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徐世銘對明國三大軍工坊進行動員,一天十二時辰地進行生產,並將庫存手榴彈、地雷等火器向成都、周國寧州集結。
令孫光憲籌集各州官府存糧,向成都、周國寧州集結。
令馮道號召金陵學府、潭州博學府進行鼓動,動員學子向社會各界進行宣傳。
百裏無忌同時將邸報整編成麵向明國中上層的公開性報紙,由原邸報的主要成員,配以學子進行編排印刷,並將邸報重新命名為明報,定為一月三期,專門對這場戰事進行報道宣傳。
邸報原為朝廷向各州官府傳達政令所設,此時被百裏無忌征用為這場戰爭做宣傳,也為將來正式誕生普及性報紙打下了基礎。
明報隻向各州官府及各級學堂免費發放,而民間百姓若要則需要購買,一份二錢銀子,這個價格還是印刷的成本價格。
若要向百姓免費供應,明國縱然富裕,也虧損不起這筆錢財。
這個價格這也就將大部分的底層百姓拒之門外。
能買得起的僅僅是處於明國中上層的豪門巨賈,沒有底層百姓會一個月花六錢銀子去購買這幾紙“破紙”。
出於為軍械供應的方便,百裏無忌令徐世銘在成都府、徐州兩地再籌建兩個軍械坊。
為了戰爭,一切都依照著百裏無忌的旨意,快速地實行起來。
除了沒有征兵,整個明國的戰爭動員開始運轉。
明國百姓這次非常配合,除了長江最南邊的百姓未遭受過外族的蹂躪,長江以北和原蜀地的百姓都有著對外族的入侵刻骨銘心的傷痛。
這次遼、阻卜南犯的戰爭已經打了數月之久,民間早已是群情激揚。
百裏無忌戰爭動員旨意的頒布,被兩座學府學子們的鼓動,明國激起了一股抗戰的熱浪。
短短數天,各州招募處就招募到了近十萬丁壯。
而這時,一個噩耗傳來。
茂、綿二州淪陷。劍州孤立,與成都府的補給通道被截斷。
茂、綿二州一萬明軍全軍覆沒,主帥熊紀本被流矢射中,重傷。生死未卜。
此消息令明國朝野震動。
百裏無忌從楚王建立明國以來,戰火就從未燃燒至明國境內,而每一戰都是勝利,這次卻被阻卜軍打得如此慘重,令明國朝野深感不安。
百裏無忌整夜在書房看著地圖沉思。
他不明白,依照明軍的戰力和熊紀本的指揮能力,不管怎樣也不可能被八萬阻卜軍打得這麽慘,何況八萬阻卜軍經數月鏖戰,現在折損也不會少,有個六萬大軍剩下就不錯了。
百裏無忌想不通問題出在哪了。
北方燕雲的明軍不能調動。這支軍隊擔負著阻攔北方遼軍從燕雲南下的重責。
唯一能調動的就是太原府丁思覲和楊業的軍隊的。
可是這兩支軍隊離得太遠,遠水救不了近火。
難道真要調禦林軍前去?
不,絕對不行。
百裏無忌使勁地搖搖頭,禦林軍不但有衛戍金陵府之責,而且是明國最後一支機動兵力。不能輕易運用。
可雲揚部為何還沒有趕到成都?
百裏無忌傳令立即找到雲揚所部,令其火速趕往成都府救援。
其實,此時雲揚所部已經到達成都府,如果沒有雲揚部的趕到,恐怕劍州及其六千守軍也將灰飛煙滅。
雲揚進入成都府之後,迅速率第一軍會合熊紀本的第三軍殘部向綿州展開了反突擊。
阻卜剛剛到手才兩天的綿州,就再次回到了明軍手裏。與劍州的聯絡也再次被打通。
其實,百裏無忌和柴榮都沒有料到,當中路遼軍崩潰,殘部逃往北方,遼軍得知消息之後,上路遼軍確實向渭州城派出了五萬大軍。
但下路遼軍卻沒有北上。而是選擇了與阻卜軍會合,準備一舉擊穿綿、劍二州,以圖成都。
下路遼軍派出了三萬大軍與阻卜軍會合,組成聯軍,向茂、綿二州發起攻擊。
熊紀本在猝不及防之下。亂了方寸,才被聯軍一舉擊破二州,自己也不小心中了流矢。
而雲揚的及時趕到,憑借成都府大量的火器囤積,加上第一軍戰力彪悍,同樣使得聯軍猝不及防之下,丟失了剛剛得手的綿州。
但雲揚第一軍在西域已經折損數千人,憑借二萬多人根本無法再次向茂州發起攻擊,雙方再次在綿州城陷入僵持。
雲揚此次晚到,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軍從周國境內穿插,到明國江陵府之後,準備西向成都府。
不料,大軍前鋒竟被一人阻攔。
那就是明國東宮皇後,孟延意。
她自小在皇宮長大,哪見識過真正的民間生活。
離開金陵府,她發現吃飯住店是需要花銀子的。
而偷偷出宮的她,哪來準備這些物事。
無奈之下,賤賣了隨身的飾品,才得以到達江陵府。
可錢卻用光了,她對江陵府的高氏印象一直不好,就沒有去江陵府求援,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遇到了雲揚歸來的第一軍。
見到明軍,這對於正不知所措的孟延意來說,無疑就是大救星。
她上前攔住大軍的去路,差點被明軍前鋒當作匪人就地擊殺。
還好孟延意有點小聰明,攔路的同時立即大報名號,“本宮乃明國東宮皇後,速去稟報你們主帥。”
明軍士兵驚愕什麽時候皇後能出宮了?
雖然不相信,但既然攔路之人敢報出皇後的名號,那就不是小小士兵能處理的了。
於是,去稟報雲揚。
雲揚自然認識孟延意。
卻沒有料到竟能在江陵府見著,看著這個多日未曾梳洗的明國皇後,雲揚不知是生氣還是好笑。
雲揚將百裏無忌安然回到明國的消息稟告了孟延意。
而孟延意便鬧著要回金陵,雲揚便派了一隊明軍護送孟延意回去。
這樣,就在路上多耽擱了半天時間。
而這半天時間,卻造成了茂、綿二州的陷落和熊紀本的重傷。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意。
還好,孟延意因為沒有盤纏而滯留在了江陵,如果真去了吐蕃領地,那後果就難以想象了。
……。
令孫光憲籌集各州官府存糧,向成都、周國寧州集結。
令馮道號召金陵學府、潭州博學府進行鼓動,動員學子向社會各界進行宣傳。
百裏無忌同時將邸報整編成麵向明國中上層的公開性報紙,由原邸報的主要成員,配以學子進行編排印刷,並將邸報重新命名為明報,定為一月三期,專門對這場戰事進行報道宣傳。
邸報原為朝廷向各州官府傳達政令所設,此時被百裏無忌征用為這場戰爭做宣傳,也為將來正式誕生普及性報紙打下了基礎。
明報隻向各州官府及各級學堂免費發放,而民間百姓若要則需要購買,一份二錢銀子,這個價格還是印刷的成本價格。
若要向百姓免費供應,明國縱然富裕,也虧損不起這筆錢財。
這個價格這也就將大部分的底層百姓拒之門外。
能買得起的僅僅是處於明國中上層的豪門巨賈,沒有底層百姓會一個月花六錢銀子去購買這幾紙“破紙”。
出於為軍械供應的方便,百裏無忌令徐世銘在成都府、徐州兩地再籌建兩個軍械坊。
為了戰爭,一切都依照著百裏無忌的旨意,快速地實行起來。
除了沒有征兵,整個明國的戰爭動員開始運轉。
明國百姓這次非常配合,除了長江最南邊的百姓未遭受過外族的蹂躪,長江以北和原蜀地的百姓都有著對外族的入侵刻骨銘心的傷痛。
這次遼、阻卜南犯的戰爭已經打了數月之久,民間早已是群情激揚。
百裏無忌戰爭動員旨意的頒布,被兩座學府學子們的鼓動,明國激起了一股抗戰的熱浪。
短短數天,各州招募處就招募到了近十萬丁壯。
而這時,一個噩耗傳來。
茂、綿二州淪陷。劍州孤立,與成都府的補給通道被截斷。
茂、綿二州一萬明軍全軍覆沒,主帥熊紀本被流矢射中,重傷。生死未卜。
此消息令明國朝野震動。
百裏無忌從楚王建立明國以來,戰火就從未燃燒至明國境內,而每一戰都是勝利,這次卻被阻卜軍打得如此慘重,令明國朝野深感不安。
百裏無忌整夜在書房看著地圖沉思。
他不明白,依照明軍的戰力和熊紀本的指揮能力,不管怎樣也不可能被八萬阻卜軍打得這麽慘,何況八萬阻卜軍經數月鏖戰,現在折損也不會少,有個六萬大軍剩下就不錯了。
百裏無忌想不通問題出在哪了。
北方燕雲的明軍不能調動。這支軍隊擔負著阻攔北方遼軍從燕雲南下的重責。
唯一能調動的就是太原府丁思覲和楊業的軍隊的。
可是這兩支軍隊離得太遠,遠水救不了近火。
難道真要調禦林軍前去?
不,絕對不行。
百裏無忌使勁地搖搖頭,禦林軍不但有衛戍金陵府之責,而且是明國最後一支機動兵力。不能輕易運用。
可雲揚部為何還沒有趕到成都?
百裏無忌傳令立即找到雲揚所部,令其火速趕往成都府救援。
其實,此時雲揚所部已經到達成都府,如果沒有雲揚部的趕到,恐怕劍州及其六千守軍也將灰飛煙滅。
雲揚進入成都府之後,迅速率第一軍會合熊紀本的第三軍殘部向綿州展開了反突擊。
阻卜剛剛到手才兩天的綿州,就再次回到了明軍手裏。與劍州的聯絡也再次被打通。
其實,百裏無忌和柴榮都沒有料到,當中路遼軍崩潰,殘部逃往北方,遼軍得知消息之後,上路遼軍確實向渭州城派出了五萬大軍。
但下路遼軍卻沒有北上。而是選擇了與阻卜軍會合,準備一舉擊穿綿、劍二州,以圖成都。
下路遼軍派出了三萬大軍與阻卜軍會合,組成聯軍,向茂、綿二州發起攻擊。
熊紀本在猝不及防之下。亂了方寸,才被聯軍一舉擊破二州,自己也不小心中了流矢。
而雲揚的及時趕到,憑借成都府大量的火器囤積,加上第一軍戰力彪悍,同樣使得聯軍猝不及防之下,丟失了剛剛得手的綿州。
但雲揚第一軍在西域已經折損數千人,憑借二萬多人根本無法再次向茂州發起攻擊,雙方再次在綿州城陷入僵持。
雲揚此次晚到,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軍從周國境內穿插,到明國江陵府之後,準備西向成都府。
不料,大軍前鋒竟被一人阻攔。
那就是明國東宮皇後,孟延意。
她自小在皇宮長大,哪見識過真正的民間生活。
離開金陵府,她發現吃飯住店是需要花銀子的。
而偷偷出宮的她,哪來準備這些物事。
無奈之下,賤賣了隨身的飾品,才得以到達江陵府。
可錢卻用光了,她對江陵府的高氏印象一直不好,就沒有去江陵府求援,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遇到了雲揚歸來的第一軍。
見到明軍,這對於正不知所措的孟延意來說,無疑就是大救星。
她上前攔住大軍的去路,差點被明軍前鋒當作匪人就地擊殺。
還好孟延意有點小聰明,攔路的同時立即大報名號,“本宮乃明國東宮皇後,速去稟報你們主帥。”
明軍士兵驚愕什麽時候皇後能出宮了?
雖然不相信,但既然攔路之人敢報出皇後的名號,那就不是小小士兵能處理的了。
於是,去稟報雲揚。
雲揚自然認識孟延意。
卻沒有料到竟能在江陵府見著,看著這個多日未曾梳洗的明國皇後,雲揚不知是生氣還是好笑。
雲揚將百裏無忌安然回到明國的消息稟告了孟延意。
而孟延意便鬧著要回金陵,雲揚便派了一隊明軍護送孟延意回去。
這樣,就在路上多耽擱了半天時間。
而這半天時間,卻造成了茂、綿二州的陷落和熊紀本的重傷。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意。
還好,孟延意因為沒有盤纏而滯留在了江陵,如果真去了吐蕃領地,那後果就難以想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