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百裏無忌不相信這些兄弟的忠誠,而是事情真要到了那個份上,叛與不叛,絕非是這些兄弟們能決定的,而是那些驕兵悍將逼迫的。


    從龍之功,永遠是對為人臣子最居you惑力的殊榮。


    而做為二、三品大將的這些兄弟們,真要調到四萬禦林軍中,恐怕位置是僧多粥少,難以滿足他們的尊嚴和虛榮心。


    所以,百裏無忌暫時不動八萬禦林軍的編製,隻有這樣,他才能最大限度地照顧好這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


    況且,明國也並非象表麵上那樣安定詳和,這不,現在不就出了中書省這番亂局嗎?


    百裏無忌真實的想法是將禦林軍控製在四萬人,如此既能保護皇室的安全,也不會拖累皇室的收支平衡。


    因為百裏無忌的原意是等到政治走入正規後,將禦林軍開支獨立於明國財政之外,由皇室自己供養。


    百裏無忌無疑是財大氣粗的,他所擁有的財產已經多到不可計算的地步。


    這絕無一分一毫來自明國國庫,而是這二十餘年來,遍布明國各州各府醉仙酒的金字招牌產生的利潤。


    僅此一項收益足以應付四萬禦林軍的開支。


    由皇室獨自供養禦林軍,既減輕了國庫的壓力,也保證了禦林軍的忠誠度,同時,令皇室真正地在明國政治勢力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此。中立的皇室將是明國政治最有力的定海神針。


    這樣一來,明國的政治局麵將成為以中央朝廷文官執政並統轄各州駐軍保境安民;參謀院統轄新軍負責明國對外作戰;而禦林軍保持中立,負責皇室安全。


    三方麵軍隊。新軍與州府駐軍數量相等,唯有禦林軍人數最少,這硬性的數量限製,保證了百裏無忌後代繼承者不會有實力染指執政權,因為僅憑四萬禦林軍是無論如何都控製不了明國政局的。


    如此,百裏無忌就將軍隊這隻猛虎收進了籠子,這不但不會令曆史上宋朝揚文抑武的政局重演。反而能極大地促進軍隊戰力的提升。


    薪火相傳,這些縱橫沙場二十餘年的宿將。卸職之後,在學府任職,以教導學子為己任,為明軍的強大打下最紮實的根基。改變曆朝曆代以來,名將皆出自同一門下的陋習。


    有了控製軍隊的方法,百裏無忌自然將精力轉到了朝廷這些官員身上。


    這也就是百裏無忌要從兩學府中進升一批新生力量的主要原因。


    年輕的學子是這個時代中思想最開放、接受能力最強、心靈也最幹淨的人,可以說把握了這個層次的人,等於掌握了明國的一半實力。


    而最重要的是,這層學子可以對原有的舊勢力造成最有力的打擊。


    新、舊,老、少,本就是兩個天然的對立陣營。


    勿須引導,就是天敵。


    在禦林軍血腥的鎮壓之下。參與暴亂的官員不停地向中書省中心退卻。


    到了此時,再無一人敢以身試法,對抗禦林軍的清場。


    因為他們已經明顯感覺到。這一次皇帝恐怕是要痛下殺手了。


    真正死於禦林軍刀下的也就剛開始的那一批敢對抗者,殺雞敬猴,在任何時候都有相同的意義,禦林軍之後的清場,非常順利,再無一個官員敢自恃身份而對抗拘捕。


    僅用了一個半時辰。近萬人的暴亂被撲滅,事後清點。真正死於禦林軍刀下的僅五十三人,最大的傷亡來自鬥毆中的踩踏。


    這場群毆死亡人數總計達到八百餘人,不包括死於禦林軍刀下的。


    而死者中三品以上的官員無一人。


    四至六品官員三十一人,七至九品官員一百六十人,其餘皆被召集來支援的官眷、衙役、護院,甚至還有地痞、流氓。


    而殺於禦林軍刀下的皆是官員,其中三至五品的二十一人,五品以下者三十二人。


    從上麵的數字可以看出,這場暴亂的實質。


    官位高者在sao亂發生時,並沒有起到阻止事態發展的作用,而是有意識地呼朋喚友,組織起暴亂,這些人心懷不滿,有心引起風波,以便乘亂混水摸魚,以要脅皇帝,平衡甚至壓垮新官員勢力的崛起。


    馮道就是其中一個組織者,發起者,但同樣是一個受害者。


    利益並非就是需要自己貪髒枉法,相反,馮道可以說是兩袖清風,凡他手中經過的錢財,筆笑聲在冊,絕無一分落入他的口袋。


    但這並不說明這次的暴亂中,馮道沒有利益牽扯,相反,馮道牽扯得很深,相當深,否則,以馮道“不倒翁”的性格,何須親自上陣,組織這一波的辯論。


    隻是馮道沒有想到,這一波政見的辯論,到頭來在有心之人的煽動下,發展成了暴亂。


    這世上貪官有很多種,貪法千奇百怪。


    最常見,也是最下等的是雁過拔毛式,隻要有事求助於他,不管是誰,不管什麽事,不管錢多錢少,他都會伸手,這種貪官往往一抓一個準,也是最引人注目的。


    而中等貪官就比較“文雅”,他們的貪墨方式相當有學問。譬如,可以經過一個古玩店鋪,如果有人要送禮,則去古玩店高價買一副字畫,然後送字畫給官員,官員收到字畫之後,再將字畫還給店鋪,將錢取走。


    這種貪官,一般不顯山不露水,隻有在認為安全的時候出手,一般出手次數少,一旦出手,價值較大,,而平時,生活上都很收斂,不會露財於外,所以很難被人發覺。


    而最上等貪官,他根本不貪墨,甚至比清官還要清貧,他講究禮義廉恥、孝悌忠信,滿口仁義道德,仿佛他就是世上忠臣的表率。


    事實上,這種官員真不行貪墨之事,他隻照撫他麾下的官員,成為那些官員的保護傘,而他的生財之道,就來自被照撫者的進獻。


    馮道便是這種官員的典型。


    在暴亂發生之後,他本可以及時阻止,如果力有不逮,他完全可以直呈皇帝,如此縱然他有失職、失察之責,卻無罪。(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