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仕旭和徐守仁自然不會想到,這個姓氏還有後麵將要改的姓氏,不過就是百裏無忌的一個惡作劇,僅此而已。
而此次的朱雀天皇態度明顯已經有所改變。畢竟,占領了越後的孫仕旭,兵鋒直指越中、加賀、越前、近江四國,離山城已經不遠,藤原忠平開始妥協,同意給予孫仕旭更高的官職。
但朱雀天皇卻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提出了一個令孫仕旭非常頭痛的條件。
非常非常令人頭痛的條件。
朱雀天皇要將皇女康子下嫁給他。
按規製,皇女成年後就會舉行笄禮儀式,敘品位,內親王宣下,還會同時被加封食邑、領地等等。但一般皇女大多和天皇或皇太子、兩代以內的近親皇族結婚。
醍醐天皇,也就是朱雀天皇的父親,有兩個女兒分別開了先例,女五宮勤子內親王,嫁給了右大臣藤原師輔,開了內親王降嫁朝臣的先河;另一個是修子內親王首開皇女降嫁和皇位無緣的親王,當時其所嫁予的對象是元良親王。
而這絕不是朱雀天皇要將皇女下嫁給孫仕旭的原因。
事實上,真正的原因來自這位皇女的叛逆。在皇族眼中,這就是個異類。
所以,已過及笄都嫁不出去。因為沒人要。
異類表現為她堅決拒絕染黑齒和剃眉毛,依製,皇女十二歲就算成年,此時需要染黑齒和剃眉毛。
剃眉毛是遣隋使從東晉江南士族那裏學來的,不管男女,公卿貴族,一樣塗脂抹粉,畫眉染齒。將眉毛盡數拔去,然後在眉、額之間用墨汁點以蠶眉。
染黑齒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出肌膚的白嫩,公卿貴族不分男女,都以黑齒為美。用黑色染料將牙齒全部染黑。可以想像,這一張開嘴,黑得發光的一副玉齒……。
而最最讓皇族人接受不了的,是這皇女天生愛吃肉……。
自初唐時。佛教傳入,天皇就下令公卿貴族禁止食用牛、馬、犬、猿、雞,各種肉食。數百年的積累,這規矩就如同鐵律,比律法還堅硬。
公卿貴族普遍認為肉食是下等人吃的東西,吃了四腳動物來世就要投胎當畜生,所以隻有沒農民、獵人和下級武士才會吃肉。
若是作為上等人的公卿貴族竟然去吃肉,在貴族圈子裏就會遭到普遍的鄙視和排斥。
何況是一個皇女。所以,這皇女被剝奪了冊封為內親王的資格,終生不會再有封號。
於是。朱雀天皇隻能趁孫仕旭這個外鄉人,不懂美醜,不識好賴,趕緊將皇女嫁出去,也了了一樁心事。所以。此舉得到了皇族所有人的支持。
而朱雀天皇心中,更深層次地想法是,隻要孫仕旭應了這親事,那就是翁婿關係了,扶桑自來都是聯姻為盟,隻有這樣的關係才能令朱雀天皇放心。放心地依靠孫仕旭將朝中大權奪回手中。
而藤原忠平自然猜到朱雀天皇心中的想法,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反而極力促成。因為他已經想好,隻要此親事一成,他就暗中派人去告訴孫仕旭,這皇女不過就是皇族的棄女,異類。在藤原忠平心中,這讓人顏麵掃地。又不得不忍受的親事,終將成為天皇和孫仕旭之間的巨大裂縫,而這時,孫仕旭就得乖乖跑到他的陣營中來。這外來者,確實太厲害了。既然如此,硬得不行,那就來軟的。
孫仕旭和徐守仁當然不會知道此中奧秘。
徐守仁正苦口婆心地央勸著孫仕旭。
“元之,這好歹也是皇女,你就從了吧。”
孫仕旭堅決不同意,這婚事一旦傳到父親耳朵中,那還不把父親氣死?
“定和,你別在邊上說風涼話,要不你娶?”
“呃……,某已經娶了小翠,不敢再有非份之想。再說某就是想娶,無奈扶桑天皇也看不上我啊。”徐守仁大義凜然道,頭可數以千計,血可流,要某背叛小翠,那是萬萬不能。
“某誓死不從,大不了等上兩年,率大軍打過去便是。”孫仕旭怒了,“嗖”地站了起來,自從見過這些剃眉、染牙的扶桑人,心中不禁起了嫌惡之心,這哪讓他受得了。
徐守仁一看事有不對,趕緊勸說:“元之莫急,我等要服從大王的安排,不就是娶個扶桑女人麽,你看,你先娶過來,找個地方好吃好喝找人服侍著,等任務完成,咱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按咱大楚的律法,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婚當不得真。”
孫仕旭心中也僅僅是不憤,事關任務成敗,他心中自然清楚。為了大王的計劃,不得以,也就行這美人,呃,美男計了。
“定和,汝到時可要為我做證,某這可全是為了大王的安排。”
“元之僅管放心,某一定仗義直言,為汝做證就是。”徐守仁立馬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還有,去陸奧找個城,皇女嫁過來之後,就安排她住那去,某不待見她。”
“元之不可,這若是傳到天皇耳朵裏,必會認為咱們是在輕視他,會壞了大事。”
“那你說,怎麽辦?”
“以我看,就在甲府城中專門修建一座府邸,供養著這個皇女,要做足了場麵,這樣對朱雀天皇也有了交待,元之若不待見,日後不去就是了。你以為如何?”
孫仕旭想了想,終於,從了。
八月初。
朱雀天皇詔令。
賜蝦夷守孫仕旭、蝦夷介徐守仁,姓氏“木下”。
授木下仕旭,從五位上陸奧守、越前守,從五位下甲斐守、出羽守、越中守、越後守、出羽守。
賞木下仕旭,正五位下兵部大輔。
賞木下守仁,從五位下兵部少輔。
賜皇女康子下嫁木下仕旭。
八月底,木下仕旭在甲斐國甲府城迎娶皇女康子。
自此正式進入扶桑官場。
……。
戰爭是醜陋的。
不管誰獲得勝利,都是以付出生命為代價的。
晉國將士和百姓如此,契丹人亦如此。
契丹連年入侵,中原疲於奔命,邊民受盡苦難;契丹的人和牲畜也死了許多,他的民眾對這種狀況也厭惡和痛苦。
而此次的朱雀天皇態度明顯已經有所改變。畢竟,占領了越後的孫仕旭,兵鋒直指越中、加賀、越前、近江四國,離山城已經不遠,藤原忠平開始妥協,同意給予孫仕旭更高的官職。
但朱雀天皇卻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提出了一個令孫仕旭非常頭痛的條件。
非常非常令人頭痛的條件。
朱雀天皇要將皇女康子下嫁給他。
按規製,皇女成年後就會舉行笄禮儀式,敘品位,內親王宣下,還會同時被加封食邑、領地等等。但一般皇女大多和天皇或皇太子、兩代以內的近親皇族結婚。
醍醐天皇,也就是朱雀天皇的父親,有兩個女兒分別開了先例,女五宮勤子內親王,嫁給了右大臣藤原師輔,開了內親王降嫁朝臣的先河;另一個是修子內親王首開皇女降嫁和皇位無緣的親王,當時其所嫁予的對象是元良親王。
而這絕不是朱雀天皇要將皇女下嫁給孫仕旭的原因。
事實上,真正的原因來自這位皇女的叛逆。在皇族眼中,這就是個異類。
所以,已過及笄都嫁不出去。因為沒人要。
異類表現為她堅決拒絕染黑齒和剃眉毛,依製,皇女十二歲就算成年,此時需要染黑齒和剃眉毛。
剃眉毛是遣隋使從東晉江南士族那裏學來的,不管男女,公卿貴族,一樣塗脂抹粉,畫眉染齒。將眉毛盡數拔去,然後在眉、額之間用墨汁點以蠶眉。
染黑齒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出肌膚的白嫩,公卿貴族不分男女,都以黑齒為美。用黑色染料將牙齒全部染黑。可以想像,這一張開嘴,黑得發光的一副玉齒……。
而最最讓皇族人接受不了的,是這皇女天生愛吃肉……。
自初唐時。佛教傳入,天皇就下令公卿貴族禁止食用牛、馬、犬、猿、雞,各種肉食。數百年的積累,這規矩就如同鐵律,比律法還堅硬。
公卿貴族普遍認為肉食是下等人吃的東西,吃了四腳動物來世就要投胎當畜生,所以隻有沒農民、獵人和下級武士才會吃肉。
若是作為上等人的公卿貴族竟然去吃肉,在貴族圈子裏就會遭到普遍的鄙視和排斥。
何況是一個皇女。所以,這皇女被剝奪了冊封為內親王的資格,終生不會再有封號。
於是。朱雀天皇隻能趁孫仕旭這個外鄉人,不懂美醜,不識好賴,趕緊將皇女嫁出去,也了了一樁心事。所以。此舉得到了皇族所有人的支持。
而朱雀天皇心中,更深層次地想法是,隻要孫仕旭應了這親事,那就是翁婿關係了,扶桑自來都是聯姻為盟,隻有這樣的關係才能令朱雀天皇放心。放心地依靠孫仕旭將朝中大權奪回手中。
而藤原忠平自然猜到朱雀天皇心中的想法,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反而極力促成。因為他已經想好,隻要此親事一成,他就暗中派人去告訴孫仕旭,這皇女不過就是皇族的棄女,異類。在藤原忠平心中,這讓人顏麵掃地。又不得不忍受的親事,終將成為天皇和孫仕旭之間的巨大裂縫,而這時,孫仕旭就得乖乖跑到他的陣營中來。這外來者,確實太厲害了。既然如此,硬得不行,那就來軟的。
孫仕旭和徐守仁當然不會知道此中奧秘。
徐守仁正苦口婆心地央勸著孫仕旭。
“元之,這好歹也是皇女,你就從了吧。”
孫仕旭堅決不同意,這婚事一旦傳到父親耳朵中,那還不把父親氣死?
“定和,你別在邊上說風涼話,要不你娶?”
“呃……,某已經娶了小翠,不敢再有非份之想。再說某就是想娶,無奈扶桑天皇也看不上我啊。”徐守仁大義凜然道,頭可數以千計,血可流,要某背叛小翠,那是萬萬不能。
“某誓死不從,大不了等上兩年,率大軍打過去便是。”孫仕旭怒了,“嗖”地站了起來,自從見過這些剃眉、染牙的扶桑人,心中不禁起了嫌惡之心,這哪讓他受得了。
徐守仁一看事有不對,趕緊勸說:“元之莫急,我等要服從大王的安排,不就是娶個扶桑女人麽,你看,你先娶過來,找個地方好吃好喝找人服侍著,等任務完成,咱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按咱大楚的律法,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婚當不得真。”
孫仕旭心中也僅僅是不憤,事關任務成敗,他心中自然清楚。為了大王的計劃,不得以,也就行這美人,呃,美男計了。
“定和,汝到時可要為我做證,某這可全是為了大王的安排。”
“元之僅管放心,某一定仗義直言,為汝做證就是。”徐守仁立馬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還有,去陸奧找個城,皇女嫁過來之後,就安排她住那去,某不待見她。”
“元之不可,這若是傳到天皇耳朵裏,必會認為咱們是在輕視他,會壞了大事。”
“那你說,怎麽辦?”
“以我看,就在甲府城中專門修建一座府邸,供養著這個皇女,要做足了場麵,這樣對朱雀天皇也有了交待,元之若不待見,日後不去就是了。你以為如何?”
孫仕旭想了想,終於,從了。
八月初。
朱雀天皇詔令。
賜蝦夷守孫仕旭、蝦夷介徐守仁,姓氏“木下”。
授木下仕旭,從五位上陸奧守、越前守,從五位下甲斐守、出羽守、越中守、越後守、出羽守。
賞木下仕旭,正五位下兵部大輔。
賞木下守仁,從五位下兵部少輔。
賜皇女康子下嫁木下仕旭。
八月底,木下仕旭在甲斐國甲府城迎娶皇女康子。
自此正式進入扶桑官場。
……。
戰爭是醜陋的。
不管誰獲得勝利,都是以付出生命為代價的。
晉國將士和百姓如此,契丹人亦如此。
契丹連年入侵,中原疲於奔命,邊民受盡苦難;契丹的人和牲畜也死了許多,他的民眾對這種狀況也厭惡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