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無忌甚至因此忘記了自己已是中年之人,在一個比自己女兒還小的女孩麵前,竟起了爭勝之心。
“空則不可說,非空不可說,共不共叵說,但以假名說。”百裏無忌針鋒相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諸法空是不可說的,諸法不空也是不可說的,諸法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均不可說。
但如果隨順機緣設立假名則一切又都可說了。
空、不空、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四句總攝了諸法實相,一切都無逃乎其囿。
它們在一方麵看來是全然不可說的,另一方麵看來卻又統統可說了,在其中根本分不出什麽可說之際與不可說之際,它們是既可說又不可說的。
這時,如果認為隨機設教就是俗諦、自契自證才是真諦,那就是於無分別中妄分真俗了。
百裏無忌通過這句話反駁段佛音,她所說的適當的機緣未必就是真正適當的機緣。
這也就是“說,可說;不可說,不說”的道理。
說可說的,不說不可說的。
既然不可說,那便不說。
段佛音有些意料不到百裏無忌居然會論禪,甚至被他一言駁倒。
在一下子回答不上之際,段佛音開始迂回,她說道:“不想,陛下亦是同道中人,佛音自愧不如,不過,既然陛下不可說,那不妨聽聽佛音說可說之事。”
百裏無忌心中有些得意。他隨口應道:“佛音公主但說無妨。”
段佛音見前麵迂回戰術失敗,為防節外生枝,於是轉入正題。她說道:“既然明國朝廷無法派遣更多的官員進入大理,佛音有一想法,大理國納入明國之後,為解大理國官員不足之困,凡州府官員由明國委派,州府以下官員就由段氏指派,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百裏無忌心中的得意瞬間冷卻。他知道段佛音開始從迂回轉入了正麵攻堅戰了。
她的話很中聽,將高級的官位留給明國朝廷委派的官員。而將下級官位留給自己。
稍有頭腦之人都能明白,政權的根基在於基層。
如果基層官員控製在段氏手裏,那麽明國朝廷派去的州府官員就等於光杆司令,成了擺設。
這是萬萬不可的。完全不符合明國的利益。
百裏無忌斷然回絕道:“公主之議斷斷不可,令尊誠心將國土獻於明國,朕豈可過河拆橋,寒了令尊的心?朕看不如這樣,大理國各州各縣所需要官員人數,可按明國二人、段氏一人安置,如此分配,公主以為如何?”
百裏無忌此法自認是天衣無縫,今後大理國從上到下。三分之二的官員來自明國,明國因此可以完全掌握住大理國的政權,至少。不會被段氏喧賓奪主。
段佛音聽了,也認為百裏無忌滴水不漏,但百裏無忌卻忘記了一件事,令他的話中泄露出了一些本不應該泄漏的事實。
段佛音笑了,因為她聽出來了,明國朝廷很可能正處於內亂之中。至少,不象表麵上那樣鐵板一塊。結合前些日子中書省暴亂和馮道的自盡,段佛音有理由相信,百裏無忌眼下很為難。
百裏無忌話中無意中流露出今後大理國的政治格局,是明國二、段氏一,這很清楚地說明明國真正委派到大理國的官員人數遠不如前麵所講的八成,而是六成多,甚至更少。
也就是說,段氏將可決定三成以上的大理官員。
而這,還是百裏無忌主動提出的。
接下來,段佛音決定,要開始進攻了。
段佛音道:“既然陛下主意已定,佛音就不枉語了。官員之事就按陛下所說的辦,但大理府一直是段氏的基業,段氏所牽涉的利益太多,還請陛下體諒,勿令明軍駐紮在大理府中。”
談判中往往一方開始讓步,另一方便需要或多或少的讓一些步做為回應。
這是不成文的規矩。
段佛音以官員之事讓步來換取百裏無忌對明軍入駐大理府的讓步,其心思不可謂不縝密。
百裏無忌看著段佛音,再次感歎,真小看她了。
沉吟許久,百裏無忌首肯了。
倒不是百裏無忌示弱,而是百裏無忌從大局處考慮到,段氏需要緊守大理府的基業,如果逼迫過甚,引起反彈,則會影響自己對國內的改革,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都會被牽扯過去。
與其如此,不如安撫段氏,讓它守住大理府這盤基業,以此來換取明國對大理國整國局勢的掌握。
大理府說大了也不過是一州之地,相對於大理國整個國家而言,占地太少了。
隻要明國掌控了整個大理國,大理府就算被段氏守望得水泄不通,也不過是“國中之國”,隻要百裏無忌願意,大理府隨時將處於明軍的兵鋒之下。
百裏無忌挑了挑嘴角道:“公主好心計。不過朕還是允準了,如你所願,明軍將不進入大理府,隻駐紮會川、弄棟、騰衝、威楚、善闡五府,各六千人。如此,公主可滿意?”
段佛音聞言大喜,趕緊接口道:“謝陛下洪恩。如此,佛音就可以向父皇交差了……。”
百裏無忌突然抬手阻止段佛音說下去,他正容問道:“朕想問問,大理將保留多少軍隊?”
段佛音一愣,她隨即明白百裏無忌想要知道這個的真正用意,她回答道:“回稟陛下,父皇派佛音來金陵府時,曾經說過,大理軍隊當保持五萬人規模,不知陛下能否應允?”
百裏無忌仰頭思索了一會,開口斷然否決道:“段氏最多隻能有三萬軍隊,否則,朕將會派更多明軍入駐大理。”
段佛音有些為難,她知道對於段氏而言,軍隊等於是利益的保障,沒有軍隊,段氏乃至整個大理,都是明國案板上待宰割的肉。
段佛音試探地問道:“陛下可否寬容些許?四萬,段氏隻保留四萬軍隊,還請陛下恩準。”
百裏無忌有些好笑,他問道:“佛音公主以為,在明軍的包圍之下,三萬軍隊和四萬軍隊有多大的差別?”(未完待續)
“空則不可說,非空不可說,共不共叵說,但以假名說。”百裏無忌針鋒相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諸法空是不可說的,諸法不空也是不可說的,諸法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均不可說。
但如果隨順機緣設立假名則一切又都可說了。
空、不空、亦空亦不空、非空非不空四句總攝了諸法實相,一切都無逃乎其囿。
它們在一方麵看來是全然不可說的,另一方麵看來卻又統統可說了,在其中根本分不出什麽可說之際與不可說之際,它們是既可說又不可說的。
這時,如果認為隨機設教就是俗諦、自契自證才是真諦,那就是於無分別中妄分真俗了。
百裏無忌通過這句話反駁段佛音,她所說的適當的機緣未必就是真正適當的機緣。
這也就是“說,可說;不可說,不說”的道理。
說可說的,不說不可說的。
既然不可說,那便不說。
段佛音有些意料不到百裏無忌居然會論禪,甚至被他一言駁倒。
在一下子回答不上之際,段佛音開始迂回,她說道:“不想,陛下亦是同道中人,佛音自愧不如,不過,既然陛下不可說,那不妨聽聽佛音說可說之事。”
百裏無忌心中有些得意。他隨口應道:“佛音公主但說無妨。”
段佛音見前麵迂回戰術失敗,為防節外生枝,於是轉入正題。她說道:“既然明國朝廷無法派遣更多的官員進入大理,佛音有一想法,大理國納入明國之後,為解大理國官員不足之困,凡州府官員由明國委派,州府以下官員就由段氏指派,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百裏無忌心中的得意瞬間冷卻。他知道段佛音開始從迂回轉入了正麵攻堅戰了。
她的話很中聽,將高級的官位留給明國朝廷委派的官員。而將下級官位留給自己。
稍有頭腦之人都能明白,政權的根基在於基層。
如果基層官員控製在段氏手裏,那麽明國朝廷派去的州府官員就等於光杆司令,成了擺設。
這是萬萬不可的。完全不符合明國的利益。
百裏無忌斷然回絕道:“公主之議斷斷不可,令尊誠心將國土獻於明國,朕豈可過河拆橋,寒了令尊的心?朕看不如這樣,大理國各州各縣所需要官員人數,可按明國二人、段氏一人安置,如此分配,公主以為如何?”
百裏無忌此法自認是天衣無縫,今後大理國從上到下。三分之二的官員來自明國,明國因此可以完全掌握住大理國的政權,至少。不會被段氏喧賓奪主。
段佛音聽了,也認為百裏無忌滴水不漏,但百裏無忌卻忘記了一件事,令他的話中泄露出了一些本不應該泄漏的事實。
段佛音笑了,因為她聽出來了,明國朝廷很可能正處於內亂之中。至少,不象表麵上那樣鐵板一塊。結合前些日子中書省暴亂和馮道的自盡,段佛音有理由相信,百裏無忌眼下很為難。
百裏無忌話中無意中流露出今後大理國的政治格局,是明國二、段氏一,這很清楚地說明明國真正委派到大理國的官員人數遠不如前麵所講的八成,而是六成多,甚至更少。
也就是說,段氏將可決定三成以上的大理官員。
而這,還是百裏無忌主動提出的。
接下來,段佛音決定,要開始進攻了。
段佛音道:“既然陛下主意已定,佛音就不枉語了。官員之事就按陛下所說的辦,但大理府一直是段氏的基業,段氏所牽涉的利益太多,還請陛下體諒,勿令明軍駐紮在大理府中。”
談判中往往一方開始讓步,另一方便需要或多或少的讓一些步做為回應。
這是不成文的規矩。
段佛音以官員之事讓步來換取百裏無忌對明軍入駐大理府的讓步,其心思不可謂不縝密。
百裏無忌看著段佛音,再次感歎,真小看她了。
沉吟許久,百裏無忌首肯了。
倒不是百裏無忌示弱,而是百裏無忌從大局處考慮到,段氏需要緊守大理府的基業,如果逼迫過甚,引起反彈,則會影響自己對國內的改革,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都會被牽扯過去。
與其如此,不如安撫段氏,讓它守住大理府這盤基業,以此來換取明國對大理國整國局勢的掌握。
大理府說大了也不過是一州之地,相對於大理國整個國家而言,占地太少了。
隻要明國掌控了整個大理國,大理府就算被段氏守望得水泄不通,也不過是“國中之國”,隻要百裏無忌願意,大理府隨時將處於明軍的兵鋒之下。
百裏無忌挑了挑嘴角道:“公主好心計。不過朕還是允準了,如你所願,明軍將不進入大理府,隻駐紮會川、弄棟、騰衝、威楚、善闡五府,各六千人。如此,公主可滿意?”
段佛音聞言大喜,趕緊接口道:“謝陛下洪恩。如此,佛音就可以向父皇交差了……。”
百裏無忌突然抬手阻止段佛音說下去,他正容問道:“朕想問問,大理將保留多少軍隊?”
段佛音一愣,她隨即明白百裏無忌想要知道這個的真正用意,她回答道:“回稟陛下,父皇派佛音來金陵府時,曾經說過,大理軍隊當保持五萬人規模,不知陛下能否應允?”
百裏無忌仰頭思索了一會,開口斷然否決道:“段氏最多隻能有三萬軍隊,否則,朕將會派更多明軍入駐大理。”
段佛音有些為難,她知道對於段氏而言,軍隊等於是利益的保障,沒有軍隊,段氏乃至整個大理,都是明國案板上待宰割的肉。
段佛音試探地問道:“陛下可否寬容些許?四萬,段氏隻保留四萬軍隊,還請陛下恩準。”
百裏無忌有些好笑,他問道:“佛音公主以為,在明軍的包圍之下,三萬軍隊和四萬軍隊有多大的差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