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遠處傳來一聲模糊的聲音,好象是哨音,再仔細聽,又聽不到了,好象從未響起過。鐵柱猛地從地上竄起,向兩側大聲問道:“你們可有聽見哨聲?”
“回夥長,沒有。”
“沒有。”
……。
一場虛驚?鐵柱輕輕地籲出一口氣,拍了拍心口,再次慢慢地坐下。
隨手拿過靠在垛牆上的火槍,這已經是自己換過一次的火槍了。記得第一次拿到火槍,比現在的重,而且比較粗糙,不象現在的火槍,油光鋥亮,摸著都感覺舒服。
鐵柱輕輕地撫摸著手中的火槍,如同撫摸將要迎娶的新娘。
當手觸碰到火槍上截那柄鋒利的小劍時,鐵柱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這柄小劍也太細小了些,就象是一把匕首,更象是王候公卿腰間佩戴的飾品。鐵柱拿到手後,從未用過,除了每天的磨礪和時常的訓練刺殺,鐵柱不知道它是否真能在戰場上殺人。
不過鐵柱對這把小劍的名字很滿意,“軍刺”,但鐵柱覺得,真要等到用上這把軍刺的時候,想來,戰事也已經不可為了。擁有著迅捷速度的遼騎,是不可能讓明軍有使用軍刺拚殺機會的,那時,這把軍刺最適合的功能,就是自盡。 手慢慢地順著火槍身往下,鐵柱的射擊成績無疑是優異的,父母沒有給他強壯的體魄,南方的水土沒有使他有天生的騎術,但終究給了他射擊的天賦。
鐵柱有燕雲八萬明軍射擊比賽第一的榮譽。十五丈,三十發二十六中的成績,足以使陳延正對他刮目相看。
如果不是鐵柱學不會騎馬,如果不是鐵柱力量不足,如果不是鐵柱不識字。……陳延正也許早已將鐵柱提拔到校尉的位置。
可明軍沒有一個不會看地圖的校尉。所有指揮使以下軍官皆出自金陵、潭州學府兵科,百裏無忌的命令無人敢違抗,至少在明軍中是這樣。或者說,沒有人敢明麵上違抗。
畢竟陳延正還是把鐵柱提拔到了夥長的位置,但燕雲明軍將士沒有人不服,就算是看不起鐵柱不會騎馬的士兵,也不得不佩服鐵柱的射擊本領。三十發二十六中的成績,對於火槍兵來說,就是一種奢望,而明軍士兵射擊的達標標準是,三十發十六中。 鐵柱想不明白的是,既然大戰在即,為何陳延正要下令將早已架設在城牆上的數門火炮拆除?據說火炮都被集中起來運往了遷州。鐵柱真的想不通。遷州隻是個小州,靠近渤海灣,與榆關相鄰,東邊就是大海,難道,朝廷這是擔心守不住,怕火炮落入遼軍手裏,想提早撤退?
鐵柱的心裏升起了一絲不安。
不對,怎麽可能撤退,皇上不是在燕州坐鎮嗎?若要撤退,皇上怎麽可能來燕州?……。
卯時已過,辰時將臨。
鐵柱仰頭打了個哈欠,快到換防的時間了,可以繼續回去睡一覺了,但願,遼軍個個拉肚子,站不起身。
“瞿……”這次的聲音變得清晰,鐵柱茫然地左右看看,難道又是幻覺?
“瞿……瞿……”聲音再次傳來,而且不是一個,是數個,不,十數個,不,數百個的聲音連成一片,遠遠的仿佛是一個聲音。
從軍多年的經驗,令鐵柱幾乎是從地上彈起,大喝道:“敵襲……。”
隨即,鐵柱將頭伸出垛口,大霧已經稀薄,模糊中,長城外一片蠕動的人影,越來越近,橫向延綿數裏,成長蛇狀橫向逼近。
“遼軍來襲,警戒。速報。”鐵柱歇斯底裏地喝道,這一刻,他知道,戰爭真的來臨了。
而且不同於以往,此戰,必是血戰,因為鐵柱明顯感覺到遼軍的規模與以往不同,遼軍越來越近的壓迫感也與以往不同,這次,遼軍根本沒有前鋒,更沒有斥候,沒有試探,而是全麵壓境。此戰,慘烈。
隨著鐵柱的大喝聲,長城上此起彼伏地一連串地呼喝聲響起,數十名士兵向一裏外的駐軍營帳衝去報信。
遼軍在慢慢地逼近,沒有加速,也不停止,就如同一塊移動的鐵板,緩緩地向長城壓來。沒有陣形,也沒有戰法,僅僅就是向前推進,除了偶爾響起聯絡的哨音聲,也隻有此起彼伏的馬蹄聲了。
令人窒息的壓迫感,令鐵柱感覺無法再次發聲。
而一裏外的駐軍營帳中,無數的明軍士兵衝了出來,在各級官員的大聲呼喝之下,衝上城牆。
遼軍在距離城牆三裏外停下腳步,緊張戒備的明軍士兵不明白遼軍為何不直接發動進攻,雖然明軍有了戒備,但瞬間地發動進攻,總能令防守的明軍士兵手忙腳亂。
一會兒功夫,明軍士兵方才明白,為什麽遼軍不直接進攻了。
黑壓壓的遼軍兵潮後麵,無數個黑點冒出,越來越多,越來越近,越來越大。
“投石車……。”眼尖的明軍士兵率先驚恐地喊了出來。
其實投石車明軍有過,也早已經淘汰,投石車威力相當大,但命中率極低,如果說讓一個士兵站在投石車射程之內,任它投擲,十發能擊中一發,那就是這個士兵黴到家了。
投石車運輸不便,而且還沒有開發到可以拆卸組裝的程度。遼國雖然這數十年,掠奪了不少中原的能工巧將,但先天的不足,無法真正地研發軍械,能仿製出這些投石車,已屬不易,畢竟以遊牧民族的彪悍,如果再給了他們精巧的手和聰明的頭腦,那天下就沒漢人什麽事了。
投石車雖然命中率極低,但如果上千輛投石車一起發射,那命中的概率就會上萬倍的增加,這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而是幾何級地增加。
這也是明軍士兵驚恐地大喊的原因。
“回夥長,沒有。”
“沒有。”
……。
一場虛驚?鐵柱輕輕地籲出一口氣,拍了拍心口,再次慢慢地坐下。
隨手拿過靠在垛牆上的火槍,這已經是自己換過一次的火槍了。記得第一次拿到火槍,比現在的重,而且比較粗糙,不象現在的火槍,油光鋥亮,摸著都感覺舒服。
鐵柱輕輕地撫摸著手中的火槍,如同撫摸將要迎娶的新娘。
當手觸碰到火槍上截那柄鋒利的小劍時,鐵柱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這柄小劍也太細小了些,就象是一把匕首,更象是王候公卿腰間佩戴的飾品。鐵柱拿到手後,從未用過,除了每天的磨礪和時常的訓練刺殺,鐵柱不知道它是否真能在戰場上殺人。
不過鐵柱對這把小劍的名字很滿意,“軍刺”,但鐵柱覺得,真要等到用上這把軍刺的時候,想來,戰事也已經不可為了。擁有著迅捷速度的遼騎,是不可能讓明軍有使用軍刺拚殺機會的,那時,這把軍刺最適合的功能,就是自盡。 手慢慢地順著火槍身往下,鐵柱的射擊成績無疑是優異的,父母沒有給他強壯的體魄,南方的水土沒有使他有天生的騎術,但終究給了他射擊的天賦。
鐵柱有燕雲八萬明軍射擊比賽第一的榮譽。十五丈,三十發二十六中的成績,足以使陳延正對他刮目相看。
如果不是鐵柱學不會騎馬,如果不是鐵柱力量不足,如果不是鐵柱不識字。……陳延正也許早已將鐵柱提拔到校尉的位置。
可明軍沒有一個不會看地圖的校尉。所有指揮使以下軍官皆出自金陵、潭州學府兵科,百裏無忌的命令無人敢違抗,至少在明軍中是這樣。或者說,沒有人敢明麵上違抗。
畢竟陳延正還是把鐵柱提拔到了夥長的位置,但燕雲明軍將士沒有人不服,就算是看不起鐵柱不會騎馬的士兵,也不得不佩服鐵柱的射擊本領。三十發二十六中的成績,對於火槍兵來說,就是一種奢望,而明軍士兵射擊的達標標準是,三十發十六中。 鐵柱想不明白的是,既然大戰在即,為何陳延正要下令將早已架設在城牆上的數門火炮拆除?據說火炮都被集中起來運往了遷州。鐵柱真的想不通。遷州隻是個小州,靠近渤海灣,與榆關相鄰,東邊就是大海,難道,朝廷這是擔心守不住,怕火炮落入遼軍手裏,想提早撤退?
鐵柱的心裏升起了一絲不安。
不對,怎麽可能撤退,皇上不是在燕州坐鎮嗎?若要撤退,皇上怎麽可能來燕州?……。
卯時已過,辰時將臨。
鐵柱仰頭打了個哈欠,快到換防的時間了,可以繼續回去睡一覺了,但願,遼軍個個拉肚子,站不起身。
“瞿……”這次的聲音變得清晰,鐵柱茫然地左右看看,難道又是幻覺?
“瞿……瞿……”聲音再次傳來,而且不是一個,是數個,不,十數個,不,數百個的聲音連成一片,遠遠的仿佛是一個聲音。
從軍多年的經驗,令鐵柱幾乎是從地上彈起,大喝道:“敵襲……。”
隨即,鐵柱將頭伸出垛口,大霧已經稀薄,模糊中,長城外一片蠕動的人影,越來越近,橫向延綿數裏,成長蛇狀橫向逼近。
“遼軍來襲,警戒。速報。”鐵柱歇斯底裏地喝道,這一刻,他知道,戰爭真的來臨了。
而且不同於以往,此戰,必是血戰,因為鐵柱明顯感覺到遼軍的規模與以往不同,遼軍越來越近的壓迫感也與以往不同,這次,遼軍根本沒有前鋒,更沒有斥候,沒有試探,而是全麵壓境。此戰,慘烈。
隨著鐵柱的大喝聲,長城上此起彼伏地一連串地呼喝聲響起,數十名士兵向一裏外的駐軍營帳衝去報信。
遼軍在慢慢地逼近,沒有加速,也不停止,就如同一塊移動的鐵板,緩緩地向長城壓來。沒有陣形,也沒有戰法,僅僅就是向前推進,除了偶爾響起聯絡的哨音聲,也隻有此起彼伏的馬蹄聲了。
令人窒息的壓迫感,令鐵柱感覺無法再次發聲。
而一裏外的駐軍營帳中,無數的明軍士兵衝了出來,在各級官員的大聲呼喝之下,衝上城牆。
遼軍在距離城牆三裏外停下腳步,緊張戒備的明軍士兵不明白遼軍為何不直接發動進攻,雖然明軍有了戒備,但瞬間地發動進攻,總能令防守的明軍士兵手忙腳亂。
一會兒功夫,明軍士兵方才明白,為什麽遼軍不直接進攻了。
黑壓壓的遼軍兵潮後麵,無數個黑點冒出,越來越多,越來越近,越來越大。
“投石車……。”眼尖的明軍士兵率先驚恐地喊了出來。
其實投石車明軍有過,也早已經淘汰,投石車威力相當大,但命中率極低,如果說讓一個士兵站在投石車射程之內,任它投擲,十發能擊中一發,那就是這個士兵黴到家了。
投石車運輸不便,而且還沒有開發到可以拆卸組裝的程度。遼國雖然這數十年,掠奪了不少中原的能工巧將,但先天的不足,無法真正地研發軍械,能仿製出這些投石車,已屬不易,畢竟以遊牧民族的彪悍,如果再給了他們精巧的手和聰明的頭腦,那天下就沒漢人什麽事了。
投石車雖然命中率極低,但如果上千輛投石車一起發射,那命中的概率就會上萬倍的增加,這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而是幾何級地增加。
這也是明軍士兵驚恐地大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