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忠義社之人的安置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作者:黑田職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道奏折?”
“他倒是非常詳細的介紹了,當地的所有在做的事情,並且也完完本本的說了他跟你之間的所有交往,雖然他有些看不起你,是所謂的議和派。
但是他這個堅決要求抗金的人,竟然對你非常的佩服,這是讓我有些意外,而且在言語之中,他也說你是能夠真正的去為國家做點事情的人,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臣下不敢當,臣下所做的事情,都隻是一些微末的小事,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其位,謀其政而已。
聖上不介意臣下能力微薄,讓臣下能夠當這個參知政事,臣自然就應該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而不是屍位素餐的在朝堂上,老老實實的站著。”
“屍位素餐,你這個詞用的好,有多少人在朝堂之上,從來都是一言不發,或許科舉能夠考一個公名,但是之後對於朝廷卻沒有任何的貢獻。
而恰恰是這些人,整天想的事情就都是爭權奪利而已,這一次,金國的奸細隻怕也是在這些人中間,想一想就實在是讓人可恨。
我大宋開國以來,因為太祖皇帝懼怕會重蹈自己陳橋兵變,武將謀國的故事,從而失了國家的權柄,於是一味的重文輕武,使得武將的地位低微。
朕在做河北兵馬大元帥的時候,拿著名單一看,所謂的武將大部分都是朝堂之上的文官,沒有幾個是真正能夠帶兵打仗的。
靖康之難的發生,實際上並不意外,讓一群沒有任何帶兵打仗經驗的文官,在前麵指揮作戰,不輸掉戰爭才怪。
當然,我並不是說文官無用,相反文官對於國家來說確實有非常大的作用,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也是大宋能夠一直長治久安,並且經濟繁榮的基礎。
不過一切事情都有個限度,文官重要,武將同樣也重要,對於那些隻知道在朝堂上一言不發的人,或者說是隻知道爭權奪利的人,看來是要給他們一點點教訓了。
至於武將,我想我之前發出的很多的信號,已經明白的告訴了他們,我和之前的父皇和皇兄的區別,我想其他的武將,應該也能夠感受到這些的。”
趙構說完這一番話之後,秦檜心裏還是有所感觸,他知道趙構應該是真正的分析過,現在大宋的整個政治軍事環境和局勢的,所以他才會說出這一番話來。
但問題就在於,誰知道趙構到底是怎麽想的,秦檜不敢有任何言語,因為哪怕一點點說錯,都有可能會讓趙構,對自己心存不滿。
“愛卿你之前提到,這一次太行山忠義社集結南下,一共有三十餘萬人,那一萬精兵投到嶽飛的麾下,這個我就不管了。
畢竟嶽飛是一個能夠帶兵打仗的將領,我相信一萬人在他的手下,能夠發揮出三、四萬人的作用,但是那剩下的人呢,那麽多的人口,如何去安置,愛卿可有腹案?”
“臣下之前前去吉州和虔州,平定當地的叛亂,發現當地經過戰亂之後,人口數還是有一定的下降。
雖說大部分的百姓最後能夠回歸土地,而且因為我大宋的各種有利的經濟政策,使得他們現在能夠非常好的進行農業勞作。
但是當地的人口數量實在是少了些,不能夠滿足於當地土地的情況,因為這兩個地方還有著非常多的荒地,所以在我的想法中,是否能夠將這兩州劃出來,接納這些人口。”
“愛卿準備把這些人,全部都安排到吉州和虔州?”
“還請聖上示下。”
“吉州和虔州雖說人口數量,經過戰亂之後有所下降,畢竟當地的叛亂,大部分還是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所以就算是不填充人口,基本上也還能夠保留之前的情況。
而且從北麵還來了大量的中原一帶的流民,把這些人安排到這兩個州去,正好合適,至於這些太行山過來的人,不如安排到潭州去如何?”趙構問到。
“聖上的意思是?”
“潭州正是南邊現在非常重要的一個州,西控長沙和楊幺賊寇,南控蠻夷,位置極為重要,而且我那個妹妹現在也在潭州。
她之前講述當地情況的時候,就說當地兵源極為缺乏,一旦有什麽不測,很難進行抵擋,希望我能夠給她的丈夫多調派一些人馬。
太行山的這三十萬人之中,還有著數萬人都是普通的青壯,這些人之前也跟著太行山的人馬一起出外作戰,算是不錯的兵源。
將這三十萬人全部都調到杭州之後,應該會使得當地的軍事形勢,發生非常大的轉變,想必潭州現在緊張的局勢,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扭轉。”
這裏趙構所說的西控長沙,指的是現在控製長沙的孔彥舟,他的麾下原來就已經聚攏了五萬人馬,這其中包括他自己原來的士卒,大量周圍各地聚攏過來的山賊、水賊和地痞流氓。
之前鍾相起義的時候,孔彥舟趁機南下,並且順勢占領了長沙,割據一方,不聽大宋朝的調裏,儼然在當地變成了一個土皇帝。
趙構一直想要把孔彥舟給除掉,但是他的勢力實在是太大,如果貿然動手,必然會對整個大宋南邊的統治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能夠開始進行清理。
不過孔彥舟的人馬數量多,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他一直是趙構心中的一根刺,這個人是遲早要被除掉的,包括南邊的姚平仲,張憲和荊襄李橫都是為了製衡他而準備的。
而孔彥舟自己現在的處境也比較尷尬,因為他的這個知州是朝廷被迫冊封,而對於他的人馬,朝廷要求隻能夠保留五千人,因此每年對他進行撥餉的時候,也隻保證五千人的糧草和軍餉。
至於其他的人馬的糧餉,全部都是由他自籌的,所以自從他掌管長沙一地之後,周圍幾個州縣幾乎已經被他攪得雞犬不寧,百姓真個是民不聊生。
“他倒是非常詳細的介紹了,當地的所有在做的事情,並且也完完本本的說了他跟你之間的所有交往,雖然他有些看不起你,是所謂的議和派。
但是他這個堅決要求抗金的人,竟然對你非常的佩服,這是讓我有些意外,而且在言語之中,他也說你是能夠真正的去為國家做點事情的人,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臣下不敢當,臣下所做的事情,都隻是一些微末的小事,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其位,謀其政而已。
聖上不介意臣下能力微薄,讓臣下能夠當這個參知政事,臣自然就應該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而不是屍位素餐的在朝堂上,老老實實的站著。”
“屍位素餐,你這個詞用的好,有多少人在朝堂之上,從來都是一言不發,或許科舉能夠考一個公名,但是之後對於朝廷卻沒有任何的貢獻。
而恰恰是這些人,整天想的事情就都是爭權奪利而已,這一次,金國的奸細隻怕也是在這些人中間,想一想就實在是讓人可恨。
我大宋開國以來,因為太祖皇帝懼怕會重蹈自己陳橋兵變,武將謀國的故事,從而失了國家的權柄,於是一味的重文輕武,使得武將的地位低微。
朕在做河北兵馬大元帥的時候,拿著名單一看,所謂的武將大部分都是朝堂之上的文官,沒有幾個是真正能夠帶兵打仗的。
靖康之難的發生,實際上並不意外,讓一群沒有任何帶兵打仗經驗的文官,在前麵指揮作戰,不輸掉戰爭才怪。
當然,我並不是說文官無用,相反文官對於國家來說確實有非常大的作用,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也是大宋能夠一直長治久安,並且經濟繁榮的基礎。
不過一切事情都有個限度,文官重要,武將同樣也重要,對於那些隻知道在朝堂上一言不發的人,或者說是隻知道爭權奪利的人,看來是要給他們一點點教訓了。
至於武將,我想我之前發出的很多的信號,已經明白的告訴了他們,我和之前的父皇和皇兄的區別,我想其他的武將,應該也能夠感受到這些的。”
趙構說完這一番話之後,秦檜心裏還是有所感觸,他知道趙構應該是真正的分析過,現在大宋的整個政治軍事環境和局勢的,所以他才會說出這一番話來。
但問題就在於,誰知道趙構到底是怎麽想的,秦檜不敢有任何言語,因為哪怕一點點說錯,都有可能會讓趙構,對自己心存不滿。
“愛卿你之前提到,這一次太行山忠義社集結南下,一共有三十餘萬人,那一萬精兵投到嶽飛的麾下,這個我就不管了。
畢竟嶽飛是一個能夠帶兵打仗的將領,我相信一萬人在他的手下,能夠發揮出三、四萬人的作用,但是那剩下的人呢,那麽多的人口,如何去安置,愛卿可有腹案?”
“臣下之前前去吉州和虔州,平定當地的叛亂,發現當地經過戰亂之後,人口數還是有一定的下降。
雖說大部分的百姓最後能夠回歸土地,而且因為我大宋的各種有利的經濟政策,使得他們現在能夠非常好的進行農業勞作。
但是當地的人口數量實在是少了些,不能夠滿足於當地土地的情況,因為這兩個地方還有著非常多的荒地,所以在我的想法中,是否能夠將這兩州劃出來,接納這些人口。”
“愛卿準備把這些人,全部都安排到吉州和虔州?”
“還請聖上示下。”
“吉州和虔州雖說人口數量,經過戰亂之後有所下降,畢竟當地的叛亂,大部分還是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所以就算是不填充人口,基本上也還能夠保留之前的情況。
而且從北麵還來了大量的中原一帶的流民,把這些人安排到這兩個州去,正好合適,至於這些太行山過來的人,不如安排到潭州去如何?”趙構問到。
“聖上的意思是?”
“潭州正是南邊現在非常重要的一個州,西控長沙和楊幺賊寇,南控蠻夷,位置極為重要,而且我那個妹妹現在也在潭州。
她之前講述當地情況的時候,就說當地兵源極為缺乏,一旦有什麽不測,很難進行抵擋,希望我能夠給她的丈夫多調派一些人馬。
太行山的這三十萬人之中,還有著數萬人都是普通的青壯,這些人之前也跟著太行山的人馬一起出外作戰,算是不錯的兵源。
將這三十萬人全部都調到杭州之後,應該會使得當地的軍事形勢,發生非常大的轉變,想必潭州現在緊張的局勢,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扭轉。”
這裏趙構所說的西控長沙,指的是現在控製長沙的孔彥舟,他的麾下原來就已經聚攏了五萬人馬,這其中包括他自己原來的士卒,大量周圍各地聚攏過來的山賊、水賊和地痞流氓。
之前鍾相起義的時候,孔彥舟趁機南下,並且順勢占領了長沙,割據一方,不聽大宋朝的調裏,儼然在當地變成了一個土皇帝。
趙構一直想要把孔彥舟給除掉,但是他的勢力實在是太大,如果貿然動手,必然會對整個大宋南邊的統治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能夠開始進行清理。
不過孔彥舟的人馬數量多,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他一直是趙構心中的一根刺,這個人是遲早要被除掉的,包括南邊的姚平仲,張憲和荊襄李橫都是為了製衡他而準備的。
而孔彥舟自己現在的處境也比較尷尬,因為他的這個知州是朝廷被迫冊封,而對於他的人馬,朝廷要求隻能夠保留五千人,因此每年對他進行撥餉的時候,也隻保證五千人的糧草和軍餉。
至於其他的人馬的糧餉,全部都是由他自籌的,所以自從他掌管長沙一地之後,周圍幾個州縣幾乎已經被他攪得雞犬不寧,百姓真個是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