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景他也多次見過,之前他在趙國為臣子上過早朝。
皇帝說是一言九鼎,其實隻是相對的,更多時候要考慮的是平衡。
君與臣之間,臣與臣之間等等,如果徹底走到對立麵,那便會出很大的問題……
然而王康的心態思想,他總是不想受到太大的束縛。
這是第一次早朝,也是他第一次正式提出自己的提意,便遭受到了反對,他們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
新朝剛建立,一切還在完善中,民眾朝臣也在審視著他這個皇帝,勤勉執政,也是對皇帝的基本要求,關乎著外界風評。
但王康清楚,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東西。
新朝的官員中,有一部分是延用了楚國舊臣,比如郭祖德,他們有貴族背景,或者本身就是出身貴族。
這一部分占不小的比例,新朝建立延用舊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熟悉情況,並且有豐富的經驗。
還是那句話,一杆子不能打翻所有人,無論是黑,無論是白,都要用。
有一部分是自己人提拔上來的,還有從家族過來的,這些算是嫡係,能進朝堂的不多,因為有些還沒有過來。
還有一部分是沒有背景屬於平民體係,但被王康發掘的有才幹的人。
而在反對的朝臣中,皆是原楚國的舊臣,都是擁有貴族背景的人。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想借這個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或許目的,不是早朝的推遲,而是另有其他……
思緒閃過,王康沉聲道:“新的換官製體係想必你們都有了解,這是一套完整的執政體係,各有其職,係統而又明確。”
“推遲早朝,更改早朝次數,並無影響,說句實在話,有走這些繁瑣流程的時間,能處理多少政務?”
“這些問題你們想過嗎?”
早朝並非沒有意義,而是意義真心不大。
多數時間,都是官員之間相互吐口水,嚴重時更像是菜市場,效率低下,浪費時間。
每一個議題都爭執半天,一個早朝下來,其實你會發現根本談不了什麽。
對於新朝的發展,王康都有完整的規劃,對錯他自己能夠辨別,他需要的是一個有效率的行政體係。
就如同一個軍隊,有統一的行動,指哪打哪。
“可是新朝初立,您就更改早朝次數,這難免讓民眾會有您怠懶的說辭,與您形象不利。”
這時有一個官員站了出來。
此人名為王通海,年紀四旬有餘,體型微胖,麵容板正,是典型的官相。
他任禦史中丞,這個官職是屬禦史台副職。
之所以委任王通海這個職位,一是他在原朝就從事相關要職,還有個原因他是正而八經的貴族。
禦史台監察百官,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就必須要有作為,他不能包庇。
這也是王康的一種平衡手段,起分化拉攏的作用。
“你覺得朕是注重形象風評的人嗎?”
王康緊盯著他。
“可是?”
“沒什麽可是,朕意已決!”
王康冷聲道:“新朝新氣象,有些沒必要留存的製度就應該更該,以後早朝改為五日一次,朕設立中書,尚書,門下三審,就是為了處理政務,既然如此還要早朝幹什麽?”
眾人不說話了,因為王康態度堅決。
“還有何事?”
“郭祖德,你來說。”
對於此人,王康比較看中,在新朝初建其間,他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舉薦了不少有用之才,也是原楚國舊臣中,官職最高的,任為中書令,製定政策,草擬詔敕,有參政議政的職權。
可以說是權利相當大了。
“主要問題是新律的推行。”
郭祖德開口道:“新律發布,引起極大爭議,也有不少反對,其中有些條款太過激進,推行阻力很大……”
聽到此。
王康眼眸微凝了起來。
這才是正題到了。
新律是王康親自編著,也未跟任何人商議。
說是新律,其實更是一個改革藍本,是最直接的變法。
一但推行,將從根本上改變貴族至上的準則。
這對於早已形成固有思維的楚人,是一種巨大的思想衝擊。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王康在登基當日趁勢公布。
而郭祖德等原舊朝官員便感覺了危機,或者說是不適。
這也將是王康首要麵臨的問題,政策製定很簡單,真正難的是貫徹執行下去。
不然新律就是廢紙空文,沒有絲毫意義。
“那你們的意見是什麽?”
“臣以為新律中,有些條款太過激進,若強推行下去,恐起變數,於朝局不利?”
“臣以為郭大人所言極是。”
又有一位官員站了出來。
“新朝建立,一切以求穩為主,而今新律推出,帶起一片嘩然,壽春作為國都,都難推行下去,那換做地方,恐怕更是艱難。”
“臣,附議。”
“臣,附議。”
又是一片片聲音響了起來。
“杜懷遠,你有何看法?”
王康又看向了一個人,此人年紀不大,都不足四旬,他出身平民,自學成才。
以平民出身,卻做到了高官,在舊朝掌邢律一職,足矣看出其才幹,但他太不會做人,因為一次案件,沒有鬆口,而得罪了貴族權勢,被貶為了監長。
王康知曉其事跡,深知其是剛正不阿的典範,因此便被提拔,他成了新朝第一人邢部尚書,依舊主管邢罰……
“微臣以為,新律並無任問題,相反是一部真正為民的律法。”
常年在邢律係統中任職,杜懷遠的話並不多。
“杜大人此言差矣,而今新律公布,引起極大震動,這就說明很多人不滿,既然為民,為何會有如此反響?”
“哦?不知王大人所說的是何人不滿?”
這時王康問道。
王通海麵色微變,他才是反應過來,自己剛才嘴瓢了。
這律法是陛下製定,他說這樣的話不是找死嗎?
“微臣以為……”
“夠了!”
王康冷聲道:“是誰不滿,你們一清二楚,朕再說一遍,這是新朝不是舊朝,朕希望你們的思想轉變過來……”
皇帝說是一言九鼎,其實隻是相對的,更多時候要考慮的是平衡。
君與臣之間,臣與臣之間等等,如果徹底走到對立麵,那便會出很大的問題……
然而王康的心態思想,他總是不想受到太大的束縛。
這是第一次早朝,也是他第一次正式提出自己的提意,便遭受到了反對,他們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
新朝剛建立,一切還在完善中,民眾朝臣也在審視著他這個皇帝,勤勉執政,也是對皇帝的基本要求,關乎著外界風評。
但王康清楚,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東西。
新朝的官員中,有一部分是延用了楚國舊臣,比如郭祖德,他們有貴族背景,或者本身就是出身貴族。
這一部分占不小的比例,新朝建立延用舊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熟悉情況,並且有豐富的經驗。
還是那句話,一杆子不能打翻所有人,無論是黑,無論是白,都要用。
有一部分是自己人提拔上來的,還有從家族過來的,這些算是嫡係,能進朝堂的不多,因為有些還沒有過來。
還有一部分是沒有背景屬於平民體係,但被王康發掘的有才幹的人。
而在反對的朝臣中,皆是原楚國的舊臣,都是擁有貴族背景的人。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想借這個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或許目的,不是早朝的推遲,而是另有其他……
思緒閃過,王康沉聲道:“新的換官製體係想必你們都有了解,這是一套完整的執政體係,各有其職,係統而又明確。”
“推遲早朝,更改早朝次數,並無影響,說句實在話,有走這些繁瑣流程的時間,能處理多少政務?”
“這些問題你們想過嗎?”
早朝並非沒有意義,而是意義真心不大。
多數時間,都是官員之間相互吐口水,嚴重時更像是菜市場,效率低下,浪費時間。
每一個議題都爭執半天,一個早朝下來,其實你會發現根本談不了什麽。
對於新朝的發展,王康都有完整的規劃,對錯他自己能夠辨別,他需要的是一個有效率的行政體係。
就如同一個軍隊,有統一的行動,指哪打哪。
“可是新朝初立,您就更改早朝次數,這難免讓民眾會有您怠懶的說辭,與您形象不利。”
這時有一個官員站了出來。
此人名為王通海,年紀四旬有餘,體型微胖,麵容板正,是典型的官相。
他任禦史中丞,這個官職是屬禦史台副職。
之所以委任王通海這個職位,一是他在原朝就從事相關要職,還有個原因他是正而八經的貴族。
禦史台監察百官,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就必須要有作為,他不能包庇。
這也是王康的一種平衡手段,起分化拉攏的作用。
“你覺得朕是注重形象風評的人嗎?”
王康緊盯著他。
“可是?”
“沒什麽可是,朕意已決!”
王康冷聲道:“新朝新氣象,有些沒必要留存的製度就應該更該,以後早朝改為五日一次,朕設立中書,尚書,門下三審,就是為了處理政務,既然如此還要早朝幹什麽?”
眾人不說話了,因為王康態度堅決。
“還有何事?”
“郭祖德,你來說。”
對於此人,王康比較看中,在新朝初建其間,他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舉薦了不少有用之才,也是原楚國舊臣中,官職最高的,任為中書令,製定政策,草擬詔敕,有參政議政的職權。
可以說是權利相當大了。
“主要問題是新律的推行。”
郭祖德開口道:“新律發布,引起極大爭議,也有不少反對,其中有些條款太過激進,推行阻力很大……”
聽到此。
王康眼眸微凝了起來。
這才是正題到了。
新律是王康親自編著,也未跟任何人商議。
說是新律,其實更是一個改革藍本,是最直接的變法。
一但推行,將從根本上改變貴族至上的準則。
這對於早已形成固有思維的楚人,是一種巨大的思想衝擊。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王康在登基當日趁勢公布。
而郭祖德等原舊朝官員便感覺了危機,或者說是不適。
這也將是王康首要麵臨的問題,政策製定很簡單,真正難的是貫徹執行下去。
不然新律就是廢紙空文,沒有絲毫意義。
“那你們的意見是什麽?”
“臣以為新律中,有些條款太過激進,若強推行下去,恐起變數,於朝局不利?”
“臣以為郭大人所言極是。”
又有一位官員站了出來。
“新朝建立,一切以求穩為主,而今新律推出,帶起一片嘩然,壽春作為國都,都難推行下去,那換做地方,恐怕更是艱難。”
“臣,附議。”
“臣,附議。”
又是一片片聲音響了起來。
“杜懷遠,你有何看法?”
王康又看向了一個人,此人年紀不大,都不足四旬,他出身平民,自學成才。
以平民出身,卻做到了高官,在舊朝掌邢律一職,足矣看出其才幹,但他太不會做人,因為一次案件,沒有鬆口,而得罪了貴族權勢,被貶為了監長。
王康知曉其事跡,深知其是剛正不阿的典範,因此便被提拔,他成了新朝第一人邢部尚書,依舊主管邢罰……
“微臣以為,新律並無任問題,相反是一部真正為民的律法。”
常年在邢律係統中任職,杜懷遠的話並不多。
“杜大人此言差矣,而今新律公布,引起極大震動,這就說明很多人不滿,既然為民,為何會有如此反響?”
“哦?不知王大人所說的是何人不滿?”
這時王康問道。
王通海麵色微變,他才是反應過來,自己剛才嘴瓢了。
這律法是陛下製定,他說這樣的話不是找死嗎?
“微臣以為……”
“夠了!”
王康冷聲道:“是誰不滿,你們一清二楚,朕再說一遍,這是新朝不是舊朝,朕希望你們的思想轉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