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群臣上表請趙匡胤稱一統太平皇帝。50歲的趙匡胤不許“燕晉未複,可謂一統太平乎”可見燕雲16州和北漢之地永遠掛在這位宋太祖的心中。可惜他已壯誌難酬了。還有8個多月,這位大宋開國皇帝的生命即將戛然而止。而他生前定下的誓言“複燕雲者王”在150年後將成就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封王爵的太監。


    北宋第一名將曹彬凱旋而歸,給皇帝上了工作報告“奉命江南出差辦工回來了”出征前趙匡胤曾許諾“待掃平南唐,當封卿為使相”凱旋途中,潘美就向即將成為大宋首例的武將宰相曹大平章事祝賀。但曹彬卻一笑了之“此次南行仰仗天威,一遵廟謨,乃能成事。吾有何功耶?況使相乃極口之官乎?且太原還未平耳”13日,趙匡胤接見征南唐諸將,他有點不好意思“使相品位極矣,且徐之,更為朕取太原”果然一切都在曹彬意料之中。曹、潘相視一笑。趙匡胤問潘美為什麽笑,潘美馬上解釋。結果皇帝就更不好意思了,馬上補償,加封曹彬為樞密使領忠武節度使。樞密使兼節度使這樣的官職就從此時的曹彬開始出現在大宋官場中。山南東道節度使潘美再加封宣徽北院使。節度使領宣徽使也從此時的潘美開始出現在大宋官場中。皇帝另賞曹彬銅錢50萬貫。結果當天曹彬回到家,就看見滿屋子的錢…曹彬突然間哈哈大笑,說出了句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


    2月,吳越國王錢俶與其子錢惟浚親自來到開封朝見大宋皇帝。而在吳越國都杭州城裏,每一個吳越人都在祈禱著錢俶安全,甚至為他在西湖邊的寶石山上造了座“保俶塔”以祈求上蒼垂憐。


    但趙匡胤不知是為了什麽,是他心情突然低落?還是多年征戰已意興闌珊?他對錢俶格外友善,鄭重保證“元帥有克南唐常州之大功,朕很想念你。你可暫時來朝。很快就讓你回去”且趙匡胤還給了錢俶另一殊榮,出人意料地派出一極其重要的人物迎接他——次子趙德昭。以往這樣場合都是由大宋禦弟、德昭之叔、開封府尹、晉王趙光義來主持,從無例外。


    有一次席間,錢俶當場獻詞一首。其中有“金鳳欲飛遭掣搦,情脈脈,行即玉樓雲雨隔”之句。趙匡胤聞弦歌知雅意,立即站起,走到錢俶身旁,拍拍吳越王後背說“誓不殺錢王”後麵的話就不知為何突然變得蒼涼“盡我一世,盡你一世”或許是他預料到了什麽吧?人隻能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才能決定什麽。而此時離那個大雪天隻有7個多月了…


    3月上旬,趙匡胤送錢俶回國。臨走前給了他一黃布包著的小包袱,告訴他定要在回程路上才觀看。錢俶感恩無及,主動說由我陪著您西行吧,讓我當您扈從。趙匡胤搖頭“南北兩地風土各異。現在天馬上要熱了,你早早回國去吧”錢俶哭了,沒想到趙匡胤會對他這樣好。他請求以後讓他3年一朝,來向趙匡胤謝恩。可趙匡胤仍搖頭“不必這樣。山川途遠,來往不易。等我什麽時候寫信找你,你再來吧”


    就這樣,錢俶回國了。途中他打開那個黃布小包袱,才發現裏麵全都是宋朝臣子要求趙匡胤就此留下他,不戰而得吳越的奏章…自此錢俶更死心塌地臣服宋朝。史稱他回到杭州後,再不在西北的殿室坐臥,永遠選在偏東方。因“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違顏咫尺,敢寧居乎”且每次入貢前都先陳列貢品在自己的皇宮中,焚香禮拜後才派遣出行。


    但他不知道他的恩主、大宋皇帝趙匡胤此時已踏上了條難知禍福的返鄉之路。3月9日,趙匡胤出開封,西幸洛陽。曆史上並沒留下什麽特別冠冕堂皇定要去的理由。如定要有,那麽最大最合情理的說法,就是他要回鄉祭祖。畢竟他父親趙弘殷的安陵就在那裏。那裏也是他的出生之地。


    臨行前,他弟弟趙光義照例向他請示“二哥,這次您什麽時候回來”他問得自然。因每次二哥離開,他都要留守,所以要問返程日期。可這一次他等了好久,他二哥都沒回答。直到他迷惑不解,抬頭去看,才發現他二哥正目光沉重地凝視著他。四目交投,趙匡胤緩緩說“不必了。這一次,你跟我一起走…”開封就留給了兒子趙德昭及四弟趙光美來看守。


    13日,趙匡胤攜弟來到安陵,依禮奠獻號慟,左右皆泣。之後他尋視大宋的西京洛陽城。見洛陽宮室壯麗,召來河南知府焦繼勳嘉獎勉勵,晉升彰德軍節度使。


    之後,有傳聞他到了趙普家。趙普罷相後,雖有河陽三城節度使等名銜,其實一直閑居洛陽,再不參與任何政事。這次會麵,對外宣稱不過是趙匡胤借機看望下老朋友。


    可從趙普家出來後,趙匡胤卻突然提出他不走了,要把國都從東京開封遷到西京洛陽。一言既出,天下震動。一叫李符的人上疏列舉了遷都8難,但趙匡胤仿佛是鐵了心,理都不理,群臣莫敢諫。隻有一叫李懷忠的人小心翼翼表現了他的‘忠心‘“開封有汴渠漕運,每年從江淮間運米數百萬斛。京城數十萬兵丁都靠這生活。陛下您突然遷都,在洛陽怎麽運糧?且庫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開封,實不可動搖”說的似有理,但趙匡胤依舊沒理。他知道,真正不願自己遷都的那個人很快就會自己找上門來。


    果然,大賤人晉王趙光義來了。這個溫文有禮、得體大方的‘好弟弟’從多角度多方麵對哥哥說了很多不宜遷都的話。但趙匡胤決心己定,他回答幹脆有力“遷到洛陽不行?不!我告訴你!洛陽隻是一時之計,往後我還要遷到長安”


    這涉及到洛陽、開封、長安這3大古代帝都名城間的差別。開封居於中原要衝,占天下漕運大利。以開封為國都,注定了會繁華昌盛。但開封的地理條件同時又隱含著軍事上的巨大劣勢。四麵曠野,一馬平川。隻要敵人渡過黃河,它就直接暴露在敵人刀槍之下。洛陽西有函穀,東有虎牢,皆天下之險關。當年以李世民的玄甲精銳都對洛陽城中的王世充束手無策。長安則更是四塞之地。當年秦國正因這巨大地利優勢,獨抗中原六國而安然無恙。長安城更是冷兵器史上最強軍隊蒙古鐵騎都沒法正麵攻破的安全保障。


    史上最長壽的2個王朝——東西周、前後漢,就都在長安、洛陽分別建都!還需要其他理由嗎?還會有人反對嗎?有!趙光義給他哥哥跪下,史稱“王叩頭切諫”


    趙匡胤沒法,隻能進一步解釋“西遷國都不為別的。就是想據山河之險而除冗兵之害。學周、漢那樣使天下平安”趙匡胤作為大宋開國皇帝,一切政治法令、立國之本都由他來開創。他也時刻修改著各種經實驗證明不合適的東西。如讓大宋後世苦不堪言的“冗兵”在開封那個無險可守的地方安家,就必須得有大量軍隊保衛。而搬到洛陽或長安,就能徹底改變這一陋政!


    但趙光義緩緩抬頭,向他哥哥說出了5個字。曆史證明,這區區5字就徹底決定了大宋3百年的錦繡繁華、屈辱悲哀及此後不斷地亡國變種之禍。這5個字的影響所及直到今天,還將繼續影響下去…


    趙光義說“在德不在險”此言一出,史稱趙匡胤不答。也就是說,皇帝陛下被這5個字震住了,沒話可說。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當天大賤人趙光義從地上爬了起來,在他哥哥麵前從容地走了出去。在場每一個人都知道了勝利的是哪一個。


    更詭異的是趙匡胤當著弟弟的麵無話可說,當弟弟如願離去後,他才望著背影,對左右說出另一番話“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仍看得極準,仍雄才偉略目光如炬。但為什麽你剛才不說啊?


    世界上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對“在德不在險”這5字真言的解讀。重新回顧一下趙普與趙光義間的明爭暗鬥,難道趙匡胤真的看不出他弟弟的狼子野心?當然不是!解讀趙匡胤可發現他初衷是穩住趙光義,先拿下趙普。2個混帳專權的東西都不能留,隻是要有先後。


    首先是趙普,借趙光義之手來打壓。一來國君不出麵,政局不會亂。二來也讓趙光義的賤人原形露一露,以後動手時沒人再說他不顧手足之情。


    而對趙光義要一步一步來,終究是自家兄弟。首先把趙德昭推上前台,再把國都遷了。一來符合國家利益,二來可解掉燃眉之急——趙光義已尾大不掉,在開封勢力盤根錯節。如想一舉拿下,勢必驚動天下。不如趁遷都之名把整套班底人馬都換一下。這樣不動聲色就把事情都辦了…


    但趙光義的對策也很直接:我已牢牢抓住了上層建築裏的根本力量。你是皇帝,聖旨至高無上,可也要人去實施才行。如全體反對,你能一個人去搬家嗎?何況你一切求穩,尤其對眼前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麵極度珍惜。且還特別好麵子,決不留下任何汙點罵名…那麽好吧!我當場向你叫板!除非你立即翻臉,要不你還得聽我的!


    就這樣,趙匡胤眼睜睜看著他弟弟大搖大擺心滿意足從他身邊走了出去卻毫無辦法,心情就此低落。鬱悶中,趙匡胤決定四處走走。他回到了自己出生地——洛陽夾馬營。


    往事曆曆在目,趙匡胤卻仿佛視而不見,緩緩向一條陋巷走去“朕記得小時候曾得到過一匹小石馬,常被玩伴所竊。所以埋在了這裏,不知是否還在”一呼百諾,立即有人去挖。果然石馬還在。趙匡胤接了過來,默默把它帶在身邊。


    臨行前,趙匡胤再次來到父母墳前。這次他悲從中來,突然撲倒在父親靈前“終生不得再朝拜於此矣”當天皇帝登上陵園的角樓。突然間取過弓箭,向西北方盡力射出“朕生不居此,死當葬於此…此箭所停處即朕之墓園”他拿出那匹小石馬,命人埋在箭落之處,以作表記。


    4月11日,趙匡胤離開洛陽東歸,15日回到開封。繼續他最後半年的生命…


    21日,南唐的最後一個州江州在李煜投降之後又抵抗了5個月才被攻破。因要懲罰這批冥頑不靈的南唐人,宋軍主帥曹翰下了屠城令。這是征南唐之役中唯一一次被記錄在史的慘痛。為了南唐的和平,讓我們再一次向第一名將曹彬的仁慈致敬!


    8月13日,宋太祖趙匡胤發動了生命中最後一次遠征。黨進為主將、潘美為監軍,分兵5路北伐太原!郝崇信、王政忠出汾州;閻彥進、齊超出沁州;孫晏宣、安守忠出遼州;齊延琛、穆彥璋出石州;驍將郭進出代州!22日,大軍已殺到太原城下!


    這一次大宋派出的都是駐守西北邊疆多年的宿將。且無論潘美、黨進或郭進,都是飛揚勇決,銳不可當,隻認刀槍不認人的主兒。他們絕不會留給劉繼元太多時間。


    9月1日,黨進在太原城下大敗北漢軍隊。而劉繼元已沒別的辦法,除集結少得可憐的部隊死守太原城,隻有馬上向契丹求援。遼景宗耶律賢派耶律沙、塔爾率重兵前來援救。


    一場規模空前的血戰似已無可避免。這是最巔峰的大宋軍隊與剛剛從睡王昏庸統治下複蘇的契丹軍團的直接對決!如兩軍真的正麵交鋒,鹿死誰手殊為難料。但結局定是驚人的,很可能直接改變曆史進程!


    但就在此時,突然從宋朝國內傳來一驚天動地的消息。數萬大宋將士瞬間僵硬,他們沒法相信這一切。


    他們的皇帝、那位英明神武,從不生病,2個多月前還生龍活虎送他們出征的人,竟駕崩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陳橋到崖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中宋韻5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中宋韻55並收藏從陳橋到崖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