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彈的爆炸開始確實能震懾遼軍士兵,但爆炸一旦變得頻繁,遼軍士兵也一樣習以為常了。
真的抱定死亡的決心,又何必在乎怎麽死呢?
鎮守渭州城的三萬遼軍確實是遼國精銳,三十萬遼國南犯大軍,分為三路,每路十萬大軍,而這十萬大軍中都有遼國的禁軍——皮室軍。
遼穆宗耶律璟為了這次南下,將遼國耶律氏的王室禁軍也傾注進去了。
遼國軍隊分為四等,皮室軍、部族軍、京州軍、屬國軍,裝備、戰力也依次遞減。
京州軍,遼國在各京設置鄉丁,五州鄉丁稱為京州兵。是一種地方性的軍事武裝,主要職責是地方保安;但遇戰事時,也聽從征調,入衛京師。京州兵大都是番漢轉戶的丁壯,兵力十分可觀,大約有京州兵六十餘萬。就是說契丹人壯丁通常入選皇帝、皇後、太後的宮帳軍和部落大王的部族軍,其他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人壯丁隻能入選京州軍之類的地方部隊。
部族軍,私甲,從王室。遼國各部族的首領大王都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稱之為部族軍。遇到戰事的時候,遼國的親王大臣用自己的私人衛隊聽從王室的指揮。在戰事緊張的時候,通常量力出動甲騎三千至五千人,聽從王室的調遣,其餘的兵力則留守本地,以衛根本。遼眾部族軍分隸北府和南府,守衛四邊,拱衛京師。
皮室軍,也就是相當於禁軍,又分為兩部——禦帳親軍和宮衛騎軍。
禦帳親軍用來跟隨皇帝外出征戰,宮衛騎軍主要用來守衛皇宮。
耶律阿保機時的皮室軍隻有數千人,但隨著皮室軍製度的完備,到耶律德光時,已經擁有皮室軍三十萬人之多。
此次南下。三十萬遼軍中有十二萬皮室軍參與,而中路遼軍僅僅三萬皮室軍,就已經讓特戰軍啃不動了,哪怕依仗著火器之利破了南城門。也無法衝入城中心。
一個時辰早已過去。
東門的雲揚心急如焚,為了吸引遼軍主力,第一軍士兵付出了兩千多人的傷亡,可南門依舊無法突破,聽著密集的手榴彈爆炸聲,雲揚知道特戰軍已經盡力了。
有心派第一軍前去支援,但如果第一軍一動,勢必遼軍也會向南門增援,如此得不償失,還不如不動。
惡戰持續了兩個時辰。兩軍士兵都在拚盡最後一滴血。
明軍士兵履行著他們戰前所說的誓言,“此戰之後,我已經死了。”
但,一個時辰過去,依舊無法突破。
兩軍陷入了僵局。就在看誰先拚光,看誰先崩潰。
而兩軍都是精銳,誰都不可能先行崩潰,也就隻能看誰先死光了。
在就在此時,戰場上出現了一個變數。
那就是趙匡胤、向訓率九千周軍趕來了。
明、遼兩軍打成了僵持消耗戰,而九千周軍卻是挾全殲寧州城外遼軍之威力,士氣正旺。
周軍先與第一軍雲揚部會師。雲揚見周軍來得及時,連忙請求周軍配合明軍對渭州城遼軍進行攻擊。
趙匡胤、向訓本是懷一肚子怨氣而來,因為原州城的一百明軍愣是擋住了周軍九千大軍,二人想要收複原州,卻被一百明軍阻攔。
明、周二國交好,眼下又是一致抗遼。趙匡胤、向訓確實不敢向一百明軍發起進攻,無奈之下,隻能繼續西進,準備找雲揚、徐守仁算帳。
可來到渭州城,見到這一場殘酷的消耗戰。縱然趙匡胤、向訓二人都是久經沙場之人,也不覺動容。
聞聽雲揚請求,趙匡胤抱拳道:“請雲指揮使放心,某定盡心竭力,以報當日渭州城救命之恩。”
向訓也一口應承道:“隻要是殺遼軍,某必不落人之後。”
都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趙匡胤、向訓當日被遼軍圍困渭州城下,如果不是雲揚、徐守仁援救及時,此時早已化為兩縷怨魂。
如今攻防易主,自己成了進攻方了,兩人摩拳擦掌準備進攻。
但雲揚卻道:“向節帥、趙都虞候,東門雖說集中了明、遼主力,但真正的突破口在南門,明軍在南門已經破城,卻被遼軍阻擋,久攻不下,某希望周軍去南門助徐守仁一臂之力。”
隻要殺敵,哪都一樣。
趙匡胤、向訓一口應承,隨即率九千周軍迅速向南門進發。
趕到南門,趙匡胤、向訓被眼前的慘像所震驚。
明軍士兵普遍比遼軍士兵矮小,天生處於劣勢,特別是這種靠肉搏取勝的年代,明軍士兵往往是十數個人,同時衝向遼軍,在被遼軍斬殺之前,引爆手榴彈,炸開一條血路,然後明軍士兵一湧而上,搶占這處空隙。
但往往才過一會兒,再次被牛高馬大的遼軍士兵逼退。
如此不間隙的循環,令整個南門上空都飄滿了血肉顆粒,經久不散。
不但趙匡胤、向訓震撼,邊周軍士兵也震撼了,對付遼人竟還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一命換一命,甚至數命,值了。
當趙匡胤、向訓下令進攻時,周軍士兵呼嘯著由兩側向遼軍合圍。
聽到周軍的呼號聲,特戰軍士兵精神一震,隨即向遼軍展開更猛烈的衝擊。
戰場往往是這樣,剛剛拚殺得死去活來,堅守陣地,毫不動搖的士兵,一旦對方援軍一到,士氣就會直線下降。
雖說遼軍是精銳,不會馬上崩潰,但無疑九千周軍的加入,令戰場天平明顯向明軍傾斜。
周軍戰鬥力明顯不如明軍,也沒有手榴彈可以與遼軍同歸於盡,他們往往要花二三條命才能換遼軍一條命。
但九千人的加入,卻使得遼軍陣線開始後退。
陣腳一旦鬆動,就很難收得住腳了。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趙匡胤不同於徐守仁、向訓是個文化人,都已經親自上陣拚殺了。
向訓心中暗暗叫苦,本以為有明軍在前麵頂著,周軍加入戰團不過就是助陣呐喊,順便撿撿漏,打個小架。
哪知道這支遼軍如此難纏,看著周軍士兵一個個倒下去,向訓難受得心如刀絞,這支可是柴榮的禁軍啊,如果折損過多,如何向皇上交待。
真的抱定死亡的決心,又何必在乎怎麽死呢?
鎮守渭州城的三萬遼軍確實是遼國精銳,三十萬遼國南犯大軍,分為三路,每路十萬大軍,而這十萬大軍中都有遼國的禁軍——皮室軍。
遼穆宗耶律璟為了這次南下,將遼國耶律氏的王室禁軍也傾注進去了。
遼國軍隊分為四等,皮室軍、部族軍、京州軍、屬國軍,裝備、戰力也依次遞減。
京州軍,遼國在各京設置鄉丁,五州鄉丁稱為京州兵。是一種地方性的軍事武裝,主要職責是地方保安;但遇戰事時,也聽從征調,入衛京師。京州兵大都是番漢轉戶的丁壯,兵力十分可觀,大約有京州兵六十餘萬。就是說契丹人壯丁通常入選皇帝、皇後、太後的宮帳軍和部落大王的部族軍,其他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人壯丁隻能入選京州軍之類的地方部隊。
部族軍,私甲,從王室。遼國各部族的首領大王都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稱之為部族軍。遇到戰事的時候,遼國的親王大臣用自己的私人衛隊聽從王室的指揮。在戰事緊張的時候,通常量力出動甲騎三千至五千人,聽從王室的調遣,其餘的兵力則留守本地,以衛根本。遼眾部族軍分隸北府和南府,守衛四邊,拱衛京師。
皮室軍,也就是相當於禁軍,又分為兩部——禦帳親軍和宮衛騎軍。
禦帳親軍用來跟隨皇帝外出征戰,宮衛騎軍主要用來守衛皇宮。
耶律阿保機時的皮室軍隻有數千人,但隨著皮室軍製度的完備,到耶律德光時,已經擁有皮室軍三十萬人之多。
此次南下。三十萬遼軍中有十二萬皮室軍參與,而中路遼軍僅僅三萬皮室軍,就已經讓特戰軍啃不動了,哪怕依仗著火器之利破了南城門。也無法衝入城中心。
一個時辰早已過去。
東門的雲揚心急如焚,為了吸引遼軍主力,第一軍士兵付出了兩千多人的傷亡,可南門依舊無法突破,聽著密集的手榴彈爆炸聲,雲揚知道特戰軍已經盡力了。
有心派第一軍前去支援,但如果第一軍一動,勢必遼軍也會向南門增援,如此得不償失,還不如不動。
惡戰持續了兩個時辰。兩軍士兵都在拚盡最後一滴血。
明軍士兵履行著他們戰前所說的誓言,“此戰之後,我已經死了。”
但,一個時辰過去,依舊無法突破。
兩軍陷入了僵局。就在看誰先拚光,看誰先崩潰。
而兩軍都是精銳,誰都不可能先行崩潰,也就隻能看誰先死光了。
在就在此時,戰場上出現了一個變數。
那就是趙匡胤、向訓率九千周軍趕來了。
明、遼兩軍打成了僵持消耗戰,而九千周軍卻是挾全殲寧州城外遼軍之威力,士氣正旺。
周軍先與第一軍雲揚部會師。雲揚見周軍來得及時,連忙請求周軍配合明軍對渭州城遼軍進行攻擊。
趙匡胤、向訓本是懷一肚子怨氣而來,因為原州城的一百明軍愣是擋住了周軍九千大軍,二人想要收複原州,卻被一百明軍阻攔。
明、周二國交好,眼下又是一致抗遼。趙匡胤、向訓確實不敢向一百明軍發起進攻,無奈之下,隻能繼續西進,準備找雲揚、徐守仁算帳。
可來到渭州城,見到這一場殘酷的消耗戰。縱然趙匡胤、向訓二人都是久經沙場之人,也不覺動容。
聞聽雲揚請求,趙匡胤抱拳道:“請雲指揮使放心,某定盡心竭力,以報當日渭州城救命之恩。”
向訓也一口應承道:“隻要是殺遼軍,某必不落人之後。”
都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趙匡胤、向訓當日被遼軍圍困渭州城下,如果不是雲揚、徐守仁援救及時,此時早已化為兩縷怨魂。
如今攻防易主,自己成了進攻方了,兩人摩拳擦掌準備進攻。
但雲揚卻道:“向節帥、趙都虞候,東門雖說集中了明、遼主力,但真正的突破口在南門,明軍在南門已經破城,卻被遼軍阻擋,久攻不下,某希望周軍去南門助徐守仁一臂之力。”
隻要殺敵,哪都一樣。
趙匡胤、向訓一口應承,隨即率九千周軍迅速向南門進發。
趕到南門,趙匡胤、向訓被眼前的慘像所震驚。
明軍士兵普遍比遼軍士兵矮小,天生處於劣勢,特別是這種靠肉搏取勝的年代,明軍士兵往往是十數個人,同時衝向遼軍,在被遼軍斬殺之前,引爆手榴彈,炸開一條血路,然後明軍士兵一湧而上,搶占這處空隙。
但往往才過一會兒,再次被牛高馬大的遼軍士兵逼退。
如此不間隙的循環,令整個南門上空都飄滿了血肉顆粒,經久不散。
不但趙匡胤、向訓震撼,邊周軍士兵也震撼了,對付遼人竟還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一命換一命,甚至數命,值了。
當趙匡胤、向訓下令進攻時,周軍士兵呼嘯著由兩側向遼軍合圍。
聽到周軍的呼號聲,特戰軍士兵精神一震,隨即向遼軍展開更猛烈的衝擊。
戰場往往是這樣,剛剛拚殺得死去活來,堅守陣地,毫不動搖的士兵,一旦對方援軍一到,士氣就會直線下降。
雖說遼軍是精銳,不會馬上崩潰,但無疑九千周軍的加入,令戰場天平明顯向明軍傾斜。
周軍戰鬥力明顯不如明軍,也沒有手榴彈可以與遼軍同歸於盡,他們往往要花二三條命才能換遼軍一條命。
但九千人的加入,卻使得遼軍陣線開始後退。
陣腳一旦鬆動,就很難收得住腳了。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趙匡胤不同於徐守仁、向訓是個文化人,都已經親自上陣拚殺了。
向訓心中暗暗叫苦,本以為有明軍在前麵頂著,周軍加入戰團不過就是助陣呐喊,順便撿撿漏,打個小架。
哪知道這支遼軍如此難纏,看著周軍士兵一個個倒下去,向訓難受得心如刀絞,這支可是柴榮的禁軍啊,如果折損過多,如何向皇上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