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她一旦心中有了決定,反而平靜下來了,耶律撒剌突然微笑道:“確有此事。”
耶律惕剌自然看見了耶律撒剌臉上的變化,他悠悠說道:“如此說來,日後還得請撒剌統領多為我等二人和我契丹族美言幾句了。”
耶律撒剌聞言一震,這話何意,難道……。
“撒剌統領勿須見疑,我和朔古副使前來,隻是想聽聽你的意見,若真到了我族生死存亡之際,還請看在同是契丹族的份上,為我族多爭取一些利益。”
這話說的有些直白,耶律撒剌有些懂了,耶律惕剌這是在留後路了。
耶律撒剌道:“元帥放心,這本是我本份之事,但眼下還沒真到那個時候,元帥也不必太過悲觀。”
耶律惕剌道:“還有一事想請教撒剌統領。”
“元帥請問。”
“既然戰事糜爛,國力難支,不如與明國議和。不知撒剌統領對此有何看法?”
“呃……。”說實話,這遼國國內怕是再無一人比耶律撒剌更想兩國言和了。“元帥所言正是我所想,隻是,皇上一意孤行,必是要將戰爭進行下去,況且國內征召旨令已經下達,怕是難以力挽狂瀾。”
耶律惕剌點點頭,飽含深意地說道:“想要阻止怕是不行了,今日來,是想勸說統領,統領所率鐵騎軍切不可與明軍交戰,隻要一開仗,如果敗還好,一旦勝,恐怕再無回轉之餘地。”
耶律撒剌自然最不想與明軍交戰,她還深怕與百裏義部遭遇。可她不明白耶律惕剌為何要如此勸說。
“不知元帥此話何解?”耶律撒剌問道。
耶律惕剌長歎道:“如今明軍三麵包圍大定府,我朝主力盡失於燕雲,兵力懸殊。統領之鐵騎軍縱然有天神般地戰力,恐怕也獨木難支、回天乏術。而一旦明軍與統領交戰之時損失慘重,必會報複,到時恐怕我族就會深受無妄之災,再想與明國議和,恐怕……。”
耶律撒剌明白了,耶律惕剌帶耶律朔古前來,恐怕真不是奉皇上旨意而來,她知道耶律朔古已經是明國之人。現在看來,二人一起前來,耶律惕剌已經知道耶律朔古的隱秘,那麽耶律惕剌必也與明國有染了。
想到此,耶律撒剌心中愈發地冰冷,契丹族真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了,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兵馬大元帥都已經與明國藕斷絲連,也就隻有皇帝獨自在與明國較勁了。
“隻是奉皇上旨意,我鐵騎軍南下之事已定,如何能不與明軍交戰。請元帥賜教。”想到此,耶律撒剌有些心灰意冷,也罷。早點結束這場戰爭,也好讓孩子早日見到父親,隻要明國不存滅我族之心,那……也就罷了。
耶律惕剌見耶律撒剌並無反對之意,還向他請教避戰之法,心中大定,向耶律朔古看去一眼。
這時耶律朔古方才起身道:“撒剌統領,你依舊遵旨意渡潢河南下,渡過潢河後便駐紮下來。勿須再向南進一步,我會向明國皇帝陳述統領的苦衷。並請求明軍不要進逼。至於向皇上和朝廷如此交待,自然有元帥和我安排。統領勿須擔心。”
耶律惕剌補充道:“皇上一心求戰,我已將五萬皮室軍調至遼陽府一線,所剩二萬皮室軍全部調去大定府,皮室軍不為我所控製,也就隻能順其自然了,隻要大定府之戰失敗,你我等人共同向皇上陳述厲害,以求形成合力,向明國議和。統領以為然否?”
耶律撒剌黯然點了點頭,二人的意思她領會了,皮室軍忠誠於耶律璟,想要策反的難度太大,所以耶律惕剌將他們拋棄,任由明軍屠戮。而隻要鐵騎軍按兵不動,他們就設法保全,耶律撒剌心中苦笑,如果不是孩子的父親是百裏義,自己對他們還有用,想必三萬鐵騎軍他們也會不屑一顧地拋棄,做為兵馬大元帥,耶律惕剌有得是法子這麽做。
而讓自己在潢河一線駐足不動,想來也是為二人與耶律璟交涉時增添一個沉重的籌碼,以壓製耶律璟。如此看來,耶律惕剌敢於今天向自己坦露,那朝廷之中的部族首領想必大部分已經被他說服,也就是說,不管自己願意不願意,答應不答應都已經無事與補了。
她還知道,其實從今天晚上這一刻起,遼國已經敗了,至於敗到何種地步,那就要看耶律惕剌等人是如何與百裏無忌討價還價了。
……。
百裏無忌去檀州的路上經過薊州城,被陳延正炸塌了半座的薊州城展現在百裏無忌的麵前,北門和左右兩側一半的城牆已經變為一堆廢墟,而遼軍的屍體和殘肢斷臂至今還暴露在空氣中,幸虧陳延正不是喪心病狂之人,埋設炸藥之前將百姓趕至了南城,縱然如此,半城的百姓也因此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房屋。
百裏無忌率親衛隊從南門進的城,一路上,沿街的屋簷之下,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僅蜷縮在別人的屋簷下過活。此時已經是秋天,北地晚上的寒冷已經能奪去人的性命。
百姓見百裏無忌率軍而來,縱然不知道是皇帝來了,也知道此人必是明國大官,於是,一個,兩個,然後是一群,最後全部蜂湧而上,齊跪在百裏無忌的馬前,攔住百裏無忌的去路,祈求能為他們解決眼下的危機。
百裏無忌心中暗罵著陳延正,但這確實也怪不得陳延正,如果換作是百裏無忌,想必當時也會來這麽一手,城炸了可以重建,但如果讓火器落入遼軍之手,再用到明軍自己頭上,那才叫一個冤枉呢。
百裏無忌隨即令兩個親衛分頭向燕州和順州傳信,令當地官府立即籌集糧食運送至薊州救災,又派一人回轉遷州,令遷州刺史派人運送營帳和糧食至檀州。同時令三千親衛隊將自己的營帳搭設起來,讓房屋被毀的百姓臨時住進去,並將隨身軍糧分派給受災百姓。(未完待續)
耶律惕剌自然看見了耶律撒剌臉上的變化,他悠悠說道:“如此說來,日後還得請撒剌統領多為我等二人和我契丹族美言幾句了。”
耶律撒剌聞言一震,這話何意,難道……。
“撒剌統領勿須見疑,我和朔古副使前來,隻是想聽聽你的意見,若真到了我族生死存亡之際,還請看在同是契丹族的份上,為我族多爭取一些利益。”
這話說的有些直白,耶律撒剌有些懂了,耶律惕剌這是在留後路了。
耶律撒剌道:“元帥放心,這本是我本份之事,但眼下還沒真到那個時候,元帥也不必太過悲觀。”
耶律惕剌道:“還有一事想請教撒剌統領。”
“元帥請問。”
“既然戰事糜爛,國力難支,不如與明國議和。不知撒剌統領對此有何看法?”
“呃……。”說實話,這遼國國內怕是再無一人比耶律撒剌更想兩國言和了。“元帥所言正是我所想,隻是,皇上一意孤行,必是要將戰爭進行下去,況且國內征召旨令已經下達,怕是難以力挽狂瀾。”
耶律惕剌點點頭,飽含深意地說道:“想要阻止怕是不行了,今日來,是想勸說統領,統領所率鐵騎軍切不可與明軍交戰,隻要一開仗,如果敗還好,一旦勝,恐怕再無回轉之餘地。”
耶律撒剌自然最不想與明軍交戰,她還深怕與百裏義部遭遇。可她不明白耶律惕剌為何要如此勸說。
“不知元帥此話何解?”耶律撒剌問道。
耶律惕剌長歎道:“如今明軍三麵包圍大定府,我朝主力盡失於燕雲,兵力懸殊。統領之鐵騎軍縱然有天神般地戰力,恐怕也獨木難支、回天乏術。而一旦明軍與統領交戰之時損失慘重,必會報複,到時恐怕我族就會深受無妄之災,再想與明國議和,恐怕……。”
耶律撒剌明白了,耶律惕剌帶耶律朔古前來,恐怕真不是奉皇上旨意而來,她知道耶律朔古已經是明國之人。現在看來,二人一起前來,耶律惕剌已經知道耶律朔古的隱秘,那麽耶律惕剌必也與明國有染了。
想到此,耶律撒剌心中愈發地冰冷,契丹族真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了,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兵馬大元帥都已經與明國藕斷絲連,也就隻有皇帝獨自在與明國較勁了。
“隻是奉皇上旨意,我鐵騎軍南下之事已定,如何能不與明軍交戰。請元帥賜教。”想到此,耶律撒剌有些心灰意冷,也罷。早點結束這場戰爭,也好讓孩子早日見到父親,隻要明國不存滅我族之心,那……也就罷了。
耶律惕剌見耶律撒剌並無反對之意,還向他請教避戰之法,心中大定,向耶律朔古看去一眼。
這時耶律朔古方才起身道:“撒剌統領,你依舊遵旨意渡潢河南下,渡過潢河後便駐紮下來。勿須再向南進一步,我會向明國皇帝陳述統領的苦衷。並請求明軍不要進逼。至於向皇上和朝廷如此交待,自然有元帥和我安排。統領勿須擔心。”
耶律惕剌補充道:“皇上一心求戰,我已將五萬皮室軍調至遼陽府一線,所剩二萬皮室軍全部調去大定府,皮室軍不為我所控製,也就隻能順其自然了,隻要大定府之戰失敗,你我等人共同向皇上陳述厲害,以求形成合力,向明國議和。統領以為然否?”
耶律撒剌黯然點了點頭,二人的意思她領會了,皮室軍忠誠於耶律璟,想要策反的難度太大,所以耶律惕剌將他們拋棄,任由明軍屠戮。而隻要鐵騎軍按兵不動,他們就設法保全,耶律撒剌心中苦笑,如果不是孩子的父親是百裏義,自己對他們還有用,想必三萬鐵騎軍他們也會不屑一顧地拋棄,做為兵馬大元帥,耶律惕剌有得是法子這麽做。
而讓自己在潢河一線駐足不動,想來也是為二人與耶律璟交涉時增添一個沉重的籌碼,以壓製耶律璟。如此看來,耶律惕剌敢於今天向自己坦露,那朝廷之中的部族首領想必大部分已經被他說服,也就是說,不管自己願意不願意,答應不答應都已經無事與補了。
她還知道,其實從今天晚上這一刻起,遼國已經敗了,至於敗到何種地步,那就要看耶律惕剌等人是如何與百裏無忌討價還價了。
……。
百裏無忌去檀州的路上經過薊州城,被陳延正炸塌了半座的薊州城展現在百裏無忌的麵前,北門和左右兩側一半的城牆已經變為一堆廢墟,而遼軍的屍體和殘肢斷臂至今還暴露在空氣中,幸虧陳延正不是喪心病狂之人,埋設炸藥之前將百姓趕至了南城,縱然如此,半城的百姓也因此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房屋。
百裏無忌率親衛隊從南門進的城,一路上,沿街的屋簷之下,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僅蜷縮在別人的屋簷下過活。此時已經是秋天,北地晚上的寒冷已經能奪去人的性命。
百姓見百裏無忌率軍而來,縱然不知道是皇帝來了,也知道此人必是明國大官,於是,一個,兩個,然後是一群,最後全部蜂湧而上,齊跪在百裏無忌的馬前,攔住百裏無忌的去路,祈求能為他們解決眼下的危機。
百裏無忌心中暗罵著陳延正,但這確實也怪不得陳延正,如果換作是百裏無忌,想必當時也會來這麽一手,城炸了可以重建,但如果讓火器落入遼軍之手,再用到明軍自己頭上,那才叫一個冤枉呢。
百裏無忌隨即令兩個親衛分頭向燕州和順州傳信,令當地官府立即籌集糧食運送至薊州救災,又派一人回轉遷州,令遷州刺史派人運送營帳和糧食至檀州。同時令三千親衛隊將自己的營帳搭設起來,讓房屋被毀的百姓臨時住進去,並將隨身軍糧分派給受災百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