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意欲在遼、阻卜軍對明軍反擊進行調兵布置之際,再開辟一個戰場,以燕雲八萬明軍會合周國成德節度使武行文駐守鎮州的兩萬五千周軍,向遼國灤河以北的大定府發起攻擊,如此一可解反擊明軍之困,二則可以吸引遼軍回防。”


    王樸聞聽,眼睛一亮:“明國陛下聖明。”


    百裏無忌手輕輕一搖,道:“但要真讓遼國對燕雲產生興趣,需要兩個人在燕雲之地。王郎中不妨猜猜。”


    王樸輕聲道:“要讓遼國為之心動,舉天下隻有皇上和明國陛下您。”


    百裏無忌點頭道:“王郎中聰慧,如此,你可已經知道朕的用意?”


    王樸閉目略一沉思,答道:“外臣愚鈍,枉加揣測,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明國陛下指教。”


    百裏無忌示意道:“無妨,暢所欲言便是。”


    “明國陛下明知遼國奸細已經將明軍要大舉從龍、劍、壁州一線對阻卜軍進行反擊的消息走漏,卻不調整步驟,反而要再在燕雲開辟新的戰場,想來,明國皇帝是想畢其功於一役,與遼國決戰了。”


    百裏無忌笑笑,示意王樸繼續。


    “但真要能調動遼軍回防大定府,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籌碼,令遼國心動,那麽,普天下除了明、周兩國皇帝之外,再無他人。有此二帝坐鎮燕雲,想必遼國必然如熱鍋上的螞蟻,情不自禁地想來一嚐肥肉。但外臣有一點不明白,如果兩位皇帝坐鎮燕雲,燕雲兵力太強,則遼國必然會聞聽風避之,無法達到預設目的;若兵力太弱,則不但周、明兩軍如羊入虎口,連兩位皇帝也會身陷險境,不知道明國皇帝如何把握這個度?”


    百裏無忌真得有些喜歡這個王郎中了。他一下就點到了問題的關鍵,確實,這個度非常難把握,稍有不慎。就有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局。


    “王郎中可知金陵府的兵力情況?”


    “這……。”


    “無妨,大膽說就是。”


    “請明國陛下恕罪,金陵府駐紮明國禦林軍不過二萬人,除了新組建的十萬新軍,其它明軍皆已調往戰場,連一向駐紮京都的特戰軍如今也駐紮在我國邠州一帶。”


    百裏無忌笑道:“看,連你都知道明國兵力分布,遼國自然一清二楚。”


    王樸詫異道:“外臣不知二者有何關聯?”


    百裏無忌道:“燕雲明軍八萬之眾,遼國早已獲悉,明國京都除了十萬新軍。再無可派之兵。而一旦十萬新軍遠調趕赴龍、劍、壁州一線,明國就再無增援燕雲之可能。燕雲八萬明軍雖然眾多,但無援兵的情況下,如果你是遼穆宗耶律璟,知道燕雲突然有兩個皇帝滯留。會做何應對?”


    王樸一凜,道:“若是換作外臣,則令渭州一線南、北兩路遼軍全力阻擊明、周軍,然後集全國之力,攻打燕雲,活捉明、周皇帝,若兩位皇帝南逃。則占領燕雲,趁勢南下,搶占中原……。”


    王樸情不自禁地開始冒汗,這是一場天大的賭局,賭注是百裏無忌和柴榮,也就是明、周兩國江山社稷。而最關鍵之處卻是燕雲八萬明軍和周國二萬五千周軍,能否頂得住遼國全力一擊,頂得住則西邊遼、阻止軍在十萬新軍的威逼攻擊之下將不戰自潰,如此,明、周兩國將轉變戰場態勢。變為主動;若頂不住,則兩國皇帝將陷入險境,縱然南逃可以暫時脫險,但趁機南下的遼軍將占領燕雲及周國整個北方之地,局勢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百裏無忌看著王樸,沉默著不說話。


    王樸被震撼,這已經不是他的身份所能知道和參與的事了,他張大著嘴巴,心潮湧動,有一種歇斯底裏大吼的衝動。


    他愣愣地看著百裏無忌,這個他心目中溫文爾雅的明國皇帝,原來竟是一個賭徒,瘋狂的無邊無際的賭徒。


    如今戰局,縱然艱難,但進入僵持狀態對明、周兩國有利,中原百姓對戰爭的忍耐性遠超過北方遊牧民族,隻要再撐過一個冬天,遊牧民族無論如何也會堅持不下去,隻能選擇撤退。


    不然,早已被遼軍搜刮一空的十數州,不但無數漢人百姓會餓死,連遼軍一樣會死於饑餓。


    可眼前這個明國皇帝,竟布下如此一個賭局,這令王樸不知道說什麽好。


    看著王樸驚愕的表情,百裏無忌明白,這不是所有人能理解得了的。百裏無忌很欣賞這個一身正氣的文人,在百裏無忌心中,王樸是一個充滿抱負、有頭腦、有魅力而又忠誠謙虛謹慎的君子,可擔負自己所要達成目標而需要的代價。


    “王郎中,朕不是賭徒。”百裏無忌仿佛看穿了王樸的內心,“若要賭,朕最多也是拿自己的性命、明國的江山社稷賭,絕不會拖累周國,此話,你可信?”


    王樸暗自心驚,自己內心似乎在百裏無忌麵前沒有絲毫秘密可言,聽著百裏無忌推心置腹的話,王樸不禁有些感動,身為明國皇帝,完全沒有必要對自己說這一番話,他不過是周國一個使者,一個可有可無的左諫議大夫,也許柴榮視自己為心腹,但對於一個國家朝堂上來說,這諫議大夫官不過四品,確實稱不上舉足輕重四個字。


    王樸深吸一口氣,答道:“外臣信。”


    “北方契丹、阻卜等外族數百年來一直侵擾中原,多少漢人百姓受欺淩,多少漢人百姓至死不能還鄉,朕記得當年與遼國簽訂和約之時,明國使者依仗隊從遼國上京南返燕雲時,沿途無數漢人百姓拜伏在道路兩側,懇求使者帶他們回鄉,他們日夜期盼著王師北伐。王郎中,開封府比金陵府更近北地,夜深人靜之時,你可曾聽見遠方受難漢人的哭嚎?”


    王樸無言以對,他心中其實早有溝壑,但周國立國時日尚短,貧窮積弱,國內又內爭不斷,說心裏話,王樸是非常看好柴榮的,自梁唐晉漢以來,再沒有一個皇帝能比郭威、柴榮更英明,更接近民心,可惜啊,若二位皇帝能早生五十年,北方大地上,將再無契丹、阻卜人什麽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代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代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