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明軍僅付出了少量的傷亡順利登陸與段氏軍會合。


    經過短暫的兩軍陣前商議。


    由此,以三千明軍為刀尖,段氏軍守護左右兩翼的反擊態勢確立。


    明軍士兵以手榴彈開路,擋路者皆粉身碎骨,到後來,“農夫”軍士兵隻要發現明軍士兵衝自己而來,就趕緊退避三舍。


    如此,明軍如入無人之境,眨眼間,已經突進數裏地。


    明軍發起衝鋒時,高智平還沒有掌控住混亂的軍隊,這宣告著他已經沒有時間去整肅軍隊了,而且,如果他再不逃跑,就很有可能成為明軍的俘虜。


    顯然,高智平沒有掌控軍隊的能力,但對於自保是相當在行的。


    當發現情況已經不可控製時,高智平明智地遵從其父親的建議,丟棄三萬“農夫”軍,率六千弓弩手向西邊的騰衝府撤退了。


    自此,三千明軍其實已經不是在做戰了,而是抓俘。


    三萬“農夫”軍,就算是三萬頭豬,任由明軍士兵抓,那也得抓上半天。


    高智平的撤退非常順利。


    但西岸正式落入明軍和段氏軍的手裏。


    東岸的百裏康和段氏軍將領都鬆了一口氣,段氏軍將領開始吹捧百裏康的指揮才能和臨機應變的能力。


    但百裏康卻開始擔心,因為,高氏軍的主力不見了。


    除了這支“農夫”軍和那些隻見箭矢未見人影的弓弩軍。其它的高氏軍不見了。


    他們會去哪呢?百裏康仔細地過濾著戰場上每一個細節。


    而這時,從對岸招架的傳訊兵回報,據俘虜交待。兩路高氏叛軍分別從上、下遊渡江東進,目標很可能是大理府。


    這個消息讓段氏軍將領再次心急如焚,丟掉大理府,那就等於失去了繁華的生活。


    最關鍵的是那裏有他們的一家老小和數十年的積蓄。


    百裏康一開始時也認為敵人的目標會是大理府,但看著這些將領的反應,他心裏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大理府雖說是大理國首都,但戰略意義遠沒有想像中那麽大。


    就算叛軍占領了大理府。但大理府東邊的會川、善闡、威楚三府軍事重鎮,如三把利劍緊緊包圍著大理府。除非叛軍能一舉攻下這三府中的至少兩府,才能盤活整個戰局。


    否則,占領大理府的好處僅限於象征意義。


    百裏康不認為高方會是個軍事白癡,能這麽多年帶兵打仗在段思平手下建功立業的人。如果誰把他當傻子,那麽,誰自己就是最大的傻子。


    百裏康自然也不傻。


    徐世銘率眾已經向西北方向離開,大理府中有徐守仁率數百明軍坐鎮,自己在昨天已經將數千士兵遣回大理府聽候徐守仁調遣,百裏康相信,除非叛軍有數萬大軍攻城,否則憑徐守仁的能力,固守應該沒有問題。


    就算叛軍從上、下遊突破的兵員有數萬人。百裏康也不擔心。


    因為大理府城中有十數萬百姓,挑選在兩三萬青壯協助守城應該問題不大,因為徐守仁這些天已經將囤積在大理各州府的軍火物資轉運到大理府。就算事態真按照最壞的方向發展,百裏康也有理由相信,徐守仁支撐幾天是沒有問題的。


    想到這裏,百裏康覺得眼前一片開朗,既然後顧無憂,他何必為敵人主將的迷陣所惑?


    自己的任務雖然是拖延、阻止叛軍主力向大理府進攻。


    但如果跟隨著叛軍起舞。太過被動。


    圍魏救趙的策略,百裏康自小就耳熟能詳。


    於是。百裏康立即下令所有過江的軍隊全速西進,目標騰衝府。


    這個命令又讓段氏軍的將領目瞪口呆,摸不著頭腦。


    但有了剛剛三千明軍的戰場發揮,和百裏康指揮若定的氣勢,將領們隻能將不滿和猜疑埋在心裏,轉頭去對部隊下達出發命令。


    於是,東岸的二萬軍隊開始過江,而對岸的明軍和段氏軍開始將俘虜移交,迅速整裝之後,向騰衝府急行軍而去。


    這是典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遊擊策略。


    你打我要害之處,我打你的必救之地。


    大理府是段氏政權的首都,騰衝府何嚐不是高方的老巢?


    百裏康這是在賭博,他賭的是大理府在徐守仁的統率下,堅持的時間會大於騰衝府堅持的時間,隻要先行攻下騰衝府,那麽叛軍中間就會分裂,叛軍的組成部分之一——各個部落的酋長們就會考慮到戰後自己部落是否能抗得住所要遭受的損失。


    因為如果叛軍戰敗,那麽參與的各部落勢必將遭受段氏和明軍的嚴厲懲罰,這懲罰很有可能就是讓這個部落從此消失。


    這是這個時代戰爭的潛規則。


    所以,百裏康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做的就是以最快速度挺進至騰衝府城下,並以最快速度攻下騰衝府,如此,叛軍就會陷入後路被斷的局麵。


    從瀾滄江到騰衝府和到大理府的路程幾乎是相同的。


    取決於誰先到,誰先攻城成功。


    ……。


    在戰場下遊戲的高方自然不會知道百裏康做出的應對策略是如此的狠辣。


    高方原本是想以高智平在正麵堵住西攻的段氏軍和明軍。


    然後讓兩鎮的府兵占領蘭溪郡,自己渡江之後北上,如此對大理府形成夾擊之勢。


    而且,高方有兩種選擇,一是如果高智平能頂住段氏軍和明軍,那麽,高方將率大軍直接與高智平合擊瀾滄江東岸的段氏軍;二是如果高智平頂不住,那麽,高方在出發之前就交待過,讓高智平不必管“農夫”軍的死活,直接率六千弓弩兵撤回騰衝府,而高方將率大軍轉向東北方的大理府,與兩鎮的府兵合擊大理府。


    高方的戰略想法並沒有錯,可以說是正確的。


    因為他不但將事情的最壞處都考慮進去了,但高方並沒有想到他的對手百裏康並不是一個純綷的武將,而隻是半個武將,他的另外一半是文人。


    還是個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文人,這樣的文人想法天馬行空,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對這樣的人來說,兵法,那就是一個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