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村放糧延續了蘇毅以往的風格,十分豪爽,大鍋將水燒開之後,如山般的麵條就倒進了排成一橫排的大鍋裏。
大把的野菜加上大把的鹽,煮熟之後就是難得的美食。
等到煮熟之後,每人憑借一張小卡片就可以兌換一碗。
碗是人頭大小的海碗,裝完麵條之後還能分一塊拇指大小的臘肉,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簡直就是過年的待遇。
如果這是在白石村的話,除了臘肉每人一塊,不能多之外,麵條是不限量的,吃飽為止,白石村龐大的工程量也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將吃下去的東西都消化完。
可是在這裏是真的不敢,誰也不知道這群人究竟餓了幾天,一旦不限量,難保不會有人撐死。
每個剛到白石村的人都會經曆這麽一個過程,先調理一下脾胃,之後才是不限量供應飯食。
吃完麵條之後,再加上一碗滾燙的麵湯,蒙蒙細汗一出,微風吹過,真得讓人從頭爽到腳。
三個廚娘馬不停蹄的將用完的碗筷用開水浸泡,洗刷幹淨,然後供應給前麵放飯的人。
西山村的人位置比較靠後,領頭的霍老漢拿著一疊紙片子排在隊伍中,看著一個個端著海碗離開的人,還有那臘肉,老漢就不由吞咽著口水。
隊伍其實前進的很快,但在霍老漢眼中仍舊慢得出奇,霍老漢一邊焦急的等待著,一邊回頭看看自家的隊伍有沒有站齊。
不注意不行,有幾個難民堆裏的二流子想在這裏耍無賴,被發紙片的那個青年帶人一頓胖揍,然後就被綁起來,掛在了樹上。
按照青年的說法就是需要經過思想教育、勞動改造之後,才能重新回歸人民的隊伍,青年說話怪怪的,可是在二流子被掛在樹上之後,霍老漢還是帶頭鼓起了掌。
不是聽懂了那一長串話,隻是覺得青年說得很好,很有文化。
不知不覺,隊伍就輪到了西山村的眾人,霍老漢恭敬地將一疊紙片子遞給領頭的一個中年婦人,婦人點了點手中紙片的數量,然後就開始放飯。
霍老漢是西山村第一個排到的人,卻沒有第一個領,讓身後的一個寡婦人家先領飯。
霍老漢在一旁看的清清楚楚,每個人碗裏的麵條都是滿滿的,沒有什麽偷工減料的情況。
對於那些十歲以下的孩童用的就不是那種大海碗了,而是一種精致的小碗,上麵還有一些好看的花朵。
孩童的麵條雖然沒有大人多,但裏麵卻多了兩條臘肉。
霍老漢等到西山村最後一個人,也就是自家小崽子領完飯之後,自己才顫巍巍的伸出手,接過廚娘遞過來的碗筷。
霍老漢大口大口的吞著口水,感覺自己一生的口水好像都要在今天流完了。
領頭的中年婦女瞅了霍老漢一眼,然後從裝臘肉的盆裏挑了一塊最肥碩的放在碗裏,然後就是海量的麵條。
等霍老漢領完飯,回到西山村休息的地方的時候,已經有性急的人把麵條吃光了,還能回到廚娘那裏去領一碗麵湯。
霍老漢家的幼子隻有八歲,從來沒怎麽見過葷腥的他,早早把碗裏那三塊臘肉都給吃光了,然後把頭埋進碗裏,“稀裏嘩啦”的吃著麵條。
霍老漢拿筷子將自己的那塊臘肉從碗底挑出來,比旁人的至少大一半,霍老漢將其夾起,深深地聞了聞,然後分成兩半,一般給了孩子,另一半給了孩他娘。
拍了拍隻顧低頭吃飯的孩子,強硬地讓孩他娘把肉吃掉,然後霍老漢笑了笑,大大的夾了一筷子放進嘴裏,大口大口的吃著。
“真香啊,官人家的飯食也不過如此吧。”
……
看著原本饑餓交加的難民們都吃上了熱騰騰的麵條,而自己隻能啃著冰冷的麵餅,吳氏糧行的護衛們心裏都有些不平衡。
有心花錢去買一碗,可是剛剛鬧完矛盾。
有性子頑劣的想要找機會去大鬧一場,可是沒等出手,就被那些二流子的遭遇給鎮住了。
王不二帶著自己小隊的隊員,手提長刀,就蹲守在吳氏車隊的門口,隨時準備著打一架。
也許是這種境遇太糟糕,日頭稍微落下一點之後,在護衛隊員們的群體要求之下,車隊提前啟程了。
王不二有些可惜的監督他們離開,然後將袖子裏藏著的信箭收好,開始幫助災民們收拾行囊,準備出發。
來的時候車上帶著如山般的麵條,等回去的也不好空著車,大多拉著一些大件的行囊和一些年幼的孩子。
中午這一頓飯食,大大增加了災民們對白石村的信心,對於白石村的安排也都照做著,這讓王不二等人的工作輕鬆了不少。
等王不二帶著災民到達白石村的時候,吳氏糧行的人已經到達多時,此刻帳篷已經全部搭建起來了,就在白石村外略微高聳點的地方。
一旦出現意外情況,也算占據一點地利。
驅蟲藥劑、毛毯、美酒……一樣一樣的精美物件被搬進吳仁的帳篷裏。
作為qh縣有名的浪蕩公子,吳仁自然不會敗了自己的名頭,雖然不在自己家中,但是關於享受的東西一眼都不曾缺少。
晚上,蘇毅還要回本源世界,送李阮上班,並沒有呆在這裏,老管家想要見老村長的要求,直接被孫子銘回絕了,隻能等第二天才能見麵,倒是災民的都被妥善安置好了。
登記造冊,將性命、年齡、能力等各個方麵都記錄完成之後,接著就是體格檢查,看看有無疫病攜帶。
等將白石村的諸項規則都一一介紹清楚之後,每戶發放了一小袋麵粉作為安家之用,等到了第二天就必須工作,才能獲得糧食了。
畢竟蘇毅很清楚幹多幹少一個樣所能造成的後果。
住的地方原本是需要災民自己建造的,後來蘇毅看災民建的房子東一塊、西一塊實在是不好看,索性就由白石村統一劃了一塊地方建造。
蘇毅仿照著現在胡同、小巷的樣式,建造了長排的臨時小屋,沒有用磚石、木頭壘製,就是簡簡單單用泥土、稻草搭起來的,每家每戶都能分一間的樣子。
房子都不大,大概也就三十來平的樣子,反正也是臨時居住。
等到災荒過去了,這些人還是要回到原籍的,畢竟家裏還有地需要操弄,不是嗎?
大把的野菜加上大把的鹽,煮熟之後就是難得的美食。
等到煮熟之後,每人憑借一張小卡片就可以兌換一碗。
碗是人頭大小的海碗,裝完麵條之後還能分一塊拇指大小的臘肉,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簡直就是過年的待遇。
如果這是在白石村的話,除了臘肉每人一塊,不能多之外,麵條是不限量的,吃飽為止,白石村龐大的工程量也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將吃下去的東西都消化完。
可是在這裏是真的不敢,誰也不知道這群人究竟餓了幾天,一旦不限量,難保不會有人撐死。
每個剛到白石村的人都會經曆這麽一個過程,先調理一下脾胃,之後才是不限量供應飯食。
吃完麵條之後,再加上一碗滾燙的麵湯,蒙蒙細汗一出,微風吹過,真得讓人從頭爽到腳。
三個廚娘馬不停蹄的將用完的碗筷用開水浸泡,洗刷幹淨,然後供應給前麵放飯的人。
西山村的人位置比較靠後,領頭的霍老漢拿著一疊紙片子排在隊伍中,看著一個個端著海碗離開的人,還有那臘肉,老漢就不由吞咽著口水。
隊伍其實前進的很快,但在霍老漢眼中仍舊慢得出奇,霍老漢一邊焦急的等待著,一邊回頭看看自家的隊伍有沒有站齊。
不注意不行,有幾個難民堆裏的二流子想在這裏耍無賴,被發紙片的那個青年帶人一頓胖揍,然後就被綁起來,掛在了樹上。
按照青年的說法就是需要經過思想教育、勞動改造之後,才能重新回歸人民的隊伍,青年說話怪怪的,可是在二流子被掛在樹上之後,霍老漢還是帶頭鼓起了掌。
不是聽懂了那一長串話,隻是覺得青年說得很好,很有文化。
不知不覺,隊伍就輪到了西山村的眾人,霍老漢恭敬地將一疊紙片子遞給領頭的一個中年婦人,婦人點了點手中紙片的數量,然後就開始放飯。
霍老漢是西山村第一個排到的人,卻沒有第一個領,讓身後的一個寡婦人家先領飯。
霍老漢在一旁看的清清楚楚,每個人碗裏的麵條都是滿滿的,沒有什麽偷工減料的情況。
對於那些十歲以下的孩童用的就不是那種大海碗了,而是一種精致的小碗,上麵還有一些好看的花朵。
孩童的麵條雖然沒有大人多,但裏麵卻多了兩條臘肉。
霍老漢等到西山村最後一個人,也就是自家小崽子領完飯之後,自己才顫巍巍的伸出手,接過廚娘遞過來的碗筷。
霍老漢大口大口的吞著口水,感覺自己一生的口水好像都要在今天流完了。
領頭的中年婦女瞅了霍老漢一眼,然後從裝臘肉的盆裏挑了一塊最肥碩的放在碗裏,然後就是海量的麵條。
等霍老漢領完飯,回到西山村休息的地方的時候,已經有性急的人把麵條吃光了,還能回到廚娘那裏去領一碗麵湯。
霍老漢家的幼子隻有八歲,從來沒怎麽見過葷腥的他,早早把碗裏那三塊臘肉都給吃光了,然後把頭埋進碗裏,“稀裏嘩啦”的吃著麵條。
霍老漢拿筷子將自己的那塊臘肉從碗底挑出來,比旁人的至少大一半,霍老漢將其夾起,深深地聞了聞,然後分成兩半,一般給了孩子,另一半給了孩他娘。
拍了拍隻顧低頭吃飯的孩子,強硬地讓孩他娘把肉吃掉,然後霍老漢笑了笑,大大的夾了一筷子放進嘴裏,大口大口的吃著。
“真香啊,官人家的飯食也不過如此吧。”
……
看著原本饑餓交加的難民們都吃上了熱騰騰的麵條,而自己隻能啃著冰冷的麵餅,吳氏糧行的護衛們心裏都有些不平衡。
有心花錢去買一碗,可是剛剛鬧完矛盾。
有性子頑劣的想要找機會去大鬧一場,可是沒等出手,就被那些二流子的遭遇給鎮住了。
王不二帶著自己小隊的隊員,手提長刀,就蹲守在吳氏車隊的門口,隨時準備著打一架。
也許是這種境遇太糟糕,日頭稍微落下一點之後,在護衛隊員們的群體要求之下,車隊提前啟程了。
王不二有些可惜的監督他們離開,然後將袖子裏藏著的信箭收好,開始幫助災民們收拾行囊,準備出發。
來的時候車上帶著如山般的麵條,等回去的也不好空著車,大多拉著一些大件的行囊和一些年幼的孩子。
中午這一頓飯食,大大增加了災民們對白石村的信心,對於白石村的安排也都照做著,這讓王不二等人的工作輕鬆了不少。
等王不二帶著災民到達白石村的時候,吳氏糧行的人已經到達多時,此刻帳篷已經全部搭建起來了,就在白石村外略微高聳點的地方。
一旦出現意外情況,也算占據一點地利。
驅蟲藥劑、毛毯、美酒……一樣一樣的精美物件被搬進吳仁的帳篷裏。
作為qh縣有名的浪蕩公子,吳仁自然不會敗了自己的名頭,雖然不在自己家中,但是關於享受的東西一眼都不曾缺少。
晚上,蘇毅還要回本源世界,送李阮上班,並沒有呆在這裏,老管家想要見老村長的要求,直接被孫子銘回絕了,隻能等第二天才能見麵,倒是災民的都被妥善安置好了。
登記造冊,將性命、年齡、能力等各個方麵都記錄完成之後,接著就是體格檢查,看看有無疫病攜帶。
等將白石村的諸項規則都一一介紹清楚之後,每戶發放了一小袋麵粉作為安家之用,等到了第二天就必須工作,才能獲得糧食了。
畢竟蘇毅很清楚幹多幹少一個樣所能造成的後果。
住的地方原本是需要災民自己建造的,後來蘇毅看災民建的房子東一塊、西一塊實在是不好看,索性就由白石村統一劃了一塊地方建造。
蘇毅仿照著現在胡同、小巷的樣式,建造了長排的臨時小屋,沒有用磚石、木頭壘製,就是簡簡單單用泥土、稻草搭起來的,每家每戶都能分一間的樣子。
房子都不大,大概也就三十來平的樣子,反正也是臨時居住。
等到災荒過去了,這些人還是要回到原籍的,畢竟家裏還有地需要操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