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無忌道:“哦?獨霸何解?分治又何解?”


    “獨霸便是一國稱霸,一族稱霸,如此陛下便須斬草除根。分治則三國鼎立,各族並存。”


    百裏無忌平淡地問道:“道長所說的斬草除根,是斬誰除誰?”


    陳摶道:“斬草自然是遼國各族。”


    百裏無忌聽出來了,斬草斬得是遼國,那除根自然是周國了,陳摶身為周國臣民,自然是不能口無遮攔,但也已其心可誅了。


    百裏無忌沒有點破,隻是搖搖頭道:“上天給了各族百姓生命,自然有它的道理,朕若屠盡遼國蒼生,恐怕有違天意,再說朕也非嗜殺之人,此事斷不能為。”


    陳摶聞言心中歎了口氣,沒想到聲名赫赫的明國天子,竟也是一個遇事不果斷之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此時遼國正衰弱,不趁它病要它命,難道還待將來養虎為患麽?看來自己本就不該來,天下想來還是趙匡胤的天下。


    陳摶心中翻滾,但臉上卻依舊不動聲色,說道:“陛下仁心,看來是選三國鼎立,分治天下了?”


    百裏無忌笑道:“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朕不喜歡與人分享。”


    陳摶聞言詫異道:“陛下此話何意?既不斬草除根,又不與人分享,如何化解如今明、遼、周之局?”


    百裏無忌略一斟酌道:“周國皇帝乃朕之結義兄弟,而明周尚屬同盟,且不計較。遼國為禍中原多年,朕豈有讓它繼續禍患之理?”


    陳摶略一思索道:“陛下是想除遼國,與周兩國分治?”


    百裏無忌嘿嘿一笑,道:“便是後話。朕還沒想好。”


    陳摶心中腹誹,看你樣子哪象是沒想好,分明是不想說。可既然百裏無忌不想說。那天下恐怕也沒有人能逼他說了。


    陳掛問道:“陛下既然不想遼國繼續為患,又不想斬草除根。不知想如何治遼?”


    百裏無忌聽陳摶話中的“治”,心中一暢,這字用得好,他笑道:“遼國主體是故契丹八部,後加入烏古敵烈八部,方才壯大,之後納入故渤海國靺鞨族,更是如虎添翼。朕如今先將烏古敵烈八部從遼國剝離。再將靺鞨族隔離,使兩族各自獨立,如此遼國可還有為禍中原的實力?”


    陳摶一聽,心中劇震,遼國真若是分裂成三個獨立的國度,那中原真能安享太平了,可問題也來了,他問道:“陛下如何保證,契丹、烏古、靺鞨三族不會再次合為一體?”


    百裏無忌見陳摶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模樣,心中感歎。這陳摶算來都已經快九十歲的人了,還如此喜歡論政,看來傳說沒錯。他真的是從政欲極強之人。


    陳摶自小是一上聰明的少年,好讀書,詩、書、易、藥,無所不通。後唐中興二年(931年),陳摶加入應考進士的行列,想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從政之路,可卻沒有考上。這時他的父母雙亡,他也離家出走,“遊四方。有大誌”,他的弟子種放也說他“明皇帝王霸之道”。這說明他本來就是懷揣政治抱負之人。讀的書也不是道家的方術,而是傳統士子外儒內法的王霸之術。想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而屢次失敗之後,才遊曆四方,尋找機會,最終在華山落腳,發現道教這種形式也可以成為他實現政治抱負的工具,便棄文從道,做了道士。


    百裏無忌說道:“朕將三族同置於明國治下,封授三族王位,令其相互防範,再派明軍分駐三地,如此三族怎能合為一體?”


    陳摶暗暗點頭,此策不失為一好方法,這三族領土鄰接,又各為藩王,自然誰也不服誰,隻要如此明爭暗鬥下去,如此一來,實力自然消耗,仇恨也會越結越深,便沒有了合為一體的可能。況且有明軍駐紮,更是有了防範萬一的準備。看來,眼前此人並非剛才所想般優柔寡斷,而是早已胸有塊壘。


    有了這一份了解,陳摶開始轉換話題,向百裏無忌問道:“陛下聖明,但不知要如何處置明、周兩國關係?難道在長期地同盟下去,令中原一分為二?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陛下可要三思啊。”


    百裏無忌道:“有漢以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中原紛亂多年,人心思合,朕不用急,此事水到必能渠成。”


    陳摶見百裏無忌又開始打啞謎,隻能再轉話題。他想了想問道:“陛下對天下道、佛、儒之爭怎麽看?”


    百裏無忌道:“儒乃取仕根本,斷不能廢。至於道、佛兩派宗教,朕不信之也不惡之,更不會扶持其中一方獨大。”


    陳摶追問道:“陛下可有想過,宗教能聚集百姓,為陛下造勢,許多事會方便得多。”


    百裏無忌正色道:“朕以法治天下,宗教可以成為朕的工具,但絕成不了朕的夥伴。無論道教還是佛教,隻能在朕的容忍度內活動,一旦過了這個度,朕就為其貼上邪jiao的罪名。”


    陳摶大驚道:“陛下所說的度如何區分?天下百姓如果自願信教,陛下又如何阻攔?”


    百裏無忌盯著陳摶道:“朕可以給天下百姓吃飽穿暖,道教亦或佛教能嗎?百姓雖民智未開,受愚弄而從之,但隻要朕能給他們吃飽穿暖,他們自然會回到朕的身邊。道長可知道,天下最沒有耐心的就是百姓。”


    陳摶臉色漸變,他聽懂了,百裏無忌是在警告他,愚弄百姓隻是一時得逞,隻要百姓無衣食之憂,斷不會始終跟隨。


    百裏無忌悠悠道:“道長應該聽說過明國科舉與周國不同,朕立誌開啟民智,流言止於智者,一旦天下百姓不再受愚弄,可還會有大量信徒追隨,為教生死不懼?恐怕千中無一了吧?”


    頓了頓,百裏無忌繼續說道:“至於度,朕不打算禁道、佛,朕可以設立宗教署,由各宗教首領擔任分署宰丞,每州允許設一個寺院、道觀,但百姓入教則須向宗教署申請,登記在冊,不得擅自接收。”(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