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馬伸來訪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作者:黑田職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的這個新的秦檜雖說擔心自己的小命,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是他需要去擔心的,那就是之後自己似乎會被虜去金國,至於之後如何回來,還不甚清楚。
就在他自尋煩惱的時候,他看到有一個人徑直走進了秦府,並且大馬金刀的坐在了他的身邊,似乎一點都沒有把自己當外人。
“秦大人,最近可好?”
“原來是馬大人,有失遠迎,下官還秦大人恕罪才是。”秦檜看到這個人之後,馬上站起來,對著他一拜說道。
你道這秦檜為何會對這個人如此的恭敬,因為這個人就是他的主官監察禦史馬伸,既然見到了自己的主官,當然要行禮了
“秦大人無須多禮,這裏是你的府邸,你是主,我是客,你不怪罪我私闖就不錯了。”馬伸笑了起來。
“我才剛剛從金營回到府中,馬大人就來訪,想必是知道什麽,又有所圖謀,所以才前來商議的吧!”
說起來這個馬伸還受了秦檜一定的好處,之前他因為言論激進,所以得罪了京中權貴被發配外地,史載“靖康初,孫傅以卓行薦召,禦史中丞秦檜迎辟之,擢監察禦史”。他能夠從地方官的位置上,重新回到京城之中,並且成為監察禦史這樣的高官,秦檜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不過這馬伸確實是一個剛直不阿的官員,作為監察禦史還真的是挺適合的,這從他早年間求學的事情,就已經可以略見一二了。
崇寧初年,範致虛攻擊說程頤的學問為邪說,下令河南府盡逐程頤的學徒。程頤諸位大人應該並不陌生,《愛蓮說》是課本之中要求全篇背誦的文章,是多少人扣分的源泉。
馬伸當時乃是西京法曹,想要在程頤的門下求學,因為其他門人的遭遇,所以為了馬伸好,程頤並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見到這麽好的老師不收自己為徒,就是因為怕牽連到自己,這也就使得馬伸更加堅定了到程頤這裏學習的決心,於是馬伸欲辭官而來。頤曰:“時論方異,恐貽子累,子能棄官,則官不必棄也。”曰:“使伸得聞道,死何憾,況未必死乎?”頤歎其有誌,進之。說白了這個人有些軸,同時也有著自己的堅持和底線。
當秦檜看到他第一眼,並且把他認出來的時候,就知道這個人前來找自己,絕對是有什麽事情需要和自己商議的,隻是現在恐怕隔牆有耳,所以秦檜對此也不敢太過於放肆。
“秦大人有顧慮?”馬伸問道。
“馬大人,恐隔牆有耳矣。”秦檜小聲說道。
“原來是這樣,輕語實事,高談其他可好?”馬伸小聲回答道。
秦檜馬上領會了馬伸的意思,於是馬上大聲說道:“馬大人來訪,我秦府陣勢蓬蓽生輝呀!”
“哪裏,哪裏,老夫也是聽聞秦大人回來了,所以專程前來拜訪的。(秦大人,這次我是專門為了一件事情前來拜見的。)”
“那真是勞煩馬大人了。(有什麽事情請馬大人明說,隻要能夠做到的,下官定然竭盡全力。)”
“不麻煩,不麻煩,反到了勞煩秦大人了。(秦大人,你可知這金人準備廢帝,而立異姓為主。)”
“馬大人身體還是這麽硬朗呀!(什麽,金人竟然要廢帝,之前不是說議和納貢就可以了嗎,難道金國準備立張邦昌?)”
在之前那個秦檜的記憶之中,金國對於宋朝的要求僅僅隻是大筆的金銀財寶,以及女人和工匠的要求,真沒想到現在竟然要直接廢帝,這實在是有些出人意料。
“誰說不是呢!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要努力活著。(大人已經知道了呀,是的經過準備立張邦昌為帝,所以我聯絡了孫博、司馬樸等幾位大人,準備以共進議狀,保存趙氏之江山,所以過來想要看看,秦大人是否願意共襄盛舉。)”
“大人說的不錯。(我本身倒是沒有問題,隻是進了議狀又能如何呢?大人不怕被金人屠戮嗎?)”
“所以我也過來看看大人是否有恙。(君臣死社稷,這本就是我輩應該做的事情,就算是老夫死了,也是死得其所。)”
“在下倒是安好,隻不過回來還沒有能夠換套衣服(馬大人,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盡量保存實力,而不是做無謂的犧牲,您理解我的意思嗎?)。”
“那倒是真的有些打擾了。(你是不想參與了是嗎?)”
“並沒有。(在下並不是這個意思,在下願意參與進議狀之舉,隻是這樣做對你,對我,對諸位大人皆沒有好處。)”
“(秦大人這是在金國人的大營關了一段時間之後,開始貪生怕死了是嗎?)”
“(大人難道還不知道我的為人嗎?如果我貪生怕死,就不會說願意參加進議狀的事情了,我隻是說此事我們應該從長計議。)”
“秦大人,我這裏倒是有一些新得到的消息。(怎麽個從長計議?)”
“什麽消息?(這個最好能夠諸位大人一起商議之後,再做定奪如何?)”
“據說朝中被關押的大臣們都被放出來了。(既然這樣,之後我會派人前來的。)”
“那是好事。(如此,我便等著大人的消息便是。)”
“實際上我前來就是為了告訴你這個消息的,不知道之後會不會回複秩序,既然該說的我都說了,我也就先告辭了,不打擾秦大人休息了。”馬伸站起來,就準備告辭離開。
“勞馬大人掛念了,在下感激不盡,也請大人代為向您的家人問好。”
“知道了,我省得。”說完馬伸就離開了。
他真的是想不到,自己剛剛還在糾結自己立場的事情,馬上這個馬伸就找上門來了,似乎還準備以死來表明自己對於大宋的忠誠,隻不過這樣不就白白犧牲了嗎?說實話,現在的他並不懂這些讀書人的氣節,甚至覺得他們有些迂腐,不懂得韜光養晦。
隻不過自己應該怎麽做呢?最後還是落腳到了這個問題上,愁,實在是愁。
就在他自尋煩惱的時候,他看到有一個人徑直走進了秦府,並且大馬金刀的坐在了他的身邊,似乎一點都沒有把自己當外人。
“秦大人,最近可好?”
“原來是馬大人,有失遠迎,下官還秦大人恕罪才是。”秦檜看到這個人之後,馬上站起來,對著他一拜說道。
你道這秦檜為何會對這個人如此的恭敬,因為這個人就是他的主官監察禦史馬伸,既然見到了自己的主官,當然要行禮了
“秦大人無須多禮,這裏是你的府邸,你是主,我是客,你不怪罪我私闖就不錯了。”馬伸笑了起來。
“我才剛剛從金營回到府中,馬大人就來訪,想必是知道什麽,又有所圖謀,所以才前來商議的吧!”
說起來這個馬伸還受了秦檜一定的好處,之前他因為言論激進,所以得罪了京中權貴被發配外地,史載“靖康初,孫傅以卓行薦召,禦史中丞秦檜迎辟之,擢監察禦史”。他能夠從地方官的位置上,重新回到京城之中,並且成為監察禦史這樣的高官,秦檜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不過這馬伸確實是一個剛直不阿的官員,作為監察禦史還真的是挺適合的,這從他早年間求學的事情,就已經可以略見一二了。
崇寧初年,範致虛攻擊說程頤的學問為邪說,下令河南府盡逐程頤的學徒。程頤諸位大人應該並不陌生,《愛蓮說》是課本之中要求全篇背誦的文章,是多少人扣分的源泉。
馬伸當時乃是西京法曹,想要在程頤的門下求學,因為其他門人的遭遇,所以為了馬伸好,程頤並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見到這麽好的老師不收自己為徒,就是因為怕牽連到自己,這也就使得馬伸更加堅定了到程頤這裏學習的決心,於是馬伸欲辭官而來。頤曰:“時論方異,恐貽子累,子能棄官,則官不必棄也。”曰:“使伸得聞道,死何憾,況未必死乎?”頤歎其有誌,進之。說白了這個人有些軸,同時也有著自己的堅持和底線。
當秦檜看到他第一眼,並且把他認出來的時候,就知道這個人前來找自己,絕對是有什麽事情需要和自己商議的,隻是現在恐怕隔牆有耳,所以秦檜對此也不敢太過於放肆。
“秦大人有顧慮?”馬伸問道。
“馬大人,恐隔牆有耳矣。”秦檜小聲說道。
“原來是這樣,輕語實事,高談其他可好?”馬伸小聲回答道。
秦檜馬上領會了馬伸的意思,於是馬上大聲說道:“馬大人來訪,我秦府陣勢蓬蓽生輝呀!”
“哪裏,哪裏,老夫也是聽聞秦大人回來了,所以專程前來拜訪的。(秦大人,這次我是專門為了一件事情前來拜見的。)”
“那真是勞煩馬大人了。(有什麽事情請馬大人明說,隻要能夠做到的,下官定然竭盡全力。)”
“不麻煩,不麻煩,反到了勞煩秦大人了。(秦大人,你可知這金人準備廢帝,而立異姓為主。)”
“馬大人身體還是這麽硬朗呀!(什麽,金人竟然要廢帝,之前不是說議和納貢就可以了嗎,難道金國準備立張邦昌?)”
在之前那個秦檜的記憶之中,金國對於宋朝的要求僅僅隻是大筆的金銀財寶,以及女人和工匠的要求,真沒想到現在竟然要直接廢帝,這實在是有些出人意料。
“誰說不是呢!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要努力活著。(大人已經知道了呀,是的經過準備立張邦昌為帝,所以我聯絡了孫博、司馬樸等幾位大人,準備以共進議狀,保存趙氏之江山,所以過來想要看看,秦大人是否願意共襄盛舉。)”
“大人說的不錯。(我本身倒是沒有問題,隻是進了議狀又能如何呢?大人不怕被金人屠戮嗎?)”
“所以我也過來看看大人是否有恙。(君臣死社稷,這本就是我輩應該做的事情,就算是老夫死了,也是死得其所。)”
“在下倒是安好,隻不過回來還沒有能夠換套衣服(馬大人,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盡量保存實力,而不是做無謂的犧牲,您理解我的意思嗎?)。”
“那倒是真的有些打擾了。(你是不想參與了是嗎?)”
“並沒有。(在下並不是這個意思,在下願意參與進議狀之舉,隻是這樣做對你,對我,對諸位大人皆沒有好處。)”
“(秦大人這是在金國人的大營關了一段時間之後,開始貪生怕死了是嗎?)”
“(大人難道還不知道我的為人嗎?如果我貪生怕死,就不會說願意參加進議狀的事情了,我隻是說此事我們應該從長計議。)”
“秦大人,我這裏倒是有一些新得到的消息。(怎麽個從長計議?)”
“什麽消息?(這個最好能夠諸位大人一起商議之後,再做定奪如何?)”
“據說朝中被關押的大臣們都被放出來了。(既然這樣,之後我會派人前來的。)”
“那是好事。(如此,我便等著大人的消息便是。)”
“實際上我前來就是為了告訴你這個消息的,不知道之後會不會回複秩序,既然該說的我都說了,我也就先告辭了,不打擾秦大人休息了。”馬伸站起來,就準備告辭離開。
“勞馬大人掛念了,在下感激不盡,也請大人代為向您的家人問好。”
“知道了,我省得。”說完馬伸就離開了。
他真的是想不到,自己剛剛還在糾結自己立場的事情,馬上這個馬伸就找上門來了,似乎還準備以死來表明自己對於大宋的忠誠,隻不過這樣不就白白犧牲了嗎?說實話,現在的他並不懂這些讀書人的氣節,甚至覺得他們有些迂腐,不懂得韜光養晦。
隻不過自己應該怎麽做呢?最後還是落腳到了這個問題上,愁,實在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