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立言麵前,杜立鼎提到了石墨烯,這不是他一時信口開河,而是他真的準備拿出來的科技成果。
石墨烯是什麽?對於二十年後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就算是對科技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人,也往往會在各種宣傳和廣告之中,聽說過石墨烯的名字,至少知道這東西可以用來製作電池。但是有趣的時候,雖然這個東西的名聲在十年之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在2002年這個時候,它是否真的存在都還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這個在二十年後似乎應用極為廣泛的東西,其實是2004年才真正步入人類的視野的。而它真正可以量化製取,更是09年以後的事情。隻不過因為它的意義確實很大,所以才會在短時間內掀起來風暴,甚至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
這種東西的研究本來隻是物理學範疇的東西。物理學家們想要驗證自然界是否真的存在單層結構的碳元素,因此在不停的做著實驗。誠如杜立鼎所說的,人們耗費了極大的精力,才做出來了這種東西,驗證了這個猜想的正確性。
而石墨烯自從真正被發現那天起,就屬於商業了:這種東西雖然原本是科學家們做實驗用的,但是它出現之後,人們很快就發現,石墨烯的力學,電學,光學特性全都令人驚歎的強大。它可以在很多領域都發揮出極為了不起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改變材料學的現有格局。
於是乎,石墨烯自從出現之後,在材料學領域的地位就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09年,石墨烯的化學製取法被人類研究出來之後,它在材料學之中的地位更是獨領風騷。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材料學領域在那段時間主要做的就是幾項工作: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石墨烯,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光伏,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如何用石墨烯製造光伏——研究光伏的人多是因為它賺錢,研究石墨烯的人多,是因為它在材料學領域是革命性的發現,直接引領了一個時代。
用石墨烯造電池,造光伏,造各種各樣的產品,在石墨烯出現之後,就不是什麽新鮮的事情了。而用它刷論文的更是數不勝數,用它炒概念的也有一大堆股票。雖然這東西的量產化始終都沒有解決之道,也沒有什麽實際產品,但是卻一直有人堅信,它的未來不可限量。
而讓人覺得頗為有趣的是,這樣了不起的石墨烯,第一次被發現的過程卻不是什麽多年苦心研究,先進的儀器和科技工作產生的結晶。它第一次被人發現的過程,就是如同杜立鼎所說的這樣具有戲劇性。
自從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之後,打磨法製取超薄的石墨就一直是主流。每年都有人花費大量的資金去打磨石墨,研究更好的打磨機器,以求能夠製取石墨烯。可是04年的時候,英國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在一次製取的時候,突發奇想想到了膠帶上沾下來的石墨也許更薄,可以製作出來單層石墨烯。
他進行了一下嚐試,結果就是十五分鍾過去之後,單層結構的石墨烯第一次出現在了人類麵前。而隨著一係列的驗證實驗完成之後,他也知道自己撿到了寶貝。
而這個奇異的發現來得太過突然,甚至出現之後很久都沒人敢信。加上安德烈·海姆曾經因為‘懸浮青蛙’的實驗,得過搞笑諾貝爾獎,名聲稍微有些另類。因此他把自己的論文拿去發表的時候,甚至被《自然》雜誌認為他說的是夢話,直接給他退稿了。
而這些事情也成了石墨烯的傳奇經曆。
這樣的事情看似不可思議:自然科學發展到了現在的階段,絕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是需要極為精密的實驗和大量的儀器才能夠完成的。那種科學發展早期階段,靠著一個人,一個突發奇想就解決的科學問題,似乎已經不能夠對科學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了。科學家們越來越專精一門,越來越需要合作才能共贏,這也是公認的事實,可這件事情跳出來正常規律。
像是這樣靠著突發奇想的行為來解決問題,在現代更多的時候已經是民科的專利——然而安德烈·海姆就是用這種方式,解決了問題。
一個膠帶,十五分鍾時間,解決了困擾人類二十五年的問題——這樣的事情在現代科學界竟然還會發生,科學竟然還是可以靠著最簡單的才智來解決,也隻能說科學真是有著讓人沉迷的魅力。
靠著極小的投入,卻有著極為了不起的發現,這正是石墨烯的特點。對於杜立鼎來說,不得不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想要在材料學方麵做出來一些事情,引起國家的重視,那麽還有什麽比這個更合適?
正如杜立鼎所說的,這是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課題,而且還是一個很容易就可以拿到諾貝爾獎的課題,這個東西如果被中國人製造出來,絕對是會讓國家很有麵子的。而且它還可能會讓中國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獲得的時間大大提前。
歸根到底,諾貝爾獎是一個應用科學的獎項,它的頒發一向都是比較青睞於那些應用性比較強的科研成果——正是因為如此,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鼎鼎大名也拿不到諾貝爾獎,可是光電效應就可以拿到。一種科研成果如果能夠立即產生轟動效應,那麽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就也會更大一些。比起來那些動不動就要拖延十幾年,二十年才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科研課題,石墨烯隻要出現了,那引起的就是十足十的轟動效應,拿獎自然也會非常快。
在杜立鼎記憶之中,短短七年時間,安德烈·海姆就拿到了諾貝爾獎。而且考慮到09年搞出來石墨烯的化學製備法,10年石墨烯就拿到了獎項,杜立鼎估計,要是自己早幾年把化學製備法拋出去,也許它拿到諾貝爾獎還會更快一些:這樣劃時代的發明,根本用不著等待20年。
而杜立鼎很喜歡它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這個東西製備也好,後期的驗證也好,都很適合中國現在的條件。
石墨烯的製備條件比較簡單,就算是條件簡陋一些也無所謂——畢竟隻要有膠帶就萬事大吉。可是製取出來之後,驗證它的各種物理特性是不可能一個人隨隨便便就完成的,驗證這些用到的設備依然還是需要大量的儀器,反複的實驗,這些儀器的投入也得200萬美元左右——但是好在,這些儀器並不是什麽特別少見的東西,燕大就有這些設備。
再怎麽說,燕大也是全國頂級的大學,倒也不至於太過寒酸。雖然中國的科研條件不行,但是水木和燕大終究是top2的級別,很多該有的實驗室還是都有的,科研條件不是別的學校可以比擬的。石墨烯研究出來之後,想要在燕大做實驗也很簡單:這些實驗必不可少,不然的話也就真的成民科了。
這件事情,隻要燕大的一些協助就可以完成。而這對於杜立鼎來說太容易了。他現在還是燕大的學生,想要在學校做實驗本來也不為過。而且他還給了燕大大量的捐款,和燕大關係很好,這更是使得一切不會遇到什麽阻力。而且這個課題說不定會讓燕大產生諾貝爾獎得主,這更是進一步拉近關係的好機會。
而石墨烯的製備,也還有著第三個好處,就是杜立鼎把它拿出來的時候,也不必擔心暴露自己——杜立鼎很想要搞出來點大動靜,可是自己有金手指的事情,他不想暴露——而石墨烯的製備,正好可以滿足這兩點。
機械法製備石墨烯,說白了就是拿膠帶粘——整個製備過程並沒有太多的難點,就是一個思維上的轉變。像是用膠帶粘石墨這種事情,並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杜立鼎硬說自己是靈光一現,突然想到的,也沒有人能夠懷疑,這是一個討巧的事情,抄襲起來最方便。
至於後麵的驗證雖然麻煩一點,但是那可以交給專業人士去做,燕大的器材就完全夠用,燕大的師生也可以完成接下來的研究——這個實驗和論文,在燕大就可以完成,這是最好的情況。
成本低,效果大,而且還拿獎快,杜立鼎不選擇石墨烯絕對有問題——雖然對他來說,其實碳纖維什麽的也不是不能製造,而且也能夠引起國家更多的關注,但是相比之下,石墨烯還是太合適了。
更別提這件事情做完之後,也有其他的好處:首先,他也算是對郭紅兵有個交代——有了石墨烯,充電電池的發展自然也會加速很多。其次,石墨烯在電子產業裏也有很多的應用。
而最重要的是,自己做成了這件事情,也能夠如自己所說的一樣,狠狠的刺激一下國家。
正如杜立鼎所說的,此時的中國還是比較缺乏自信心的。經濟和國力不算太強的情況下,在一些能夠掙到麵子的事情上,也願意做出來更大力度的投入。在沒人注意到時,材料學這一方麵也許不會有人特別在意,但是一旦有了了不起的成果,那麽自然就有人會願意投資進來了。
一個諾貝爾獎,會刺激國家更重視這個方麵的。
當然,也許國家投入進來的資金不會全都被用在正路上,甚至杜立鼎認為會有很大一筆都被貪汙,挪用什麽的。但是就算如此,被用在正路上的錢也總比森蘭這一個公司投資的多。
做這種事情,總歸還是國家投資比較好:這不是單獨一個公司可以做成的事情。不管是材料學的發展,還是石墨烯這種東西的應用都涵蓋的範圍太廣了,不是一個小公司可以辦到的。
森蘭最多也就是開啟一下時代的大門,真正的未來,還是掌握在國家手裏的。
石墨烯是什麽?對於二十年後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就算是對科技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人,也往往會在各種宣傳和廣告之中,聽說過石墨烯的名字,至少知道這東西可以用來製作電池。但是有趣的時候,雖然這個東西的名聲在十年之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在2002年這個時候,它是否真的存在都還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這個在二十年後似乎應用極為廣泛的東西,其實是2004年才真正步入人類的視野的。而它真正可以量化製取,更是09年以後的事情。隻不過因為它的意義確實很大,所以才會在短時間內掀起來風暴,甚至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
這種東西的研究本來隻是物理學範疇的東西。物理學家們想要驗證自然界是否真的存在單層結構的碳元素,因此在不停的做著實驗。誠如杜立鼎所說的,人們耗費了極大的精力,才做出來了這種東西,驗證了這個猜想的正確性。
而石墨烯自從真正被發現那天起,就屬於商業了:這種東西雖然原本是科學家們做實驗用的,但是它出現之後,人們很快就發現,石墨烯的力學,電學,光學特性全都令人驚歎的強大。它可以在很多領域都發揮出極為了不起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改變材料學的現有格局。
於是乎,石墨烯自從出現之後,在材料學領域的地位就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09年,石墨烯的化學製取法被人類研究出來之後,它在材料學之中的地位更是獨領風騷。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材料學領域在那段時間主要做的就是幾項工作: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石墨烯,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光伏,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如何用石墨烯製造光伏——研究光伏的人多是因為它賺錢,研究石墨烯的人多,是因為它在材料學領域是革命性的發現,直接引領了一個時代。
用石墨烯造電池,造光伏,造各種各樣的產品,在石墨烯出現之後,就不是什麽新鮮的事情了。而用它刷論文的更是數不勝數,用它炒概念的也有一大堆股票。雖然這東西的量產化始終都沒有解決之道,也沒有什麽實際產品,但是卻一直有人堅信,它的未來不可限量。
而讓人覺得頗為有趣的是,這樣了不起的石墨烯,第一次被發現的過程卻不是什麽多年苦心研究,先進的儀器和科技工作產生的結晶。它第一次被人發現的過程,就是如同杜立鼎所說的這樣具有戲劇性。
自從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之後,打磨法製取超薄的石墨就一直是主流。每年都有人花費大量的資金去打磨石墨,研究更好的打磨機器,以求能夠製取石墨烯。可是04年的時候,英國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在一次製取的時候,突發奇想想到了膠帶上沾下來的石墨也許更薄,可以製作出來單層石墨烯。
他進行了一下嚐試,結果就是十五分鍾過去之後,單層結構的石墨烯第一次出現在了人類麵前。而隨著一係列的驗證實驗完成之後,他也知道自己撿到了寶貝。
而這個奇異的發現來得太過突然,甚至出現之後很久都沒人敢信。加上安德烈·海姆曾經因為‘懸浮青蛙’的實驗,得過搞笑諾貝爾獎,名聲稍微有些另類。因此他把自己的論文拿去發表的時候,甚至被《自然》雜誌認為他說的是夢話,直接給他退稿了。
而這些事情也成了石墨烯的傳奇經曆。
這樣的事情看似不可思議:自然科學發展到了現在的階段,絕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是需要極為精密的實驗和大量的儀器才能夠完成的。那種科學發展早期階段,靠著一個人,一個突發奇想就解決的科學問題,似乎已經不能夠對科學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了。科學家們越來越專精一門,越來越需要合作才能共贏,這也是公認的事實,可這件事情跳出來正常規律。
像是這樣靠著突發奇想的行為來解決問題,在現代更多的時候已經是民科的專利——然而安德烈·海姆就是用這種方式,解決了問題。
一個膠帶,十五分鍾時間,解決了困擾人類二十五年的問題——這樣的事情在現代科學界竟然還會發生,科學竟然還是可以靠著最簡單的才智來解決,也隻能說科學真是有著讓人沉迷的魅力。
靠著極小的投入,卻有著極為了不起的發現,這正是石墨烯的特點。對於杜立鼎來說,不得不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想要在材料學方麵做出來一些事情,引起國家的重視,那麽還有什麽比這個更合適?
正如杜立鼎所說的,這是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課題,而且還是一個很容易就可以拿到諾貝爾獎的課題,這個東西如果被中國人製造出來,絕對是會讓國家很有麵子的。而且它還可能會讓中國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獲得的時間大大提前。
歸根到底,諾貝爾獎是一個應用科學的獎項,它的頒發一向都是比較青睞於那些應用性比較強的科研成果——正是因為如此,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鼎鼎大名也拿不到諾貝爾獎,可是光電效應就可以拿到。一種科研成果如果能夠立即產生轟動效應,那麽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就也會更大一些。比起來那些動不動就要拖延十幾年,二十年才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科研課題,石墨烯隻要出現了,那引起的就是十足十的轟動效應,拿獎自然也會非常快。
在杜立鼎記憶之中,短短七年時間,安德烈·海姆就拿到了諾貝爾獎。而且考慮到09年搞出來石墨烯的化學製備法,10年石墨烯就拿到了獎項,杜立鼎估計,要是自己早幾年把化學製備法拋出去,也許它拿到諾貝爾獎還會更快一些:這樣劃時代的發明,根本用不著等待20年。
而杜立鼎很喜歡它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這個東西製備也好,後期的驗證也好,都很適合中國現在的條件。
石墨烯的製備條件比較簡單,就算是條件簡陋一些也無所謂——畢竟隻要有膠帶就萬事大吉。可是製取出來之後,驗證它的各種物理特性是不可能一個人隨隨便便就完成的,驗證這些用到的設備依然還是需要大量的儀器,反複的實驗,這些儀器的投入也得200萬美元左右——但是好在,這些儀器並不是什麽特別少見的東西,燕大就有這些設備。
再怎麽說,燕大也是全國頂級的大學,倒也不至於太過寒酸。雖然中國的科研條件不行,但是水木和燕大終究是top2的級別,很多該有的實驗室還是都有的,科研條件不是別的學校可以比擬的。石墨烯研究出來之後,想要在燕大做實驗也很簡單:這些實驗必不可少,不然的話也就真的成民科了。
這件事情,隻要燕大的一些協助就可以完成。而這對於杜立鼎來說太容易了。他現在還是燕大的學生,想要在學校做實驗本來也不為過。而且他還給了燕大大量的捐款,和燕大關係很好,這更是使得一切不會遇到什麽阻力。而且這個課題說不定會讓燕大產生諾貝爾獎得主,這更是進一步拉近關係的好機會。
而石墨烯的製備,也還有著第三個好處,就是杜立鼎把它拿出來的時候,也不必擔心暴露自己——杜立鼎很想要搞出來點大動靜,可是自己有金手指的事情,他不想暴露——而石墨烯的製備,正好可以滿足這兩點。
機械法製備石墨烯,說白了就是拿膠帶粘——整個製備過程並沒有太多的難點,就是一個思維上的轉變。像是用膠帶粘石墨這種事情,並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杜立鼎硬說自己是靈光一現,突然想到的,也沒有人能夠懷疑,這是一個討巧的事情,抄襲起來最方便。
至於後麵的驗證雖然麻煩一點,但是那可以交給專業人士去做,燕大的器材就完全夠用,燕大的師生也可以完成接下來的研究——這個實驗和論文,在燕大就可以完成,這是最好的情況。
成本低,效果大,而且還拿獎快,杜立鼎不選擇石墨烯絕對有問題——雖然對他來說,其實碳纖維什麽的也不是不能製造,而且也能夠引起國家更多的關注,但是相比之下,石墨烯還是太合適了。
更別提這件事情做完之後,也有其他的好處:首先,他也算是對郭紅兵有個交代——有了石墨烯,充電電池的發展自然也會加速很多。其次,石墨烯在電子產業裏也有很多的應用。
而最重要的是,自己做成了這件事情,也能夠如自己所說的一樣,狠狠的刺激一下國家。
正如杜立鼎所說的,此時的中國還是比較缺乏自信心的。經濟和國力不算太強的情況下,在一些能夠掙到麵子的事情上,也願意做出來更大力度的投入。在沒人注意到時,材料學這一方麵也許不會有人特別在意,但是一旦有了了不起的成果,那麽自然就有人會願意投資進來了。
一個諾貝爾獎,會刺激國家更重視這個方麵的。
當然,也許國家投入進來的資金不會全都被用在正路上,甚至杜立鼎認為會有很大一筆都被貪汙,挪用什麽的。但是就算如此,被用在正路上的錢也總比森蘭這一個公司投資的多。
做這種事情,總歸還是國家投資比較好:這不是單獨一個公司可以做成的事情。不管是材料學的發展,還是石墨烯這種東西的應用都涵蓋的範圍太廣了,不是一個小公司可以辦到的。
森蘭最多也就是開啟一下時代的大門,真正的未來,還是掌握在國家手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