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顯然,周保忠將這個火槍兵缺陷無限地擴大了,暴露出來了。
周保忠身為明軍將領,是清楚火槍射擊間隔的,也清楚火槍兵會以什麽的陣形和以什麽的障礙來防禦騎兵,而他緊緊地抓住了這一點,致第二隊死命。
百裏無忌沉默了,在連發槍誕生之前,想用火槍兵替代騎兵終究還不現實。
而日後攻遼,遼軍在吃過火槍的虧之後,肯定也能發現火槍的弱點,今天這樣的情形必定還會重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戰鬥還在繼續,周保忠解決了第一隊,隨即向第二隊鄭彥華部衝去。
百裏無忌心中奇怪,周保忠抓住火槍射擊間隔弱點順利解決郭廷謂部,但他也損失了三成兵力,如今衝向第二隊,難道還想重演舊戲?
第二隊防禦完全不同,鄭彥華設置了高台,有上中下交叉火力配置,如果周保忠重演第一隊前的老招,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上中下交叉火力在射程之內,打擊麵迅速擴大,這樣騎兵是不可能衝近第二隊陣形的。
周保忠自然不是傻子,鄭彥華這樣的布局早已是三人私下參詳甚久的招數,對這陣型,周保忠也無法破解。
但周保忠有對策,雖然有些無賴,但對於周保忠來說,在戰場之上講究得隻是輸贏,沒有無賴二字。
當騎兵衝至第二隊高台前火槍射程時,周保忠隨即變陣,騎兵分散在火槍射程之外,將高台包圍,而周保忠則令親衛為其搭設桌椅,還泡來一壺茶,開始閉目養神。
鄭彥華在高台上氣得要死,這台子確實是三人苦思甚久都沒法破解的,但高台卻無法進攻。隻能固守。
如今周保忠在火槍射程之外,打不著,又不能下高台出兵,已經形成僵局。
但如果這真是戰場。那麽等待第二隊的隻能是彈盡糧絕,因為,包圍高台的騎兵可以象北方遊騎一樣,圍高台奔跑著投擲手榴彈或者發射弩箭。
而高台不得不反擊,沒有後援的孤城,終究是保不住的。
如今第二隊的高台,就成了孤城。
百裏無忌看到此處,已經明白了周保忠的用意,周保忠這是在向自己宣告,他可以不戰而勝。
這原以為要花一天的演練。至此不到一個時辰就結束了。
今天的演練暴露在兩個問題,那就是火槍的射擊間隔和火槍兵缺乏麵對騎兵的主動進攻方式。
而郭廷謂的中規中矩,穩重的指揮風格和鄭彥華能在關鍵時刻冷靜的處置突發情況,給百裏無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周保忠今日的表現無疑是突圍而出的一匹黑馬。
他莽撞的外表之外,卻有著一顆狡詐的心。
這種狡詐來自於強者的藏拙。而這在以後的戰鬥中,往往能迷惑敵人,為自己爭取到最後的勝利。
百裏無忌令新軍將士回軍營休整,召來了郭、鄭、周三人當麵點評。
郭、鄭、周三人來到百裏無忌的高台上,向百裏無忌施禮。
百裏無忌低頭飲茶,不置可否。
三人麵麵相覷,不明白皇帝沉默代表著什麽。
整整傻站了一柱香的功夫。百裏無忌還是不說話。
三人交換眼神,於是,郭廷謂上奏道:“聖上,臣不該隻知防守,不思進攻,才會被周校尉趁勢而入。臣知錯了。”
百裏無忌依舊不說話。
鄭彥華也上前道:“陛下,臣也犯了如郭校尉的錯誤,臣知錯。”
百裏無忌依舊沉默。
郭廷謂、鄭彥華使勁地朝周保忠施眼色,可周保忠卻拒不上前認錯。
過了良久,百裏無忌猜測周保忠這小子是不會主動承認錯誤了。於是,百裏無忌才將手上早已冷卻的茶杯放下。
百裏無忌開口道:“信臣,你的錯誤不僅僅是隻顧於防守,你還犯有更大的錯誤,那就是不知變通,遇敵緊張,你已經在特戰軍中待過不少日子,也領過兵上過戰場,論經驗你可比別人多出不少,你在遭遇周保忠騎兵攻擊,火槍兵無法阻止騎兵衝鋒時,若見機行事,令火槍兵停止射擊,全軍投擲手榴彈拒敵,想必不至於如此輕鬆讓周保忠擊潰。”
郭廷謂臉色發紅,俯首道:“臣謹記陛下教誨。”
百裏無忌繼續點評道:“鄭彥華,你的錯誤不在於隻知防守,先立於不敗之地,隻思進攻也不遲,但你卻將全軍置於高台上,失去了機動兵力,這樣你就等於自斷了手臂。最重要的是,你眼見盟友遭受滅頂之災,卻無法向其出兵增援。”
鄭彥華也俯首應道:“臣謹記陛下教誨。”
百裏無忌瞟了周保宗一眼,冷冷道:“周保忠,怎麽,你覺得自己今日演練很成功?”
周保忠顯然心中有些傲嬌,但在皇帝麵前,總還是有些收斂。
周保忠低頭應道:“陛下,臣隻是盡力而為。”
“呃……。”百裏無忌顯然被周保忠一語堵塞了。
百裏無忌猛地一拍放茶杯的桌子,隻聽“呯”地一聲,茶杯彈落地下。
見皇帝發怒,鄭彥華、郭廷謂二人趕緊噤聲而立,而周保忠心不甘情不願地再次低頭請罪。
百裏無忌怒聲說道:“周保忠,汝父就是這麽教你帶兵的麽?拿麾下三成將士的性命做為你立下赫赫戰功的墊腳石麽?汝可知道,這些士兵皆有父母妻兒。”
周保忠方才明白為何皇帝為如此發怒,自己今天如此狂妄行事,實在是與郭、鄭二人平日私下揣摩新軍火槍兵、騎兵戰法才有的策略,也是因為今天是演練而輕率地進行試驗。
周保忠心知,如果今天是實戰,戰場上如此做,自己無疑是個功臣,但今天,在皇帝陛下麵前演練,自己如此做,那就壞了視兵如子的名望,這想必也是陛下動怒的原因。
有些事隻能說不能做,有些事是隻能做不能說的,而今天的事,是既不能說,也不能做的。
周保忠明白了,他趕緊跪下向皇帝請罪:“臣愚鈍,臣不該令士兵以血肉之軀掩護後軍,請陛下治臣枉殺之罪。”
周保忠身為明軍將領,是清楚火槍射擊間隔的,也清楚火槍兵會以什麽的陣形和以什麽的障礙來防禦騎兵,而他緊緊地抓住了這一點,致第二隊死命。
百裏無忌沉默了,在連發槍誕生之前,想用火槍兵替代騎兵終究還不現實。
而日後攻遼,遼軍在吃過火槍的虧之後,肯定也能發現火槍的弱點,今天這樣的情形必定還會重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戰鬥還在繼續,周保忠解決了第一隊,隨即向第二隊鄭彥華部衝去。
百裏無忌心中奇怪,周保忠抓住火槍射擊間隔弱點順利解決郭廷謂部,但他也損失了三成兵力,如今衝向第二隊,難道還想重演舊戲?
第二隊防禦完全不同,鄭彥華設置了高台,有上中下交叉火力配置,如果周保忠重演第一隊前的老招,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上中下交叉火力在射程之內,打擊麵迅速擴大,這樣騎兵是不可能衝近第二隊陣形的。
周保忠自然不是傻子,鄭彥華這樣的布局早已是三人私下參詳甚久的招數,對這陣型,周保忠也無法破解。
但周保忠有對策,雖然有些無賴,但對於周保忠來說,在戰場之上講究得隻是輸贏,沒有無賴二字。
當騎兵衝至第二隊高台前火槍射程時,周保忠隨即變陣,騎兵分散在火槍射程之外,將高台包圍,而周保忠則令親衛為其搭設桌椅,還泡來一壺茶,開始閉目養神。
鄭彥華在高台上氣得要死,這台子確實是三人苦思甚久都沒法破解的,但高台卻無法進攻。隻能固守。
如今周保忠在火槍射程之外,打不著,又不能下高台出兵,已經形成僵局。
但如果這真是戰場。那麽等待第二隊的隻能是彈盡糧絕,因為,包圍高台的騎兵可以象北方遊騎一樣,圍高台奔跑著投擲手榴彈或者發射弩箭。
而高台不得不反擊,沒有後援的孤城,終究是保不住的。
如今第二隊的高台,就成了孤城。
百裏無忌看到此處,已經明白了周保忠的用意,周保忠這是在向自己宣告,他可以不戰而勝。
這原以為要花一天的演練。至此不到一個時辰就結束了。
今天的演練暴露在兩個問題,那就是火槍的射擊間隔和火槍兵缺乏麵對騎兵的主動進攻方式。
而郭廷謂的中規中矩,穩重的指揮風格和鄭彥華能在關鍵時刻冷靜的處置突發情況,給百裏無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周保忠今日的表現無疑是突圍而出的一匹黑馬。
他莽撞的外表之外,卻有著一顆狡詐的心。
這種狡詐來自於強者的藏拙。而這在以後的戰鬥中,往往能迷惑敵人,為自己爭取到最後的勝利。
百裏無忌令新軍將士回軍營休整,召來了郭、鄭、周三人當麵點評。
郭、鄭、周三人來到百裏無忌的高台上,向百裏無忌施禮。
百裏無忌低頭飲茶,不置可否。
三人麵麵相覷,不明白皇帝沉默代表著什麽。
整整傻站了一柱香的功夫。百裏無忌還是不說話。
三人交換眼神,於是,郭廷謂上奏道:“聖上,臣不該隻知防守,不思進攻,才會被周校尉趁勢而入。臣知錯了。”
百裏無忌依舊不說話。
鄭彥華也上前道:“陛下,臣也犯了如郭校尉的錯誤,臣知錯。”
百裏無忌依舊沉默。
郭廷謂、鄭彥華使勁地朝周保忠施眼色,可周保忠卻拒不上前認錯。
過了良久,百裏無忌猜測周保忠這小子是不會主動承認錯誤了。於是,百裏無忌才將手上早已冷卻的茶杯放下。
百裏無忌開口道:“信臣,你的錯誤不僅僅是隻顧於防守,你還犯有更大的錯誤,那就是不知變通,遇敵緊張,你已經在特戰軍中待過不少日子,也領過兵上過戰場,論經驗你可比別人多出不少,你在遭遇周保忠騎兵攻擊,火槍兵無法阻止騎兵衝鋒時,若見機行事,令火槍兵停止射擊,全軍投擲手榴彈拒敵,想必不至於如此輕鬆讓周保忠擊潰。”
郭廷謂臉色發紅,俯首道:“臣謹記陛下教誨。”
百裏無忌繼續點評道:“鄭彥華,你的錯誤不在於隻知防守,先立於不敗之地,隻思進攻也不遲,但你卻將全軍置於高台上,失去了機動兵力,這樣你就等於自斷了手臂。最重要的是,你眼見盟友遭受滅頂之災,卻無法向其出兵增援。”
鄭彥華也俯首應道:“臣謹記陛下教誨。”
百裏無忌瞟了周保宗一眼,冷冷道:“周保忠,怎麽,你覺得自己今日演練很成功?”
周保忠顯然心中有些傲嬌,但在皇帝麵前,總還是有些收斂。
周保忠低頭應道:“陛下,臣隻是盡力而為。”
“呃……。”百裏無忌顯然被周保忠一語堵塞了。
百裏無忌猛地一拍放茶杯的桌子,隻聽“呯”地一聲,茶杯彈落地下。
見皇帝發怒,鄭彥華、郭廷謂二人趕緊噤聲而立,而周保忠心不甘情不願地再次低頭請罪。
百裏無忌怒聲說道:“周保忠,汝父就是這麽教你帶兵的麽?拿麾下三成將士的性命做為你立下赫赫戰功的墊腳石麽?汝可知道,這些士兵皆有父母妻兒。”
周保忠方才明白為何皇帝為如此發怒,自己今天如此狂妄行事,實在是與郭、鄭二人平日私下揣摩新軍火槍兵、騎兵戰法才有的策略,也是因為今天是演練而輕率地進行試驗。
周保忠心知,如果今天是實戰,戰場上如此做,自己無疑是個功臣,但今天,在皇帝陛下麵前演練,自己如此做,那就壞了視兵如子的名望,這想必也是陛下動怒的原因。
有些事隻能說不能做,有些事是隻能做不能說的,而今天的事,是既不能說,也不能做的。
周保忠明白了,他趕緊跪下向皇帝請罪:“臣愚鈍,臣不該令士兵以血肉之軀掩護後軍,請陛下治臣枉殺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