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
帶著工業革命係統回明朝 作者:大漢校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王查理親眼見證了自己信心滿滿所相信的一個步兵團的兵力,在對方三個小時的火炮打擊下就主動放棄了兩個堡壘往紐卡斯爾潰逃。
他現在覺得臉麵掛不住了,在開始炮擊之前他還信誓旦旦地向軍事顧問孫傳庭聲稱倫斯福德上校帶領的步兵團絕對能夠堅守三日,結果才過了三個小時啊!
因為斯倫福德上校的步兵團潰散,河岸變為了不設防的地方!
一隊誓約軍火槍手搶占兩座堡壘,而北岸的誓約軍炮兵將炮擊重點變為了國王軍的炮兵陣地和負責保護炮兵陣地的蒙克步兵團。
戰場形勢的劇變讓局勢驟然緊張起來,國王軍必須要做出及時的反應才能夠盡量減少損失!
“威爾莫特,你率騎兵前去驅散試圖搶占堡壘的誓約軍,保護炮兵部隊向紐卡斯爾撤退。”孫傳庭顧不上給已經嚇呆的國王查理麵子,臨時接過了指揮權。
統帥騎兵部隊的威爾莫特爵士愣了一下,隨即趕緊下去帶領騎兵團向誓約軍發起衝鋒。
“國王陛下,做好往紐卡斯爾撤退的準備。”孫傳庭又轉身對查理國王說道。
“什麽?!難道我們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嗎?孫先生,你在遠征埃及的時候連凶名遠揚的馬穆魯克騎兵都能夠打敗,一定有可以翻盤的策略是不是?”查理一世慌了,將唯一的希望放在了作為軍事顧問的孫傳庭身上。
“孫先生,我們和貴國有同盟之條約,應當共同進退,如果你有可以反敗為勝的計謀,請不吝賜教。”斯特拉福伯爵和幾個貴族也幫國王查理向孫傳庭請求。
“各位,我又不是神仙,真沒有翻盤的能力。問題在於你們的士兵沒有鬥誌,再怎麽調遣也是一觸即潰,不如退到紐卡斯爾,再看打算……”
孫傳庭無奈地推脫。不是他無能,而是那些征召來打仗的民兵根本不想要和蘇格蘭人打仗,憑借堡壘都承受不住對方三個小時的炮擊,這怎麽打仗?就是拿破侖臨時接手這樣的軍隊那也是又一個滑鐵盧好吧!
本來孫傳庭之前願意幫忙做出部署也是不清楚國王軍士兵的想法,但是和誓約軍一交手孫傳庭就完全明白了國王軍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能力。就國王軍這樣的狀態,還打個屁,還不如躲到城裏死守。
孫傳庭給查理一世留了幾分薄麵才沒有直接和他說現在的國王軍就是一盤散沙。
威爾莫特帶領的騎兵部隊發起了英勇的衝鋒,他們開始拔出腰間的長劍,馬蹄聲令地麵顫動!
然而誓約軍的司令官萊斯利已經預判到了對方可能的騎兵衝鋒,派出去搶占堡壘的是誓約軍的火槍手和長矛手。
幾乎和瑞典軍隊一樣的方陣,較少的長槍手保護火槍手,而一排排火槍手進行猛烈的射擊。火光閃爍,濃煙蔓延,火槍聲令人心驚膽戰。
在火槍手的輪番射擊之下,一個個英勇的騎士從馬背上栽倒。這一支騎兵和孫傳庭預料的一樣不能夠扭轉戰局。
在後麵起碼還有5000名沒有被卷入戰鬥的英格蘭步兵,然而大多數步兵因為誓約軍凱歌高奏而恐慌地逃往紐卡斯爾……
完全是缺乏戰鬥意誌的一支軍隊,幾乎沒有多少損失就自行崩潰了。
實際上就算包括威爾莫特損失的騎兵和在炮擊中折損的火槍手,也不過幾十人而已。
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孫傳庭帶領的部隊身上,孫傳庭估計要揮刀自刎,不過這是國王的軍隊。
主力步兵潰逃了,威爾莫特帶領的騎兵見步兵逃亡,又無法突破誓約軍的火槍線列,隻好也在步兵之後撤退。
國王查理和一群貴族見戰場突然呈現一麵倒的情形,隻好在侍衛的保護下逃到紐卡斯爾城中。
整個戰場一片混亂,缺乏鬥誌的國王軍幾乎是兵敗如山倒,隻有蒙克中校成功控製了他的步兵團,與炮兵團一起安全撤退。他算是盡職地完成了查理交給他保護炮兵的任務,為國王軍保持了寶貴的火炮。
“任何人不得追擊逃離的英格蘭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膽敢追殺者,扣除所有軍餉。”
在國王軍一敗塗地時,統帥誓約軍的萊斯利將軍卻勒令誓約軍不得追擊。
戰場形勢變得有一絲怪異,國王軍瘋狂地朝著紐卡斯爾城逃亡,而獲勝的一方除了占據了兩個堡壘之外就沒有任何的行動,沒有追擊敗退的國王軍士兵。誓約軍從南北兩岸形成了對紐卡斯爾的合圍之勢。
“司令官,現在正是擴大戰果的時候,為何我們不徹底消滅英格蘭的有生力量?剛才的會戰他們的實際損失著實有限,很快就可以卷土重來。”追隨萊斯利的瑞典雇傭兵不解地問道。
“你以為我們如此輕易的勝利根源是什麽?兵器?士兵素質?不,我們誓約軍沒有戰鬥經驗的民兵比他們不少反多,兵器也談不上先進,我們隻是憑借更加優秀的炮兵和長達一年時間的訓練才有一點戰鬥力。而這一點優勢還不是我們勝利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對麵的士兵根本就不想要和我們戰鬥。”
“如果對麵的英格蘭人現在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是在尼德蘭,他們會讓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實際上英格蘭人活躍在歐洲大陸各個戰場,尤其是在支援尼德蘭和西班牙的戰爭中曆練了一批有戰鬥經驗的軍官和士兵。他們一觸即潰是因為他們的同情,所以不能追捕逃離的英格蘭人,也不能給他們造成巨大的損失,否則會造成英格蘭人的不適,會激起他們決戰的鬥誌。要讓他們的百姓繼續同情我們,我們就可以和國王進行談判了。”
“不要為了戰爭而戰爭,要考慮戰爭以外的東西。這次戰爭,毫不客氣地說,我們已經勝利了。以極其微小的代價解決聯合王國內部的衝突,這是英格蘭和蘇格蘭都願意看到的結果。”萊斯利說道。
他現在覺得臉麵掛不住了,在開始炮擊之前他還信誓旦旦地向軍事顧問孫傳庭聲稱倫斯福德上校帶領的步兵團絕對能夠堅守三日,結果才過了三個小時啊!
因為斯倫福德上校的步兵團潰散,河岸變為了不設防的地方!
一隊誓約軍火槍手搶占兩座堡壘,而北岸的誓約軍炮兵將炮擊重點變為了國王軍的炮兵陣地和負責保護炮兵陣地的蒙克步兵團。
戰場形勢的劇變讓局勢驟然緊張起來,國王軍必須要做出及時的反應才能夠盡量減少損失!
“威爾莫特,你率騎兵前去驅散試圖搶占堡壘的誓約軍,保護炮兵部隊向紐卡斯爾撤退。”孫傳庭顧不上給已經嚇呆的國王查理麵子,臨時接過了指揮權。
統帥騎兵部隊的威爾莫特爵士愣了一下,隨即趕緊下去帶領騎兵團向誓約軍發起衝鋒。
“國王陛下,做好往紐卡斯爾撤退的準備。”孫傳庭又轉身對查理國王說道。
“什麽?!難道我們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嗎?孫先生,你在遠征埃及的時候連凶名遠揚的馬穆魯克騎兵都能夠打敗,一定有可以翻盤的策略是不是?”查理一世慌了,將唯一的希望放在了作為軍事顧問的孫傳庭身上。
“孫先生,我們和貴國有同盟之條約,應當共同進退,如果你有可以反敗為勝的計謀,請不吝賜教。”斯特拉福伯爵和幾個貴族也幫國王查理向孫傳庭請求。
“各位,我又不是神仙,真沒有翻盤的能力。問題在於你們的士兵沒有鬥誌,再怎麽調遣也是一觸即潰,不如退到紐卡斯爾,再看打算……”
孫傳庭無奈地推脫。不是他無能,而是那些征召來打仗的民兵根本不想要和蘇格蘭人打仗,憑借堡壘都承受不住對方三個小時的炮擊,這怎麽打仗?就是拿破侖臨時接手這樣的軍隊那也是又一個滑鐵盧好吧!
本來孫傳庭之前願意幫忙做出部署也是不清楚國王軍士兵的想法,但是和誓約軍一交手孫傳庭就完全明白了國王軍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能力。就國王軍這樣的狀態,還打個屁,還不如躲到城裏死守。
孫傳庭給查理一世留了幾分薄麵才沒有直接和他說現在的國王軍就是一盤散沙。
威爾莫特帶領的騎兵部隊發起了英勇的衝鋒,他們開始拔出腰間的長劍,馬蹄聲令地麵顫動!
然而誓約軍的司令官萊斯利已經預判到了對方可能的騎兵衝鋒,派出去搶占堡壘的是誓約軍的火槍手和長矛手。
幾乎和瑞典軍隊一樣的方陣,較少的長槍手保護火槍手,而一排排火槍手進行猛烈的射擊。火光閃爍,濃煙蔓延,火槍聲令人心驚膽戰。
在火槍手的輪番射擊之下,一個個英勇的騎士從馬背上栽倒。這一支騎兵和孫傳庭預料的一樣不能夠扭轉戰局。
在後麵起碼還有5000名沒有被卷入戰鬥的英格蘭步兵,然而大多數步兵因為誓約軍凱歌高奏而恐慌地逃往紐卡斯爾……
完全是缺乏戰鬥意誌的一支軍隊,幾乎沒有多少損失就自行崩潰了。
實際上就算包括威爾莫特損失的騎兵和在炮擊中折損的火槍手,也不過幾十人而已。
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孫傳庭帶領的部隊身上,孫傳庭估計要揮刀自刎,不過這是國王的軍隊。
主力步兵潰逃了,威爾莫特帶領的騎兵見步兵逃亡,又無法突破誓約軍的火槍線列,隻好也在步兵之後撤退。
國王查理和一群貴族見戰場突然呈現一麵倒的情形,隻好在侍衛的保護下逃到紐卡斯爾城中。
整個戰場一片混亂,缺乏鬥誌的國王軍幾乎是兵敗如山倒,隻有蒙克中校成功控製了他的步兵團,與炮兵團一起安全撤退。他算是盡職地完成了查理交給他保護炮兵的任務,為國王軍保持了寶貴的火炮。
“任何人不得追擊逃離的英格蘭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膽敢追殺者,扣除所有軍餉。”
在國王軍一敗塗地時,統帥誓約軍的萊斯利將軍卻勒令誓約軍不得追擊。
戰場形勢變得有一絲怪異,國王軍瘋狂地朝著紐卡斯爾城逃亡,而獲勝的一方除了占據了兩個堡壘之外就沒有任何的行動,沒有追擊敗退的國王軍士兵。誓約軍從南北兩岸形成了對紐卡斯爾的合圍之勢。
“司令官,現在正是擴大戰果的時候,為何我們不徹底消滅英格蘭的有生力量?剛才的會戰他們的實際損失著實有限,很快就可以卷土重來。”追隨萊斯利的瑞典雇傭兵不解地問道。
“你以為我們如此輕易的勝利根源是什麽?兵器?士兵素質?不,我們誓約軍沒有戰鬥經驗的民兵比他們不少反多,兵器也談不上先進,我們隻是憑借更加優秀的炮兵和長達一年時間的訓練才有一點戰鬥力。而這一點優勢還不是我們勝利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對麵的士兵根本就不想要和我們戰鬥。”
“如果對麵的英格蘭人現在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是在尼德蘭,他們會讓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實際上英格蘭人活躍在歐洲大陸各個戰場,尤其是在支援尼德蘭和西班牙的戰爭中曆練了一批有戰鬥經驗的軍官和士兵。他們一觸即潰是因為他們的同情,所以不能追捕逃離的英格蘭人,也不能給他們造成巨大的損失,否則會造成英格蘭人的不適,會激起他們決戰的鬥誌。要讓他們的百姓繼續同情我們,我們就可以和國王進行談判了。”
“不要為了戰爭而戰爭,要考慮戰爭以外的東西。這次戰爭,毫不客氣地說,我們已經勝利了。以極其微小的代價解決聯合王國內部的衝突,這是英格蘭和蘇格蘭都願意看到的結果。”萊斯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