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還有個會,你自己活動,想出去逛就給薛主任打電話,不過也別太晚了,早點回來準備準備明天的報告!”會議結束張教授帶著他和新一屆常務理事們吃完飯然後叮囑道。
“行,我就在學校裏走走就好!不出去!”白天的全體會議是結束了,可今晚還有上一屆的常務理事會,這個是張教授要參加的;按照會議安排,明天晚上就是這一屆的常務理事會,自己到時候估計也會參加。
結果他逛一逛的打算終究沒能實施,從餐廳出來就立刻有人前來搭訕,呂丘建不好推脫,於是在餐廳門口聚集的人越來越多起來。
“呂博士,您在《數學年刊》上麵的那些文章我都拜讀了,其中關於偏微分的那篇我這裏還有些疑慮!”
“呂博士,給我們講講您破解龐加萊猜想的事情唄!”
“我這裏有篇新寫的文章,還請呂博士指正!”
呂丘建掃了一眼,圍過來的大多是三四十歲的“青年學者”,那些年紀更大的或許是自矜身份故而沒有上前。
“額,大夥兒把餐廳的路都堵住了,咱們要不換個地方?”既然沒辦法出去逛了,幹脆就找個安靜的地方詳細交流交流,雖然背靠大樹,但多結一份善緣總歸有好處。
“樓上就有小會議室!理事長他們去山莊開會去了用不上,我去給賓館說說拿來用用!”立刻有本校的地頭蛇前去處理,不一會兒就拿到了鑰匙,一眾青年學者有說有笑的順著樓梯往樓上走去。
“哼,一群趨炎附勢之徒!”吳教授從餐廳出來看到這幅景象,不禁氣歪了鼻子,伸手抓向身後的老劉,“走吧,咱們回房間下棋去!”
老劉的步伐卻有些躊躇,似是辯解似是喃喃自語的說道,“咱倆都是研究低維拓撲的,有這麽個交流的機會不容易,要不跟著上去聽聽?”
吳教授聞言心中一動,可腳步終究沒能邁出去,自己昨天那樣對呂丘建,今天是無論如何也拉不下自己的老臉了;於是略帶煩躁的說,“要不你去吧!我有些頭疼就不去了!”
說完快步走了出去,老劉看著他的背影搖搖頭,終究沒有去追趕,也順著樓梯到了樓上的小會議室。
到了會議室,眾人剛坐下,就有江城大學本校的學者招呼人送來了茶水水果,一群人將呂丘建讓到了上首就坐;剛開始交流的時候還是有來有往,但慢慢的就變成了眾人提問,呂丘建回答的模式。
“呂博士,我最近在研究李群的問題,其中有個地方糾結了許久,關於李群理論在流體力學上的應用......不知道您對這個問題怎麽看?”
“哦,我明白您的意思了,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利用布爾茲曼方程來解決,您隻要...然後再...就可以給出布爾茲曼方程在s3(1)上的簡化......”
“呂博士,我有篇文章是關於使用群論方法解決整數規劃問題的,其中大概的內容是.....”
“對整數規劃問題作變換和鬆弛處理的基礎上向群論規劃模型轉換和分解,兩種分解結果的求解方法是.......”
一個又一個問題接連被提出,問題所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多,深度也越來越深,開始別人提問的時候其他人還能認真聽一聽,或者皺眉苦思或者胸有成竹;可到了後來,能在問題提出後若有所思的人越來越少,大多數都是一副麵麵相覷的樣子,那些問題已經超出了自己了解的範圍,畢竟數學的分支實在是太多了。
“十一!”
“十二!”
“十三!”
老劉身邊一名學者過上一陣兒就要報出一個數字;嗯?這是在幹什麽?老劉不禁好奇的問了起來,“您這是在......”
“我在數這位呂博士回答的問題涉及了多少數學分支,這才多久的功夫就已經回答了十八個問題,分屬於十三個不同的......”就在他說話的功夫,又一名學者問完了自己的問題,呂丘建繼續作答,“現在是第十九個問題,第十四個數學分支了!”
他忍不住回過頭來看著老劉,“你說他才多大年紀?若是對某個領域研究頗深也就罷了!怎麽現在看來好像就沒有他不會的領域一樣!這都是怎麽學的?”
老劉無言以對,繼續默默地聽著呂丘建的回答。
一直到快十二點了他才回到和吳教授合住的標間,打開門一看吳教授仍然開著燈,“呦,還沒睡呢?”
“年紀大了睡不著!”吳教授搖搖頭,“你怎麽這麽晚才回來?剛才的交流有什麽收獲?”
“不虛此行!實在是不虛此行啊!”一說起這個老劉立刻變得神采飛揚起來,“今晚上的這次交流大有收獲!這些呂博士別看著年輕,但在數學上的造詣實在是不同凡響。”
“哦?說說看?”吳教授倒了一杯茶給老劉遞過去。
“剛開始大夥兒都和我一樣都以為呂博士隻是在龐加萊猜想上有精深的研究,沒想到遠不止如此啊!”老劉接過茶杯感慨的說道。
“怎麽?他在其他領域也有研究?”吳教授心情複雜的問道。
老劉伸出右手,先豎起食指,又翹起大拇指和食指,“從吃飯結束到現在,他一共回答了十八個不同數學分支的問題!給出的回答沒有一個提問的人不滿意的!都說他在這方麵的研究比自己要深入、要透徹!”
“十八個不同分支的問題?!”吳教授此刻的驚歎不下於見到鳩摩智施展十八種七十二絕技的少林寺僧眾,這特麽的都是怎麽學的!
這樣的感慨不僅發生在老劉和吳教授的一間房裏,隻要是參加今晚交流的學者,無不為呂丘建過分年輕的年紀和過分廣博的數學知識所折服。
那些問了問題的人一回到房間就把呂丘建給出的建議記下,那些沒抓住機會的則打定主意明天晚上無論如何也要把困惑自己已久的問題問出來;呂丘建在國內學者麵前的第一次非正式亮相可謂大獲成功。(未完待續。)
“行,我就在學校裏走走就好!不出去!”白天的全體會議是結束了,可今晚還有上一屆的常務理事會,這個是張教授要參加的;按照會議安排,明天晚上就是這一屆的常務理事會,自己到時候估計也會參加。
結果他逛一逛的打算終究沒能實施,從餐廳出來就立刻有人前來搭訕,呂丘建不好推脫,於是在餐廳門口聚集的人越來越多起來。
“呂博士,您在《數學年刊》上麵的那些文章我都拜讀了,其中關於偏微分的那篇我這裏還有些疑慮!”
“呂博士,給我們講講您破解龐加萊猜想的事情唄!”
“我這裏有篇新寫的文章,還請呂博士指正!”
呂丘建掃了一眼,圍過來的大多是三四十歲的“青年學者”,那些年紀更大的或許是自矜身份故而沒有上前。
“額,大夥兒把餐廳的路都堵住了,咱們要不換個地方?”既然沒辦法出去逛了,幹脆就找個安靜的地方詳細交流交流,雖然背靠大樹,但多結一份善緣總歸有好處。
“樓上就有小會議室!理事長他們去山莊開會去了用不上,我去給賓館說說拿來用用!”立刻有本校的地頭蛇前去處理,不一會兒就拿到了鑰匙,一眾青年學者有說有笑的順著樓梯往樓上走去。
“哼,一群趨炎附勢之徒!”吳教授從餐廳出來看到這幅景象,不禁氣歪了鼻子,伸手抓向身後的老劉,“走吧,咱們回房間下棋去!”
老劉的步伐卻有些躊躇,似是辯解似是喃喃自語的說道,“咱倆都是研究低維拓撲的,有這麽個交流的機會不容易,要不跟著上去聽聽?”
吳教授聞言心中一動,可腳步終究沒能邁出去,自己昨天那樣對呂丘建,今天是無論如何也拉不下自己的老臉了;於是略帶煩躁的說,“要不你去吧!我有些頭疼就不去了!”
說完快步走了出去,老劉看著他的背影搖搖頭,終究沒有去追趕,也順著樓梯到了樓上的小會議室。
到了會議室,眾人剛坐下,就有江城大學本校的學者招呼人送來了茶水水果,一群人將呂丘建讓到了上首就坐;剛開始交流的時候還是有來有往,但慢慢的就變成了眾人提問,呂丘建回答的模式。
“呂博士,我最近在研究李群的問題,其中有個地方糾結了許久,關於李群理論在流體力學上的應用......不知道您對這個問題怎麽看?”
“哦,我明白您的意思了,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利用布爾茲曼方程來解決,您隻要...然後再...就可以給出布爾茲曼方程在s3(1)上的簡化......”
“呂博士,我有篇文章是關於使用群論方法解決整數規劃問題的,其中大概的內容是.....”
“對整數規劃問題作變換和鬆弛處理的基礎上向群論規劃模型轉換和分解,兩種分解結果的求解方法是.......”
一個又一個問題接連被提出,問題所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多,深度也越來越深,開始別人提問的時候其他人還能認真聽一聽,或者皺眉苦思或者胸有成竹;可到了後來,能在問題提出後若有所思的人越來越少,大多數都是一副麵麵相覷的樣子,那些問題已經超出了自己了解的範圍,畢竟數學的分支實在是太多了。
“十一!”
“十二!”
“十三!”
老劉身邊一名學者過上一陣兒就要報出一個數字;嗯?這是在幹什麽?老劉不禁好奇的問了起來,“您這是在......”
“我在數這位呂博士回答的問題涉及了多少數學分支,這才多久的功夫就已經回答了十八個問題,分屬於十三個不同的......”就在他說話的功夫,又一名學者問完了自己的問題,呂丘建繼續作答,“現在是第十九個問題,第十四個數學分支了!”
他忍不住回過頭來看著老劉,“你說他才多大年紀?若是對某個領域研究頗深也就罷了!怎麽現在看來好像就沒有他不會的領域一樣!這都是怎麽學的?”
老劉無言以對,繼續默默地聽著呂丘建的回答。
一直到快十二點了他才回到和吳教授合住的標間,打開門一看吳教授仍然開著燈,“呦,還沒睡呢?”
“年紀大了睡不著!”吳教授搖搖頭,“你怎麽這麽晚才回來?剛才的交流有什麽收獲?”
“不虛此行!實在是不虛此行啊!”一說起這個老劉立刻變得神采飛揚起來,“今晚上的這次交流大有收獲!這些呂博士別看著年輕,但在數學上的造詣實在是不同凡響。”
“哦?說說看?”吳教授倒了一杯茶給老劉遞過去。
“剛開始大夥兒都和我一樣都以為呂博士隻是在龐加萊猜想上有精深的研究,沒想到遠不止如此啊!”老劉接過茶杯感慨的說道。
“怎麽?他在其他領域也有研究?”吳教授心情複雜的問道。
老劉伸出右手,先豎起食指,又翹起大拇指和食指,“從吃飯結束到現在,他一共回答了十八個不同數學分支的問題!給出的回答沒有一個提問的人不滿意的!都說他在這方麵的研究比自己要深入、要透徹!”
“十八個不同分支的問題?!”吳教授此刻的驚歎不下於見到鳩摩智施展十八種七十二絕技的少林寺僧眾,這特麽的都是怎麽學的!
這樣的感慨不僅發生在老劉和吳教授的一間房裏,隻要是參加今晚交流的學者,無不為呂丘建過分年輕的年紀和過分廣博的數學知識所折服。
那些問了問題的人一回到房間就把呂丘建給出的建議記下,那些沒抓住機會的則打定主意明天晚上無論如何也要把困惑自己已久的問題問出來;呂丘建在國內學者麵前的第一次非正式亮相可謂大獲成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