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韋仁“澳門練兵”初步成型後,韋仁便派施琅上京奏陳“外籍兵團”、“火槍營”的軍製及籌建經費等相關事宜,並將他擬定“新軍募集操練規則十九條”一同奏上。不久,康熙按照韋仁的密奏,再下密旨同意韋仁“澳門練兵”的所有事宜,並任命韋仁為練兵大臣,全權負責新軍的練兵,康熙還從內務府中暗撥紋銀十萬兩作為新軍籌建經費,並依照韋仁的意見將施琅安排到廈門任職,負責對台灣鄭氏的軍事準備工作。


    時間過去了三個月,訓練營組織了成軍慶典。


    西曆七月二十七日淩晨,無數火把在訓練營旁的一個平壩中匯集。紅綢般飄逸的火把,莊重嚴肅的麵容、炯炯有神的目光、挺拔樹立的身軀,無不透露著士兵們抑製著洶湧澎湃的激情,等待著這個大典的開始。


    蜉蠣村有一塊如同天然廣場的大草坪,在這裏將要舉行“新軍”的成軍盛典。這是一個僻靜而美麗的鄉村,房舍草棚間生長著高大豐滿的樟樹、挺拔蒼翠的竹林。這天,這個平日裏清麗、恬靜的村莊旌旗獵獵,大草坪四圍的竹杆上掛著一長溜紅燈籠,使它動人得如同洞房。


    大草坪上搭好的檢閱台,檢閱台後幕上掛著兩麵左右交叉旗幟,一側為大清黃龍軍旗,另一側為“新軍”軍旗,韋仁受前世的影響,他深愛那支人民軍隊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光輝曆史及輝煌功勳,他熱愛那支人民軍隊的旗幟,因此,他還是以紅色為底色,是因為五千年華夏文明,孕育了華人的紅色的情結。在中華人心中,紅色寓意一切美好的事物。為了彰顯對它的摯愛,人們用紅色裝點著生活的每個角落。紅色在華人中有民族文化,傳統化,大眾化的特色,因此紅色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麵麵中。紅色昭示著莊嚴永恒,昭示著中華民族的的艱辛與曲折,也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和奮發向上,不屈不饒,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國家、民族和軍隊凝聚力的象征,象征著人民和軍隊的無比忠誠。這種最為純真,濃烈的色彩烘托出了這份神聖。紅色象征著熱情,活力以及堅定,赤誠和正義。在所有的色彩中,衝擊波最強的是紅色,那麽有力,強烈。韋仁認定紅色在軍隊中代表著鮮血、偉大,忠誠、激情、勝利。軍旗中央為黃色飛舞的金龍,黃色是華人的膚色,龍是華人的圖騰,其中龍首張嘴仰望之處,在軍旗的頂角是一個白色的小太陽,這又是韋仁對那個彈丸小國的痛恨之處,他心中一直希望有朝一日實現滅掉那群小矮人的心願。閱兵台正中橫梁上懸掛著巨幅紅布,上寫“新軍成軍閱兵式”五個大字。


    辰時時分,禮炮齊鳴、軍號齊奏,在一群身穿新式軍服的軍官們陪同下,司令長官一起騎馬進入閱兵場,在閱兵台前下馬後,他們登上了閱兵台。


    “新軍成軍閱兵式現在開始。首先我宣布:新式陸軍今天正式成立了!請司令長官韋仁伯爵大人為新軍授軍旗。”閱兵式總指揮,新軍參謀長,少將亞蓋隆用洪亮的西班牙腔漢語宣布道。


    首先是“火槍營”營長司徒雷中校走上閱兵台,立正向韋仁行過新式軍禮後,從韋仁手中接過鮮紅的新軍軍旗。司徒雷中校後轉,舉著軍旗站在閱兵台正中央時,台下的士兵們立即齊聲高呼:“勝利、勝利……”禮炮、軍號再次隨之鳴響起來,閱兵場內成了歡騰的海洋。


    接著是為“火槍營”、“外籍兵團”授軍旗,其中,“火槍營”營旗也是紅底,旗幟中央是兩支交叉的火槍。旗杆處的擺布上“新軍火槍營”五個黑字,一側為漢語,另一側為拉丁語;“外籍兵團”團旗的中央是六顆環繞的白色六角星形,兩個等邊三角形,一上一下連鎖成六角星形。旗杆處的擺布上“外籍兵團”四個黑字,一側為漢語,另一側為拉丁語。


    “外籍兵團”團旗的中央的六顆六角星代表著“外籍兵團”成立之時,分別由來自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英國、法國、普魯士六個國家的士兵組成。


    六角星形,最早起源於東方,在東方印度教、拜火教等信仰元素,諸如善惡二元論等也被帶了進去。而人們由神秘主義的研究業已得知,在印度教裏有所謂的“貝”——它指的是印度教和佛教密宗坐禪時的一種符號圖案,主要用於禮拜沙克蒂女神,因而又稱“吉祥輪”或“吉祥貝”,它的圖案裏即由各種正三角形及倒三角形所組成。這兩種符號經常也被解釋為正三角形代表了印度教主神濕婆,或稱大自在天;而倒三角形則代表了沙克蒂女神,兩個三角形交叉,即代表了自然的合一。


    西方在中古後期,經過西班牙的中介,開始將東方的煉金術引進,這種東方的符號到了西方後,廣泛的被煉金師所使用。他們將太陽神阿波羅視為純金,另外的其他元素則視為六個繆司女神。正三角形代表了火,倒三角形則代表了水,兩者重疊交纏而成的六角星,則代表了六項元素輪轉後所造成的永恒琉璃。西方聲稱世界最高的神秘乃是一個圓裏的六角星形,六個角代表了六種最基本的力量,六個角的總和即是上帝之名,也是永遠的合一,而六角星裏的那個六麵體,則代表了聖母與聖嬰。由於他認為六角星形代表了上帝,因而它遂能帶著他打開地獄之門。除了六角星代表了上帝外,西方也認為六角形的正三角形也代表了耶穌的靈魂,倒三角形則代表了萬物之水,神靈行走水上,乃是一切智慧的總和。


    通常的說法,西方人認為,這個六角星形被認為是“大衛王之盾”,是《聖經》中記錄的大衛王打敗巨人戈裏亞時所持的即是六角形的盾。


    大衛王是以色列的第二個王,耶和華上帝選擇他替代掃羅。耶和華上帝應許說他的一個後代(即耶穌基督)將會永遠地統治大衛的王座。做以色列的國王,很難享受到唯我獨尊頂天立地的“人主”感覺,因為他們最多指揮民眾的血肉之軀,而有另一種人淩駕於國王之上,引領百姓的精神走向,他們就是以色列的“先知”。“先知”是耶和華神在人間的忠實代理人,而國王不過是神管理人民的世俗工具。大衛成名於擊敗敵族非利士巨人歌利亞的一次交戰。那種身高馬大看似不可一世的對手似乎素來是少年英雄揚名的第一塊大型墊腳石。


    不過,少年大衛雖以一名勇敢的武士脫穎而出,卻以為王彈唱的琴童身份伴君左右,足見其文武兼備的優秀素質,難怪一下子使掃羅的兒女們大為傾倒。王子約拿單深愛大衛,《聖經》上數次提到:“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公主米甲(ihal)也對大衛十分暗戀。然而,民眾們狂熱的追星舉動卻令掃羅暗生疑忌。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無辜的大衛遭主嫉恨屢受橫禍,卻未料這是神特地安排的錘煉偉人的功課。神要毀掉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大衛舒緩的琴聲也不能撫慰狂暴的掃羅。掃羅企圖掄槍殺死大衛,卻為後者數次躲開;甚至婚姻也成了掃羅借刀殺人的陷阱:大衛若要娶公主米甲,必須去殺一百非利士人。然而大衛超額完成:他的勝果是二百個敵人。


    掃羅對大衛的厭憎已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大衛在妻子米甲的幫助下逃了出去,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流亡生涯。他並不想叛國,卻要求別國給他一方棲息之地;他去收複被敵人占領的基伊拉城,卻受到掃羅從後攻擊;掃羅發誓要將他從千門萬戶中搜出來,大衛卻兩次放棄了可以輕易殺掉掃羅的機會……經曆了那麽多的風險波折,大衛勇敢、機智、寬容、忍耐的人格魅力越來越凸現出來,而掃羅在追索大衛的過程中濫殺無辜的凶殘行徑日益使百姓離心離德,越來越多的人歸附了大衛。最後,掃羅後來兵敗自殺,大衛成立以色列的王。


    以六角星形作為“外籍兵團”團旗的標識,韋仁不僅僅是簡單的以西方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來獲取外籍士兵的認同感,更加主要的原因也是來自前世的認識,那支由久經磨難的民族具備的強大民族凝聚力而鍛造成它的軍隊中的士兵勇猛頑強,敢於勝利的意誌,能夠勝利的能力,是他希望見到自己心目中的“外籍兵團”的形象。


    十分巧合的是,在“新軍成軍閱兵式”上,代表“新軍火槍營”、“新軍外籍兵團”主管手中接過營旗、團旗的正是“火槍營”少尉排長程明仁、“外籍兵團”少尉排長威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鹿鼎任我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行並收藏鹿鼎任我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