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向本將軍舉薦啟賢為乘氏縣的縣令,在我看來,一個茂才做縣令,本來就是大材小用了,所以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曹洪緩緩說道。
陳老頭和李進一同謝恩,曹洪笑了笑,轉而對李進問道:“啟賢,可會帶兵?”
李進聞言一愣,答道:“雖然把《司馬法》和《商君書》爛熟於胸,但是卻從未自行統兵,隻能算是紙上談兵之流吧。”
《司馬法》一書在漢朝初期有極高的地位,任何一個帶兵的將領都應該讀過司馬法,特別是在武帝年間,《司馬法》的地位甚至高過了《孫子兵法》,被稱為兵法之中的聖典,史書有載:武帝年間‘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其意思就是選武官考的就是司馬法。
《司馬法》盛行於漢武帝時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漢武帝當時的政治策略是以站為主的,《司馬法》正是一本傾向於以戰爭解決問題的兵書,其中有三句話可以提現《司馬法》的精髓:殺人而安人,殺之可也‘;其二,‘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其三,‘以戰止戰,戰之可也‘。
這三句話完全顯示了《司馬法》戰爭至上的軍士思想,也是漢武帝打匈奴的軍士政策,所以當時的武官必須要讀《司馬法》,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但是數百年過去,又經過了王莽奪權,光武複興一事,接著漢朝朝綱敗壞,政策腐敗,一代不如一代,漢武帝的軍事思想已經不能適用於積弱不振的東漢了,所以《司馬法》這本兵書已經不像昔年那樣流傳廣泛,雖然比較容易得到,但是已經不複昔年的輝煌,很多注釋過的《司馬法》也已經遺失,現在要讀<司馬法>就得憑借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而且《司馬法》也不是一本單純的兵法書籍,而是一本含有軍法、軍禮、軍事條例、條令等典章製度,具有軍事教典的性質的兵書。
相比於《司馬法》,《商君書》在當時的流傳度就遠比前者廣泛了,而且注疏之冊非常之多,也就是說很多人解釋過《商君書》,其根本原因就是《商君書》和《司馬法》一樣不是單純的一本兵書,也是一本治世之冊,其中涉及了經濟、政治、軍事、法治諸多方麵,所以不止是將領在讀,一些書生士子也在讀,甚至鄭玄也為此書做個注疏。
《商君書》中的《農戰》論述的就是資源的重要性,《開塞》論述的疆土的重要性,《靳令》、《說民》則是以刑法治國的根本觀點,其中還提到了一些嚴刑峻法,比如連坐之法,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之類的,為的就是加強中央集權。
之所以《司馬法》不如《商君書》在當代盛行,那是因為《商君書》中側重於內治,《司馬法》則側重於擴張,所以《商君書》更適用於現在這個時代。
有道是窺一斑而見全豹,李進讀《司馬法》和《商君書》兩本兵書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見解和行事習慣,這也是這個年代盛行的考較之法,從李進的回答就可以知道他是想做一個全能型的人才,在外能守土開疆,在內能治理民生,這種胸懷和抱負完全配得上他的茂才身份。
曹洪這時對李進更加喜愛,於是說道:“既然沒帶過兵,我就準你在乘氏縣招收五千縣兵,農忙之時回鄉務農,農閑之時集中練兵,同時發與你正規軍的劄甲和長戟,但是不配民夫,隻能做守備之用。”
李進和陳老頭聞言大吃一驚,要知道按理說曹洪駐軍在這裏,乘氏縣是連縣兵都不能配的,但是曹洪現在卻讓李進帶兵五千,這就是給陳家一個合法的養兵權利,這對陳家鞏固在乘氏縣的地位是極為有利的。
而且李進從交州來中原為的就是想創下一番功業,但是看到當今天下紛亂的局勢,幾年之間皇帝都換了兩個,頓時感到胸中所學無法施展,如今曹洪讓他帶領縣兵,那就是給了他一個重新建功立業的良機,這對李進來說,正是他夢寐以求的。
“若有朝一日,曹將軍出征,而又有人進犯乘氏縣,那就是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李進激動這想著,嘴上大聲說道:“下官必然傾盡全力,報答將軍知遇之恩。”
曹洪點了點頭,說道:“可惜你是在我濟陰郡中,若是把你舉薦給曹公讓他再上書給朝廷坐實你這茂才身份的話恐怕同袍會說我居心叵測,不然你就沒必要困守在這乘氏縣中,但是我相信是金子始終會發光的,所以啟賢你還需等待時機。”
李進拱手說道:“能得將軍委以重任,下官已經心滿意足,豈會再有非分之想。”
到是一個知情識趣的人, 曹洪心中暗讚,隨即說道:“既然如此,你們翁婿明日就自行那排換任一事吧。”
陳老頭和李進再度謝恩,告辭離去,曹洪等他們離去之後自言自語地說道:“這家夥才二十三歲,那就是比老子大一歲而已,這等修為幾乎直追典韋,兩人要打起來的話恐怕比的就是運氣和招式了,更難得的是典韋隻是純粹的武夫,但是這家夥確實一個茂才,文武雙全,如果能夠為我所用,那絕對是一個極為厲害的人物!”
得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牛人,曹洪心情是非常好的,所以他今天決定不再啃兵書,而是進入內堂和自己的妻妾弄兒為樂去了。
次日李乾向曹洪告辭之後便即離開,曹洪一直把他送到了城門口才拔馬往回走,路過相府的時候發現那相字已經改成了縣字,心下不由得暗讚李進做事有效率,正要進去和他溝通一下,聯絡聯絡感情,突然一個在城樓望風的士兵急衝衝地跑到曹洪麵前說道:“將軍!城外有一隊騎兵,大約有三百之數,打著紅色旗號,上書太仆趙三字,當先一個騎士還拿著一把長約兩丈的鉞,其上還纏著黃布,。怪異無比。”
曹洪聽那士兵說完立即從本尊的記憶找出有關太仆,和‘纏著黃布的鉞’的有關信息,頓時一腳氣急敗壞地說道:“這是朝廷的使節!快去找李縣令列兵出城迎接!老子先去了!”說完策馬狂奔而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陳老頭和李進一同謝恩,曹洪笑了笑,轉而對李進問道:“啟賢,可會帶兵?”
李進聞言一愣,答道:“雖然把《司馬法》和《商君書》爛熟於胸,但是卻從未自行統兵,隻能算是紙上談兵之流吧。”
《司馬法》一書在漢朝初期有極高的地位,任何一個帶兵的將領都應該讀過司馬法,特別是在武帝年間,《司馬法》的地位甚至高過了《孫子兵法》,被稱為兵法之中的聖典,史書有載:武帝年間‘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其意思就是選武官考的就是司馬法。
《司馬法》盛行於漢武帝時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漢武帝當時的政治策略是以站為主的,《司馬法》正是一本傾向於以戰爭解決問題的兵書,其中有三句話可以提現《司馬法》的精髓:殺人而安人,殺之可也‘;其二,‘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其三,‘以戰止戰,戰之可也‘。
這三句話完全顯示了《司馬法》戰爭至上的軍士思想,也是漢武帝打匈奴的軍士政策,所以當時的武官必須要讀《司馬法》,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但是數百年過去,又經過了王莽奪權,光武複興一事,接著漢朝朝綱敗壞,政策腐敗,一代不如一代,漢武帝的軍事思想已經不能適用於積弱不振的東漢了,所以《司馬法》這本兵書已經不像昔年那樣流傳廣泛,雖然比較容易得到,但是已經不複昔年的輝煌,很多注釋過的《司馬法》也已經遺失,現在要讀<司馬法>就得憑借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而且《司馬法》也不是一本單純的兵法書籍,而是一本含有軍法、軍禮、軍事條例、條令等典章製度,具有軍事教典的性質的兵書。
相比於《司馬法》,《商君書》在當時的流傳度就遠比前者廣泛了,而且注疏之冊非常之多,也就是說很多人解釋過《商君書》,其根本原因就是《商君書》和《司馬法》一樣不是單純的一本兵書,也是一本治世之冊,其中涉及了經濟、政治、軍事、法治諸多方麵,所以不止是將領在讀,一些書生士子也在讀,甚至鄭玄也為此書做個注疏。
《商君書》中的《農戰》論述的就是資源的重要性,《開塞》論述的疆土的重要性,《靳令》、《說民》則是以刑法治國的根本觀點,其中還提到了一些嚴刑峻法,比如連坐之法,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之類的,為的就是加強中央集權。
之所以《司馬法》不如《商君書》在當代盛行,那是因為《商君書》中側重於內治,《司馬法》則側重於擴張,所以《商君書》更適用於現在這個時代。
有道是窺一斑而見全豹,李進讀《司馬法》和《商君書》兩本兵書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見解和行事習慣,這也是這個年代盛行的考較之法,從李進的回答就可以知道他是想做一個全能型的人才,在外能守土開疆,在內能治理民生,這種胸懷和抱負完全配得上他的茂才身份。
曹洪這時對李進更加喜愛,於是說道:“既然沒帶過兵,我就準你在乘氏縣招收五千縣兵,農忙之時回鄉務農,農閑之時集中練兵,同時發與你正規軍的劄甲和長戟,但是不配民夫,隻能做守備之用。”
李進和陳老頭聞言大吃一驚,要知道按理說曹洪駐軍在這裏,乘氏縣是連縣兵都不能配的,但是曹洪現在卻讓李進帶兵五千,這就是給陳家一個合法的養兵權利,這對陳家鞏固在乘氏縣的地位是極為有利的。
而且李進從交州來中原為的就是想創下一番功業,但是看到當今天下紛亂的局勢,幾年之間皇帝都換了兩個,頓時感到胸中所學無法施展,如今曹洪讓他帶領縣兵,那就是給了他一個重新建功立業的良機,這對李進來說,正是他夢寐以求的。
“若有朝一日,曹將軍出征,而又有人進犯乘氏縣,那就是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李進激動這想著,嘴上大聲說道:“下官必然傾盡全力,報答將軍知遇之恩。”
曹洪點了點頭,說道:“可惜你是在我濟陰郡中,若是把你舉薦給曹公讓他再上書給朝廷坐實你這茂才身份的話恐怕同袍會說我居心叵測,不然你就沒必要困守在這乘氏縣中,但是我相信是金子始終會發光的,所以啟賢你還需等待時機。”
李進拱手說道:“能得將軍委以重任,下官已經心滿意足,豈會再有非分之想。”
到是一個知情識趣的人, 曹洪心中暗讚,隨即說道:“既然如此,你們翁婿明日就自行那排換任一事吧。”
陳老頭和李進再度謝恩,告辭離去,曹洪等他們離去之後自言自語地說道:“這家夥才二十三歲,那就是比老子大一歲而已,這等修為幾乎直追典韋,兩人要打起來的話恐怕比的就是運氣和招式了,更難得的是典韋隻是純粹的武夫,但是這家夥確實一個茂才,文武雙全,如果能夠為我所用,那絕對是一個極為厲害的人物!”
得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牛人,曹洪心情是非常好的,所以他今天決定不再啃兵書,而是進入內堂和自己的妻妾弄兒為樂去了。
次日李乾向曹洪告辭之後便即離開,曹洪一直把他送到了城門口才拔馬往回走,路過相府的時候發現那相字已經改成了縣字,心下不由得暗讚李進做事有效率,正要進去和他溝通一下,聯絡聯絡感情,突然一個在城樓望風的士兵急衝衝地跑到曹洪麵前說道:“將軍!城外有一隊騎兵,大約有三百之數,打著紅色旗號,上書太仆趙三字,當先一個騎士還拿著一把長約兩丈的鉞,其上還纏著黃布,。怪異無比。”
曹洪聽那士兵說完立即從本尊的記憶找出有關太仆,和‘纏著黃布的鉞’的有關信息,頓時一腳氣急敗壞地說道:“這是朝廷的使節!快去找李縣令列兵出城迎接!老子先去了!”說完策馬狂奔而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