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兩方因為鮮血和財富所引起的新恨會同舊怨,到了不可緩解的地步。


    光複十四年(964)年正月初一。


    還沒來得及慶賀新春的大理國,迎來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內戰。


    由於參戰的人員太多,裝備又極其簡陋,造成的傷亡倒不是很大。


    許多在抹殺的戰場上,往往是兩個士兵用雙手在“消滅”對方,他們沒有兵器,完全象是在田地鬥毆的兩個農夫,竟不象是在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權力交替戰爭。


    兩軍在瀾江滄沿岸經過數日惡戰,不分勝負,雙方所損失的人員僅不足一成。


    而這不足一成的傷亡中,傷者竟占了大半。


    可笑的是,傷者很大一部分是被指甲等物抓傷。


    兩方軍隊的戰力可想而知。


    而真正投入正規軍的主戰場在大理府至騰衝府的瀾滄江畔。


    這裏有雙方共計三萬多的正規軍在進行搏殺。


    由於段氏經營大理數十年之間,正規軍大都掌握在其手裏。


    這幾天的對戰下來,高氏軍顯然無法與之硬抗。


    眼看著瀾滄江西岸的戰線就要被段氏軍擊破,高方便找上了徐守仁,要求他兌現承諾,請明國出兵援助。


    徐守仁此時哪能調得動明軍?


    但高氏軍迅速崩潰不符合明國的利益,也會直接影響到當初所製訂的計劃。


    思忖之下,徐守仁一邊調集潛伏在大理國內的細作和喬裝進來的軍事人員,組成一支小型軍隊,穿著高氏軍的軍服,準備馳援高氏軍。


    被調集的軍隊有大概兩千餘人,已經是潛伏在大理國人員的三成。徐守仁自然不會將實力完全暴露出來,畢竟,身在大理國的密使能調動出大量人員。勢必引起高方的懷疑。


    而兩千人的規模對於一個準備協助高方對付段氏的明國密使來說,正合適。


    高方不但不會懷疑明國的用意。更會深信明國確實有誠意對其進行切實的支援。


    徐守仁另一邊則暗中聯絡百裏康,希望他能在不經意中拖住段氏大軍的進攻節奏,為高方爭取苟延殘喘的時間。


    百裏康獲訊,這對於他來說輕而易舉,當天晚上,他便令麾下隨從暗中潛入後方,連點了九處糧營,燒毀了至少六成糧秣。


    如果不是為了平衡雙方實力。以百裏康明國特使的身份,潛入燒毀全部糧秣也不是難事。


    誌得意滿的段思聰一覺醒來,聞知糧秣被人所毀,狂噴一口鮮血。


    昏迷半晌之後,段思聰悠悠醒轉,他執意要立即與高氏叛軍決戰,爭取在糧秣用盡之前擊潰高氏叛軍。


    段思聰麾下將領也都讚同,因為這些天的戰鬥,已經讓大家都清楚了高氏軍的實力,真用傾全力一戰。必可一舉擊潰高氏叛軍。


    就在大理君臣熱議如何排兵布陣時,百裏康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


    他令隨從迅速向都城大理府散布謠言,聲稱朝廷十六萬大軍糧秣全部被燒毀。如今軍中餘糧僅夠三日所需。


    百裏康的性格屬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那一種。


    任何麻煩的事,對於他來說,就會選擇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去處理,而往往他的方法最為有效。


    百裏康讓隨從散布的謠言中,聲稱還有三天餘糧是經過考慮的。


    謠言要讓人信以為真,往往不能全部都是謊言。


    在散布的謠言中,糧秣被焚是事實,燒毀六成以上是事實。而僅夠三天所需卻不是事實。


    如果散布的謠言聲稱已經斷頓或者僅夠一日所需,這謠言就會被迅速驗證是假。而一旦被確認為謠言,那麽朝廷軍的士氣就會因此而產生反彈。無法達到拖延的目的。


    而如果聲稱可供所需的時間過長,如還可支持六天甚至八天大軍所需,那麽朝廷軍勿須考慮其它,麵對西岸的叛軍全力進攻就是,六天時間,完全可以在一鼓作氣之下,擊潰叛軍獲得勝利。


    百裏康隻所以選擇三天,那就是算準朝廷軍無法在三天之內迅速擊潰高氏叛軍,那麽所存糧秣就會成為士兵心中的心病。


    心病這東西如同一個種子,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加上軍隊這個特殊的群體,一絲風聲就會越傳越邪乎。


    這樣一來,糧秣確實被燒,糧秣短少,謠言在初時就會得到驗證,這就符合了謠言被傳播的首要條件。


    一天之後,就當段思聰及其麾下將領準備西渡瀾滄江與叛軍決戰時,朝廷軍中出現了異常的情形。


    剛被征召而來的農夫兵大量潰逃開小差。


    沒逃的士兵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士氣全無。


    這哪象要與敵決戰的軍隊,不炸鍋炸營就已經不錯了。


    這種情況下,段思聰不得不取消決戰的旨意,收縮防線,準備重整之後,再做打算。


    而百裏康早已經在散布謠言的同時,將消息傳遞回徐守仁處。


    徐守仁自此向高方建議全軍反擊,並由自己率兩千餘麾下做為先鋒,投入戰鬥。


    高方正為戰局煩憂,但聽到徐守仁建議讓他全軍反擊時,他還是猶豫了半天。


    確實如此,連防禦都是問題的時候,輕易下達全軍反擊的命令,那就是破罐子破摔,不想過日子了。


    但高方現在畢竟要依賴明國的支持,憑眼下的戰場局勢,高方想憑自己翻身已經沒有希望,隻能將所有希望寄托在明國身上。


    所以高方隻能應允徐守仁的方案,而徐守仁主動率軍做為高氏軍先鋒的提議,讓高方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也湧起了一絲感動。


    畢竟,無論成敗,徐守仁及其麾下兩千人是為著他而去流血。


    第二天,也就是在段氏朝廷軍還在糾結糧秣被焚毀的謠言時,高氏軍開始了全軍反擊作戰。


    徐守仁率兩千餘麾下用高氏軍的刀甲冷兵器在主戰場向朝廷軍發起了進攻。


    明軍正規軍早已經是普及了火槍,如果徐守仁率領的是正規明軍,這一場仗還確實不好打。


    段氏軍雖然被謠言所惑,士氣低迷,但所影響到的僅僅是剛征召而來的農夫兵。(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