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我們再想想辦法?畢竟,硬拚是不明智的。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史從兆在一旁安慰十分激動的沈未眠道。
“那你說我們現在怎麽辦?”沈未眠依舊怒氣未消。
“依我看來,現在我們應該‘三十六計走為上’!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我們兩個現在身單力薄,和麒麟鬥起來肯定隻有死路一條。”史從兆繼續分辨到。
“唉,對了。你這麽一說我反倒是有點主意。”沈未眠也冷靜了下來。
“你冷靜了比什麽都好!我可害怕你衝動幹傻事!”史從兆在一旁繼續說道。
“嗯嗯,我也知道自己的脾氣,可是我總是控製不住自己!”沈未眠也歎氣道。
“我們現在趁著那隻麒麟吃飽了肚子,就走開吧!”史從兆繼續倡議到。
“恩呢,那我們該去哪裏呢?”
“去我們躲藏的那個山洞,如何?”
“行。總之,我不想繼續呆在這裏,我煩透了!整個人也糟糕透了!”沈未眠繼續歎氣道。
就這樣,他們兩個人眼睜睜地看著劉曉慶被麒麟吞噬掉。
絲毫沒有做出任何反應,這可能是他們成熟的表現吧!
兩個人隨即悄步走開了麒麟,但是心中的怒火依舊在他們兩個人心中不斷的燃燒著。
就如同越王勾踐心中的怒氣一般洶湧,複仇的使命一直在他們心中絲毫不減。
“我們活著就是一種恥辱!”沈未眠依舊怒氣衝衝的對史從兆說。
“是啊!我也恨不得和麒麟拚命,但是以我們的能力,是萬萬不能的。”史從兆繼續說道。
“我給你講個故事把!”是從兆望著沈未眠一臉的淒迷。
“你說吧,我認真地聽著呢?”沈未眠說道。
“你喜歡曆史,那就應該知道,這幾句話的意思?別的我也不多說了。就說兩句,您仔細聽著可以嗎?”
“嗯!你請講!”
“第一句,以漢高祖之英明,知呂後必殺戚姬,而不能救止,蓋其禍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計,知長男必殺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難宥乎?
第二句,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這兩句話你應該知道是什麽意思吧!我猜你也知道的。”史從兆意思是想讓沈未眠說出他對這兩句話他的見解。
“我隻是知道表麵的意思?”沈未眠猜不透史從兆的心思。
“你說說看?”
“第一句的意思是:像漢高祖如此大略的帝王,明知死後呂後會殺他心愛的戚夫人,卻無法挽救阻止,乃是因為禍事已經釀成了。而如陶朱公那樣足智多謀的人,明知他的長子會殺害其次子,卻無法加以保全,是因為次子的罪孽本來難以原諒。
第二句的意思是:春秋時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殺,伍子為報父兄之仇,投奔吳國,帶兵攻破了楚都城郢,而楚國的大臣申包胥則發誓要救楚國的危難,向秦國哭來了救兵,終於保全了楚國不被消滅。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決心很大,什麽事都有可能辦到。在秦始皇滅掉東周的那一年,劉邦也出生了,而後來正是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在梁武帝滅掉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歸降,而後來也正是侯景反叛了梁武帝。似乎可以看到沒有永恒的成功和失敗,人世間似乎也有生和滅的規律可循。”
“既然你都知道?那你應該也讀過《史記》中的《伍子胥列傳》?”
“當然。”
“那就好,還以為你沒讀過呢?”
“伍子胥的祖上是靠諍言而顯名的,但是楚平王卻因為讒言而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這時候,還想要殺害伍子胥兄弟二人。但是,被伍子胥識破。他的哥哥則被殺害。伍子胥為了報仇,你知道他做了什麽嗎?”史從兆問道。
“知道,伍子胥深知自己的父親必死,就棄小義而謀求雪大恥。他張工拘捕,忍辱負重,隨貧困交加,但仍舊不忘郢都的仇恨。時機不成熟之際,他就到鄉下種地,韜光養晦。最終,他報了父親被殺之仇,盡管方式不是很恰當,但是他最後成功了。不是嗎?”
“是啊!掘楚平王之墓,出其屍,鞭三百,然後已。多麽瘋狂的人,多麽瘋狂的複仇決心。”史從兆說道。
“再來看看史記怎麽評價他的,‘太史公曰: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誌豈嚐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
假如當初伍子胥跟著伍奢一道死了的話,那與螻蟻之死又有什麽區別呢?但他能夠放棄小意氣,洗雪大恥辱,使名聲流傳後世。可悲啊!當子胥在長江邊困頓窘迫之時,在道路上乞討糊口之時,心中難道會在一瞬之間忘掉對郢都、對楚王的仇恨嗎?不會的。所以說克製忍耐成就功名,不是抱負遠大的壯士又有誰能做得到呢?”
就連宋代的蘇軾也曾經說過:“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誌向非常高遠。”
“你應該都懂吧!仔細想想我和你說的話,你就會明白我們這樣莽撞無異於作繭自縛。”
“那你說我們現在怎麽辦?”沈未眠依舊怒氣未消。
“依我看來,現在我們應該‘三十六計走為上’!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我們兩個現在身單力薄,和麒麟鬥起來肯定隻有死路一條。”史從兆繼續分辨到。
“唉,對了。你這麽一說我反倒是有點主意。”沈未眠也冷靜了下來。
“你冷靜了比什麽都好!我可害怕你衝動幹傻事!”史從兆在一旁繼續說道。
“嗯嗯,我也知道自己的脾氣,可是我總是控製不住自己!”沈未眠也歎氣道。
“我們現在趁著那隻麒麟吃飽了肚子,就走開吧!”史從兆繼續倡議到。
“恩呢,那我們該去哪裏呢?”
“去我們躲藏的那個山洞,如何?”
“行。總之,我不想繼續呆在這裏,我煩透了!整個人也糟糕透了!”沈未眠繼續歎氣道。
就這樣,他們兩個人眼睜睜地看著劉曉慶被麒麟吞噬掉。
絲毫沒有做出任何反應,這可能是他們成熟的表現吧!
兩個人隨即悄步走開了麒麟,但是心中的怒火依舊在他們兩個人心中不斷的燃燒著。
就如同越王勾踐心中的怒氣一般洶湧,複仇的使命一直在他們心中絲毫不減。
“我們活著就是一種恥辱!”沈未眠依舊怒氣衝衝的對史從兆說。
“是啊!我也恨不得和麒麟拚命,但是以我們的能力,是萬萬不能的。”史從兆繼續說道。
“我給你講個故事把!”是從兆望著沈未眠一臉的淒迷。
“你說吧,我認真地聽著呢?”沈未眠說道。
“你喜歡曆史,那就應該知道,這幾句話的意思?別的我也不多說了。就說兩句,您仔細聽著可以嗎?”
“嗯!你請講!”
“第一句,以漢高祖之英明,知呂後必殺戚姬,而不能救止,蓋其禍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計,知長男必殺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難宥乎?
第二句,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這兩句話你應該知道是什麽意思吧!我猜你也知道的。”史從兆意思是想讓沈未眠說出他對這兩句話他的見解。
“我隻是知道表麵的意思?”沈未眠猜不透史從兆的心思。
“你說說看?”
“第一句的意思是:像漢高祖如此大略的帝王,明知死後呂後會殺他心愛的戚夫人,卻無法挽救阻止,乃是因為禍事已經釀成了。而如陶朱公那樣足智多謀的人,明知他的長子會殺害其次子,卻無法加以保全,是因為次子的罪孽本來難以原諒。
第二句的意思是:春秋時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殺,伍子為報父兄之仇,投奔吳國,帶兵攻破了楚都城郢,而楚國的大臣申包胥則發誓要救楚國的危難,向秦國哭來了救兵,終於保全了楚國不被消滅。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決心很大,什麽事都有可能辦到。在秦始皇滅掉東周的那一年,劉邦也出生了,而後來正是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在梁武帝滅掉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歸降,而後來也正是侯景反叛了梁武帝。似乎可以看到沒有永恒的成功和失敗,人世間似乎也有生和滅的規律可循。”
“既然你都知道?那你應該也讀過《史記》中的《伍子胥列傳》?”
“當然。”
“那就好,還以為你沒讀過呢?”
“伍子胥的祖上是靠諍言而顯名的,但是楚平王卻因為讒言而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這時候,還想要殺害伍子胥兄弟二人。但是,被伍子胥識破。他的哥哥則被殺害。伍子胥為了報仇,你知道他做了什麽嗎?”史從兆問道。
“知道,伍子胥深知自己的父親必死,就棄小義而謀求雪大恥。他張工拘捕,忍辱負重,隨貧困交加,但仍舊不忘郢都的仇恨。時機不成熟之際,他就到鄉下種地,韜光養晦。最終,他報了父親被殺之仇,盡管方式不是很恰當,但是他最後成功了。不是嗎?”
“是啊!掘楚平王之墓,出其屍,鞭三百,然後已。多麽瘋狂的人,多麽瘋狂的複仇決心。”史從兆說道。
“再來看看史記怎麽評價他的,‘太史公曰: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誌豈嚐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
假如當初伍子胥跟著伍奢一道死了的話,那與螻蟻之死又有什麽區別呢?但他能夠放棄小意氣,洗雪大恥辱,使名聲流傳後世。可悲啊!當子胥在長江邊困頓窘迫之時,在道路上乞討糊口之時,心中難道會在一瞬之間忘掉對郢都、對楚王的仇恨嗎?不會的。所以說克製忍耐成就功名,不是抱負遠大的壯士又有誰能做得到呢?”
就連宋代的蘇軾也曾經說過:“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誌向非常高遠。”
“你應該都懂吧!仔細想想我和你說的話,你就會明白我們這樣莽撞無異於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