舉世聞名。讓柴榮和趙匡胤都抓狂的城牆。更何況最初時潘美還是犯了個大錯誤,動作不夠快。在圍城前,讓一個人帶兵先闖進了城裏:劉繼業!
又是他!不是怕他,而是他太難纏了。果不其然,連續攻城3個月,就差像上次一樣把汾河掘開放水灌城了。可太原城牆就是死氣活樣挺在那兒,無論如何就是不倒。直到大家很沒麵子地迎來了皇帝。
23日,趙光義來到太原城西,慰勞諸將,視察攻城器具。並寫了道詔書給劉繼元,隻要你投降,什麽都好說。可詔書送到了城下,城上的北漢人卻既不拒絕也不傳送。過場就此走完…
24日,趙光義親上戰場。宋軍開始不計生死,全力攻城。荊嗣第一個衝上城牆,一連砍翻了好幾個北漢兵。代價也相當大,腳上中了好多箭,手裏拿著的家夥都砍得崩了齒。史載趙光義在下麵都看見了,他馬上命荊嗣撤下來,賜他錦袍銀帶以示嘉獎。
趙光義巡行四城,走過之處,城上北漢人都嚇得麵無人色。趙光義馬前數百勇士們把隨身配帶的刀劍拋向空中,隻見白刃飛舞,滿空刀劍。這些人卻反而跳了起來,左右承接,曲盡其妙。殺人凶器在這些人身上不過都是玩物。皇帝親臨戰鬥第一線,有人勸他留神安全。皇帝回答“將士爭效命於鋒鏑之下,朕豈忍坐視”宋軍士氣大振“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且經趙匡胤一生積攢下的軍備力量充分發揮了威力。當時宋軍控弦之士達到了數十萬,每次發給他們的箭有數百萬之多。且命令他們必須“頃刻而盡”就這樣,射手們列陣在趙光義馬前“蹲甲交射”其效果達到了太原“城無完堞,矢集如蝟”
但盡管如此,太原城在數十萬宋軍瘋狂攻擊下巍然屹立,讓趙光義無可奈何。
25日,郭進在石嶺關因不堪忍受田欽祚的侮辱而自縊身死。田欽祚卻以中風而卒上報。眾人皆知其冤卻無敢言者。
5月1日,趙光義在夜間來到太原城西南角,集結重兵急攻。快天亮時,太原城外城羊馬城終於陷落了。宋軍正要一鼓作氣衝進內城,卻發現突然間城門開了,一群北漢人衝了出來。殺紅了眼的宋軍沒絲毫遲疑,直接殺了過去,把這些敢於出城迎戰的北漢人全都砍了腦袋,拿到趙光義馬前請功。可就在這時,一讓他們萬分不解的事發生了。隻見太原城頭突然扔下一大堆人頭。撿起一看,全是女人和孩子。事後才知衝出城來的是北漢的宣徽使範超,那是來投降的!可時機和火候都沒掌握好,不僅自己被宋軍殺了,連家人也被劉繼元砍了示眾…
3日,宋軍改攻太原城西北角。這次北漢人學乖了,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投降成功。4日,趙光義發出了勝利宣言——明天端午節中午,我們進太原城去吃飯!
979年5月5日,一切的終結點到了!數十萬宋軍集結太原城南麵。他們瘋了,就是這座該死的太原城,前前後後讓多少人死在它的腳下!該結束了“士奮怒,爭乘城,不可遏”這讓最渴求勝利的趙光義都驚呆了。以至於他下令馬上後退。因他害怕他的士兵衝進城後會大開殺戒屠城…
北漢的左仆射馬峰此時正退休臥病在床。他命家人抬著他去見劉繼元,含淚勸說。劉繼元見大勢已去,隻得答應投降。當天夜裏,派李勳上表納款。趙光義大喜,命薛文寶入城安撫。
6日淩晨,劉繼元打開太原城,向宋太宗投降。北漢10州1軍、共41縣35230戶歸並大宋。11日,劉繼元被封彭城郡公。
大宋第二任皇帝、40周歲的趙光義動用舉**力,耗時近4個月,終於創造了曆史,也結束了曆史——從唐末黃巢起義開始,不斷分裂衍變的中華大地終於重新結成一體…
當天數十萬人的歡呼聲定震爍古今,響徹雲宵。但很顯然他們大都隻感到了如釋重負。仗終於打完了,可以回家了…但他們沒留意正在接受歡呼的皇帝陛下的神色。那神色有幾分是滿足,又有幾分是更大的躊躇滿誌…
979年己卯年,這一年,宋太宗趙光義完成了統一,創造了曆史。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300年後的1279年,又是一個己卯年,他的趙氏子孫將在崖山的海麵上迎來最後的時刻和最終的命運。而再過700年的1979年,那是一個己未年,一位姓朱的女士她的肚子裏懷著一個怎樣的孩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