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道路不暢,運送火炮和物資需要大量的人力,百裏無忌令陳延正在燕雲召集十萬民夫,同時征用了十幾萬的遼軍俘虜,然後大軍押送,向北輸送。
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近百萬的軍民為之付出,以求得對遼作戰的勝利。
柴榮送走了陳摶之後,回到開封府。接到百裏無忌的求援信後,柴榮立即下旨,征召邢、貝、德、棣、濱州以北十五州的壯丁,由各州官府押送,向北方錦州集結,由此征召的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人之多,也正是因為有了周國這二十萬民夫,潢河南岸的防禦工事和從金陵運輸到錦州的軍械、物資順利地到達了儀坤、龍化州一線。
此時已經至年末,百裏無忌已經在燕雲數月之久了,他本打算在年底前結束明、遼第二次戰爭,返回金陵府,卻不想,計劃跟不上變化,上京一場政變鬧劇,使得本能暫時停下的戰爭巨輪再次轉動,而且越轉越快。
百裏無忌不打算直接滅亡遼國,接手遼國偌大的疆土,將邊界擴展到潢河以南,已經達到了這次戰爭的目標,如果繼續北進,很可能將原來已經散亂的遼國臣民再次凝聚起來同仇敵愾。況且,一下子接收遼國的疆土,明國還沒有如此的實力,與其在占領後不斷地出現叛亂,不如將遼人趕到潢河以北,任其發生內亂而消耗實力。
而明國就可以空出手來,收拾阻卜,等發展幾年,明國有了足夠的實力,再行北伐,一舉平定困擾中原多年的北方遊牧民族。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百裏無忌想要停戰,耶律璟卻不肯,如今已經騎虎難下。隻能拚死一戰了。
大年三十那一天,百裏無忌帶著百裏義來到潢河邊。看著河對麵遼軍連綿不絕的軍帳,心中無限感慨。
“阿義,我有時候在想,是不是真有必要讓漢族和契丹等族決一生死,大家都安居樂業不是更好嗎,他們有他們的土地,漢人有漢人的土地,何必一定要誰奴役誰呢?”百裏無忌大發感慨之詞。
百裏義古怪地看著百裏無忌。半晌才道:“大郎好奇怪,無論契丹人、漢人自己不也有相互爭奪之事嗎?誰的拳頭大自然就是強者,弱者服從強者天經地義,何來道理可講?”
百裏無忌聞言不覺灑然一笑,是啊,連百裏義都明白的道理,自己還在這無病呻吟。這世上本就沒有道理可言,法律不過也就是強者製訂出來,為被統治套上的一個枷鎖,何來公平和正義可言。
百裏無忌自嘲地笑了笑。問道:“阿義,如果有一天,遼國在明軍的兵鋒下滅亡。耶律撒剌就成了亡國之人,你還願意與她共渡餘生嗎?”
“會吧。遼國是遼國,她是她,耶律撒剌在我眼裏僅是一個女人,娶個女人回家過日子,僅此而已。”百裏義想也不想回答道。
是啊,何必想得太多,不管自己怎麽做,總會有人讚同有人反對。有人欣喜有人沮喪,有人得到有人失去。自己不是神,無法給所有人幸福。那麽就給自己想要給的人幸福,也就不枉來人世間一場了。
百裏無忌微笑著拍拍百裏義的肩膀道:“我沒想到,昔日一見書就困的陳忠義,如今竟也能說出如此精彩的話來,真令我刮目相看啊。”
百裏義不好意思地笑道:“這不過就是我隨便說說,大郎不必誇我。”
“可是啊,阿康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聚,好幾年沒見了,也不知道他胖了還是瘦了。”
“這次打勝之後,不若讓阿康回來吧,大郎另派個人去高麗便是了,我也怪想念阿康的。”百裏義被百裏無忌一說,神色也惆悵起來,確實,太長時間沒有見到百裏康了。
“好,此戰之後,我就讓阿康回來,想來經此一戰,遼國短時間內也不會再有南下的實力了,也沒有必要再讓他困在高麗了。”百裏無忌望著對岸輕聲說道,“其實,也應該讓元之回來,這麽多年了,是該讓他與家人團圓了。”
百裏義聞言一愣,問道:“大郎,元之如今可是東瀛天皇,如何能讓他回來?”
百裏無忌道詭秘一笑道:“人死了,自然就回來了。”
百裏義更困惑,追問道:“人死?元之活得好好的,怎會死了?”
百裏無忌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轉頭問道:“阿義,如今潢河北岸已經集結了五十萬遼軍,而且人數還在增加,在你心裏,可有戰勝它的把握?”
百裏義哂然一樂道:“若從人數上講,我軍確實太過弱勢,但大郎的火炮一到,遼軍想過河恐怕不付出十萬以上的人命,輕易是過不來的。”
“可如果耶律璟願意付出十萬,甚至二十萬人命,而強行渡河呢?”
百裏義答道:“耶律璟真有如此大手筆,我十萬新軍加上二萬火槍兵,足夠在遼軍半渡時擊殺其至少二十萬大軍。”
“若耶律璟依然願意付出二十萬損失,強行登上南岸呢?”
百裏義不假思索地答道:“如此一來,五十萬大軍已經去其五成以上,我有信心率新軍與之死戰。”
百裏無忌搖搖頭道:“如果遼軍並非是五十萬,是六十萬,甚至是七十萬以上呢?”
百裏義一下子蒙了,他問道:“耶律惕剌不是說耶律璟最多征集六十萬大軍嗎?就算征集六十萬大軍,難道耶律璟孤注一擲,會全部投向此戰?難道他不想守上京了?”
百裏義覺得不可思議,將所有軍隊全部壓向潢河一戰,萬一有不測,就算是明軍不攻上京,耶律璟的皇位也是坐不住了。百裏義覺得不可能,他一邊思索一邊不停地搖頭。
百裏無忌歎了口氣道:“耶律惕剌的情報沒錯,但這隻是他離開上京之前的情報,如今耶律璟和遼國朝廷怎樣,無處得知。但從對岸還在不斷增加軍帳的情況來看,恐怕耶律璟征兵絕不會少於七十萬。如今已經是嚴冬,照理遼軍不可能在這季節發動戰爭,而到春天還有至少兩個月時間,這一段時間,耶律璟還會征多少兵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續)
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近百萬的軍民為之付出,以求得對遼作戰的勝利。
柴榮送走了陳摶之後,回到開封府。接到百裏無忌的求援信後,柴榮立即下旨,征召邢、貝、德、棣、濱州以北十五州的壯丁,由各州官府押送,向北方錦州集結,由此征召的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人之多,也正是因為有了周國這二十萬民夫,潢河南岸的防禦工事和從金陵運輸到錦州的軍械、物資順利地到達了儀坤、龍化州一線。
此時已經至年末,百裏無忌已經在燕雲數月之久了,他本打算在年底前結束明、遼第二次戰爭,返回金陵府,卻不想,計劃跟不上變化,上京一場政變鬧劇,使得本能暫時停下的戰爭巨輪再次轉動,而且越轉越快。
百裏無忌不打算直接滅亡遼國,接手遼國偌大的疆土,將邊界擴展到潢河以南,已經達到了這次戰爭的目標,如果繼續北進,很可能將原來已經散亂的遼國臣民再次凝聚起來同仇敵愾。況且,一下子接收遼國的疆土,明國還沒有如此的實力,與其在占領後不斷地出現叛亂,不如將遼人趕到潢河以北,任其發生內亂而消耗實力。
而明國就可以空出手來,收拾阻卜,等發展幾年,明國有了足夠的實力,再行北伐,一舉平定困擾中原多年的北方遊牧民族。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百裏無忌想要停戰,耶律璟卻不肯,如今已經騎虎難下。隻能拚死一戰了。
大年三十那一天,百裏無忌帶著百裏義來到潢河邊。看著河對麵遼軍連綿不絕的軍帳,心中無限感慨。
“阿義,我有時候在想,是不是真有必要讓漢族和契丹等族決一生死,大家都安居樂業不是更好嗎,他們有他們的土地,漢人有漢人的土地,何必一定要誰奴役誰呢?”百裏無忌大發感慨之詞。
百裏義古怪地看著百裏無忌。半晌才道:“大郎好奇怪,無論契丹人、漢人自己不也有相互爭奪之事嗎?誰的拳頭大自然就是強者,弱者服從強者天經地義,何來道理可講?”
百裏無忌聞言不覺灑然一笑,是啊,連百裏義都明白的道理,自己還在這無病呻吟。這世上本就沒有道理可言,法律不過也就是強者製訂出來,為被統治套上的一個枷鎖,何來公平和正義可言。
百裏無忌自嘲地笑了笑。問道:“阿義,如果有一天,遼國在明軍的兵鋒下滅亡。耶律撒剌就成了亡國之人,你還願意與她共渡餘生嗎?”
“會吧。遼國是遼國,她是她,耶律撒剌在我眼裏僅是一個女人,娶個女人回家過日子,僅此而已。”百裏義想也不想回答道。
是啊,何必想得太多,不管自己怎麽做,總會有人讚同有人反對。有人欣喜有人沮喪,有人得到有人失去。自己不是神,無法給所有人幸福。那麽就給自己想要給的人幸福,也就不枉來人世間一場了。
百裏無忌微笑著拍拍百裏義的肩膀道:“我沒想到,昔日一見書就困的陳忠義,如今竟也能說出如此精彩的話來,真令我刮目相看啊。”
百裏義不好意思地笑道:“這不過就是我隨便說說,大郎不必誇我。”
“可是啊,阿康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聚,好幾年沒見了,也不知道他胖了還是瘦了。”
“這次打勝之後,不若讓阿康回來吧,大郎另派個人去高麗便是了,我也怪想念阿康的。”百裏義被百裏無忌一說,神色也惆悵起來,確實,太長時間沒有見到百裏康了。
“好,此戰之後,我就讓阿康回來,想來經此一戰,遼國短時間內也不會再有南下的實力了,也沒有必要再讓他困在高麗了。”百裏無忌望著對岸輕聲說道,“其實,也應該讓元之回來,這麽多年了,是該讓他與家人團圓了。”
百裏義聞言一愣,問道:“大郎,元之如今可是東瀛天皇,如何能讓他回來?”
百裏無忌道詭秘一笑道:“人死了,自然就回來了。”
百裏義更困惑,追問道:“人死?元之活得好好的,怎會死了?”
百裏無忌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轉頭問道:“阿義,如今潢河北岸已經集結了五十萬遼軍,而且人數還在增加,在你心裏,可有戰勝它的把握?”
百裏義哂然一樂道:“若從人數上講,我軍確實太過弱勢,但大郎的火炮一到,遼軍想過河恐怕不付出十萬以上的人命,輕易是過不來的。”
“可如果耶律璟願意付出十萬,甚至二十萬人命,而強行渡河呢?”
百裏義答道:“耶律璟真有如此大手筆,我十萬新軍加上二萬火槍兵,足夠在遼軍半渡時擊殺其至少二十萬大軍。”
“若耶律璟依然願意付出二十萬損失,強行登上南岸呢?”
百裏義不假思索地答道:“如此一來,五十萬大軍已經去其五成以上,我有信心率新軍與之死戰。”
百裏無忌搖搖頭道:“如果遼軍並非是五十萬,是六十萬,甚至是七十萬以上呢?”
百裏義一下子蒙了,他問道:“耶律惕剌不是說耶律璟最多征集六十萬大軍嗎?就算征集六十萬大軍,難道耶律璟孤注一擲,會全部投向此戰?難道他不想守上京了?”
百裏義覺得不可思議,將所有軍隊全部壓向潢河一戰,萬一有不測,就算是明軍不攻上京,耶律璟的皇位也是坐不住了。百裏義覺得不可能,他一邊思索一邊不停地搖頭。
百裏無忌歎了口氣道:“耶律惕剌的情報沒錯,但這隻是他離開上京之前的情報,如今耶律璟和遼國朝廷怎樣,無處得知。但從對岸還在不斷增加軍帳的情況來看,恐怕耶律璟征兵絕不會少於七十萬。如今已經是嚴冬,照理遼軍不可能在這季節發動戰爭,而到春天還有至少兩個月時間,這一段時間,耶律璟還會征多少兵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