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影響百裏無忌的戰略安排,遼國由此戰之後,實力削弱,與遼國鄰邊的阻卜便會趁機壯大。百裏無忌不想剛滅了一隻狼,又不經意地壯大了一隻虎,無論遼國還是阻卜,有一方強大起來,都將是中原的禍害。


    耶律休哥親筆書寫了給各部遼軍統領的投降命令,並令隨從親衛攜帶著在明軍的押送下向西而去。


    百裏無忌知道,也許會有小數遼軍不服從這道投降命令,但這對於大局來說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耶律休哥自然也知道,但對於三十多萬條性命來說,幾千甚至上萬條性命已經不值得一提了。


    百裏無忌心中有些奇怪,他對耶律休哥問道:“你就不問問朕會如何處置你?”


    耶律休哥仰頭不與百裏無忌對視,他悠悠道:“唯一死而已。”


    百裏無忌一愣:“你可以不死的。”


    耶律休哥搖搖頭道:“不能不死。”


    “哦?這是為何?”


    “皇上將遼國主力全部交到我的手上,我卻如此輕易地將他們送入了敵人手裏,就憑此罪,已經百死莫贖了。”


    “但朕知道,這是你為保全這三十多萬人的性命。”


    耶律休哥搖搖頭道:“我能猜測到明國陛下不忍殺我之心,但若我歸附明國陛下麾下,敢問明國陛下能信任一個能如此歸降的人麽?況且,以我統領天下兵馬的重職歸降了明國,從此我契丹族將世世代代在中原人麵前抬不起頭來,而我將永遠被族人唾棄。明國陛下,我,能降麽……?”


    百裏無忌心中湧出一絲感動。說道:“其實在你下令殺數萬南逃漢民時,朕就對麾下士兵立下誓言,此生必殺你以慰潢河中的冤魂。”


    耶律休哥點頭道:“我知道。換了我也會以此激勵麾下士兵。如今明國陛下可以完成此願了。”


    百裏無忌有些黯然,他對耶律休哥肅容道:“此天下能將朕迫得如此狼狽者。唯有你耶律休哥。你,無愧於一代名將。”


    說完,百裏無忌轉身正待離去,卻聞聽耶律休哥喊道:“明國陛下且慢。”


    耶律休哥聽著百裏無忌一席話,心中也湧過一陣激動。他知道,這是百裏無忌給他蓋棺定論,給予他莫大的死後哀榮。耶律休哥滿意了,這世上最大的三個國度中。兩個相互敵對的皇帝都給了他莫大的榮譽,為將者還有什麽不能放下的?


    “明國陛下,我有一事相求。”


    “講。”百裏無忌沒有轉身。


    “請明國陛下留下你剛才與我拚殺的刀。”


    “……。”百裏無忌依舊沒有轉身。


    耶律休哥淡淡地笑道:“既然明國陛下立有誓言,用陛下的刀也兌現了陛下的誓言。而我,能死在將要統一天下的王者之刃下,也不枉此生了。”


    百裏無忌的背影有些僵硬,矗立良久,終於深吸一口氣,拔出已經收回刀鞘的戰刀,“咣當”一聲扔在地上。大步地離去……。


    耶律休哥死了。


    是用明國皇帝的戰刀抹頸自盡的。


    這個遼國未來的名將隕落了。


    隕落在他還沒有真正地成為名將之前,白溝以南欲止兒哭時,再也不會說“於越來了!”


    對於百裏無忌來說。心境無疑是複雜的。他知道,如果他挽留或者堅持,耶律休哥應該可以不死,隻要百裏無忌以三十多萬遼軍需要人統領為理由,耶律休哥是無法推辭的,但百裏無忌終究是放棄了。


    耶律休哥對漢人的凶殘,深深地刺傷了百裏無忌的心。他無法容忍一個如此殘害漢人的惡魔成為統率明國大軍的將領,這將成為自己一生的詬病。


    雖然對耶律休哥的軍事才能有著不舍,但百裏無忌依舊放棄了。


    耶律休哥的死預示著遼國不可阻止的衰落。


    對耶律休哥的親筆命令終究有些死忠於耶律璟的遼軍將領不肯遵從。而這些將領所率遼軍自然被兩麵夾擊的明軍在火炮的支援下輕鬆剿滅。


    但有不少在儀坤州以西的遼軍,從迂回而來的原路逃脫。這部分遼軍的人數大約在八萬左右,而投降的遼軍大部分是從那個中間是陸地的潢河處突破明軍防線的十五萬遼軍所部。這部分遼軍在新軍和陳延正、徐守仁二部的夾擊下。已經失去了逃脫的機會,而耶律休哥的親筆命令正給了他們台階下。


    五天之後,最後統計出投降的遼軍人數在二十六萬人左右。


    令人欣喜的是,楊廷式三人被找到了,因為熱氣球升空高度並不高,黑夜中投擲完成之後,爆炸波將熱氣球掀起,三人在用手弩擊穿氣囊之後,緩緩泄氣的氣囊起到了降落傘的作用,但由於不受控製,熱氣球順著風向北飄,最後落入了潢河之中。天亮之後,三人被打掃戰場的新軍搜索到,除了一些擦傷,安然無恙。


    明遼兩國決定未來數百年國運的決戰拉下了帷幕。這場戰爭從百裏無忌約柴榮燕州會晤開始到明軍占領大定府再到明、遼兩軍據潢河兩岸對峙,直至明軍完勝,曆時近半年之久。


    明國動用了雲揚的第一軍、徐守仁的特戰軍、陳延正的駐燕雲軍、駐高麗軍、駐東瀛軍、新軍、武行文二萬五千周軍以及後來歸附的斡朗改、轄戛斯六萬騎兵和三萬渤海軍,參戰人數達到四十五萬,而明軍損失同樣的慘重,單就以十萬新軍而言,傷亡接近了四成。近十萬明軍埋骨於潢河之南和肅、甘、涼地區。


    由此,漢人最大的威脅——遼國終於被擊敗,從唐末以來,懸在漢人頭上的劍終於被明軍折斷了。


    光複八年五月。


    遼國朝廷經過再次的政變,耶律璟終於妥協了,他放棄了再次征兵的計劃,召回被流放的耶律惕剌、耶律朔古、耶律撒剌三人回到上京,並官複原職。


    之後,耶律璟下旨,授耶律惕剌和談正使,耶律朔古、耶律撒剌二人為副使立即南下至大定府,與明國洽談議和各項事宜。(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