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諾貝爾獎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獎項,它設立的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乍看起來搞笑,但其中蘊含的科技含量絕對不低,比如15年搞笑諾貝爾化學家得主是勞資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卡勒姆-奧蒙德,他獲獎的成果被誤傳為如何用化學方式讓雞蛋變熟,但實際上卻是對蛋白質的變性進行的研究。


    科學家們麵對這些成果往往會是在開懷大笑過後陷入深思,而無良的媒體就隻剩下嘲笑了,當然,你讓他們看這些成果他們也看不懂!


    這一獎項由《不可能的研究紀錄》的科學幽默雜誌創辦,每年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前一個星期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頒發,這一獎項不僅沒有獎金,還需要獲獎者自己承擔路費。


    它僅有一次頒發獎金是在13年,那一次主辦方給出了10萬億的巨獎,不過當時頒發的是津巴布韋幣,隻相當於二十四塊人民幣,或許夠獲獎者買個漢堡。


    雖然沒有獎金,還要自己出錢買機票,但大多數獲獎者還是會樂嗬嗬的前去參加,因為獎項雖然搞笑,可評獎者有許多都是真正的諾獎得主,能獲得他們的認可也是一個不小的成就;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米國空軍萊特實驗室嚐試研發一種“同性戀炸彈”。這種炸彈能讓敵方士兵互相產生愛慕之情,從而喪失戰鬥意誌。但美國空軍卻無人願意前來領獎,被主辦方斥為保守落後、缺乏幽默感。


    我們先來看看這一獎項是如何評選的,它不像諾貝爾獎一樣需要專人人士提名,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紙質郵件或者電子郵件發往<span ss="__cf_email__" data-cfemail="caa7abb8a98aa3a7bab8a5a8aba8a6af">[emailprotected]</a>進行提名,嗯,你們的導師如果做出來有意思的研究你們也可以給這個郵箱發郵件。


    每年他們都會收到9000個左右的提名,然後由前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普作家、體育明星、公共人物以及決定獲獎者那一天隨便從街上拉來的一個路人進行評審,決出最後的獲獎者。


    在曆屆的獲獎者之中也不乏大牛,比如2000年荷蘭奈梅亨大學的安德烈-海姆因為通過磁懸浮技術克服重力作用,讓一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並推論使用類似的方法可以讓人克服重力作用漂浮起來而獲得搞笑諾貝爾物理獎;在十年後他又因為在石墨烯材料方麵的卓越研究而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物理獎。


    對了,華人科學家之中也有人獲得這一獎項,《在烤麵包中看到耶穌基督:人臉空想性錯視的神經與行為學研究》獲得了10年的神經醫學獎。


    這一獎項鼓勵人類以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科學方法進行乍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更深遠的意義是為了鼓勵對各種各樣的有趣的東西進行研究以喚起普通大眾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這也是培養命中科學素養的一種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普通人距離理解科學前沿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然而人們的生活卻與各種高大上的科學知識密切相關,比如轉基因、比如px、比如核電站等等,人們因為不了解而恐慌,政府對出來一大堆高大上的專業術語卻沒什麽卵用,大家不會看也看不懂!


    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沒辦法讓一個普通人通過幾篇文章就達到生物博士、化學教授和核輻射專家的層次;正確的方法並不是讓每個人變成專家,而是讓大家成為有科學素養的外行,講邏輯、講證據,允許別人把話說完也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疑問等等。


    而在這方麵,華國的情況並不好,許多媒體有意無意的扮演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一張自己的話語權,肆意踐踏著其他領域專家的學術尊嚴,斷章取義的截取部分言論然後丟過一個磚家叫獸的名號過去,而新聞受眾在看完那些乍一看很可笑的消息之後不去深思,下意識的將那些專家的水平貶低一番,從今往後開始對所有專家產生不信任感。


    所以經常會有人在網上引經據典的打死攻擊完核電站等高科技產品後,又屁顛屁顛的去購買神馬防引力波輻射服之類的詭異產品。


    請記住一點,專家永遠比媒體可靠,如果要在他們之間選擇一個去相信,那麽寧肯相信專家也不要相信媒體;當然,前提是那些專家沒有因為屁股而扭曲事實。


    呂丘建一瞬間之所以想到這麽多,是因為他已經預料到自己的計劃開始實施之後同樣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之前《新華北報》對他的各種攻擊就證明了這一點;哎,科普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啊!自己之前在數學方麵做出了一番普及,那麽接下來要不要做一些物理方麵的科普呢?


    這樣做也並非沒有好處,看看霍金吧,他不一定是最牛的物理學家,但肯定是全球知名度最廣的物理學家,甚至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科學家,究其原因,除了他身殘誌堅之外,《果殼裏的宇宙》、《時間簡史》這幾本暢銷科普作品的功勞不可磨滅。


    嗯,今年之內要完成暗物質的實驗,等試驗完成明年或許可以稍微放鬆一下,除了準備畢業論文之外就來準備這個吧!自從紅色帝國解體之後,米國沒了競爭壓力,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開始停步不前,這對自己的計劃大大的不利啊!希望到時候自己的科普作品能夠稍微喚醒人類對太空的渴望吧!


    從日內瓦回到慕尼黑,乘坐出租車進入慕尼黑大學,在物理係的大樓裏他剛好碰到了特奧多爾-亨施教授,亨施教授依舊熱情的打著招呼,這讓呂丘建少了一份尷尬。


    在實驗室裏露了幾次麵,和胥夫特教授聊了幾次,又去天文台拜會了迪特裏希教授,呂丘建又清閑了下來。那麽要不要去拜仁看看呢?新賽季似乎要開始了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妖孽學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維斯特帕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維斯特帕列並收藏妖孽學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