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事情剛開始,明國就失去了一個丞相和數百官員。


    這樣的代價委實太大了些。


    如果繼續強硬推行下去,流得血將會更多。


    可放棄改革,百裏無忌絕不答應,興衰輪回,明國如果還是繼續走回老路,就算現在強大,也隻是另一個大唐帝國的翻版。


    帝國的覆滅,就最基本的原因在於無法自我修複和完善。


    帝國存在的時間越長,所產生的利益集團就會越強大,想要改革難如登天。


    打個比方,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朝中都會誕生許多的勳爵,而這些勳爵都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帝國更替的朝代越多,勳爵就越多。


    而這些勳爵的子嗣,一大家子,隻要活著,就可以向朝廷伸手要俸祿,如此一來,朝廷單就每年給他們的俸祿,就花光賦稅的一半,甚至大半。


    這樣的國家,無疑是自絕墳墓。


    這就是每個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半晌之後,徐世銘看著百裏無忌還在為難之中,他輕聲說道:“皇上可否想過,以退為進之策?”


    百裏無忌腳步為之一頓,轉頭問道:“徐相請明說。”


    徐世銘艱難地咽了一口唾沫,開口道:“時間。請皇上為這些舊臣寬容些時間,明國戰爭方息,不但百姓需要休養生息,這些舊臣也需要一個過渡時間。皇上春秋鼎盛。哪怕晚上十年也一樣可以推行改革,何必爭這一時?”


    百裏無忌臉色有些陰冷,他問道:“徐相可是想讓朕再看十年這些貪官汙吏橫行明國各州?”


    徐世銘不客氣地頂撞道:“皇上也不能斷定。舊臣中就沒有一個好官吧?”


    “你……。”百裏無忌為之語塞。


    確實,連壞人之中都有好人,何況舊臣也是讀聖賢書長大的。


    隻是舊臣比起明國兩學府新進生員來說,接受能力相對低下,而且有了舊官場的陋習,很難從根底上改變。


    這也是百裏無忌放棄改造舊臣的根本原因。


    習慣、作風的養成需要時間,但一旦養成之後。再要將它改過來,所花的時間將更長、難度更大。


    可百裏無忌無法反駁徐世銘的話。因為百裏無忌自己也知道,明國現在十幾萬舊官員,其中哪怕一成是好官,那也將是個很大的數字。


    一成。就是一萬多人,相對於十幾萬人來說隻是一成,但如果獨立出來,這一萬多人,就是一萬個家庭,十來萬人口,不可謂不巨大。


    何況比例未必隻有一成是好官。


    而這些人將成為百裏無忌改革的犧牲品,受無枉之災。


    這也許是百裏無忌從小養成的個性——“慈不掌兵”。


    犧牲,對於勝利來說。是必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政治不一樣,它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妥協。


    利益的交換。在達到目的的前提下進行利益交換,這就是另一種方式。


    可惜,百裏無忌無法理解,也認識不到。


    做為明軍的統帥,百裏無忌是卓越的,可做為政治家。百裏無忌還是力有不逮。


    而這,是徐世銘的強項。


    徐世銘上前一步。勸說道:“皇上,臣有個下策,請皇上斟酌。”


    百裏無忌點頭道:“講。”


    徐世銘道:“大理國請降,並派佛音公主親赴金陵和親,誠意甚篤。既然如此,何不允準大理國請降?皇上一麵冊封、追諡馮相、安撫舊臣,一麵將大理國納入明國版圖,之後,皇上可以慢慢分批將舊臣向大理國調派,臣估算過,以大理國土地人口,容納三四萬以上官員不在話下,皇上以為如何?”


    百裏無忌再次苦笑,他聽明白徐世銘的話了,徐世銘是想,隻要百裏無忌不立即清除舊臣,留出時間來,將降服的大理國做為明國的“垃圾筒”,然後將舊臣做為“垃圾”一批一批地送往大理國。


    如此明國國內清靜了,百裏無忌也就達到了改革的目的,而舊臣中除了一批實在民憤巨大的官員被清除,至少有一半可以送往大理國繼續做官,還有些好的、可以改造的舊臣則繼續留在明國國內。


    其實徐世銘的話有可行性,但問題是段思聰願意嗎?


    他派佛音公主前來和親,打的是什麽主意,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問題就再次回到了原點。


    段思聰不樂意,那就隻好打了,可打,明國這些舊臣不樂意了,如今就算是百裏無忌放棄利用戰爭整編各州軍隊,想來也沒有舊臣會相信了。


    如今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徐世銘見百裏無忌苦笑,他試探著問道:“皇上有何為難之處?還請示下。”


    百裏無忌隨口道:“大理段氏會同意徐相向大理派遣官員麽?”


    這就是問題最關鍵的一點。


    其實大家都明白,當大理國的所有官員都是明國所委派的,那就算是段思聰依舊的皇帝,也隻是個光杆司令,傀儡而已。


    試想,這樣的事,段思聰如何能答應?


    換做百裏無忌,寧可不要虛名,也要抓住實權。


    徐世銘聽了百裏無忌的問話,他笑了,因為百裏無忌這話中的意思有了鬆動的跡象。


    也就是說,隻要段氏同意明國派官員去大理國,那麽百裏無忌很可能答應徐世銘的策略。


    徐世銘無疑是天生的政治家,隻要有縫隙,那就有成功的希望。


    徐世銘微笑著對百裏無忌說道:“此事雖然困難,但並非沒有辦成的希望,隻看皇上願意與否?”


    百裏無忌答道:“徐相的主意,朕認可,隻要段氏答應大理國八成官員由明國朝廷委派,朕就答應大理國請降之事,不再出兵攻伐。”


    徐世銘更安心了,因為百裏無忌所提出的條件比之前更鬆了一點,那就是不是所有大理官員由明國朝廷委派,而是隻要八成。


    聽起來八成之數很大,留給段氏的隻有兩成,但這需要看基數。


    徐世銘估算過大理國的大致人口數和相對應的官員數量,全國至少有官員數兩三萬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