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土豪發現自己很討厭這種飛來飛去的生活,一點自由都沒有。


    還是宅在這大房子裏好啊!


    看看書,吃吃飯,有空打打上門來的怪!


    我發誓這禮拜再也不出門了!


    “對了,小寶,過兩天你還得去次歐洲!”艾拉對王小寶說。


    “怎麽又要去?”王小寶好奇怪,我這才回來啊!


    “那邊建幾個通道,然後你可以去看下諾貝爾獎!”


    “我拿獎了?”王大土豪很開心,“都沒人通知我呀!是哪個獎?”


    艾拉白了他一眼:“頒獎典禮!”


    過兩天?今天是五號,過兩天是七號,飛過去是八號,八號?


    這麽說典禮是八號?


    真是八號?


    王小寶可不敢亂猜。


    艾拉說過兩天過去,上回還說《莉妲和天鵝》值三五億呢,結果是三五一十五億,誰知道這回過兩天是過幾天。


    總聽說諾貝獎多麽多麽牛逼,可一提細節我怎麽什麽都不知道呢!


    算了,這種小事別求那個外星魂淡,咱們地球文明是內部事務,問問穀哥度媽就可以了。我也是有wifi的人啊!不能啥事都問。


    王小寶趕緊上網查資料。


    一查才知道,真不是八號,是十號,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所以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就在每年的這天舉行,地點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


    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是傳統的諾貝爾獎項,除了前四個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頒發之外,諾貝爾本人要求和平獎在挪威的奧斯陸頒發。


    後來增設的“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也就是俗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在斯德哥爾摩頒獎。


    物理獎、化學獎和經濟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頒發;醫學和生理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舉產生的5人委員會頒發。


    網上說這個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瑞典國王及王後出席並授獎,格調非常之高。


    還有,每年出席的人數限於1500人到1800人,基本就是王室成員、諾貝爾獎得主、各國優秀學者、政界要人等才有機會出席,至於其他人嘛,你要提前申請,還不知道能不能通過。


    1500人到1800人?


    王小寶看到這裏差點笑出來,這人數範圍也太寬了吧!


    這差著三百個呢,你要說按著會場容積來定人數怎麽會有這麽大誤差呢?


    還是說每個人確定要去都得先報上自己的三圍?


    王大土豪覺得自己真是洞察力非常之好,估計也有8.0了。


    得意必須再往,趕緊再搜周邊資料!


    這才從某個到過斯德哥爾摩音樂廳的記者的博客上看到更細信息,這晚宴實際上也就是一千三百人最多,桌子是排得滿滿當當的,送菜的服務生那都得側著端盤來往。所以又號稱最擁擠的宴會。


    至於剩下的那些,估計是留給奧斯陸的和平獎現場的。


    至於提前申請,……這個內情就不好說了,大家比關係比人脈吧,也不知道這地方有沒有黃牛票!


    據說在這晚宴對服裝要求特別嚴格,男士必須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莊重的晚禮服,別說穿背心短褲了,你露錯點肉都會被人請出去。


    還有,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意大利小鎮聖莫雷空運而來,那是諾貝爾逝世的地方,所以托諾貝爾先生的福,從上世紀初到現在一百多年,這小鎮每年都可以做一筆好大的花朵生意。


    諾貝爾獎的發獎儀式都是下午舉行,是因為諾貝爾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


    一百多年來,這儀式隻因為打戰中斷了幾次,傳統得非常傳統。


    從大家入場就座,到四點半儀式開始。


    舞台非常莊重,當中是諾貝爾的半身銅像,兩側後是綠草鮮花,上麵還有一層,坐著樂隊。


    然後音樂奏起,獲獎者由穿著整齊的瑞典女大學生帶領,從幕後走上舞台。


    大家分兩邊坐好,一邊是獲獎者,一邊是重要貴賓。


    接著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致詞。


    在樂曲聲中,瑞典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獲獎者要走到舞台中央,從國王手裏接過金質獎章和證書,此時會場上報以熱烈的掌聲。


    然後獲獎者發表感言。


    每頒獎一次,樂隊演奏一段長約10分鍾的樂曲。


    最後全場起立,頒獎儀式在瑞典國歌聲中結束。


    然後吃飯……


    似乎高大上的頒獎儀式全是這個套路,區別隻在於參與者和影響力而已。


    但與許多電影獎項及文學大獎不同,諾貝爾獎遵循的原則是,除了公布最終獲獎者外,候選人的名單都不對外公開,並設置了50年的保密期。


    對於每年可能出現的各種傳說,說某人獲得提名成為諾貝爾獎候選人,其真實性必須50年後才能得到驗證。


    王小寶看到這裏非常之佩服。


    不管是不是諾貝爾本人的本意,這肯定是非常好的一個想法,至少不會讓科學家們像演藝界的明星們一樣把注意力轉到搏各種版麵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身帶著兩斤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茶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茶碗並收藏隨身帶著兩斤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