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聲音也很強大,以張昭為代表,正在朝堂上據理力爭。
柴榮在得到明國通報之後,迅速召集原班人馬李穀、王溥、張昭、範質等人商議對策。
柴榮現在心中懊惱,原本是一件好事,不想竟好事多磨,變成了壞事,如今牽扯到了血案,這讓柴榮心中對王樸有了一些怨念。
“皇上,此事非周國所圖謀,我等心中自然清楚,但問題是如何向明國解釋清楚,臣以為,應該再派使者前往金陵,一則應明國請求,參與此案審理,再則也可將皇上的心意轉告於明國。”李穀老持穩重,這事周國自然知道肯定有誤會,派王樸前去金陵的用意,在場人都很清楚。
範質道:“李司徒所言極是,現在最需要的是解釋誤會,臣以為周、明共同對抗外敵事大,不能因為這小小誤會,傷了周、明兩國同盟的根基。”
王溥道:“臣以為,王大夫一向穩重,斷不會授意隨從當眾行凶,此事恐怕另有蹊蹺,眼下再緊要是派人去金陵與王大夫取得聯係,探知事情的來龍去脈。”
張昭上前道:“我國一番誠意給明國顏麵,方才派重臣為使者前往金陵,如今卻因死了兩個學子而向我國大興問罪之師,我國也有二人被殺死在金陵,如果不對此進行追究,如何維護我大周顏麵,臣以為,應向明國責詢。”
“不可,張尚書此議不妥,如今應是化解此誤會,而非火上燒油。周、明兩國同盟抗擊外敵事大,此事純屬誤會事小,豈可因小廢大?”王溥一聽張昭的話,就出言反對。
“王尚書所言中事小是否指得是周國的顏麵?”張昭針鋒相對。
“張尚書牽強附會,我指得是事,而非顏麵。明國曆年來對我國盡力援助。有目共睹,豈可為這麽一件小事,惡言相加?如果因此事使得周、明交惡,我國如何獨自對抗遼國大軍?”王溥反駁道。
張昭冷哼一聲。說:“王尚書好口才,吃得是周國俸祿,卻不知將屁股坐到哪邊了。”
王溥大怒道:“張尚書如此巧言令色,惡意中傷,是為何意?”
柴榮聽不下去了,用力地咳嗽一聲,二人方才閉嘴不再爭吵。
柴榮道:“二位都是朕之股肱,切不可因事起了齷齪。朕已決定,派人前往金陵,一則參與審案。二則向明國皇帝轉達朕的心意。”
本來這皇帝已經有了決定,臣子就該遵從。
但李穀、王溥、範質三人應命,張昭卻不同意。
張昭抗聲道:“聖上,臣有異議,依聖上所言行事。我國從此就將在明國麵前矮上一頭,同樣是兩條性命,為何他明國可以羈押我國重臣,還要我國派人前往金陵?”
柴榮心中有些不快,但麵上還是平靜,問道:“那依張愛卿的意思,該當如何應對?”
“呃……。”張昭一愕。他隻是為反對而反對,還真沒有想過如何應對,心中急轉,靈機一動道:“聖上,臣以為應該向明國索還王大夫,之後。兩國再各派使節進行會審,如果明國不送還王大夫,我國應據理力爭……。”
王溥在邊上一聲“嗤……”,嘲弄道:“如果你據理力爭,明國還是不放人呢?張尚書莫不是想打進金陵府去?”
張昭聞言大怒。吼道:“我縱然粉身碎骨,也不受明國羞辱,總比你當一個縮頭烏龜強。”
眼見二人又要爭吵,柴榮隻好再次咳嗽製止。
柴榮心中,覺得張昭所說也有些道理,畢竟不是私事,關乎兩國邦交,雖說周國使者殺了人,但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周國畢竟也是二死二傷,縱然使者犯罪,那也得周國律法來懲戒。
但柴榮又不想因此與明國交惡,畢竟共同對抗外敵才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思索之下,柴榮道:“若依張愛卿的意思,我國應該派誰去金陵合適?”
張昭道:“臣願意出使金陵。”
李穀、王溥正欲出言反對,柴榮擺擺手道:“此事就這麽定了,辛苦張愛卿前往金陵。張愛卿,你要謹記,朕隻有一個要求,不可破壞周、明同盟。”
張昭趕緊躬身應道:“臣遵旨。”
俯身低頭的一刹那,沒有人看見他的眼睛裏閃過一絲詭異的笑意。
百裏無忌一麵親自去金陵學府安撫學子,一麵令百裏義做好出征的準備。
這一天,徐世銘二人審理之後,來向百裏無忌稟報案件的情況。
“皇上,據受傷學子和兩個受傷的周國隨從交待,當時除了行凶的周國隨從,其餘三個隨從和使者王樸,確實沒有向學子動粗,而且,據三人交待,那行凶者在揮刀前確實喊出了一句話,是為弱同或者柔銅,雖然字不一樣,但讀音卻一樣。臣想不通,也問不出所以然來。臣惶恐。”徐世銘請罪道。
馮道上前道:“臣詢問過學府學子和大量在場的百姓,證實行凶之人確實喊過一句話,但也搞不明白話的意思。”
百裏無忌讓二人將卷宗留下,令他們退下。
一時間,百裏無忌的腦袋中盡是“若統、弱同、柔同……”這些不知什麽意思的字。
百裏無忌猜想,也許,這不過是凶手無意識喊出的一句話,並沒有什麽意思,就象比武時,吐氣開聲“哈……”或者“呀……”一樣。
此時,親衛來報,百裏義求見。
百裏無忌無意識地點點頭,示意讓他進來。
“若統、弱同、柔同……”百裏無忌仰頭念叨著這些字。
“大郎,你這是在求神呢?”百裏無忌都不知道百裏義什麽時候來到身邊。
“阿義,有何事?”
百裏義赫然道:“新軍出征在即,這次出戰規模空前,想來找大郎聊聊。對了,大郎剛才念叨的著若統,可是在祈福啊。”
百裏無忌斜了百裏義一眼,道:“祈什麽福,這是驛館前的凶手行凶前念叨的一句話中的兩個字。搞不懂是什麽意思。”
百裏義突然放聲大笑。
柴榮在得到明國通報之後,迅速召集原班人馬李穀、王溥、張昭、範質等人商議對策。
柴榮現在心中懊惱,原本是一件好事,不想竟好事多磨,變成了壞事,如今牽扯到了血案,這讓柴榮心中對王樸有了一些怨念。
“皇上,此事非周國所圖謀,我等心中自然清楚,但問題是如何向明國解釋清楚,臣以為,應該再派使者前往金陵,一則應明國請求,參與此案審理,再則也可將皇上的心意轉告於明國。”李穀老持穩重,這事周國自然知道肯定有誤會,派王樸前去金陵的用意,在場人都很清楚。
範質道:“李司徒所言極是,現在最需要的是解釋誤會,臣以為周、明共同對抗外敵事大,不能因為這小小誤會,傷了周、明兩國同盟的根基。”
王溥道:“臣以為,王大夫一向穩重,斷不會授意隨從當眾行凶,此事恐怕另有蹊蹺,眼下再緊要是派人去金陵與王大夫取得聯係,探知事情的來龍去脈。”
張昭上前道:“我國一番誠意給明國顏麵,方才派重臣為使者前往金陵,如今卻因死了兩個學子而向我國大興問罪之師,我國也有二人被殺死在金陵,如果不對此進行追究,如何維護我大周顏麵,臣以為,應向明國責詢。”
“不可,張尚書此議不妥,如今應是化解此誤會,而非火上燒油。周、明兩國同盟抗擊外敵事大,此事純屬誤會事小,豈可因小廢大?”王溥一聽張昭的話,就出言反對。
“王尚書所言中事小是否指得是周國的顏麵?”張昭針鋒相對。
“張尚書牽強附會,我指得是事,而非顏麵。明國曆年來對我國盡力援助。有目共睹,豈可為這麽一件小事,惡言相加?如果因此事使得周、明交惡,我國如何獨自對抗遼國大軍?”王溥反駁道。
張昭冷哼一聲。說:“王尚書好口才,吃得是周國俸祿,卻不知將屁股坐到哪邊了。”
王溥大怒道:“張尚書如此巧言令色,惡意中傷,是為何意?”
柴榮聽不下去了,用力地咳嗽一聲,二人方才閉嘴不再爭吵。
柴榮道:“二位都是朕之股肱,切不可因事起了齷齪。朕已決定,派人前往金陵,一則參與審案。二則向明國皇帝轉達朕的心意。”
本來這皇帝已經有了決定,臣子就該遵從。
但李穀、王溥、範質三人應命,張昭卻不同意。
張昭抗聲道:“聖上,臣有異議,依聖上所言行事。我國從此就將在明國麵前矮上一頭,同樣是兩條性命,為何他明國可以羈押我國重臣,還要我國派人前往金陵?”
柴榮心中有些不快,但麵上還是平靜,問道:“那依張愛卿的意思,該當如何應對?”
“呃……。”張昭一愕。他隻是為反對而反對,還真沒有想過如何應對,心中急轉,靈機一動道:“聖上,臣以為應該向明國索還王大夫,之後。兩國再各派使節進行會審,如果明國不送還王大夫,我國應據理力爭……。”
王溥在邊上一聲“嗤……”,嘲弄道:“如果你據理力爭,明國還是不放人呢?張尚書莫不是想打進金陵府去?”
張昭聞言大怒。吼道:“我縱然粉身碎骨,也不受明國羞辱,總比你當一個縮頭烏龜強。”
眼見二人又要爭吵,柴榮隻好再次咳嗽製止。
柴榮心中,覺得張昭所說也有些道理,畢竟不是私事,關乎兩國邦交,雖說周國使者殺了人,但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周國畢竟也是二死二傷,縱然使者犯罪,那也得周國律法來懲戒。
但柴榮又不想因此與明國交惡,畢竟共同對抗外敵才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思索之下,柴榮道:“若依張愛卿的意思,我國應該派誰去金陵合適?”
張昭道:“臣願意出使金陵。”
李穀、王溥正欲出言反對,柴榮擺擺手道:“此事就這麽定了,辛苦張愛卿前往金陵。張愛卿,你要謹記,朕隻有一個要求,不可破壞周、明同盟。”
張昭趕緊躬身應道:“臣遵旨。”
俯身低頭的一刹那,沒有人看見他的眼睛裏閃過一絲詭異的笑意。
百裏無忌一麵親自去金陵學府安撫學子,一麵令百裏義做好出征的準備。
這一天,徐世銘二人審理之後,來向百裏無忌稟報案件的情況。
“皇上,據受傷學子和兩個受傷的周國隨從交待,當時除了行凶的周國隨從,其餘三個隨從和使者王樸,確實沒有向學子動粗,而且,據三人交待,那行凶者在揮刀前確實喊出了一句話,是為弱同或者柔銅,雖然字不一樣,但讀音卻一樣。臣想不通,也問不出所以然來。臣惶恐。”徐世銘請罪道。
馮道上前道:“臣詢問過學府學子和大量在場的百姓,證實行凶之人確實喊過一句話,但也搞不明白話的意思。”
百裏無忌讓二人將卷宗留下,令他們退下。
一時間,百裏無忌的腦袋中盡是“若統、弱同、柔同……”這些不知什麽意思的字。
百裏無忌猜想,也許,這不過是凶手無意識喊出的一句話,並沒有什麽意思,就象比武時,吐氣開聲“哈……”或者“呀……”一樣。
此時,親衛來報,百裏義求見。
百裏無忌無意識地點點頭,示意讓他進來。
“若統、弱同、柔同……”百裏無忌仰頭念叨著這些字。
“大郎,你這是在求神呢?”百裏無忌都不知道百裏義什麽時候來到身邊。
“阿義,有何事?”
百裏義赫然道:“新軍出征在即,這次出戰規模空前,想來找大郎聊聊。對了,大郎剛才念叨的著若統,可是在祈福啊。”
百裏無忌斜了百裏義一眼,道:“祈什麽福,這是驛館前的凶手行凶前念叨的一句話中的兩個字。搞不懂是什麽意思。”
百裏義突然放聲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