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喜歡一座城,往往是因為喜歡一個人。我們喜歡的,不是這座城本身,而是發生在裏麵的故事罷了。江南雖美,但對於石靜宜來說,那隻是童年的一個棲息地,而西安則不同,因為在這裏她邂逅了一生的至愛——蔣緯國。
世間最美的相逢便是不期而遇,帶著一點點驚喜,一點點訝異,和一點點對未知的不確定,初見唯有歡欣和美好。然而,這種不期而遇是講究緣分的。茫茫人海,於萬千人中遇到對的那一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說,世間所有的姻緣都是前世被刻在三生石上的名字,終是躲不掉,避不開。如不用宿命來解釋,那麽,如何理解蔣緯國會遇到石靜宜呢?
世上之人對於美好的事物總是賦予特別的美感,如牛郎和織女、董永和七仙女,每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都離不開相逢、愛和等待。關於石靜宜與蔣緯國的相遇,也流傳著兩種迷人的版本。
其中一個版本是說,兩人在列車上一見鍾情。即使是在今天,列車也是愛情的多發地,漫長的旅途,陌生的男男女女被局限在一方小小的空間裏,連對方的呼吸仿佛都能嗅到,很難不發生一些故事,更何況是風流倜儻的蔣緯國呢?
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一個向往自然的靈魂,石靜宜也不例外。她常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溜到郊外去遊玩。母親對她的這種性格無可奈何,隻得抱怨送子觀音,給石家送來一個“二小子”。
四季輪回交替從不因人事而更改。雖然西安古城在日寇的炮火下被蹂躪得滿目瘡痍,但春姑娘還是如約而至。秦嶺的白雪靜靜融化在春日的豔陽下,柳條抽出了鵝黃的新芽,各色花朵也不吝美麗的笑顏,真真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蔣緯國結束了在西安旅遊的行程,踏上返回部隊的列車。他的身邊坐著一位姑娘,正聚精會神地看著一份英文報紙,這個姑娘就是石靜宜。她抿著嘴,額頭微微蹙著,小臉上的表情不時隨著閱讀的內容變化著。這時候的石靜宜,就像四月的天一樣鮮妍、美麗。
蔣緯國怦然心動。他清楚地知道,這不同於他的每場豔遇,這是發自靈魂的歡喜。如何才能贏得這位小姐的注意呢?情場浪子蔣緯國第一次對感情認真了。
“小姐,我閑著沒事,可以看看你的報紙嗎?”蔣緯國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發動了攻勢。這時他身穿一身皺巴巴的軍服,佩帶一枚初級軍官的肩章,眼睛裏掩飾不住對石靜宜的欣賞與渴望。“這樣一個人,怎麽能看懂英文報紙呢?”然而,所受的教育教導石靜宜應當對人有禮貌,於是她婉拒道:“對不起,這是英文報紙。”“我知道這是英文報紙,我就喜歡看英文報紙。”蔣緯國的聲音不卑不亢地響起。
石靜宜在半信半疑之下把報紙遞給了蔣緯國。他輕聲朗讀起其中一篇文章來,石靜宜被他準確的發音、流利的朗誦震驚了。再仔細一看,蔣緯國濃眉大眼,身上也沒有那麽一股子“兵油子”氣了,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與蔣緯國攀談起來。
兩人之間的感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若相看兩厭,縱使天仙一般的人物,也變得麵目可憎起來;若相看兩不厭,那麽對方在你的眼中,縱有千般萬般的不是,也是好。此時的石靜宜轉變了對蔣緯國的看法,兩人的交談也在一片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著,兩顆心也靠得越來越近。
另一個版本是一舞定情說。自大女兒去世以後,石鳳翔夫婦就把石靜宜視為掌上明珠,大多數社交場合都會帶著二女兒前往,當然,其中也不乏覓得佳婿之意。而石靜宜青春可人,出落得越加楚楚動人,加上石鳳翔夫婦的精心栽培,又能歌善舞,是各種晚會的明星人物。
1943年秋天,石鳳翔應邀參加劉楚才的生日宴會。作為西安知名的士紳,劉楚才邀請的都是政、商兩界的知名人物,恰逢蔣緯國到西安辦公,自然也在受邀請之列。受過西方教育的蔣緯國對各種宴會別有一番親切之意,而且在宴會上能與各方人物交好,如此一舉多得之事怎能錯過呢?接到邀請後,他欣然赴宴。
石靜宜的明媚,蔣緯國的陽剛,成為晚宴上兩顆最閃亮的星星。同樣的好感使他們不斷向對方靠近,兩人天衣無縫的舞姿,更是博得賓客們的讚譽,一時間,誇耀之聲不絕於耳。而相見恨晚的兩位主角,仿佛偌大的舞廳隻剩下他們,她跟隨他的腳步飛掠、旋轉,同時舞動的,還有兩顆寫著愛情的心。
他們的愛情就像是明亮的煙火,在天空中轟然綻放,留下光影紛亂的美。卻不知,這些能夠照亮我們人生的美麗,終將消逝,以決絕的姿態告別人世。石靜宜最後以謎一樣的離世方式為他們的愛情劃上句點。
那些都是以後的故事,現世的愛情還得繼續。人們常說,什麽我愛你,在一起,都不如普普通通的一句話:我們結婚吧。每個來到人世的女子,都是生而願有家的。願有一方鬥室,遮蓋他們愛情的風風雨雨。1944年12月25日,蔣緯國與石靜宜這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西安的冬天不似江南的溫柔,卻也沒有北方的粗獷,它就像是一位平和的老人,悄悄為這對新人送來祝福。由於公務繁忙,蔣介石未能趕來參加他們的婚禮,但是送來一句話:“好好治家,家和萬事興。”
二人新婚不久之後,蔣緯國就攜帶妻子來到漢中軍營。對於這段軍營生活,他曾深情回憶道:“我們結婚後,我奉調到青年軍當營長,石靜宜和我一起來到漢中軍營,我們和張慕飛排長夫婦同住在一個破廟中。這一個富家小姐,能夠跟著我跑,隨身隻有一個炭爐子及兩個鍋子,一個煮飯,一個燒菜,每天做飯給我吃,她毫無怨言。”曾經那樣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小姐,可以為他煮飯、燒菜而毫無怨言,若說沒有感動是不可能的,他此時生出的,應是“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滿足。書上說,每一個女子都是天使,為了所愛的男子才墜落人間,所以,每一個男子都珍惜愛你的女子吧,不求聞達諸侯,富貴人間,給她一份完整的愛,守候天使不再流淚,這便是愛她最好的方式了。
曆史的天空風雲變幻,1949年,國民黨戰敗退守台灣,石靜宜也跟隨蔣緯國來到台灣,原以為可以做風光無限的司令夫人,榮耀終生,哪知台灣成了她的埋骨之地。
蔣緯國撤退到台灣時,從南京帶來了一批十五六歲的學生,後被編入裝甲兵子弟中學,石靜宜出任該校的校長。少小離家的孩子,每當夜深人靜時就倍加思念故鄉的親人。石靜宜充當起母親的角色,耐心地關愛著這幫孩子,不但陪他們一起玩耍,還經常把他們帶到家裏來,感受家庭的溫暖。孩子們與石靜宜的感情逐漸加深,在他們看來,石靜宜與自己的親人無異。
粗獷的西安賦予了石靜宜豪爽的個性。她經常穿著長筒馬靴,自己開車去裝甲兵部隊與士兵聚會,被士兵們親切地稱為“司令夫人”。然而,在外麵人緣甚好的石靜宜,卻不受公公蔣介石和大哥蔣經國的喜愛,因為在他們眼裏,石靜宜顯然不是那種“方正賢良”的女人。這也是為何後來石靜宜去世之後,世人多猜測是蔣介石和蔣經國賜死的重要原因。
不知為何大多數的離別都發生在秋天,是因為這是一個萬葉千聲盡凋零的季節嗎?連人的生命都忍不住脆弱。1952年9月,石靜宜就像枯萎的花朵一樣,把生命凋謝在秋季。她去世的時候,蔣緯國正在美國,兩人甚至沒有機會作最後的道別。死者已矣,生者何其悲!
如同章亞若的去世,石靜宜的死也是一個解不開的謎。有人說是難產而死,任性的石靜宜為了給公公“送上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不惜安胎又催產,最終導致難產而死;還有圍繞著“魏包案”的幾種說法。石靜宜為了滿足自己揮霍的欲望,擅自挪用300萬公款,事發後羞愧自殺;另一個版本是蔣介石為了維護蔣家聲譽,下令蔣經國秘密處死石靜宜。直到蔣緯國去世之後,關於石靜宜的死因又有了新的說法。她的學生陳亨說石靜宜是死於複雜的宮廷爭鬥,蔣經國不滿弟弟大權在握,所以派人謀殺了石靜宜。
即使事實大白於天下又能怎樣呢?故人已去,蔣緯國四十四年的寂寞誰人能來安慰?對蔣緯國來說,石靜宜不隻是一個妻子,還是一個誌同道合的同誌,是一個可以吐露心事的知己。
在台北六張犁山,那有三座墓。一座是石靜宜的,另外兩座是留給母親姚冶城和蔣緯國自己的。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他都想與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在一起,永遠不要分離。
蔣緯國對妻子的思念日甚,妻子生前與學生相處的音容笑貌還婉若在眼前。為了寄托哀思,他辦起“靜心小學”和“靜心樂園”,又將石靜宜生前擔任校長的裝甲兵子弟中學改為“宜寧中學”,在台中創辦了“靜宜女子英專”,並且親自兼任其中兩所學校的董事。雖然這樣做有違軍規,但是他還是堅持了二十餘載,直到1976年才辭去了董事長一職。蔣緯國在臨終之際,囑咐他的隨從,死後與前妻安葬在一起。
他們的愛情,很像一首歌:“我們的昨天太短,等不到天長地久。我們的明天太遠,換不來幸福相守。”
世間最美的相逢便是不期而遇,帶著一點點驚喜,一點點訝異,和一點點對未知的不確定,初見唯有歡欣和美好。然而,這種不期而遇是講究緣分的。茫茫人海,於萬千人中遇到對的那一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說,世間所有的姻緣都是前世被刻在三生石上的名字,終是躲不掉,避不開。如不用宿命來解釋,那麽,如何理解蔣緯國會遇到石靜宜呢?
世上之人對於美好的事物總是賦予特別的美感,如牛郎和織女、董永和七仙女,每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都離不開相逢、愛和等待。關於石靜宜與蔣緯國的相遇,也流傳著兩種迷人的版本。
其中一個版本是說,兩人在列車上一見鍾情。即使是在今天,列車也是愛情的多發地,漫長的旅途,陌生的男男女女被局限在一方小小的空間裏,連對方的呼吸仿佛都能嗅到,很難不發生一些故事,更何況是風流倜儻的蔣緯國呢?
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一個向往自然的靈魂,石靜宜也不例外。她常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溜到郊外去遊玩。母親對她的這種性格無可奈何,隻得抱怨送子觀音,給石家送來一個“二小子”。
四季輪回交替從不因人事而更改。雖然西安古城在日寇的炮火下被蹂躪得滿目瘡痍,但春姑娘還是如約而至。秦嶺的白雪靜靜融化在春日的豔陽下,柳條抽出了鵝黃的新芽,各色花朵也不吝美麗的笑顏,真真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蔣緯國結束了在西安旅遊的行程,踏上返回部隊的列車。他的身邊坐著一位姑娘,正聚精會神地看著一份英文報紙,這個姑娘就是石靜宜。她抿著嘴,額頭微微蹙著,小臉上的表情不時隨著閱讀的內容變化著。這時候的石靜宜,就像四月的天一樣鮮妍、美麗。
蔣緯國怦然心動。他清楚地知道,這不同於他的每場豔遇,這是發自靈魂的歡喜。如何才能贏得這位小姐的注意呢?情場浪子蔣緯國第一次對感情認真了。
“小姐,我閑著沒事,可以看看你的報紙嗎?”蔣緯國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發動了攻勢。這時他身穿一身皺巴巴的軍服,佩帶一枚初級軍官的肩章,眼睛裏掩飾不住對石靜宜的欣賞與渴望。“這樣一個人,怎麽能看懂英文報紙呢?”然而,所受的教育教導石靜宜應當對人有禮貌,於是她婉拒道:“對不起,這是英文報紙。”“我知道這是英文報紙,我就喜歡看英文報紙。”蔣緯國的聲音不卑不亢地響起。
石靜宜在半信半疑之下把報紙遞給了蔣緯國。他輕聲朗讀起其中一篇文章來,石靜宜被他準確的發音、流利的朗誦震驚了。再仔細一看,蔣緯國濃眉大眼,身上也沒有那麽一股子“兵油子”氣了,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與蔣緯國攀談起來。
兩人之間的感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若相看兩厭,縱使天仙一般的人物,也變得麵目可憎起來;若相看兩不厭,那麽對方在你的眼中,縱有千般萬般的不是,也是好。此時的石靜宜轉變了對蔣緯國的看法,兩人的交談也在一片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著,兩顆心也靠得越來越近。
另一個版本是一舞定情說。自大女兒去世以後,石鳳翔夫婦就把石靜宜視為掌上明珠,大多數社交場合都會帶著二女兒前往,當然,其中也不乏覓得佳婿之意。而石靜宜青春可人,出落得越加楚楚動人,加上石鳳翔夫婦的精心栽培,又能歌善舞,是各種晚會的明星人物。
1943年秋天,石鳳翔應邀參加劉楚才的生日宴會。作為西安知名的士紳,劉楚才邀請的都是政、商兩界的知名人物,恰逢蔣緯國到西安辦公,自然也在受邀請之列。受過西方教育的蔣緯國對各種宴會別有一番親切之意,而且在宴會上能與各方人物交好,如此一舉多得之事怎能錯過呢?接到邀請後,他欣然赴宴。
石靜宜的明媚,蔣緯國的陽剛,成為晚宴上兩顆最閃亮的星星。同樣的好感使他們不斷向對方靠近,兩人天衣無縫的舞姿,更是博得賓客們的讚譽,一時間,誇耀之聲不絕於耳。而相見恨晚的兩位主角,仿佛偌大的舞廳隻剩下他們,她跟隨他的腳步飛掠、旋轉,同時舞動的,還有兩顆寫著愛情的心。
他們的愛情就像是明亮的煙火,在天空中轟然綻放,留下光影紛亂的美。卻不知,這些能夠照亮我們人生的美麗,終將消逝,以決絕的姿態告別人世。石靜宜最後以謎一樣的離世方式為他們的愛情劃上句點。
那些都是以後的故事,現世的愛情還得繼續。人們常說,什麽我愛你,在一起,都不如普普通通的一句話:我們結婚吧。每個來到人世的女子,都是生而願有家的。願有一方鬥室,遮蓋他們愛情的風風雨雨。1944年12月25日,蔣緯國與石靜宜這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西安的冬天不似江南的溫柔,卻也沒有北方的粗獷,它就像是一位平和的老人,悄悄為這對新人送來祝福。由於公務繁忙,蔣介石未能趕來參加他們的婚禮,但是送來一句話:“好好治家,家和萬事興。”
二人新婚不久之後,蔣緯國就攜帶妻子來到漢中軍營。對於這段軍營生活,他曾深情回憶道:“我們結婚後,我奉調到青年軍當營長,石靜宜和我一起來到漢中軍營,我們和張慕飛排長夫婦同住在一個破廟中。這一個富家小姐,能夠跟著我跑,隨身隻有一個炭爐子及兩個鍋子,一個煮飯,一個燒菜,每天做飯給我吃,她毫無怨言。”曾經那樣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小姐,可以為他煮飯、燒菜而毫無怨言,若說沒有感動是不可能的,他此時生出的,應是“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滿足。書上說,每一個女子都是天使,為了所愛的男子才墜落人間,所以,每一個男子都珍惜愛你的女子吧,不求聞達諸侯,富貴人間,給她一份完整的愛,守候天使不再流淚,這便是愛她最好的方式了。
曆史的天空風雲變幻,1949年,國民黨戰敗退守台灣,石靜宜也跟隨蔣緯國來到台灣,原以為可以做風光無限的司令夫人,榮耀終生,哪知台灣成了她的埋骨之地。
蔣緯國撤退到台灣時,從南京帶來了一批十五六歲的學生,後被編入裝甲兵子弟中學,石靜宜出任該校的校長。少小離家的孩子,每當夜深人靜時就倍加思念故鄉的親人。石靜宜充當起母親的角色,耐心地關愛著這幫孩子,不但陪他們一起玩耍,還經常把他們帶到家裏來,感受家庭的溫暖。孩子們與石靜宜的感情逐漸加深,在他們看來,石靜宜與自己的親人無異。
粗獷的西安賦予了石靜宜豪爽的個性。她經常穿著長筒馬靴,自己開車去裝甲兵部隊與士兵聚會,被士兵們親切地稱為“司令夫人”。然而,在外麵人緣甚好的石靜宜,卻不受公公蔣介石和大哥蔣經國的喜愛,因為在他們眼裏,石靜宜顯然不是那種“方正賢良”的女人。這也是為何後來石靜宜去世之後,世人多猜測是蔣介石和蔣經國賜死的重要原因。
不知為何大多數的離別都發生在秋天,是因為這是一個萬葉千聲盡凋零的季節嗎?連人的生命都忍不住脆弱。1952年9月,石靜宜就像枯萎的花朵一樣,把生命凋謝在秋季。她去世的時候,蔣緯國正在美國,兩人甚至沒有機會作最後的道別。死者已矣,生者何其悲!
如同章亞若的去世,石靜宜的死也是一個解不開的謎。有人說是難產而死,任性的石靜宜為了給公公“送上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不惜安胎又催產,最終導致難產而死;還有圍繞著“魏包案”的幾種說法。石靜宜為了滿足自己揮霍的欲望,擅自挪用300萬公款,事發後羞愧自殺;另一個版本是蔣介石為了維護蔣家聲譽,下令蔣經國秘密處死石靜宜。直到蔣緯國去世之後,關於石靜宜的死因又有了新的說法。她的學生陳亨說石靜宜是死於複雜的宮廷爭鬥,蔣經國不滿弟弟大權在握,所以派人謀殺了石靜宜。
即使事實大白於天下又能怎樣呢?故人已去,蔣緯國四十四年的寂寞誰人能來安慰?對蔣緯國來說,石靜宜不隻是一個妻子,還是一個誌同道合的同誌,是一個可以吐露心事的知己。
在台北六張犁山,那有三座墓。一座是石靜宜的,另外兩座是留給母親姚冶城和蔣緯國自己的。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他都想與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在一起,永遠不要分離。
蔣緯國對妻子的思念日甚,妻子生前與學生相處的音容笑貌還婉若在眼前。為了寄托哀思,他辦起“靜心小學”和“靜心樂園”,又將石靜宜生前擔任校長的裝甲兵子弟中學改為“宜寧中學”,在台中創辦了“靜宜女子英專”,並且親自兼任其中兩所學校的董事。雖然這樣做有違軍規,但是他還是堅持了二十餘載,直到1976年才辭去了董事長一職。蔣緯國在臨終之際,囑咐他的隨從,死後與前妻安葬在一起。
他們的愛情,很像一首歌:“我們的昨天太短,等不到天長地久。我們的明天太遠,換不來幸福相守。”