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急如焚之際,惡從膽邊生,狠下心來,命令身前數千弓弩手立即發射,對盾兵陣列進行無差別射擊。


    可高正理顯然忘記了,是他自己調來的立盾,也是他自己將數千盾兵推向第一線,用以抵擋明軍火槍的射擊。


    立盾對於火槍射擊確實有效,這時的火槍彈無法擊穿沉重的立盾。


    但立盾防護的方向是東麵明軍陣地,而此時明軍已經與盾兵膠著。


    高氏軍弓弩手的箭矢密集地射向這個區域,而盾兵背朝弓弩手,明軍士兵卻是麵向弓弩手。


    更重要的是,明軍士兵因為拋棄了火槍,加上身上沒有沉重的鎧甲,見敵人弓弩箭矢射來,第一反應就是反向躲在了立盾後麵,把盾兵的身體當成了最好的掩護。


    但盾兵兩兩相持立盾,不用說是一百八十度轉身,就是九十度轉個向也是不易。


    在這種情況下,後果可想而知。


    無差別射擊無形之中變成了對高氏軍盾兵自己人的單方麵屠殺。


    高正理反應還算快,眼見情形不對,立即下令停止射擊,但就這一瞬間的功夫,弓弩手已經完成了兩輪齊射。


    四千盾兵至少在一半死在自己人的箭矢之下,而明軍士兵的傷亡卻是微乎其微。


    就在高正理下令停止射擊的那一刻,八百明軍士兵由此發動了強行突擊。


    所謂強行突擊。是因為明軍士兵身上無可以遮掩的鎧甲,而盾兵陣與弓弩陣之間有著七八丈左右的間距,在這個間距之中。明軍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來躲避箭矢的。


    弓弩齊射,從下令到發射隻需要一呼一吸的時間,可如果強行中斷射擊,那麽弓弩手會將拉滿的弦慢慢鬆開,這時所花費的氣力遠比拉開弓弦要大得多,而且時間更慢。


    楊廷式命令突擊,並非他懂得抓住這個機遇。而是背後的潰兵再次湧上來了,楊廷式知道。如果失去了盾兵做屏障,混於潰兵之中,如果高正理再來這麽一些無差別射擊,那麽。八百明軍就必變成八百隻刺蝟無疑。


    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拚死一搏,出於這個想法,八百明軍使出吃奶的力氣,為這七八丈距離拚命衝刺。


    高正理對自己今日的臨場發揮很是惱火,他剛剛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將自己的數千盾兵射殺一半,而今因為突然中斷射擊,而給了明軍突破的機會。


    這時高正理看見明軍發起衝鋒。心中萬分後悔下令停止射擊。


    既然已經死了一半,何不將錯就錯,殺光這個區域中任何一個會喘氣的人。也不至於如今這麽被動。


    盾兵陣之後再無可向前抵擋明軍衝鋒的步、騎兵,隻有八千弓弩手待命,而此時就算下令射擊,也已經來不及阻擋明軍的靠近。


    被敵人靠近的弓弩兵等於就是待宰的羔羊,如同被敵人接近之後的立盾兵。


    高正理情急之下,丟車保帥。下令弓弩手向中心聚集,而他自己則率數十親衛拔腿向北門而逃。


    如果這一幕被高方的在天之靈看到。必定會破口大罵。


    一萬多大軍,竟被八百敵人拖了整整一個多時辰,如今,不但損兵折將,做為主將的高正理竟丟棄麾下近萬士兵逃跑。


    這不但是個天大的笑話,而且實在不象是高正理所能為之事。


    高正理軍旅生涯數十載,豈是一個不知軍不懂兵的莽漢?


    其實,高正理隻所以陰溝裏翻船,還是隻於被楊廷式部突然從天而降所震懾,混亂之下以少量軍隊試探性進攻,而被明軍火槍陣一溜煙功夫全滅。


    這就更加加重了高正理的謹慎,於是調派立盾,達成了明軍拖延的目的。


    而如果不是東門潰兵突然而至,楊廷式也不至於狂妄到以八百人衝擊敵人上萬大軍的境地,那麽,高正理部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到現在這種地步。


    一著錯落滿盤皆輸,高正理如果能狠下心來,拋棄四千盾兵不要,也能將八百明軍殉葬,可往往結局就在人的一轉念之間。


    當明軍從盾兵陣衝鋒之時,結局就已經注定。


    身揣手榴彈的明軍無疑是突擊作戰的尖刀,根本就不是弓弩兵能抵擋得了的,所謂狼入羊群,就是這個道理。


    高正理的決定其實是正確的,此時不逃,那麽就等著成為俘虜或者在混亂中陣亡。


    高正理心中還存有一線希望,那就是北門還有他的兩萬大軍,隻要能活著回到北門,高正理想好了,就帶著這兩萬大軍向西突圍,先去乞藍部,獲得補給之後,在大理與天竺的邊境紮根壯大,以圖將來。


    可惜高正理沒有預料到,擊破東門的那三個煞神豈會如此容易讓他溜走。


    百裏義三人突破東門之後,隻有百裏義率軍從背後追擊潰兵,百裏康、孫仕旭分別率軍從東門向南、北門迂回,就在高正理攜親衛逃至離北門五裏地時,迎麵便是百裏康的五千新軍。


    高正理也死了。


    沒有人說得清他究竟是怎麽死的,但百裏康解釋說是高正理眼見敗局已定,憤然自盡的。


    但百裏義和孫仕旭都不相信,因為能丟下萬人大軍逃命的人是不可能自盡的。


    但二人都沒有說穿,因為他們知道,有些事隻能想,不能說。


    此戰之後,有數以萬計的潰兵從西門逃出,這夥潰兵日後流竄至天竺邊境,成為著名的流寇,號稱“沙拉馬地軍”,最強大時,兵員超過三萬人。


    其首領據說是高氏子弟,高正理的兒子高智升。


    直至許多年之後,被明國的藩國“吐蕃王”趙匡胤率八萬大軍擊潰,之後衰敗,直至無聲無息。


    騰衝府一戰結束,代表著明國基本上統一了整個東亞大陸。


    而金陵府中百裏無忌正在納妃,上千裏外的緊急軍報,為百裏無忌的納妃獻上了厚禮。


    高佛音被冊封為“淑妃”。


    之後,高思聰被冊封為“大理王”,至此,大理國八府、四郡、四鎮三十七部正式並入明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